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4583U -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4583U
CN204534583U CN201520142566.8U CN201520142566U CN204534583U CN 204534583 U CN204534583 U CN 204534583U CN 201520142566 U CN201520142566 U CN 201520142566U CN 204534583 U CN204534583 U CN 204534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air
burner
flame projector
chamber
end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425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松青
王成
李定艳
李文
米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425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4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4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4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底杯及喷火器,喷火器设置在底杯上,底杯包括朝向喷火器的第一面。底杯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第一面上设置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开设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与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相通。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包括顶板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一侧壁设置在第一面上,顶板连接两个第一侧壁且与第一面相对,顶板、两个第一侧壁及第一面共同围成一次空气引向通道。上述燃烧器中,由于底杯上设置有专门的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使得一次空气的补充被有效引导进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避免一次空气受气流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燃气用具。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及一种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用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燃气用具中,燃烧器一般包括底杯和喷火器,喷火器设置在底杯上。燃气与一次空气在底杯内混合后到达喷火器的混合腔。混合气体从混合腔内喷出后被点火装置引燃后进行燃烧。但是,目前的燃烧器中,一次空气补充通道是从灶具面板与喷火器之间的间隙进入底杯,一次空气的补充是开放式的,无有效引导,容易出现空气流补充不均匀、从而影响燃烧效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及一种包括该燃烧器的燃气用具。
一种燃烧器,包括底杯及喷火器,该喷火器设置在该底杯上,该底杯包括朝向该喷火器的第一面。该底杯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该第一面上设置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开设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相通。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包括顶板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该两个第一侧壁设置在该第一面上,该顶板连接该两个第一侧壁且与该第一面相对,该顶板、该两个第一侧壁及该第一面共同围成该一次空气引向通道。
上述燃烧器中,由于底杯上设置有专门的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使得一次空气的补充全部在该通道内被有效引导进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一次空气能够均匀地补充给燃气,避免一次空气受气流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底杯包括底面及引射管,该底面与该第一面相背设置,该引射管连接在该底面,该引射管开设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相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包括喷嘴,该引射管包括连接在该进气通道一端的喷嘴座,该喷嘴设置在该喷嘴座且位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具有入口与出口,该入口开设在该底杯的侧边,该出口开设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的内侧壁,该入口较该出口大,该底杯还包括设置在该出口处的防进水凸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喷火器包括外环喷火器、内环喷火器、混合气体通道部及竖直文丘里管,该外环喷火器与该内环喷火器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部连接,该竖直文丘里管设置在该内环喷火器中,该竖直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端及出气端,该进气端位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该出气端位于该内环喷火器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包括内火盖,该内火盖盖设在该内环喷火器上,该内火盖、该内环喷火器及该出气端共同围成混合气体到达腔室,该混合气体通道部开设有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的混合气体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混合气体通道部包括该顶板、支撑板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该两个第二侧壁设置在该顶板上,该支撑板连接该两个第二侧壁且与该顶板相对,该顶板、该支撑板及该两个第二侧壁共同围成该混合气体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包括外火盖,该外火盖盖设在该外环喷火器上,该外火盖及该外环喷火器共同围成外混合气体腔室,该外混合气体腔室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该二次空气通道由该第一面、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该外环喷火器、该混合气体通道部及该内环喷火器共同围成,该二次空气通道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底杯包括设置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的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该喷火器包括配合面及第二定位件,该配合面面向该第一面,该第二定位件设置在该配合面上,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而将该喷火器定位在该底杯上。
