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0655U -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 Google Patents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0655U
CN204540655U CN201520193409.XU CN201520193409U CN204540655U CN 204540655 U CN204540655 U CN 204540655U CN 201520193409 U CN201520193409 U CN 201520193409U CN 204540655 U CN204540655 U CN 20454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team
vapor
communicated
circulation air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34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934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06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包括箱体本体,其顶部设置蒸汽管道,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箱体本体并延伸至箱体本体的底部,靠近箱体本体的底部和/或侧部的蒸汽管道上开设蒸汽出口;在箱体本体上设置蒸汽循环加热组件,蒸汽循环加热组件包括呈连通设置在箱体本体的顶部的第一循环风管和设置在箱体本体内的第二循环风管,第一循环风管的进风口通过风机与开设在箱体本体顶部的风机抽风口连通,第一循环风管的出风口与第二循环风管连通,第二循环风管的出风口邻近蒸汽出口设置,第一循环风管的外壁设置若干发热丝。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能够回收利用蒸箱内的蒸汽,降低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蒸箱蒸制食品或物料时,产生的蒸汽通过排汽管直接排到室外,浪费大量的能源,造成蒸煮时间加长、蒸汽有效利用率下降,能耗高。另外,普通蒸箱的蒸汽室底部空间兼做蒸汽发生室,水面面积大,存水多,加热时间长,剩余水多,同样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结构简单,能够回收利用蒸箱内的蒸汽,降低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能有效防止蒸箱内的蒸汽被排放到蒸箱外部,影响外部环境和操作者的操作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包括具有食物入口和食物出口的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为密封型箱体结构,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设置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本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和/或侧部的所述蒸汽管道上开设蒸汽出口;
在所述箱体本体上设置蒸汽循环加热组件,所述蒸汽循环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的第一循环风管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的第二循环风管,所述第一循环风管和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呈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循环风管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风机与开设在箱体本体顶部的风机抽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邻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内壁沿蒸汽流向依次设置若干用于再次加热蒸汽的发热丝。
通过将蒸汽出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设置在箱体本体的底部,并将风机抽风口设置在箱体本体的顶部,可以加强蒸汽在箱体本体内的循环,同时由于蒸汽的密度小,风机在抽风过程中,能源消耗比较少。
进一步的,所述食物入口和所述食物出口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两侧,所述箱体本体对应所述食物入口设置有封闭所述食物入口的第一门体,所述箱体本体对应所述食物出口设置有封闭所述食物出口的第二门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箱体本体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门体与所述箱体本体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排气三通管,所述排气三通管包括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以及与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口,所述排气三通管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通口与外部连通或断开的第一排气阀门。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两者的第二排气阀门。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发热丝通信连接。
通过在第二出风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第二出风口排出到箱体本体内部的蒸汽的温度对发热丝的发热功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循环进入到箱体本体内的蒸汽的温度能符合蒸煮要求。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本体上设置两个所述蒸汽管道,两个所述蒸汽管道远离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一端通过一个连通管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通,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中心位置,两个所述蒸汽管道沿所述连通管对称设置。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本体上沿所述连通管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蒸汽循环加热组件。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本体至少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保温层。
通过设置保温层,可以降低蒸箱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箱体本体散发到外部空气的热能,尽可能的缩短蒸煮时间和降低蒸煮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优选的,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玻璃保温棉、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聚苯保温材料。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蒸汽管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邻近并平行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第一蒸汽管,以及两个垂直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第二蒸汽管和第三蒸汽管,所述第二蒸汽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汽管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外顶部位置的第三蒸汽管连通,所述第三蒸汽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蒸汽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蒸汽管及所述第二蒸汽管上。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箱体本体内的底部的所述蒸汽管道上均匀开设若干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的尺寸小于20mm。
