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0803U -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 Google Patents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0803U
CN204520803U CN201520115829.6U CN201520115829U CN204520803U CN 204520803 U CN204520803 U CN 204520803U CN 201520115829 U CN201520115829 U CN 201520115829U CN 204520803 U CN204520803 U CN 20452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inner core
disk surface
split
upper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58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
罗鹏
杨永森
陈娟
蒲忠杰
王超
李超
张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pe Memory Allo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pe Memory Allo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pe Memory Allo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pe Memory Allo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58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080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它包括网状支架,网状支架由可降解丝线编织而成,网状支架包括上盘面、下盘面和连接上盘面、下盘面的腰部,上盘面缝有覆盖在上盘面上的上隔膜,下盘面缝有覆盖在下盘面上的下隔膜,腰部设有将腰部横向拦截的阻流膜,上隔膜、下隔膜和阻流膜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下盘面的中间设有内芯连接杆,内芯连接杆与下隔膜连接在一起,上盘面的中间设有卡位结构,内芯连接杆能穿过阻流膜卡在卡位结构上。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针对的是高分子类可降解封堵装置,它通过结构方面的创新来补偿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差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回弹性、固定稳定性等问题。

Description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背景技术
针对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常用的封堵器是蘑菇伞形封堵器,主要工作原理是以金属为支架将阻流膜材稳定在病变位置,等待血栓吸附,最终封堵器内皮化,与周边组织完全融合。但金属类封堵器植入后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1)终身滞留于人体内,影响后续可能的外科手术治疗;2)在核磁共振及CT检查时出现伪影;3)可能改变心脏的几何构型引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4)NiTi网状支架在组织内会缓慢释放Ni离子。
因此,如能研制一种在起到固定作用后会完全降解掉的封堵装置,可以克服金属封堵器以上的弱点,必将为先心病的治疗开辟新的天地。但高分子易降解材料较脆,且力学性能没有金属好,所以高分子材料制得的封堵装置在固定性能方面又是一个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封堵器固定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它包括网状支架,网状支架由可降解丝线编织而成,网状支架包括上盘面、下盘面和连接上盘面、下盘面的腰部,上盘面缝有覆盖在上盘面上的上隔膜,下盘面缝有覆盖在下盘面上的下隔膜,腰部设有将腰部横向拦截的阻流膜,上隔膜、下隔膜和阻流膜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下盘面的中间设有内芯连接杆,内芯连接杆与下隔膜连接在一起,上盘面的中间设有卡位结构,内芯连接杆能穿过阻流膜卡在卡位结构上。
优选的,网状支架所用的可降解丝线的材料为聚乳酸、聚己内脂、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或聚羟基丁酸。
优选的,上隔膜、下隔膜和阻流膜的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
优选的,上隔膜、下隔膜或阻流膜通过可降解缝线与网状支架缝在一起。
进一步的优选,缝线的材料为二氧环已酮。
进一步的优选,缝线内混有显影物质。
优选的,内芯连接杆内混有显影物质。
优选的,上盘面的直径比腰部的直径大6~16mm,下盘面的直径比腰部的直径大4~12mm。
优选的,内芯连接杆位于下盘面外部的端部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保险线穿孔,内芯连接杆位于下盘面外部的端面设有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推杆连接孔。
优选的,阻流膜的中间设有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阻流膜片,多片阻流膜片沿阻流膜的中心的周向分布,多片阻流膜片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
进一步的优选,内芯连接杆面向上盘面的端部设有卡位突起,卡位突起的直径大于内芯连接杆的直径;内芯连接杆穿过多片阻流膜片围成的中心后,卡位突起卡在上盘面的卡位结构上。
更进一步的优选,阻流膜片能向上盘面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由位于上隔膜的中心的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卡位膜片组成,多片卡位膜片沿上盘面的中心的周向分布,多片卡位膜片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内芯连接杆穿过多片阻流膜片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多片卡位膜片围成的中心,多片卡位膜片将卡位突起卡住。
更进一步的优选,阻流膜片能向上盘面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为位于上盘面的上端面上的圆孔;内芯连接杆穿过多片阻流膜片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圆孔,圆孔将卡位突起卡住。
