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1151U -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1151U
CN204531151U CN201520093928.9U CN201520093928U CN204531151U CN 204531151 U CN204531151 U CN 204531151U CN 201520093928 U CN201520093928 U CN 201520093928U CN 204531151 U CN204531151 U CN 204531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recast plate
arch
concrete pre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39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富
胡永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939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1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1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1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内设有非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钢筋,预制板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椭球形的穹拱面,穹拱面的横剖线和纵剖线均呈曲线状。本实用新型具有承载力大、自重轻、跨度大并可避免开裂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面空间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提出了向太空发展、向地下发展的口号。但就当前来看,向太空发展的条件尚不成熟,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工程领域。现有的地下工程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安装用底板通常是普通的平板结构,使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容易出现裂缝;此外,现有的底板存在跨度小、易开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承载力大、自重轻、跨度大并可避免开裂的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内设有钢筋,预制板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椭球形的穹拱面,穹拱面的横剖线和纵剖线均呈曲线状。
通过在预制板本体上设置椭球形的穹拱面,利用椭球形的穹拱面可以发挥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和钢筋的抗拉性,使预制板本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受力科学且可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裂缝的问题;此外,将穹拱面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纵剖线均设计成曲线状,可使预制板的跨度加大并能避免开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板本体下表面的边角处留有用于搭接的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水平面横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横向方向长度的5%~20%,水平面纵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纵向方向长度的5%~2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板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截面呈“L”形的预留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筋是预应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板本体的横向方向上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曲线形预应力钢筋或直线形预应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板本体的纵向方向上也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曲线形预应力钢筋或直线形预应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筋是非预应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板本体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均设有非预应力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具有承载力大、自重轻、节约材料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结构底板;此外,该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两侧留槽,施工中侧墙插入槽中,可为侧墙提供水平方向约束力与竖向支撑力,进而可解决底板上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非预应力钢筋布设示意图。
图3是曲线形预应力钢筋布设示意图。
图4是直线形预应力钢筋布设示意图。
图中,1、预制板本体,2、纵剖线,3、横剖线,4、水平面, 5、预留槽,6、非预应力钢筋,7、曲线形预应力钢筋,8、直线形预应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主要应用于地下工程结构底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预制板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椭球形的穹拱面,穹拱面的横剖线3和纵剖线2均呈曲线状,其中横剖线3是指沿预制板本体1的横向方向(也就是长边方向)切割形成的剖线,相应地,纵剖线2是指沿预制板本体1的纵向方向(也就是短边方向)切割形成的剖线。
在预制板本体1的边角处留有用来与侧桩腿搭接的水平面4,其结构简单并能方便整个预制板的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水平面4横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1横向方向长度的5%~20%,水平面4纵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1纵向方向长度的5%~20%,此时预制板的整体效果较好。
在预制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截面呈“L”形的预留槽5,通过在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两侧留槽,施工时将侧墙插入槽中,从而使底板可为侧墙提供水平方向约束力与竖向支撑力,进而解决了底板的上浮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将预制板设计成非预应力双向穹拱混凝土板,即在预制板本体1的横向和纵向上均布设如图2所示的非预应力钢筋6,以满足工程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将预制板设计成双向预应力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即在预制板本体1的横向和纵向(也就是预制板本体1的长边和短边方向上)均设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可以设计成图3中的曲线形预应力钢筋7或也可以设计成图4中的直线形预应力钢筋8,以满足工程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将预制板设计成单向预应力双向穹拱混凝土板,即只将预应力钢筋设置在预制板本体1的长边方向上,同样地,预应力钢筋可以设计成图3中的曲线形预应力钢筋7或也可以设计成图4中的直线形预应力钢筋8,以满足工程需要。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内设有钢筋,预制板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椭球形的穹拱面,穹拱面的横剖线(3)和纵剖线(2)均呈曲线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下表面的边角处留有用于搭接的水平面(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面(4)横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1)横向方向长度的5%~20%,水平面(4)纵向方向的长度是预制板本体(1)纵向方向长度的5%~20%。
4.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截面呈“L”形的预留槽(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是预应力钢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横向方向上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曲线形预应力钢筋(7)或直线形预应力钢筋(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纵向方向上也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曲线形预应力钢筋(7)或直线形预应力钢筋(8)。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是非预应力钢筋(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本体(1)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均设有非预应力钢筋(6)。
CN201520093928.9U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Active CN204531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3928.9U CN204531151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3928.9U CN204531151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1151U true CN204531151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3928.9U Active CN204531151U (zh) 2015-02-10 2015-02-10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1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9968U (zh) 拼装式排水箱涵
CN203145267U (zh)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
CN201232309Y (zh) 防水型保温板
CN209099601U (zh) 一种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CN204456159U (zh) 一种钢柱脚混凝土锚栓定位结构
CN203603261U (zh) 一种阳台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203905241U (zh) 空心叠合楼板
CN204531151U (zh) 一种双向穹拱混凝土预制板
CN204311630U (zh) 一种预制减重混凝土密肋叠合板及其密肋楼盖
CN204238264U (zh) 一种基础底板后浇带结构
CN203393740U (zh) 排水管道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结构
CN203403434U (zh) 地下室
CN204959623U (zh) 顶进施工用钢制承插接口剪弧涵
CN212561400U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轻质矩形渡槽槽身
CN102071615B (zh)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控制方法
CN105484260A (zh)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体抗裂防渗止浮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3643695B (zh) 一种预制鱼腹型嵌套式翼板基础
CN208733814U (zh) 一种具备转动性能的柱脚外露式抗剪结构
CN203429885U (zh) 一种带圆孔腹板箱型钢混凝土复合扁平梁
CN206941328U (zh) 防止连续钢箱梁桥中支点处铺装层开裂的桥梁铺装结构
CN205476064U (zh) 一种楼盖装置
CN202559223U (zh) 一种新型的预制引桥
CN205857235U (zh) 一种新型二次组合设备舱的基础结构
CN204419198U (zh) 一种混凝土仰拱
CN206385698U (zh) 一种屋面板与墙板的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