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5494U - 连续循环冷却线 - Google Patents

连续循环冷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5494U
CN204555494U CN201520194831.7U CN201520194831U CN204555494U CN 204555494 U CN204555494 U CN 204555494U CN 201520194831 U CN201520194831 U CN 201520194831U CN 204555494 U CN204555494 U CN 204555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decline
food
palle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48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948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5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5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54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包括:箱体本体,在箱体本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位于邻近箱体本体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食物入口和食物出口;循环送料装置,设置在箱体本体内,用于将食物由食物入口连续的输送至箱体本体内,并由食物出口连续的输送至箱体本体外;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设置在箱体本体内,并位于箱体本体设置有食物出口的侧面与循环送料装置之间,用于对循环送料装置上的食物进行冷却;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循环送料装置和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循环冷却线结构简单,效率高,能耗低。

Description

连续循环冷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
背景技术
有些食物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冷却处理,食用的口感才能更佳,例如双皮奶等。现有的冷却方式大多有以下两种:1、自然冷却,此类冷却方式费时,占地面积大,食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卫生条件差,且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容易对食物产生污染,另外,自然降温的降温时间长,食物在一定时间内未能降到指定的温度,食物容易产生霉变,影响食物的食用和口感;2、冷却箱冷却,将食物装盘后放入到冷却箱内的支架上,通过空调对食物进行强制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虽然冷却速度快,但是其具有以下缺陷:(1)、容量固定,即单位时间内可冷却的食物量也固定,箱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低;(2)、由于取放食物时需要常开启箱体上的门,导致冷空气外泄,浪费能源;(3)、由于食物是固定在箱体内的某一位置,箱体内的温度无法达到均匀状态,导致不同位置的食物冷却效果不一致;(4)、无法实现流水线作业,即不能进行连续冷却工作,致使冷却效率低;(5)、上述由于人员操作,容易做成人员对食物的污染;(6)、由于上述降温时间过长,食物在一定时间内未能降到指定的温度,会产生食物霉变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其能实现流水线冷却,提高冷却效率,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其通过盛装食物的托盘移动,提高箱体本体内的冷气均匀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包括:
箱体本体,在所述箱体本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食物入口和食物出口;
循环送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用于将食物由所述食物入口连续的输送至所述箱体本体内,并由所述食物出口连续的输送至所述箱体本体外;
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位于所述箱体本体设置有所述食物出口的侧面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之间,用于对所述循环送料装置上的食物进行冷却;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和所述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连接。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送料装置包括:
输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贯穿所述食物入口,用于将装有食物的托盘由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内邻近底部的位置;
提升组件,与所述输入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输入组件上的所述托盘由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
下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与所述提升组件呈相对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托盘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
转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用于将所述提升组件上的所述托盘推入到所述下降组件上;
输出组件,与所述下降组件远离所述转移组件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下降组件上的所述托盘由所述食物出口运送至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
所述输入组件、所述提升组件、所述下降组件、所述转移组件以及所述输出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通过设置上述组件,可以将带有食物的托盘由食物入口输送至箱体本体内,并在箱体本体内实现上升、平移、下降后最终由食物出口输出,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食物的行走路程,从而缩小整个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此行走路程所花费的时间为托盘上食物能够冷却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进而使得待冷却的食物由食物入口送入箱体本体后,经过冷却后,冷却好的食物由食物出口送出,整个过程为一个流水线工作状态,提高了冷却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提升带和第二提升带,两个提升带均通过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提升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提升主动轮实现循环传动,两个所述提升带均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垂直,且两个所述提升带之间具有所述输入组件安放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提升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提升托条,在所述第二提升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提升托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且位于所述第一提升带上的第一提升托条与位于所述第二提升带上的第二提升托条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与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托盘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提升主动轮与提升电机连接,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升托条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带上,所述第二提升托条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带上。