更进一步的优选,阻流膜片能向下盘面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包括位于上盘面的中心的卡位柱,卡位柱与上隔膜连接,卡位柱面向下盘面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插入口的端口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凸缘,卡位柱面向下盘面的端部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内芯连接杆穿过多片阻流膜片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插入口中,第一凸缘将卡位突起卡住,内芯连接杆拉住卡位柱穿过阻流膜后,阻流膜片将第二凸缘卡住。
更进一步的优选,阻流膜片能向上盘面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包括位于上盘面的中心的卡位柱,卡位柱与上隔膜连接,卡位柱面向下盘面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插入口的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口;内芯连接杆穿过多片阻流膜片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插入口中,内芯连接杆旋转后,卡位突起卡入凹口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针对的是高分子类可降解封堵装置,它通过结构方面的创新来补偿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差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回弹性、固定稳定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显示为图1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卡位结构的俯视图。
图1c显示为图1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阻流膜的俯视图。
图2a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显示为图2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俯视图。
图2c显示为图2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阻流膜的俯视图。
图3a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显示为图3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俯视图。
图4a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显示为图4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卡位柱的A-A向部分剖视图。
图4c显示为图4a所示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阻流膜的俯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位于输送鞘管内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与推送杆连接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网状支架
11                      上盘面
12                      下盘面
13                      腰部
2                       上隔膜
3                       下隔膜
4                       阻流膜
41                      阻流膜片
5                       内芯连接杆
51                      卡位突起
52                      第一保险线穿孔
53                      推杆连接孔
54                      中部槽
6                       卡位结构
61                      卡位柱
62                      插入口
63                      第一凸缘
64                       第二凸缘
65                       凹口
66                       卡位膜片
67                       圆孔
7                        缝线
8                        输送鞘管
9                        推送杆
91                       推送杆头部
92                       第二保险线穿孔
10                       导丝
101                      保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它包括网状支架1,网状支架1由可降解丝线编织而成,网状支架1包括上盘面11、下盘面12和连接上盘面11、下盘面12的腰部13,上盘面11缝有覆盖在上盘面11上的上隔膜2,下盘面12缝有覆盖在下盘面12上的下隔膜3,腰部13设有将腰部13横向拦截的阻流膜4,上隔膜2、下隔膜3和阻流膜4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下盘面12的中间设有内芯连接杆5,内芯连接杆5与下隔膜3连接在一起,上盘面11的中间设有卡位结构6,内芯连接杆5能穿过阻流膜4卡在卡位结构6上。
上隔膜2与上盘面11缝制在一起,下隔膜3与下盘面12缝制在一起,内芯连接杆5与下隔膜3连接在一起,血流挤压上隔膜2时上隔膜2带动上盘面11内陷,内芯连接杆5穿过阻流膜4卡在卡位结构6上,使封堵器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通过结构的创新,补偿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差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回弹性差、固定稳定性差等问题。
上述网状支架1所用的可降解丝线的材料为聚乳酸(PLA)、聚己内脂(PCL)、聚乙醇酸(PGA)、聚对二氧环己酮(PDO)或聚羟基丁酸(PHB)等;上隔膜2、下隔膜3和阻流膜4的材料为聚乳酸(PL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或聚己内酯(PCL)。
其中,上隔膜2、下隔膜3或阻流膜4通过可降解缝线7与网状支架1缝在一起,缝线7的材料为二氧环已酮(PDO)。
缝线7、内芯连接杆5内还混有显影物质,显影物质可帮助封堵器实现显影功能,具有观察方便的优点,更快捷地判断封堵器的释放形态和准确位置。
上述结构中,上盘面11、下盘面12及腰部13的尺寸最优为:上盘面11的直径比腰部13的直径大6~16mm,下盘面12的直径比腰部13的直径大4~12mm。
