CN204559569U -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 Google Patents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9569U
CN204559569U CN201520193141.XU CN201520193141U CN204559569U CN 204559569 U CN204559569 U CN 204559569U CN 201520193141 U CN201520193141 U CN 201520193141U CN 204559569 U CN204559569 U CN 204559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frequency
radio
moved end
power spl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31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松
邓海龙
张晖
张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931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9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9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9569U/zh
Priority to BR112016020447-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6020447B1/pt
Priority to PCT/CN2015/092694 priority patent/WO2016155295A1/zh
Priority to US15/119,111 priority patent/US9838886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Abstract

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第一合路器以及光单元;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二功分器;第二合路器、第一功分器;每个第一合路器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相连接;第二合路器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相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每个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相连接,动端与一个第二功分器相连接;每个第二功分器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继端机兼容SISO模式和MIMO模式,网络建设成本低。

Description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网络建设和客户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室内信号的覆盖需求和质量要求日益旺盛,有源室内DA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分布式天线系统)逐渐成为实现室内高质量、深度覆盖的优选方案。在4G LTE(TD-LTE和FDD-LTE等LTE网络制式的统称)网络的部署过程中既存在SISO(single inputsingle output,单输入单输出)的覆盖方案,也存在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覆盖方案。部分地区先进行SISO覆盖,后续进行MIMO覆盖方案升级。但是目前DAS中继端机仅支持SISO模式或者MIMO模式其中一种,不可配置。客户在进行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方案选用不同的DAS中继端机,如果需要由SISO升级为MIMO,只能进行设备替换,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进行MIMO模式和SISO模式配置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实现网络建设灵活性的提高和网络覆盖升级成本的降低。
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合路器、第一功分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至少两个光单元;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相连接;第二合路器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相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相连接,动端与一个第二功分器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相连接。
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中继端机、至少两个远端机;所述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合路器、第一功分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至少两个光单元;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相连接;第二合路器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相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相连接,动端与一个第二功分器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相连接;所述远端机连接光单元,其中,所述远端机中至少有一个远端机通过光单元接入的第二功分器与其他远端机通过光单元接入的第二功分器不同。
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通过在中继端机设置合路器、功分器和射频开关,实现了MIMO模式和SISO模式的可配置。本实用新型SISO覆盖方案和MIMO覆盖方案可以采用同一种中继端机,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的灵活性,同时网络升级时只需要对中继端机重新配置,无需替换设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组支路的中继端机工作在SISO模式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组支路的中继端机工作在MIMO模式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组支路的中继端机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字眼仅仅为了区分同一类型器件,并不对器件的数量和顺序等加以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110、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12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16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170、至少两个光单元180;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120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11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相连接;第二合路器140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一不动端(端1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150相连接;第一功分器150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一不动端(端21)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二不动端(端22)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二不动端(端12)相连接,动端(端20)与一个第二功分器170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170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180相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继端机100还可以包括衰减器190,所述衰减器190连接在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二不动端(端12)与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二不动端(端22)之间。各第一合路器120一端的各端子上可以均连接有接入单元110,即各第一合路器120一端的分支数与接入的接入单元110数量相对应。各第二功分器170一端的各端子上可以均连接有光单元180,即各第二功分器170一端的分支数与接入的光单元180数量相对应。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中继端机100可以工作在MIMO模式和SISO模式的过程详细介绍。
假设有n个无线通信的频段为信源接入中继端机100:
当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与其第一不动端(端11)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动端(端20)与其第一不动端(端21)连接时,即开关S11、……、S1n均设置在“11”处,S21、……、S2n均设置在“21”处时,以第一合路器1为例,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依次经过接入单元110、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后,分别进入开关S21、S22、……、S2n,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第二功分器2、……第二功分器n分别进入连接的各光单元180。输入其它第一合路器n的频段信号过程类似,此时各光单元180均可以接收到n个频段的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SISO模式。