将蒸汽出口的尺寸设置为小于20mm,是为了提高蒸汽的循环动力,使蒸汽能尽快的布满整个蒸箱,进一步使得蒸箱内的各个位置的蒸煮更加均匀。
作为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蒸汽出口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腰形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箱体本体上设置蒸汽循环加热组件,利用蒸汽循环加热组件将输送至蒸箱内部的蒸汽进行循环加热,一方面可以保证蒸箱内部的蒸汽温度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蒸箱内的蒸汽排放到外部,解决能源浪费、环境舒适度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
1、箱体本体;11、内层;12、外层;13、保温层;14、第一门体;15、第二门体;
2、蒸汽管道;21、第一蒸汽管;22、第二蒸汽管;23、第三蒸汽管;
3、蒸汽出口;
4、蒸汽循环加热组件;41、第一循环风管;411、第一进风口;412、第一出风口;42、第二循环风管;421、第二进风口;422、第二出风口;43、风机;44、风机抽风口;45、发热丝;46、排气三通管;461、第一连通口;462、第二连通口;463、第三连通口;47、第一排气阀门;48、第二排气阀门;
5、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的俯视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包括箱体本体1,箱体本体1成长方体型,其包括内层11和外层12,内层11与外层12呈间隔设置,内层11与外层12之间具有保温层13。通过设置保温层13,可以降低蒸箱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箱体本体1散发到外部空气的热能,尽可能的缩短蒸煮时间和降低蒸煮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1与外层1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保温层13为玻璃保温棉、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聚苯保温材料。
箱体本体1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对称开设用于食物送入的食物入口和用于食物送出的食物出口,箱体本体1对应食物入口设置有封闭食物入口的第一门体14,箱体本体1对应食物出口设置有封闭食物出口的第二门体15,第一门体14与箱体本体1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第二门体15与箱体本体1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箱体本体1上设置两个蒸汽管道2,两个蒸汽管道2远离箱体本体1内部的一端通过一个连通管5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通,连通管5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两个蒸汽管道2沿连通管5对称设置。蒸汽管道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邻近并平行于箱体本体1的底部的第一蒸汽管21,以及两个垂直于箱体本体1底部的第二蒸汽管22和第三蒸汽管23,第二蒸汽管22的一端与第一蒸汽管21连通,另一端穿过箱体本体1与设置在箱体本体1外顶部位置的第三蒸汽管23连通,第三蒸汽管23与连通管5连通,在第一蒸汽管21及第二蒸汽管22上均匀开设若干蒸汽出口3,蒸汽出口3的尺寸小于20mm,蒸汽出口3可以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腰形孔,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出口3为圆形孔,直径为10mm。将蒸汽出口3的直径设置为小于20mm,是为了使蒸汽由蒸汽管道2内排出时受到阻碍,蒸汽在蒸汽管道2内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提高蒸汽的循环动力,使蒸汽能尽快的布满整个蒸箱,进一步使得蒸箱内的各个位置的蒸煮更加均匀。
箱体本体1上沿连通管5对称设置两个蒸汽循环加热组件4,其中,蒸汽循环加热组件4包括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顶部的第一循环风管41和设置在箱体本体1内的第二循环风管42,第一循环风管41和第二循环风管42呈连通设置,第一循环风管41包括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第二循环风管42包括第二进风口421和第二出风口422,第一进风口411通过风机43与开设在箱体本体1顶部的风机抽风口44连通,第一出风口412与第二进风口421连通,第二出风口422设置在箱体本体1邻近蒸汽出口3的位置,第一循环风管41的内壁沿蒸汽流向依次设置若干用于再次加热蒸汽的发热丝45,通过将蒸汽出口3和第二出风口422均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底部,并将风机抽风口44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顶部,可以加强蒸汽在箱体本体1内的循环,同时由于蒸汽的密度小,风机43在抽风过程中,能源消耗比较少。
第一循环风管41的第一进风口411与风机43之间设置排气三通管46,排气三通管46包括与风机43连通的第一连通口461、与第一循环风管41的第一进风口411连通的第二连通口462以及与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口463,排气三通管46上设置用于控制第三连通口463与外部连通或断开的第一排气阀门47,第一进风口411与第二连通口462之间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两者的第二排气阀门48。
在第二循环风管42的第二出风口422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与发热丝45通信连接,通过在第二出风口422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第二出风口422排出到箱体本体1内部的蒸汽的温度对发热丝45的发热功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循环进入到箱体本体1内的蒸汽的温度能符合蒸煮要求。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食物入口和食物出口的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为密封型箱体结构,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设置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本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和/或侧部的所述蒸汽管道上开设蒸汽出口;
