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3781U -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 Google Patents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3781U
CN204553781U CN201520257763.4U CN201520257763U CN204553781U CN 204553781 U CN204553781 U CN 204553781U CN 201520257763 U CN201520257763 U CN 201520257763U CN 204553781 U CN204553781 U CN 204553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ydraulic mount
tuning
vibration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77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富豪
刘绍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2577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3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37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对高速齿轮箱在低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并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和隔离效果的高速齿轮箱。它包括齿轮箱外壳,设置在齿轮箱外壳上的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所述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内分别设有减振套体,齿轮箱外壳底部还设有减振座,该减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底架,安装架及顶架,顶架包括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且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分别通过连接立板与底架相连接;底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若干下减振元件,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与安装架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上减振元件。

Description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具体涉及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背景技术
高速齿轮箱的振动及噪音产生主要是源于传动齿轮的摩擦、振动以及碰撞,如何有效降低齿轮箱振动及噪音,使其更符合环保要求是国内外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传统技术中用于高速支撑齿轮箱的减振元件一般是以橡胶为主体的减振元件,通过橡胶体的弹性和自身的滞后损失衰减振动能量。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减振元件被用于支撑高速齿轮箱以实现更好的减振、隔振效果;其中液压悬置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减振元件。液压悬置常用结构是由上流道板、解耦片和下流道板把发动机悬置内部分为多个腔室,各腔体是通过流道板上的通道来实现互通。液压悬置通过液体在不同腔室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沿程能量损失,从而使振动能量尽快耗散,达到衰减振动的目的;但目前的液压悬置的结构对于低频区域的振动能够起到有效的减振隔震效果,但对于中高频区域的振动来说,由于各腔室之间的流道内液体的惯性很大,液体几乎来不及流动,无法通过液体流动来有效的使振动能量消耗,因而其对于中高频区域的减振隔离震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不仅能够对高速齿轮箱在低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并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和隔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设置在齿轮箱外壳上的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所述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内分别设有减振套体,该减振套体自内而外依次包括支撑型内减振层,塑料减振层及外减振层,所述支撑型内减振层及外减振层分别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所述塑料减振层的材质为发泡塑料;
所述齿轮箱外壳底部还设有减振座,该减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底架,安装架及顶架,所述齿轮箱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齿轮箱外壳位于安装架上方;所述顶架包括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且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分别通过连接立板与底架相连接;所述底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若干下减振元件,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与安装架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上减振元件;
所述下减振元件为下液压悬置,所述下液压悬置包括上腔室及下腔室,所述下液压悬置中至少有一对下液压悬置之间设有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该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包括第一调谐管道,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第二调谐管道及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所述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内的导杆,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一调谐管道延伸,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一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与隔断端板之间;
所述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内的导杆,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二调谐管道延伸,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与隔断端板之间;
所述第一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第二调谐管道的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
本方案通过在齿轮箱外壳的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内设置多孔材料构成的减振套体,通过减振套体来有效的衰减、消耗输入轴及输出轴的振动能量;从而有效减小输入轴及输出轴上齿轮产生的振动传递到齿轮箱外壳上,进而有效降低齿轮箱外壳对于整个齿轮箱中产生的噪音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齿轮箱工作过中的振动及噪音。
