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8441U - 一种船坞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8441U
CN204548441U CN201520241025.0U CN201520241025U CN204548441U CN 204548441 U CN204548441 U CN 204548441U CN 201520241025 U CN201520241025 U CN 201520241025U CN 204548441 U CN204548441 U CN 204548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
slideway
wing wall
wall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10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慧晓
高华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5202410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8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8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84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坞,属于港口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船坞船舶运输过程十分繁杂,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本一种船坞,包括坞底、竖直设置在坞底两侧的坞墙和一呈板状的滑道,所述坞底和坞墙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滑道通过转轴与所述坞底相铰接且能够沿转轴上下摆动,所述滑道与坞底连接处的表面与坞底的表面齐平,所述滑道的宽度大于两坞墙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所述滑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的高度。本船坞通过滑道的设计,船舶可通过水域直接运输,较为方便,提高了效率,同时滑道还可以当做坞门使用,可防止极端高潮位或风暴潮等造成的海水漫坡。

Description

一种船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坞。
背景技术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工程是兴建港口所需的各项工程设施的工程技术,包括港址选择、工程规划设计及各项设施(如各种建筑物、装卸设备、系船浮筒、航标等)的修建。同时,港口工程也指港口的各项设施。港口水工建筑物一般包括防波堤、码头、修船和造船水工建筑物、进出港船舶的导航设施(航标、灯塔等)和港区护岸。而修船和造船水工建筑物有航台滑道和船坞型两种。然而,随着海运业的蓬勃发展,船舶制造规模越来越大,大型船舶一般在船坞内制造、修理。
现有的船坞一般是由三面坞墙和坞门构成,这种大型船坞的投资规模庞大,船舶的运输均是先从加工场地搬运到浮式平台上或驳船上,再由水路送入船坞内,经过两次转运,整个过程十分繁杂,难度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船坞,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地进行船舶运输,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船坞,包括坞底和竖直设置在坞底两侧的坞墙,所述坞底和坞墙之间形成容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还包括一呈板状的滑道,所述滑道通过转轴与所述坞底相铰接且能够沿转轴上下摆动,所述滑道与坞底连接处的表面与坞底的表面齐平,所述滑道的宽度大于两坞墙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所述滑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的高度。
本船坞主要有坞底和两侧的坞墙组成,三者之间形成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的坞口前设置有能够上下摆动的滑道,滑道通过向下摆动可以形成通向水域的坡道,便于船舶的运输,提高了效率。同时,由于滑道的宽度大于两坞墙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的高度,通过向上摆动,滑道能够与坞墙相抵靠,从而当做坞门使用,可防止极端高潮位或风暴潮等造成的海水漫坡。坞门的的摆动可通过起重机等完成。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坞墙包括墙体部和导向部,两墙体部平行设置,导向部位于墙体部与滑道之间,两导向部之间的间距由坞墙往滑道方向依次递增。设置锥形的导向部,能够对船舶的运输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船舶的运输更方便,提高了效率。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坞墙和导向部的表面均设有缓冲层。设置缓冲层,能够起到保护船舶的作用。缓冲层可以为海绵、橡胶等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坞底位于铰接处还具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所述滑道通过摆动能够与限位部抵靠。通过限位部对滑道的摆动进行限位,使得滑道的上表面与坞底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方便船舶的运输。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坞底的坡度为1:20~1:90,所述滑道通过摆动与限位部抵靠后,1:8~1:50。通过设置一定的坡度,方便船舶运输时的上下水。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坞墙和滑道之间还设有当滑道通过摆动与坞墙相抵靠时能够将两者定位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将滑道与坞墙定位,此时,滑道当做坞门使用,可防止极端高潮位或风暴潮等造成的海水漫坡。
在上述的船坞中,所述导向部的外侧壁固定有定位板,两导向部的定位板对应设置,两定位板上对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滑道的两侧设有向下侧面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上述定位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连接孔和定位孔将滑道与坞墙定位。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以及连接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滑道和坞墙定位。当然,定位件也可以是挂锁,挂锁穿过定位孔和连接孔将将滑道和坞墙锁住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船坞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滑道的设计,船舶可通过水域直接运输,较为方便,提高了效率,同时滑道还可以当做坞门使用,可防止极端高潮位或风暴潮等造成的海水漫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船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坞底;2、坞墙;21、墙体部;22、导向部;3、滑道;4、缓冲层;5、定位板;51、定位孔;6、连接板;6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船坞,包括坞底1、竖直设置在坞底1两侧的坞墙2和一呈板状的滑道3,坞底1和坞墙2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滑道3通过转轴与坞底1相铰接且能够沿转轴上下摆动,坞底1位于铰接处还具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滑道3通过摆动能够与限位部抵靠,滑道3与坞底1连接处的表面与坞底1的表面齐平,坞底1的坡度为1:20~1:90,所述滑道3通过摆动与限位部抵靠后,1:8~1:50,通过设置一定的坡度,方便船舶运输时的上下水。滑道3的宽度大于两坞墙2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2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滑道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2的高度。