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可调,且相邻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可调,即可以根据托盘的厚度调整相邻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之间、相邻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位于顶部位置的转移带,所述转移带通过转移主动轮和转移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所述转移主动轮与转移电机连接,所述转移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转移带上设置拨片,所述拨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与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
当提升组件将托盘移到箱体本体的顶部位置时,控制器控制转移电机工作,转移主动轮转动,转移带带动拨片移动,以将提升组件上的托盘拨入到下降组件上。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降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下降带和第二下降带,两个下降带均通过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下降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下降主动轮实现循环传动,两个所述下降带均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垂直,且两个所述下降带之间具有所述输出组件安放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下降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下降托条,在所述第二下降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下降托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且位于所述第一下降带上的第一下降托条与位于所述第二下降带上的第二下降托条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与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托盘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下降主动轮与下降电机连接,所述下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降托条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降带上,所述第二下降托条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下降带上。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可调,且相邻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可调,即可以根据托盘的厚度调整相邻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之间、相邻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带与所述第二提升带之间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输入带,所述输入带的宽度小于所述托盘的宽度,所述输入带通过输入主动轮与输入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所述输入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并与输入电机连接,所述输入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内部;
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降带与所述第二下降带之间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输出带,所述输出带的宽度小于所述托盘的宽度,所述输出带通过输出主动轮与输出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所述输出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并与输出电机连接,所述输出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内部;
所述输入电机与所述输出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朝向所述循环送料装置的冷风风机。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靠近所述下降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冷风风机的出风口正对于所述第一下降带和所述第二下降带之间用于托住托盘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制冷机组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四个所述冷风风机,四个所述冷风风机的竖直排列的长度与所述下降组件的高度相匹配。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位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的两侧,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机组的壳体连接,所述冷风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在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制冷机组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本体设置有食物入口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的通道。
通过设置导风板,将下降组件和提升组件与箱体本体的内部的其余部分分隔开,使制冷机组产生的冷空气在与下降组件和提升组件上的食物进行热交换后,能通过导风板引流到制冷机组的进风口处,使得导风板两侧的空气不串流,降低能源的消耗。
作为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本体至少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保温层。
通过设置保温层,可以降低箱体本体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箱体本体散发到外部空气的热能,尽可能的缩短冷却时间和降低冷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优选的,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玻璃保温棉、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聚苯保温材料。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箱体本体内设置循环送料装置,可以实现流水线冷却工作,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且食物处于移动状态,箱体本体内的冷却温度和湿度更加均匀,冷却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通过设置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可以将箱体本体内的热交换前和热交换后的空气利用导流板进行隔离和导流,提高冷空气的使用效率,保证整个冷却过程中箱体本体内的冷气均能保持在所需要的标准,保证冷却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中的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中的下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本体;11、食物入口;12、食物出口;13、内层;14、外层;15、保温层;
