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0734U -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0734U
CN204550734U CN201520184504.3U CN201520184504U CN204550734U CN 204550734 U CN204550734 U CN 204550734U CN 201520184504 U CN201520184504 U CN 201520184504U CN 204550734 U CN204550734 U CN 204550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graphite anode
coupling device
graphite
sna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45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良彬
朱实贵
王金荣
戴小勇
王信根
黄亚辉
彭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UN GANFENG LITH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UN GANFENG LITH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UN GANFENG LITH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UN GANFENG LITH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45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0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0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0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vention Of Electric Corrosion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包括抱箍和连接带,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相互可拆卸固定的卡环,所述卡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个所述卡环内壁环绕在石墨阳极外侧并与所述石墨阳极接触,所述连接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头、金属带和导电片,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抱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母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容易加工、使用时不损伤石墨阳极且导电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熔盐电解是工业上制备许多活泼金属与稀有金属的主要方法,熔盐电解的关键是电解槽,包括槽体、石墨阳极、阴极,石墨阳极与阴极通过母排与硅整流装置连接。电解槽连接好后,通入直流电,电解槽内的熔融混合盐得到相应的金属。目前,石墨阳极与母排连接处,由于节点发热,将损耗一部分电能,且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方式的好坏也将影响石墨的使用寿命。目前,工业上石墨与母排采用硬连接的方式,具体连接方式为:以圆柱形石墨为例,先将石墨直径较大的一端加工出两个平面,然后在该平面钻9~12个小孔,通过螺杆将母排与石墨紧固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石墨与母排接触不均匀,在螺杆连接处,石墨与母排接触最紧密,此处的发热量高,一方面导致节点电压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热胀冷缩,母排收缩与伸长的力也完全施加在接触点上,导致石墨易断裂,影响石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容易加工、使用时不损伤石墨阳极且导电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的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包括抱箍和连接带,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相互可拆卸固定的卡环,所述卡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个所述卡环内壁环绕在石墨阳极外侧并与所述石墨阳极接触,所述连接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头、金属带和导电片,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抱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母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还可以是:
两个所述卡环相对扣合并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环中央形成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石墨阳极外形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为所述卡环底部两侧均向外水平延伸有连接片,两个所述卡环对应的连接片可拆卸固定。
两个所述卡环对应连接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螺杆可拆卸固定。
所述第三连接头夹设于两个所述卡环第二连接头的连接片之间。
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0.3-0.5m。
卡环包括石墨层和金属层,所述石墨层位于内侧,所述金属层位于外侧,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石墨层固定连接。
所述金属层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石墨层由高功率石墨材质制成。
所述金属带为由2-5层铜丝编织而成的带体。
所述导电片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包括抱箍和连接带,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相互可拆卸固定的卡环,所述卡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个所述卡环内壁环绕在石墨阳极外侧并与所述石墨阳极接触,所述连接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头、金属带和导电片,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抱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母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这样,由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环形成的抱箍环绕石墨阳极,及卡环的内壁环绕石墨阳极外侧并与石墨阳极接触,导电性能好,而且卡环与连接带都是可以单独加工成型,避免对石墨阳极进行加工,而且抱箍与第三连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抱箍和连接带将石墨阳极与母排进行连接,两个卡环是可拆卸固定的,因此当石墨阳极损耗比较严重时,拆卸开抱箍,更换损耗过度的石墨阳极即可,在更换好石墨阳极后再将两个卡环环绕石墨阳极后固定在一起,使得两个卡环内壁均与石墨阳极外壁接触导电,由于卡环与石墨阳极的接触面较大,导电性好,且不会导致局部发热量大而使节点电压升高。由于石墨阳极与母排之间通过连接带相连,而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这样,母排的热胀冷缩可由连接带的伸缩而抵消,不会对石墨阳极连接点施加压力,防止石墨受力而断裂,延长了石墨阳极使用寿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容易加工、使用时不损伤石墨阳极且导电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实施例抱箍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实施例抱箍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实施例连接带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抱箍        2…卡环        3…第一连接头
4…第二连接头  5…第三连接头  6…金属带
7…导电片      8…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包括抱箍1和连接带,所述抱箍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相互可拆卸固定的卡环2,所述卡环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4,两个所述卡环2内壁环绕在石墨阳极外侧并与所述石墨阳极接触,所述连接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头5、金属带6和导电片7,所述第三连接头5与所述抱箍1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母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1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这样,由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环2形成的抱箍1环绕石墨阳极,及卡环2的内壁环绕石墨阳极外侧并与石墨阳极接触,导电性能好,而且卡环2与连接带都是可以单独加工成型,避免对石墨阳极进行加工,而且抱箍1与第三连接头5可拆卸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抱箍1和连接带连接片将石墨阳极与母排进行连接,两个卡环2是可拆卸固定的,因此当石墨阳极损耗比较严重时,拆卸开抱箍1,更换损耗过度的石墨阳极即可,在更换好石墨阳极后再将两个卡环2环绕石墨阳极后固定在一起,使得两个卡环2内壁均与石墨阳极外壁接触导电,由于卡环2与石墨阳极的接触面较大,导电性好,且不会导致局部发热量大而使节点电压升高。