具体地说,坞墙2包括墙体部21和导向部22,两墙体部21平行设置,导向部22位于墙体部21与滑道3之间,两导向部22之间的间距由坞墙2往滑道3方向依次递增。锥形的导向部22,能够对船舶的运输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船舶的运输更方便,提高了效率。坞墙2和导向部22的表面均设有缓冲层4,缓冲层4可以为海绵、橡胶等设置缓冲层4,能够起到保护船舶的作用。
更具体地说,坞墙2和滑道3之间还设有当滑道3通过摆动与坞墙2相抵靠时能够将两者定位的定位件。导向部22的外侧壁固定有定位板5,两导向部22的定位板5对应设置,两定位板5上对应开设有定位孔51,滑道3的两侧设有向下侧面方向延伸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上开设有与定位孔51相对应的连接孔61,定位件为定位销,定位销穿过连接孔61和定位孔51将滑道3与坞墙2定位。
本船坞的容纳通道坞口前设置有能够上下摆动的滑道3,滑道3通过向下摆动可以形成通向水域的坡道,便于船舶的运输,提高了效率。同时,由于滑道3的宽度大于两坞墙2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2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2的高度,通过向上摆动,滑道3能够与坞墙2相抵靠,通过定位件定位,从而当做坞门使用,可防止极端高潮位或风暴潮等造成的海水漫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船坞,包括坞底(1)和竖直设置在坞底(1)两侧的坞墙(2),所述坞底(1)和坞墙(2)之间形成容纳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还包括一呈板状的滑道(3),所述滑道(3)通过转轴与所述坞底(1)相铰接且能够沿转轴上下摆动,所述滑道(3)与坞底(1)连接处的表面与坞底(1)的表面齐平,所述滑道(3)的宽度大于两坞墙(2)内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且小于两坞墙(2)外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所述滑道(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坞墙(2)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2)包括墙体部(21)和导向部(22),两墙体部(21)平行设置,导向部(22)位于墙体部(21)与滑道(3)之间,两导向部(22)之间的间距由坞墙(2)往滑道(3)方向依次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2)和导向部(22)的表面均设有缓冲层(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底(1)位于铰接处还具有向外延伸的限位部,所述滑道(3)通过摆动能够与限位部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底(1)的坡度为1:20~1:90,所述滑道(3)通过摆动与限位部抵靠后,1:8~1: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坞墙(2)和滑道(3)之间还设有当滑道(3)通过摆动与坞墙(2)相抵靠时能够将两者定位的定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2)的外侧壁固定有定位板(5),两导向部(22)的定位板(5)对应设置,两定位板(5)上对应开设有定位孔(51),所述滑道(3)的两侧设有向下侧面方向延伸的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与上述定位孔(51)相对应的连接孔(61),所述定位件为 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连接孔(61)和定位孔(51)将滑道(3)与坞墙(2)定位。
CN201520241025.0U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船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8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1025.0U CN204548441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船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1025.0U CN204548441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船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8441U true CN204548441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10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8441U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船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84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713A (zh) * 2019-08-23 2019-11-19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可翻折式小型浮船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713A (zh) * 2019-08-23 2019-11-19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可翻折式小型浮船坞
CN110466713B (zh) * 2019-08-23 2021-03-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可翻折式小型浮船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553B (zh) 自航式半潜维修船及使用方法
US8689720B2 (en) Offshore equipment deploying and retrieving vessel
CN103910044B (zh) 一种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半潜式举升平台及其应用方法
CN101920771B (zh) 一种船舶建造中的出坞压载方法
CN101920766B (zh) 一种船舶建造方法
CN103991511B (zh) 海洋平台运输装置
CN204184555U (zh) 一种新型浮船坞
CN106043610B (zh) 一种采用半潜船运输船舶的方法
CN103661801B (zh) 海洋工程水下推进器的安装辅助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7719580B (zh) 一种10万吨级船舶上水平船台方法
CN104229099A (zh)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接载下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1508327A (zh) 一种客滚船舶倾斜试验的方法
CN101844611B (zh)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WO2019000757A1 (zh) 一种船舶过驳中的加水方法
CN207045637U (zh)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CN103803036A (zh) 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
CN204916099U (zh) 一种半潜驳船倾斜式下潜船尾呆木
CN206635654U (zh) 一种水下小断面隧道超长型预制箱梁的驳船运输装置
CN104802928A (zh) 半潜式平台的建造合拢方法
CN108058789A (zh) 过驳平台
CN204548441U (zh) 一种船坞
CN105586864A (zh) 自升式平台桁架式桩腿的合拢方法
US9061749B2 (en) Method for dry-docking a floating unit
CN208882038U (zh) 半潜式装卸船
CN203902800U (zh) 一种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半潜式举升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