更重要的是,本方案的高速齿轮箱安装在安装架上方;在高速齿轮箱工作过程中,高速齿轮箱的振动可以通过安装架下方的下减振元件及安装架上方的上减振元件来实现双向减振。当高速齿轮箱处于低频振动区域时,下液压悬置通过其内的液体在上、下腔室之间流动,使低频振动能量尽快耗散,从而实现对高速齿轮箱在低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的目的。
当高速齿轮箱处于中高频振动区域时,下液压悬置内的液体几乎不流通,此时下液压悬置通过解耦片的弹性变形特性来加快高频振动的衰减过程;更重要的是,经过试验得到由于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的第一调谐管道及第二调谐管道连通了两个下液压悬置内的腔室,因而可以通过第一调谐管道及第二调谐管道连通两个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内的液体,使两个下液压悬置腔室内的一部分高频振动相互抵消,从而有效的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和隔离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内的振动经过衰减,因而同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的振动频率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本方案的第一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即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通);第二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即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通);这样可以利用上腔室与下腔室内振动频率的差异性,有效避免两个下液压悬置腔室内的振动叠加,进一步增大两下液压悬置腔室内的高频振动相互抵消部分,进一步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减振效果。
另一方面,虽然第一调谐管道及第二调谐管道连通了两个下液压悬置内的腔室有利于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减振效果,但在低频、大振幅激励时,有可能产生两下液压悬置腔室内振动的叠加,而影响减振安装架的正常使用。例如,在低频振动过程中,一个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处于被压缩状态,另一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处于被拉伸状态时,这两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内就容易振动叠加。因而,为了避免在低频、大振幅激励时,产生两下液压悬置腔室内振动的叠加,而影响减振安装架的正常使用;本方案在第一调谐管道上设置浮动式 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在第二调谐管道上设置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低频、大振幅激励过程中,当相互连通的两个下液压悬置中的一个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处于被压缩状态,另一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处于被拉伸状态时;由于低频、大振幅激励过程中下液压悬置内的液体流动量大,因而处于被压缩状态的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内的液体将往处于被拉伸状态的下液压悬置的腔室内流动,当大量的液体流经第一调谐管道或第二调谐管道时,浮动式第一或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将在流体带动下往环形凸块移动,并抵靠在环形密封圈上,从而隔断第一调谐管道或第二调谐管道,避免两下液压悬置腔室内振动的叠加,保证减振安装架在低频、大振幅激励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而在高频振动区域时,下液压悬置内的液体几乎不流通,因而不存在该问题。
作为优选,塑料减振层与外减振层之间设有密闭的环形内腔,且环形内腔内充满液体,所述环形内腔内设有橡胶隔套,该橡胶隔套套设在塑料减振层上,且橡胶隔套将环形内腔分隔成内、外两个环形腔体。当输入/输出轴上齿轮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减振套体上时,可以利用环形内腔内的橡胶隔套的弹性变形特性,通过橡胶隔套在充满液体的环形内腔内的振动来进一步加快衰减、消耗振动能量,进而达到有效降低齿轮箱振动及噪音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隔套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橡胶隔套的内径由橡胶隔套的中部往两端逐渐增大,橡胶隔套的厚度由橡胶隔套的两端往中间逐渐减小。橡胶隔套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橡胶隔套的内径由橡胶隔套的中部往两端逐渐增大;即橡胶隔套的中部内凹,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橡胶隔套与环形内腔内的液体的接触面积,而且橡胶隔套各点的振动方向不同,这样可以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振动能量的衰减、消耗。
作为优选,下液压悬置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流道板、解耦片、下流道板及皮碗,所述上腔室位于上流道板上方,下腔室位于下流道板与皮碗之间;所述第一调谐管道包括第一竖直长管道,第一竖直短管道及连接第一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一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调谐管道包括第二竖直长管道,第二竖直短管道及连接第二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二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竖直长管道插设在第一竖直短管道内,第二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短管道套设在第一竖直长管道上,第二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
本方案结构中第二竖直长管道插设在第一竖直短管道内,第二竖直短管道套设在第一竖直长管道上,并且第一竖直短管道,第一竖直长管道,第二竖直长管道及第二竖直短管道均通过上端口与下液压悬置的上、下腔室连通,因而只需要在下液压悬置底部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两下液压悬置腔体之间的连通;同时不会改变下液压悬置现有的安装方式,并有效的减小对下液压悬置结构的变更设计,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第一竖直长管道内侧面上、位于皮碗与下流道板之间设有与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的第一直连通孔;第二竖直长管道内侧面上、位于皮碗与下流道板之间设有与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的第二直连通孔。
由于第一直连通孔连通了下液压悬置的上、下腔室,第二直连通孔连通了 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上、下腔室;当高速齿轮箱处在中频振动过程中时(上、下腔室之间的液体的流动量较小),由于直连通孔流道长度小,此时,下液压悬置的上、下腔室内的液体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或第二直连通孔连通实现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中频振动过程中的减振效果。
作为优选,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的中部,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的中部。
作为优选,导杆上、位于两隔断端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流阻推板,且流阻推板与隔断端板相平行。