2、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1、制冷机组;22、冷风风机;
3、输入组件;31、输入带;
4、提升组件;41、第一提升带;42、第二提升带;43、提升从动轮;44、提升主动轮;45、第一提升托条;46、第二提升托条;
5、转移组件;51、转移带;52、转移主动轮;53、拨片;
6、下降组件;61、第一下降带;62、第二下降带;63、下降从动轮;64、下降主动轮;65、第一下降托条;66、第二下降托条;
7、输出组件;71、输出带;
8、导风板;9、托盘;1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包括箱体本体1、循环送料装置、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以及控制器,其中,在箱体本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位于邻近箱体本体1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食物入口11和食物出口12,在食物入口11和食物出口12处均设置隔热门帘,循环送料装置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用于将食物由食物入口11连续的输送至箱体本体1内,并由食物出口12连续的输送出箱体本体1外,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并位于箱体本体1设置有食物出口12的侧面与循环送料装置之间,用于对循环送料装置上的食物进行冷却,控制器分别与循环送料装置和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连接。
其中,循环送料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组件3、提升组件4、转移组件5、下降组件6以及输出组件7,输入组件3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底部,贯穿食物入口11,用于将装有食物的托盘9由箱体本体1的外部运送到箱体本体1内邻近底部的位置,提升组件4与输入组件3连接,用于将输入组件3上的托盘9由箱体本体1的底部运送到箱体本体1的顶部,转移组件5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顶部,用于将提升组件4上的托盘9推入到下降组件6上,下降组件6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并与提升组件4呈相对设置,用于将位于箱体本体1顶部的托盘9运送到箱体本体1的底部,输出组件7与下降组件6远离转移5的一端连接,用于将下降组件6上的托盘9由食物出口12运送至箱体本体1的外部,输入组件3、提升组件4、下降组件6、转移组件5以及输出组件7均与控制器连接。
通过将连续循环冷却线的循环送料装置采用提升和下降的塔式结构,使得箱体本体内的空间能够充分利用,极大的缩小了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
如图1、2、3所示,提升组件4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提升带41和第二提升带42,两个提升带均通过设置在箱体本体1底部的提升从动轮43和设置在箱体本体1顶部的提升主动轮44实现循环传动,两个提升带均与箱体本体1的底部垂直,且两个提升带之间具有输入组件3安放的空间。
在第一提升带41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提升托条45,在第二提升带42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提升托条46,相邻两个第一提升托条45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提升托条46之间的距离,且位于第一提升带41上的第一提升托条45与位于第二提升带42上的第二提升托条46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第一提升托条45与第二提升托条46之间的距离与托盘9的外径相匹配,提升主动轮44与提升电机连接,提升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转移组件5包括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位于顶部位置的转移带51,转移带51通过转移主动轮52和转移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转移主动轮52与转移电机连接,转移电机与控制器连接,转移带51上设置拨片53,拨片53的宽度小于第一提升托条45与第二提升托条46之间的距离。当提升组件4将托盘9移到箱体本体1的顶部位置时,控制器控制转移电机工作,转移主动轮52转动,转移带51带动拨片53移动,以将提升组件4上的托盘9拨入到下降组件6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托条45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提升带41上,第二提升托46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提升带42上,相邻第一提升托条45之间的距离可调,且相邻第二提升托条46之间的距离可调,即可以根据托盘9的厚度调整相邻第一提升托条45之间、相邻第二提升托条46之间的距离。
如图1、2、4所示,下降组件6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下降带61和第二下降带62,两个下降带均通过设置在箱体本体1底部的下降从动轮63和设置在箱体本体1顶部的下降主动轮64实现循环传动,两个下降带均与箱体本体1的底部垂直,且两个下降带之间具有输出组件7安放的空间。
在第一下降带61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下降托条65,在第二下降带62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下降托条66,相邻两个第一下降托条65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二下降托条66之间的距离,且位于第一下降带61上的第一下降托条65与位于第二下降带62上的第二下降托条66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第一下降托条65与第二下降托条66之间的距离与托盘9的外径相匹配,下降主动轮64与下降电机连接,下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降托条65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下降带61上,第二下降托条66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下降带62上,相邻第一下降托条65之间的距离可调,且相邻第二下降托条66之间的距离可调,即可以根据托盘9的厚度调整相邻第一下降托条65之间、相邻第二下降托条66之间的距离。
输入组件3包括设置在第一提升带41与第二提升带42之间并位于邻近箱体本体1底部的输入带31,输入带31的宽度小于托盘9的宽度,输入带31通过输入主动轮与输入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输入主动轮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外部,并与输入电机连接,输入从动轮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内部。
输出组件7包括设置在第一下降带61与第二下降带62之间并位于邻近箱体本体1底部的输出带71,输出带71的宽度小于托盘9的宽度,输出带71通过输出主动轮与输出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输出主动轮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外部,并与输出电机连接,输出从动轮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内部,输入电机与输出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包括制冷机组21和设置在制冷机组21朝向循环送料装置的冷风风机22,冷风风机22设置在制冷机组21靠近下降组件6的一侧,且冷风风机22的出风口正对于第一下降带61和第二下降带62之间用于托住托盘9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机组2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四个冷风风机22,四个冷风风机22的竖直排列的长度与下降组件6的高度相匹配。