在所述箱体本体上设置蒸汽循环加热组件,所述蒸汽循环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的第一循环风管和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的第二循环风管,所述第一循环风管和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呈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循环风管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循环风管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风机与开设在箱体本体顶部的风机抽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邻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内壁沿蒸汽流向依次设置若干用于再次加热蒸汽的发热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排气三通管,所述排气三通管包括与所述风机连通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以及与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口,所述排气三通管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通口与外部连通或断开的第一排气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两者的第二排气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循环风管的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发热丝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本体上设置两个所述蒸汽管道,两个所述蒸汽管道远离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一端通过一个连通管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连通,所述连通管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本体上沿所述连通管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蒸汽循环加热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本体至少具有呈间隔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置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内、邻近并平行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第一蒸汽管,以及两个垂直于所述箱体本体的底部的第二蒸汽管和第三蒸汽管,所述第二蒸汽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汽管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箱体本体外顶部位置的第三蒸汽管连通,所述第三蒸汽管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蒸汽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蒸汽管以及所述第二蒸汽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箱体本体内的底部的所述蒸汽管道上均匀开设若干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的尺寸小于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循环加热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腰形孔。
CN201520193409.XU 2015-04-01 2015-04-01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3409.XU CN204540655U (zh) 2015-04-01 2015-04-01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3409.XU CN204540655U (zh) 2015-04-01 2015-04-01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0655U true CN204540655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340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0655U (zh) 2015-04-01 2015-04-01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065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8211A (zh) * 2015-08-28 2015-11-25 重庆逸亮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用蒸煮箱
CN108236355A (zh) * 2018-02-08 2018-07-03 张亚玲 一种高效节能型电蒸柜
CN108420303A (zh) * 2018-04-24 2018-08-21 浙江厨壹堂厨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灶中带保温功能的蒸箱
CN109183338A (zh) * 2018-11-10 2019-01-11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刺服生产用定型装置
CN109618422A (zh) * 2018-11-16 2019-04-12 中山市天隆燃具电器有限公司 蒸箱的加热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8211A (zh) * 2015-08-28 2015-11-25 重庆逸亮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用蒸煮箱
CN108236355A (zh) * 2018-02-08 2018-07-03 张亚玲 一种高效节能型电蒸柜
CN108420303A (zh) * 2018-04-24 2018-08-21 浙江厨壹堂厨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灶中带保温功能的蒸箱
CN109183338A (zh) * 2018-11-10 2019-01-11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刺服生产用定型装置
CN109618422A (zh) * 2018-11-16 2019-04-12 中山市天隆燃具电器有限公司 蒸箱的加热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0655U (zh) 蒸汽循环加热蒸箱
CN204275074U (zh) 纯蒸汽灭菌柜
CN209489920U (zh) 一种蒸汽排放冷却系统及蒸汽烤箱
CN206603600U (zh) 一种带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蒸汽入口结构
CN204806362U (zh) 蒸汽发生器
CN203843961U (zh) 一种碳化炉
CN210747001U (zh) 一种恒温发酵房
CN203857675U (zh) 流动气体加热箱
CN202908509U (zh) 用于蒸柜的蒸汽回收利用设备
CN106073473B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蒸柜
CN106439933A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回流式高效环保节能炉灶
CN203852611U (zh) 食用菌蒸汽灭菌装置
CN208687982U (zh) 一种热风炉
CN208658728U (zh) 一种粽子制作用蒸煮锅
CN205690421U (zh) 一种电站锅炉的烟气冷却装置
CN2031632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CN208524528U (zh) 一种多功能用途的蒸柜
CN205979696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蒸汽锅炉
CN206315065U (zh) 餐具用烘干机中的导风结构
CN206145743U (zh) 灶具蒸箱一体机
CN201335362Y (zh) 纳米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总成
CN104266246B (zh) 一种多元式排烟装置
CN202603539U (zh) 煤柴两用节能环保杀菌锅
CN205321170U (zh) 一种保温发酵罐
CN218924715U (zh) 一种带有湿热循环系统的试验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