一种燃气用具,包括以上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燃烧器沿VI-V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燃烧器沿VII-VII线的截面示意图;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气用具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包括底杯102、喷火器104、内火盖106、外火盖108及喷嘴110。
请结合图2及图3,该底杯102包括底部112、安装部114及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该底部112大致呈圆柱状,安装部114大致呈圆盘状并连接在该底部112的侧面118。需要指出的是,底部112及安装部114可根据实际应用所需设计相应的其它形状。底部112包括与该侧面118连接的底面120。
底部112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本实施方式中,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大致呈圆柱状。
底部112的底面120安装有引射管124,该引射管124用于通入燃气至燃烧器100内。引射管124具有引射管进气端126及引射管出气端128,该引射管进气端126开设有进气口130,进气口130可与燃气用具的供气管道相连接。引射管出气端128,较佳地,设置在底部112的中心,使燃气的分布更加均匀。
引射管出气端128形成有喷嘴座132,喷嘴110设置在喷嘴座132且位于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内。喷嘴110开设有燃气进口134及燃气出口136,燃气进口134的直径较燃气出口136的直径大,这有利于燃气的喷射。
引射管124开设有进气通道138,进气通道138与进气口130及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相通。较佳地,进气通道138的半径沿引射管进气端126向引射管出气端128的方向减少,这有利于燃气的喷射。例如,如图7所示,进行通道138由漏斗状通道及阶梯状通道组成。因此,由引射管124进入的燃气经喷嘴110喷射至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
安装部114包括第一面140及与第一面140相背的第二面142。第一面140朝向喷火器104。底部112连接在第二面142。安装部114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44,第一安装孔144贯穿第一面140及第二面142。在燃烧器100安装至燃气用具时,固定件可通过该第一安装孔144将底杯固定至燃气用具。底面120与第一面140相背设置。
安装部114的第二面142安装有支架146,该支架146上安装有点火装置148。具体地,支架146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孔150,点火装置148包括点火针152及热电偶154。点火针152及热电偶154分别穿设两个夹持孔150而固定在支架146上。
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设置在第一面140上。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开设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相通。本实施方式中,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的数量为4个,4个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均匀分布在第一面140上,每个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开设有一个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因此,4个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均匀分布在第一面140上,使得一次空气能够分四个方向更均匀地补充给燃气。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一个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可分隔成2个或以上的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对一次空气进行引射。
本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2、图5及图6,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包括顶板158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160,该两个第一侧壁160设置在该第一面140上,该顶板158连接该两个第一侧壁160且与该第一面140相对。因此,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由顶板158、两个第一侧壁160及第一面140共同围成。第一侧壁160为一整体的侧壁,避免了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外侧的气流影响一次空气的进气,更有利于气流的稳定。
较佳地,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水平设置在第一面140上,顶板158及两个第一侧壁160为一体成型在安装部114上。
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具有入口162与出口164,该入口162开设在该安装部114的侧边,该出口164开设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的内侧壁,该入口162较该出口164大,这样有利于一次空气的引射。
该底杯102还包括设置在该出口164处的防进水凸台166,这样可防止燃烧器100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的汤水进入底杯102内部。
该喷火器104设置在该底杯102上,喷火器104包括外环喷火器168、内环喷火器170、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及竖直文丘里管174。较佳地,内环喷火器170及外环喷火器168同心设置。
具体地,该外环喷火器168与该内环喷火器170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部172连接。该竖直文丘里管174设置在该内环喷火器170中,较佳地,设置在内环喷火器170的中心。该竖直文丘里管174包括进气端176及出气端178,该进气端176位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该出气端178位于该内环喷火器170内。
该内火盖106盖设在该内环喷火器170上,该内火盖106、该内环喷火器170及该出气端178共同围成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该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开设有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相通的混合气体通道182。
本实施方式中,混合气体通道部172的数量为4个,其分布方式与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的分布方式相同。每个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开设有一个混合气体通道182。每个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包括该顶板158、支撑板184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186。两个第二侧壁186设置在顶板158上,该支撑板184连接该两个第二侧壁186且与该顶板158相对,即,顶板158、支撑板184及两个第二侧壁186共同围成混合气体通道182。因此,顶板158既是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的顶板,同时又是混合气体通道部172的底板,设计巧妙,简化了喷火器的结构,使得喷火器104由现有技术的多件变成一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混合气体通道182包括混合气体入口188及混合气体出口190,混合气体入口188开设有内环喷火器170的内侧壁,混合气体出口190开设有外环喷火器168的内侧壁。混合气体入口188较混合气体出口190大,这有利于混合气体的引射。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一个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可分隔成2个或以上的混合气体通道182对混合气体进行分流。