当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与其第二不动端(端12)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动端(端20)与其第二不动端(端22)连接时,即开关S11、……、S1n均设置在“12”处、S21、……、S2n均设置在“22”处时。以第一合路器1为例,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依次经过接入单元110、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衰减器190、开关S21、第二功分器1进入与第二功分器1连接的光单元180。类似的,第一合路器n输入的频段信号最后进入与第二功分器n连接的光单元180,即每个光单元180仅能接收到对应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MIMO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对从接入单元输入的频段信号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同理,从光单元输入的远端机信号的实施过程与上述配置方案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继端机通过设置射频开关实现信号通路的配置,即实现了SISO覆盖方案和MIMO覆盖方案,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的灵活性,网络升级时只需要对中继端机重新配置,无需替换设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继端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继端机的实施过程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为包含两组支路的中继端机工作在SISO模式的示意图。两个无线通信的频段(频段1、频段2)为信源接入中继端机100,开关S11和S12均设置在“11”处,S21和S22均设置在“21”处。频段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1、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分别进入开关S21和S22,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和第二功分器2分别进入光单元1和光单元2。类似的,频段2信号经过接入单元5、第一合路器2、开关S12、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分别进入开关S21和S22,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和第二功分器2分别进入光单元1和光单元2。此时光单元1和光单元2均可以接收到频段1的信号和频段2的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SISO模式。
如图3所示,为包含两组支路的中继端机工作在MIMO模式的示意图。两个无线通信频段(频段1、频段1MIMO)为信源接入中继端机100,开关S11和S12均设置在“12”处,S21和S22均设置在“22”处。频段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1、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衰减器1901、开关S21、第二功分器1进入光单元1。类似的,频段1MIMO信号经过接入单元5、第一合路器2、开关S12、衰减器1902、开关S22、第二功分器2进入光单元2。此时光单元1仅接收到频段1信号,光单元2仅接收到频段1MIMO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MIMO模式。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包含三组支路的中继端机示意图。三个无线通信的频段(频段1、频段1MIMO-1、频段1MIMO-2)为信源接入中继端机100。
当开关S11、S12和S13均设置在“11”处,S21、S22和S23均设置在“21”处时,频段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1、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分别进入开关S21、S22和S23,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第二功分器2和第二功分器3分别进入光单元1、光单元2和光单元3。频段1MIMO-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5、第一合路器2、开关S12、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分别进入开关S21、S22和S23,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第二功分器2和第二功分器3分别进入光单元1、光单元2和光单元3。频段1MIMO-2经过接入单元9、第一合路器3、开关S13、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分别进入开关S21、S22和S23,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第二功分器2和第二功分器3分别进入光单元1、光单元2和光单元3。此时光单元1、光单元2和光单元3均可以接收到频段1、频段1MIMO-1、频段1MIMO-2的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SISO模式。
当开关S11、S12和S13均设置在“12”处,S21、S22和S23均设置在“22”处时,频段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1、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衰减器1901、开关S21、第二功分器1进入光单元1。频段1MIMO-1信号经过接入单元5、第一合路器2、开关S12、衰减器1902、开关S22、第二功分器2进入光单元2。频段1MIMO-2信号经过接入单元9、第一合路器3、开关S13、衰减器1903、开关S23、第二功分器3进入光单元3。此时光单元1仅接收到频段1信号,光单元2仅接收到频段1MIMO-1信号,光单元3仅接收到频段1MIMO-2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MIMO模式。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中继端机100、至少两个远端机200;中继端机100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110、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12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160、与第一合路器120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170、至少两个光单元180。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120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11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相连接;第二合路器140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一不动端(端1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150相连接;第一功分器150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一不动端(端21)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二不动端(端22)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二不动端(端12)相连接,动端(端20)与一个第二功分器170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170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180相连接;所述远端机200连接光单元180,其中,所述远端机200中至少有一个远端机通过光单元180接入的第二功分器170与其他远端机通过光单元180接入的第二功分器170不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中继端机100还可以包括衰减器190,所述衰减器190连接在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第二不动端(端12)与第二射频开关160的第二不动端(端22)之间。各第一合路器120一端的各端子上可以均连接有接入单元110,即各第一合路器120一端的分支数与接入的接入单元110数量相对应。各第二功分器170一端的各端子上可以均连接有光单元180,即各第二功分器170一端的分支数与接入的光单元180数量相对应。
如图5所示,假设有n个无线通信的频段为信源接入中继端机100:
当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与其第一不动端(端11)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动端(端20)与其第一不动端(端21)连接时,即开关S11、……、S1n均设置在“11”处,S21、……、S2n均设置在“21”处时,以第一合路器1为例,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依次经过接入单元110、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第二合路器140、第一功分器150后,分别进入开关S21、S22、……、S2n,然后经过第二功分器1、第二功分器2、……第二功分器n分别进入连接的各光单元180。输入其它第一合路器n的频段信号过程类似,此时通过光纤与各光单元180连接的所有RU(远端机)均可以接收到n个频段的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SISO模式。
当各第一射频开关130的动端(端10)与其第二不动端(端12)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160的动端(端20)与其第二不动端(端22)连接时,即开关S11、……、S1n均设置在“12”处,S21、……、S2n均设置在“22”处时。以第一合路器1为例,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依次经过接入单元110、第一合路器1、开关S11、衰减器190、开关S21、第二功分器1进入与第二功分器1连接的光单元180。类似的,第一合路器n输入的频段信号最后进入与第二功分器n连接的光单元180,即通过光纤与相应光单元180连接的RU仅能接收到对应输入的一频段信号,中继端机100工作在MIMO模式。
上述对从接入单元输入的频段信号实施过程进行了说明,同理从光单元输入的远端机信号的实施过程与上述配置方案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兼容SISO模式和MIMO模式,大大增加了网络建设的灵活性,网络升级时只需要对中继端机重新配置,无需替换设备,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至少两个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合路器、第一功分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相连接;第二合路器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相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相连接,动端与一个第二功分器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衰减器,所述衰减器连接在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接时,中继端机工作在SISO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继端机,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接时,中继端机工作在MIMO模式。