在箱体本体1内并位于循环送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8,两个导风板8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输入组件3和输出组件7的两侧,导风板8的一端与制冷机组21的壳体连接,冷风风机22的出风口设置在两个导风板8之间,导风板8远离制冷机组21的一端与箱体本体1设置有食物入口11的内壁间隔设置,导风板8与箱体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的通道10。通过设置导风板8,将下降组件6和提升组件4与箱体本体1的内部的其余部分分隔开,使制冷机组21产生的冷空气在与下降组件6和提升组件4上的食物进行热交换后,能通过导风板8引流到制冷机组21的进风口处,使得导风板8两侧的空气不串流,降低能源消耗。
箱体本体1至少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内层13和外层14,内层13与外层14之间设置保温层15。通过设置保温层15,隔绝箱体本体1内部的冷空气与外部的常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尽可能的缩短冷却时间和降低冷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3与外层14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保温层15为玻璃保温棉、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聚苯保温材料。
本实施例的连续循环冷却线的托盘的运送过程如下:
食物被盛入到托盘9中后,放置到输入组件3的输入带31上,输入带31运动将托盘9由食物入口11送入到箱体本体1内底部位置,当箱体本体1内底部的托盘9数量达到固定的数量后,控制器控制提升组件4上的提升托条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此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一提升托条45之间的距离,当提升组件4上的托盘9移动到箱体本体1的顶部时,控制器控制转移组件5上的拨片53移动,将提升组件4移动至箱体本体1顶部的托盘9推入到下降组件6上,同时控制器控制下降组件6的下降托条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此等于相邻两个第一提升下降托条65之间的距离,当下降组件6上的托盘9移动至箱体本体1的底部时,输出组件7的输出带71将位于下降组件6最底层的托盘9托起,并通过食物出口12运送至箱体本体1外。
而下降组件6一侧设置的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2的冷风风机22将冷空气吹入到下降组件6内,冷空气与下降组件6内的托盘9上的食物先进行热交换,然后再进入到提升组件4内与提升组件4内的托盘9上的食物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通道10回到制冷机组21内进行再次冷却处理,冷却后的空气再由冷风风机22吹出,如此循环。在冷空气由冷风风机22吹出的过程中,由于导风板8的隔离,使得下降组件6和提升组件4内的空气不与通道内的空气串流,这样保证经过下降组件6和提升组件4的空气的温度能与托盘9上的食物进行最大程度的热交换,加快冷却速度,节约能源。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本体,在所述箱体本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食物入口和食物出口;
循环送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用于将食物由所述食物入口连续的输送至所述箱体本体内,并由所述食物出口连续的输送至所述箱体本体外;
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位于所述箱体本体设置有所述食物出口的侧面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之间,用于对所述循环送料装置上的食物进行冷却;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和所述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包括:
输入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贯穿所述食物入口,用于将装有食物的托盘由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内邻近底部的位置;
提升组件,与所述输入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输入组件上的所述托盘由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
下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与所述提升组件呈相对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托盘运送到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
转移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用于将所述提升组件上的所述托盘推入到所述下降组件上;
输出组件,与所述下降组件远离所述转移组件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下降组件上的所述托盘由所述食物出口运送至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
所述输入组件、所述提升组件、所述下降组件、所述转移组件以及所述输出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提升带和第二提升带,两个提升带均通过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提升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提升主动轮实现循环传动,两个所述提升带均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垂直,且两个所述提升带之间具有所述输入组件安放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提升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提升托条,在所述第二提升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提升托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且位于所述第一提升带上的第一提升托条与位于所述第二提升带上的第二提升托条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与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托盘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提升主动轮与提升电机连接,所述提升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位于顶部位置的转移带,所述转移带通过转移主动轮和转移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所述转移主动轮与转移电机连接,所述转移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转移带上设置拨片,所述拨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提升托条与所述第二提升托条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组件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下降带和第二下降带,两个下降带均通过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下降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顶部的下降主动轮实现循环传动,两个所述下降带