内环喷火器170沿其周缘还开设有内环火孔192。内环火孔192与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相通,空气与燃气在竖直文丘里管174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内环火孔192向外喷射形成内环火。
外环喷火器168设置在内环喷火器170外围。外火盖108盖设在外环喷火器168上。该外火盖108及该外环喷火器168共同围成外混合气体腔室194,该外混合气体腔室194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182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相通。
外环喷火器168沿其周缘还开设有外环火孔196。外环火孔196与外混合气体腔室194相通,因此,另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通道182进入外混合气体腔室194并从外环火孔196向外喷射形成外环火。
进一步地,为了补充更多空气,请结合图1、图4及图7,该燃烧器100还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198,该二次空气通道198由该第一面140、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该外环喷火器168、该混合气体通道部172及该内环喷火器170共同围成,该二次空气通道198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相通。
具体地,第一面140、两个相邻的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的第一侧壁160、外环喷火器168、两个相邻的混合气体通道部172的第二侧壁186及内环喷火器170的外侧壁共同围成一个二次空气通道198,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开设有4个二次空气通道198,且二次空气通道198与混合气体通道部172绕内环喷火器170圆周交替分布,这更有利于二次空气均匀补充至燃烧器100内部(见图7带箭头的虚线所示,为二次空气的流动路径)。同时,一次空气的引射与二次空气的补充完全分隔,避免空气补充互相干扰而影响燃烧效率。
另外,为了使底杯102与喷火器104安装准确,该底杯102包括设置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的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200,该喷火器104包括配合面202及第二定位件204,该配合面202面向该第一面140且设置在顶板158上。该第二定位件204设置在该配合面202上,该第一定位件200与该第二定位件204相互配合而将该喷火器104定位在该底杯102上。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件200为设置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的内侧壁的4个定位筋,定位筋与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116绕内环喷火器170圆周交替分布,避免了定位筋阻碍一次空气的引射。定位筋的末端相对于顶板158向底杯102外凸出。
第二定位件204为设置在配合面202上的凸缘。对应于定位筋,凸缘开设有与定位筋相互卡合的4个凹槽。安装时,例如,喷火器104放置于底杯102上,然后旋转喷火器104,使凹槽与定位筋的末端卡合,进而定位喷火器104与底杯102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为了使燃烧器100能够适用更多的加热器皿,燃烧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混合气体通道部172上的支撑台206。支撑台206可用于支撑尺寸更小的加热器皿,燃烧器100可利用内环火进行加热。
工作时,请结合图6,从进气口130进入的燃气经引射管124达到喷嘴110,并从喷嘴110中喷射出来至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而由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进入的一次空气与在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的燃气一起经由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进入竖直文丘里管174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在混合气体到达腔室180进行分流,一部分从内火盖106下的内环火孔192中喷出形成内环火,另一部分经由混合气体通道182进入外环喷火器168经由外环火孔196喷出形成外环火,如图6带箭头的虚线所示,为一次空气、混合气体在燃烧器内部的流动路径。
综上所述,上述燃烧器100中,由于底杯102上设置有专门的一次空气引射通道156,使得一次空气的补充全部在该通道156内被有效引导进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122,一次空气能够均匀地补充给燃气,避免一次空气受气流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请参图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燃气用具300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锅支架302、灶具面304及旋钮306。本实施方式中,燃气用具300为燃气灶。
锅支架302设置在灶具面304上。灶具面304开设有穿孔308及第二安装孔310,燃烧器100穿设穿孔308。燃烧器100的第一安装孔144对准第二安装孔310,可利用固定件,如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310及第一安装孔144而将燃烧器100固定在穿孔308中。当然,灶具面304还开设有供点火针及热电偶穿过的穿孔。
旋钮306设置在灶具面304上,旋钮306用于控制燃烧器100的点火、关闭及燃气流量。
上述燃气用具300中,由于具有以上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提高了燃气用具300的燃气利用率,火力更猛。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燃气用具可为大烤箱,该大烤箱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燃烧器,包括底杯及喷火器,该喷火器设置在该底杯上,该底杯包括朝向该喷火器的第一面,其特征在于,
该底杯开设有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该第一面上设置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开设有一次空气引射通道,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相通;