在低频、大振幅激励过程中,当大量的液体流经第一调谐管道或第二调谐管道时,流体将推动流阻推板移动,从而有利于配合隔断端板往环形凸块移动,并抵靠在环形密封圈上,进而隔断第一调谐管道或第二调谐管道,避免两下液压悬置腔室内振动的叠加。
作为优选,第一调谐管道为圆管,所述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一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该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一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一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
作为优选,第二调谐管道为圆管,所述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二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该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二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二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
作为优选,下液压悬置还包括底座,橡胶主簧及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下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底架相连接,下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上减振元件为上液压悬置,上液压悬置包括底座,橡胶主簧及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上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第一顶板或第二顶板相连接,上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底架,安装架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立板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对高速齿轮箱在低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并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对高速齿轮箱在中高频区域的振动进行减振和隔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外壳上的减振套体处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齿轮箱外壳1,减振套体2、支撑型内减振层21、塑料减振层22、外减振层23、环形内腔24、内环形腔体24a、外环形腔体24b、橡胶隔套25;减振座1a,底架1a1,安装架1a2,第一顶板1a3,第二顶板1a4,连接立板1a5,下减振元件3a1、底座31、皮碗32、下腔室33、下流道板34、解耦片35、上流道板36、上腔室37、橡胶主簧38、金属骨架39,上减振元件3b1,第一调谐管道4、第一竖直长管道41、第一连接管道42、第一竖直短管道43,第二调谐管道5、第二竖直长管道51、第二连接管道52、第二竖直短管道53,第一自适 应隔断装置6a、流阻推板61、导杆62、隔断端板63、环形密封圈64、环形凸块65、预紧压缩弹簧66、导套67,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6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1,设置在齿轮箱外壳上的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内分别设有减振套体2。减振套体通过焊接与齿轮箱外壳相连接。减振套体的内孔为圆孔。齿轮箱的输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孔的减振套体内。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出轴孔的减振套体内。
减振套体自内而外依次包括支撑型内减振层21,塑料减振层22及外减振层23。支撑型内减振层及外减振层分别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具体说是,支撑型内减振层及外减振层分别由粉末冶金多孔材料制成。塑料减振层的材质为发泡塑料。塑料减振层与外减振层之间设有密闭的环形内腔24,且环形内腔内充满液体。环形内腔内设有橡胶隔套25。该橡胶隔套套设在塑料减振层上,且橡胶隔套将环形内腔分隔成内、外两个环形腔体24a、24b(即内环形腔体24a、外环形腔体24b)。橡胶隔套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橡胶隔套的内径由橡胶隔套的中部往两端逐渐增大。橡胶隔套的厚度由橡胶隔套的两端往中间逐渐减小。
如图1、图3所示,齿轮箱外壳底部还设有减振座1a。该减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底架1a1,安装架1a2及顶架。齿轮箱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齿轮箱外壳位于安装架上方。顶架包括第一顶板1a3及第二顶板1a4。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位于安装架的左右两侧。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分别通过连接立板1a5与底架相连接。底架,安装架,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水平设置。连接立板竖直设置。底 架与安装架呈方形。底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四个下减振元件3a1。四个下减振元件分布在底架的四个顶角处。第一顶板安装架之间设有两个上减振元件3b1。第二顶板与安装架之间也设有两个上减振元件。四个下减振元件中有两个下减振元件与第一顶板位于同一侧,另外两个下减振元件与第二顶板位于同一侧。下减振元件为下液压悬置。上减振元件为上液压悬置。本实施例中的上、下液压悬置为现有技术。
如图3、图4所示,各下液压悬置分别包括底座31,橡胶主簧38,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39,上腔室37,下腔室33,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流道板36、解耦片35、下流道板34及皮碗32。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位于上流道板上方。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位于下流道板与皮碗之间。下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与底座位于下液压悬置的上下两端。下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底架相连接。下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各上液压悬置分别包括底座,橡胶主簧及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上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与底座位于上液压悬置的上下两端。上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顶板相连接。上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四个下液压悬置中至少有一对下液压悬置之间设有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本实施例中,四个下液压悬置中与第一顶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下液压悬置之间设有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与第二顶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下液压悬置之间也设有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