均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垂直,且两个所述下降带之间具有所述输出组件安放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下降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下降托条,在所述第二下降带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二下降托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且位于所述第一下降带上的第一下降托条与位于所述第二下降带上的第二下降托条的位置呈一一对应状态,所述第一下降托条与所述第二下降托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托盘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下降主动轮与下降电机连接,所述下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带与所述第二提升带之间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输入带,所述输入带的宽度小于所述托盘的宽度,所述输入带通过输入主动轮与输入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所述输入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并与输入电机连接,所述输入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内部;
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降带与所述第二下降带之间并位于邻近所述箱体本体底部的输出带,所述输出带的宽度小于所述托盘的宽度,所述输出带通过输出主动轮与输出从动轮实现循环传动,其中,所述输出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外部,并与输出电机连接,所述输出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内部;
所述输入电机与所述输出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循环冷却输送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朝向所述循环送料装置的冷风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制冷机组靠近所述下降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冷风风机的出风口正对于所述第一下降带和所述第二下降带之间用于托住托盘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本体内并位于所述循环送料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的两侧,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机组的壳体连接,所述冷风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在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制冷机组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本体设置有食物入口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气流通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循环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本体至少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保温层。
CN201520194831.7U 2015-04-01 2015-04-01 连续循环冷却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5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4831.7U CN204555494U (zh) 2015-04-01 2015-04-01 连续循环冷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4831.7U CN204555494U (zh) 2015-04-01 2015-04-01 连续循环冷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5494U true CN204555494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483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5494U (zh) 2015-04-01 2015-04-01 连续循环冷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54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269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潘光辉 连续循环冷却线
CN106477224A (zh) * 2015-08-18 2017-03-08 张玉良 一种循环移动载物装置
CN108639700A (zh) * 2018-06-11 2018-10-12 泉州市三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托板立体循环输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269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潘光辉 连续循环冷却线
CN106477224A (zh) * 2015-08-18 2017-03-08 张玉良 一种循环移动载物装置
CN108639700A (zh) * 2018-06-11 2018-10-12 泉州市三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托板立体循环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4269A (zh) 连续循环冷却线
CN202145719U (zh) 一种全封闭带冷却系统的服务器设备机柜
CN204555494U (zh) 连续循环冷却线
CN101972032A (zh) 自循环多层翻板烘干机以及自循环分段烘干方法
CN203534106U (zh) 一种多层链条输送式热风循环干燥机
CN102564080A (zh) 倾斜料盘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
CN201495170U (zh)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
CN104757040A (zh) 连续循环加热、加湿醒发线
CN104757340B (zh) 连续循环加热蒸煮线
CN204540656U (zh) 连续循环加热蒸煮线
CN113847799A (zh) 循环升降式烘烤箱
CN105352316B (zh) 一种输送带螺旋输送式传动加热炉
CN206033714U (zh) 一种白酒生产用熟粮冷却装置
CN104729261B (zh) 用于烘干农作物的循环式节能热泵干燥系统
CN208487859U (zh) 一种速冻机
CN204560783U (zh) 连续循环加热、加湿醒发线
CN203411755U (zh) 喷胶棉烘箱
CN205624769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冷冻机
CN109850419A (zh) 一种基于混冷的多循环变风量蓄冷保温箱通风装置
CN203820854U (zh) 一种卧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13687973U (zh) 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1847699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的供风设备及对应的玻璃钢化炉
CN103255577A (zh) 喷胶棉烘箱
CN210268075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循环除湿冷却装置
CN208697776U (zh) Plc新型旋转急速定型加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