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包括顶板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该两个第一侧壁设置在该第一面上,该顶板连接该两个第一侧壁且与该第一面相对,该顶板、该两个第一侧壁及该第一面共同围成该一次空气引向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底杯包括底面及引射管,该底面与该第一面相背设置,该引射管连接在该底面,该引射管开设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喷嘴,该引射管包括连接在该进气通道一端的喷嘴座,该喷嘴设置在该喷嘴座且位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具有入口与出口,该入口开设在该底杯的侧边,该出口开设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的内侧壁,该入口较该出口大,该底杯还包括设置在该出口处的防进水凸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喷火器包括外环喷火器、内环喷火器、混合气体通道部及竖直文丘里管,该外环喷火器与该内环喷火器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部连接,该竖直文丘里管设置在该内环喷火器中,该竖直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端及出气端,该进气端位于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该出气端位于该内环喷火器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内火盖,该内火盖盖设在该内环喷火器上,该内火盖、该内环喷火器及该出气端共同围成混合气体到达腔室,该混合气体通道部开设有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的混合气体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混合气体通道部包括该顶板、支撑板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该两个第二侧壁设置在该顶板上,该支撑板连接该两个第二侧壁且与该顶板相对,该顶板、该支撑板及该两个第二侧壁共同围成该混合气体通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外火盖,该外火盖盖设在该外环喷火器上,该外火盖及该外环喷火器共同围成外混合气体腔室,该外混合气体腔室通过该混合气体通道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开设有二次空气通道,该二次空气通道由该第一面、该一次空气引射通道部、该外环喷火器、该混合气体通道部及该内环喷火器共同围成,该二次空气通道与该混合气体到达腔室相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底杯包括设置在该一次空气/燃气到达腔室的内侧壁的第一定位件,该喷火器包括配合面及第二定位件,该配合面面向该第一面,该第二定位件设置在该配合面上,该第一定位件与该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而将该喷火器定位在该底杯上。
11.一种燃气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1520142566.8U 2015-03-12 2015-03-12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Active CN204534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2566.8U CN204534583U (zh) 2015-03-12 2015-03-12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42566.8U CN204534583U (zh) 2015-03-12 2015-03-12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4583U true CN204534583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8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42566.8U Active CN204534583U (zh) 2015-03-12 2015-03-12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458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3086A (zh) * 2015-03-12 2015-06-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KR20180031294A (ko) * 2016-09-19 2018-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버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CN111256136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3086A (zh) * 2015-03-12 2015-06-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KR20180031294A (ko) * 2016-09-19 2018-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버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KR101864491B1 (ko) * 2016-09-19 2018-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버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CN111256136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256136B (zh) * 2018-11-30 2021-08-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3087A (zh) 底杯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4713089A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US8746229B2 (en) Gas burner system for food cooking appliances
CN104713086A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4713083A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471308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20453458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WO2014127726A1 (zh) 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CN201858642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CN104713085A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WO2018166067A1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US20230314006A1 (en) Pan support, gas hob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n support
CN106949466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453458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201434384Y (zh) 一种家用燃气燃烧器
CN109000234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453457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6907708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2048599U (zh) 燃烧设备
CN110657430A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109114555B (zh) 一种燃烧器炉头
CN204987010U (zh) 燃烧器
KR101706779B1 (ko) 조리기기의 가열장치
CN202973086U (zh) 一种直喷式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9000239A (zh) 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6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