如图4所示,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包括第一调谐管道4,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6a,第二调谐管道5及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6b。第一调谐管道及第二调谐管道为圆管。第一调谐管道,第二调谐管道及各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下腔室内部充满液体, 且该液体为乙二醇。
第一调谐管道包括第一竖直长管道41,第一竖直短管道43及连接第一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一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一连接管道42。第一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具体说是,第一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第一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第一竖直长管道与解耦片密封连接。第一竖直短管道与皮碗密封连接。
第二调谐管道包括第二竖直长管道51,第二竖直短管道53及连接第二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二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二连接管道52。第二竖直长管道插设在第一竖直短管道内。第二竖直短管道套设在第一竖直长管道上。第二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第二调谐管道的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具体说是,第二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第二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同一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的第二竖直长管道与第一竖直短管道设于同一下液压悬置上。同一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的第二竖直短管道与第一竖直长管道设于同一下液压悬置上。第二竖直长管道与解耦片密封连接。第二竖直短管道与皮碗密封连接。
第一竖直长管道内侧面上、位于皮碗与下流道板之间设有与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的第一直连通孔。第二竖直长管道内侧面上、位于皮碗与下流道板之间设有与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的第二直连通孔。
如图4、图5所示,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的中部。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65,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内的导杆62,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67,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66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63。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一连接管道延伸,且该导杆与第一连接管道同轴设置。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一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与隔断端板之间。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一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64。环形密封圈环绕设置在环形凸块上。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一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一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上、位于两隔断端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流阻推板61,且流阻推板与隔断端板相平行。
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的中部。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内的导杆,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二连接管道延伸,且该导杆与第二连接管道同轴设置。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 与隔断端板之间。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二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环绕设置在环形凸块上。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二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二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上、位于两隔断端板之间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流阻推板,且流阻推板与隔断端板相平行。

Claims (8)

1.一种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设置在齿轮箱外壳上的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其特征是,所述输入轴孔及输出轴孔内分别设有减振套体,该减振套体自内而外依次包括支撑型内减振层,塑料减振层及外减振层,所述支撑型内减振层及外减振层分别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所述塑料减振层的材质为发泡塑料;
所述齿轮箱外壳底部还设有减振座,该减振座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底架,安装架及顶架,所述齿轮箱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齿轮箱外壳位于安装架上方;所述顶架包括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且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分别通过连接立板与底架相连接;所述底架与安装架之间设有若干下减振元件,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与安装架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上减振元件;
所述下减振元件为下液压悬置,所述下液压悬置包括上腔室及下腔室,所述下液压悬置中至少有一对下液压悬置之间设有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该互通式振动调谐装置包括第一调谐管道,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第二调谐管道及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上的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所述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设置在第一调谐管道内的导杆,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一调谐管道延伸,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一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与隔断端板之间;