由于石墨阳极与母排之间通过连接带相连,而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1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这样,母排的热胀冷缩可由连接带的伸缩而抵消,不会对石墨阳极连接点施加压力,防止石墨受力而断裂,延长了石墨阳极使用寿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容易加工、使用时不损伤石墨阳极且导电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可以是:两个所述卡环2相对扣合并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环2中央形成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石墨阳极外形的形状和尺寸一致。这样,两个相对扣合的卡环2将石墨阳极扣合在其环绕封闭的空间内,由于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石墨阳极外形的形状和尺寸一致,因此卡环2的内壁完全与所述石墨阳极的外壁贴合,进而尽最大可能地增大石墨阳极与卡环2的导电性能。而且可以将石墨阳极固定,避免石墨阳极晃动而损坏或接触不良。当然还可以是所述石墨阳极为圆柱形,所述卡环2与所述石墨阳极对应的卡环2为半圆柱形,这样,抱箍1与石墨阳极接触面大,进而使得石墨与卡环2间的导电性能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头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4分别为所述卡环2底部两侧均向外水平延伸有连接片,两个所述卡环2对应的连接片可拆卸固定。连接片分别作为第一连接头3和第二连接头4。卡环2相对设置,相对应的连接片相贴合并固定在一起形成围绕石墨阳极的抱箍1而且保证抱箍1与石墨阳极之间的导电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个所述卡环2对应连接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螺杆8可拆卸固定。当然两个卡环2之间对应的连接片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拆卸固定,如使用固定夹具等,但是使用螺杆8固定的优点是安装和拆卸方便,固定比较牢固,充分保证卡环2和连接带之间的电连接以及抱箍1与石墨阳极的导电性。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卡环2对应的连接片由1~3组,每组2~3个螺杆8连接,这样使得抱箍1与连接带更加紧密连接。
还可以是所述第三连接头5夹设于两个所述卡环2第二连接头4的连接片之间。这样,连接带的第三连接头5夹设在第二连接头4的连接片之间,第三连连接头5与石墨阳极导电连通,而抱箍1与石墨阳极也导电连通,电流依次通过抱箍1、第三连接头5、金属带6传输至导电片7并最终传输至母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1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0.3-0.5m。这样长度的连接带既保证可以母排的热胀冷缩可由连接带的伸缩而抵消,不会对石墨阳极连接点施加压力,防止石墨受力而断裂,延长了石墨阳极使用寿命,同时不会过长而使得连接装置尺寸过大,重量过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卡环2包括石墨层和金属层,所述石墨层位于内侧,所述金属层位于外侧,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石墨层固定连接。这样的卡环2保证与石墨阳极的接触又保证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能优异。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层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石墨层由高功率石墨材质制成。这样提高了石墨阳极与卡环2间的导电性,降低了石墨阳极与卡环2间的接触电阻,节约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金属带6为由2-5层铜丝编织而成的带体。这样金属带6导电性能好,且比较结实,不易老化断裂。还可以是所述导电片7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由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降低了接触电压,节约了能耗,且这些材料相对比较偏宜,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和连接带,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相互可拆卸固定的卡环,所述卡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两个所述卡环内壁环绕在石墨阳极外侧并与所述石墨阳极接触,所述连接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连接头、金属带和导电片,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抱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母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环相对扣合并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环中央形成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石墨阳极外形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为所述卡环底部两侧均向外水平延伸有连接片,两个所述卡环对应的连接片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环对应连接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螺杆可拆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夹设于两个所述卡环第二连接头的连接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所述抱箍与所述母排之间的距离长0.3-0.5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环包括石墨层和金属层,所述石墨层位于内侧,所述金属层位于外侧,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石墨层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石墨层由高功率石墨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为由2-5层铜丝编织而成的带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由铜、铝、锌的任一种材料或它们之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的合金材料制成。
CN201520184504.3U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204550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4504.3U CN204550734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4504.3U CN204550734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0734U true CN204550734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4504.3U Active CN204550734U (zh) 2015-03-30 2015-03-30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07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7076A (zh) * 2017-04-25 2017-06-20 苏州安瑞可机柜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7076A (zh) * 2017-04-25 2017-06-20 苏州安瑞可机柜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对扣式铜排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0702B (zh) 绝缘体及使用该绝缘体的电连接器
CN204550734U (zh)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RU2010121845A (ru) Составная коллекторная шина
CN207489930U (zh) 一种电池盖
CN203462142U (zh) 一种新型铝电解阳极钢爪
CN109863258A (zh) 用于霍尔-埃鲁电池的阴极集流器/连接器
CN102560540A (zh) 一种磷生铁浇铸阴极组装炭块
CN204102617U (zh) 一种开关设备用管形母线
CN204558399U (zh) 新型断路器触头系统
CN208655943U (zh) 一种刀片式电池连接器
CN104078903A (zh) 一种母线槽壳体
CN204130346U (zh) 电容器
CN210039803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电气连接的绝缘体组件
CN210431930U (zh) 一种节能加热管
CN203367402U (zh) 一种电池组串联连接结构
CN201868164U (zh) 一种有内绝缘结构的均压环
CN205376683U (zh) 大型圆柱形二次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
CN203135354U (zh) 一种母线接头
CN205529068U (zh) 高性能铝电解槽阴极炭块组的组装结构
CN204348595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导电触臂
CN204803420U (zh) 一种带凹槽的电解锰用阴极组合结构
CN203785078U (zh) 一种超导电器的发热元件的出线装置
CN207596978U (zh) 一种石墨阳极与母排的连接装置
CN210694406U (zh) 一种高效加热管
CN203983790U (zh) 一种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