5.一种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继端机、至少两个远端机;所述中继端机包括至少两个接入单元、至少两个第一合路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合路器、第一功分器、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射频开关、与第一合路器对应数量的第二功分器、至少两个光单元;
所述每个第一合路器一端与至少一个接入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相连接;第二合路器一端分别与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相连接;第一功分器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一不动端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相连接,动端与一个第二功分器相连接;所述每个第二功分器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光单元相连接;所述远端机连接光单元,其中,所述远端机中至少有一个远端机通过光单元接入的第二功分器与其他远端机通过光单元接入的第二功分器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端机还包括衰减器,所述衰减器连接在相应的第一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二射频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连接时,中继端机工作在SISO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接,各第二射频开关的动端与第二不动端连接时,中继端机工作在MIMO模式。
CN201520193141.XU 2015-03-31 2015-03-31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Active CN204559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3141.XU CN204559569U (zh) 2015-03-31 2015-03-31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BR112016020447-6A BR112016020447B1 (pt) 2015-03-31 2015-10-23 Sistema ativo de antenas distribuídas e unidade de relé do mesmo
PCT/CN2015/092694 WO2016155295A1 (zh) 2015-03-31 2015-10-23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US15/119,111 US9838886B2 (en) 2015-03-31 2015-10-23 Activ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relay unit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3141.XU CN204559569U (zh) 2015-03-31 2015-03-31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9569U true CN204559569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3141.XU Active CN204559569U (zh) 2015-03-31 2015-03-31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38886B2 (zh)
CN (1) CN204559569U (zh)
WO (1) WO201615529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84A (zh) * 2015-12-23 2016-03-30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通信的铁路通信光纤直放站用主分级合路器
WO2016155295A1 (zh) * 2015-03-31 2016-10-06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CN109379753A (zh) * 2018-10-29 2019-02-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远端机、直放站系统、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器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07015A (ko) * 2000-05-24 2001-12-07 윤종용 피코 기지국의 무선신호 송수신 장치
EP1809053A1 (de) * 2006-01-12 2007-07-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Kombination von Ausgangssignalen zweier Basisstationen
EP2351255B1 (en) 2008-11-26 2012-10-10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 repeater for relaying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ignal
US8942272B2 (en) 2010-08-0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ignal processing in a multiple antenna repeater
CN202737876U (zh) * 2012-03-27 2013-02-13 珠海银邮光电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路分配的模拟光纤直放机
WO2014137132A1 (ko) * 2013-03-04 2014-09-12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무선 접속 노드 시스템의 안테나 공용화 장치
KR101468635B1 (ko) * 2013-07-03 2014-12-03 주식회사 티제이이노베이션 다중 utp 펨토 분산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044984A1 (zh) * 2014-09-22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
CN204559569U (zh) * 2015-03-31 2015-08-1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295A1 (zh) * 2015-03-31 2016-10-06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US9838886B2 (en) 2015-03-31 2017-12-05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ctiv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relay unit thereof
CN105450284A (zh) * 2015-12-23 2016-03-30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通信的铁路通信光纤直放站用主分级合路器
CN105450284B (zh) * 2015-12-23 2019-10-01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通信的铁路通信光纤直放站用主分级合路器
CN109379753A (zh) * 2018-10-29 2019-02-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远端机、直放站系统、信号处理方法、信号处理器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5295A1 (zh) 2016-10-06
BR112016020447A2 (pt) 2022-07-19
BR112016020447A8 (pt) 2022-11-08
US9838886B2 (en) 2017-12-05
US20170048724A1 (en)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3473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circuit board thereof and terminal
CN111770506B (zh) 近端及远端控制合路单元、近端及远端子系统和室分系统
CN101557597B (zh) 一种多模汇聚、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77917B (zh) 射频拉远单元
CN106935971A (zh) 天线和通信设备
CN104769855B (zh) 适于合并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信号传输装置
ATE553549T1 (de) Benutzerendgerät für funkkommunikationen und betriebsverfahren dafür
CN101170759A (zh) 多模通信终端、多模通信实现方法
US946168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tering out adjacent frequency band interference
CN204559569U (zh) 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中继端机
CN102377027A (zh) 一种有源天线及校准有源天线的方法
CN210899142U (zh) 双通道多频段移动通信基站射频拉远装置
CN102208940A (zh) 一种射频系统
CN105490714B (zh) 终端、终端的多载波发送及接收方法
CN106936450A (zh) 多数据模块共用射频天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4469992B (zh) 多模移动终端
CN105813100A (zh) 移频合分路模块、同频分裂扩容方法及运营商共享资源方法
CN110098847A (zh) 通信装置
CN103840865A (zh) 一种支持多种网络制式的智能天线设备
CN205566653U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
CN102651873B (zh) 一种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203942528U (zh) 一种无线覆盖增强设备
JP7078233B2 (ja) チューナブルアンテナおよび通信端末
CN203445889U (zh) 多信道dmr信号监测仪
CN106550371A (zh) 一种多信源接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3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