所述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内侧面上的两道环形凸块,设置在第二调谐管道内的导杆,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导套,两个套设在导杆上的预紧压缩弹簧及两块设置在导杆上的隔断端板,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导杆沿第二调谐管道延伸,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两导套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调谐管道内壁相连,两道环形凸块位于两导套之间;两隔断端板相互平行,且隔断端板与导杆相垂直,两隔断位于两道环形凸块之间,两环形凸块上、朝向隔断端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两隔断端板位于两预紧压缩弹簧之间,且预紧压缩弹簧位于导套与隔断端板之间;
所述第一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谐管道的一端口与一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第二调谐管道的另一端口与另一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相连通,并且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与第一调谐管道的端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塑料减振层与外减振层之间设有密闭的环形内腔,且环形内腔内充满液体,所述环形内腔内设有橡胶隔套,该橡胶隔套套设在塑料减振层上,且橡胶隔套将环形内腔分隔成内、外两个环形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橡胶隔套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橡胶隔套的内径由橡胶隔套的中部往两端逐渐增大,橡胶隔套的厚度由橡胶隔套的两端往中间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下液压悬置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上流道板、解耦片、下流道板及皮碗,所述上腔室位于上流道板上方,下腔室位于下流道板与皮碗之间;
所述第一调谐管道包括第一竖直长管道,第一竖直短管道及连接第一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一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调谐管道包括第二竖直长管道,第二竖直短管道及连接第二竖直长管道下端与第二竖直短管道下端的第二连接管道,所述第二竖直长管道插设在第一竖直短管道内,第二竖直长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下液压悬置的皮碗、下流道板、解耦片及上流道板,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竖直短管道套设在第一竖直长管道上,第二竖直短管道的上端口自下而上穿过另一下液压悬置的皮碗,并与该下液压悬置的下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的中部,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谐管道为圆管,所述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一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一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该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一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一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
所述第二调谐管道为圆管,所述隔断端板呈圆形,且浮动式第二自适应隔断装置的隔断端板的中心与第二调谐管道的中心重合,该隔断端板外径小于两环形凸块之间的第二调谐管道的内径,且该隔断端板的外径大于第二调谐管道内的环形密封圈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下液压悬置还包括底座,橡胶主簧及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下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底架相连接,下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其特征是,所述上减振元件为上液压悬置,上液压悬置包括底座,橡胶主簧及与橡胶主簧连为一体的金属骨架,上液压悬置的底座通过螺栓与第一顶板或第二顶板相连接,上液压悬置的金属骨架通过螺栓与安装架相连接。
CN201520257763.4U 2015-04-24 2015-04-24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7763.4U CN204553781U (zh) 2015-04-24 2015-04-24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7763.4U CN204553781U (zh) 2015-04-24 2015-04-24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3781U true CN204553781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8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77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781U (zh) 2015-04-24 2015-04-24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3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269A (zh) * 2015-04-24 2015-08-05 盐城工学院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269A (zh) * 2015-04-24 2015-08-05 盐城工学院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8611B (zh) 一种液压阻尼悬置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2465989B (zh) 筒式隔振装置
CN103322105B (zh) 一种仿生空气弹簧系统
CN204553781U (zh)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CN201093028Y (zh) 一种液压悬置及其灌装装置
CN103671688B (zh) 一种双液室液阻悬置
CN2781080Y (zh) 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
CN201747858U (zh) 一种可调频率的动力吸振器
CN204647243U (zh) 基于多孔材料的减振型齿轮箱
CN201034147Y (zh) 对称式三环两相减速器
CN104819269A (zh) 互通调谐减振支撑式高速齿轮箱
CN201747856U (zh) 一种新型减速器液压衬套装置
CN102338188B (zh) 基于活塞式液体粘滞阻尼作用的空气弹簧隔振器
CN202001552U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CN204553779U (zh) 输入、输出轴振动衰减隔振式齿轮箱
CN104879476A (zh) 基于多孔材料的减振降噪型齿轮箱
CN204553780U (zh) 基于液压悬置的齿轮箱用减振安装架
CN204553675U (zh) 双向减振液压支撑式风电齿轮箱安装装置
CN103322115A (zh) 一种无振感平移式隔振系统
CN104819271A (zh) 输入、输出轴振动衰减隔振式齿轮箱
CN203730632U (zh) 一种液压抗扭拉杆及汽车
CN201858301U (zh) 筒式隔振装置
CN104819244A (zh) 基于液压悬置的齿轮箱用减振安装架
CN215805980U (zh) 一种多自由度高频减振器
CN203374721U (zh) 一种仿生空气弹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