如图1c、图2c、图3b、图4c所示,阻流膜4的中间设有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阻流膜片41,多片阻流膜片41沿阻流膜4的中心的周向分布,多片阻流膜片41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多片阻流膜片41的重叠区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如图1c、图2c、图3b、图4c所示。
如图1a、图2a、图3a、图4a所示,内芯连接杆5面向上盘面11的端部设有卡位突起51,卡位突起51的直径大于内芯连接杆5的直径;内芯连接杆5穿过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卡位突起51卡在上盘面11的卡位结构6上。
如图1a至图1c所示为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阻流膜片41能向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6由位于上隔膜2的中心的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卡位膜片66组成,多片卡位膜片66沿上盘面11的中心的周向分布,多片卡位膜片66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内芯连接杆5穿过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多片卡位膜片66围成的中心,多片卡位膜片66将卡位突起51卡住,防止了内芯连接杆5的后退,使内芯连接杆5卡在卡位结构6上,封堵器能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
如图2a至图2c所示为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阻流膜片41能向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6为位于上盘面11的上端面上的圆孔67;内芯连接杆5穿过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圆孔67,圆孔67将卡位突起51卡住,防止了内芯连接杆5的后退,使内芯连接杆5卡在卡位结构6上,封堵器能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上述内芯连接杆5面向上盘面11的端面还设有中部槽54,中部槽54的设计可以使内芯连接杆5卡入圆孔67中时,卡位突起51沿径向有活动的空间,使内芯连接杆5能更顺利地卡入圆孔67中。
如图3a至图3b所示为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阻流膜片41能向下盘面12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6包括位于上盘面11的中心的卡位柱61,卡位柱61与上隔膜2连接,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62,插入口62的端口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凸缘63,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部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64;内芯连接杆5穿过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插入口62中,第一凸缘63将卡位突起51卡住,使内芯连接杆5与卡位柱61卡住;内芯连接杆5拉住卡位柱61穿过阻流膜4后,阻流膜片41将第二凸缘64卡住,防止内芯连接杆5向上盘面11的方向后退,使封堵器能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上述内芯连接杆5面向上盘面11的端面还设有中部槽54,中部槽54的设计可以使内芯连接杆5卡入插入口62中时,卡位突起51沿径向有活动的空间,使内芯连接杆5能更顺利地卡入插入口62中。
如图4a至图4c所示为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阻流膜片41能向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卡位结构6包括位于上盘面11的中心的卡位柱61,卡位柱61与上隔膜2连接,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62,插入口62的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口65;内芯连接杆5穿过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插入口62中,内芯连接杆5旋转后,卡位突起51卡入凹口65中,防止了内芯连接杆5的后退,使内芯连接杆5卡在卡位结构6上,封堵器能稳定地固定在缺损部位。
如图6所示,内芯连接杆5位于下盘面12外部的端部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保险线穿孔52,内芯连接杆5位于下盘面12外部的端面设有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推杆连接孔53;推送杆9设有与推杆连接孔53配合的推送杆头部91和沿径向贯穿的第二保险线穿孔92。当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与推送杆9连接时,推送杆头部91插入推杆连接孔53中,保险线101穿过第一保险线穿孔52、第二保险线穿孔92,并与导丝10连接。为便于推送杆9与内芯连接杆5的紧固和转动,推送杆头部91的径向切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或外六角形等,推杆连接孔53设置为与推送杆头部91相对应的形状。
该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1)将封堵器与推送杆9连接;如图6所示,推送杆头部91插入推杆连接孔53中,保险线101穿过第一保险线穿孔52、第二保险线穿孔92,并与导丝10连接;
2)将封堵器连同导丝10拉入输送鞘管8内,如图5所示;
3)将封堵器由输送鞘管8送至病变位置;
4)将封堵器的上盘面11释放;
5)将封堵器的腰部13释放;
6)等待血压将封堵器的上盘面11压向腰部13;
7)释放封堵器的下盘面12;
8)将封堵器的内芯连接杆5与上盘面11的卡位结构6扣合,其中对应不同的卡位结构6,有不同的卡扣方式;
9)最后将推送杆9与封堵器分离,即完成了封堵器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针对的是高分子类可降解封堵装置,它通过结构方面的创新来补偿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差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回弹性、固定稳定性等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5)

1.一种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网状支架(1),所述网状支架(1)由可降解丝线编织而成,所述网状支架(1)包括上盘面(11)、下盘面(12)和连接所述上盘面(11)、下盘面(12)的腰部(13),所述上盘面(11)缝有覆盖在上盘面(11)上的上隔膜(2),所述下盘面(12)缝有覆盖在下盘面(12)上的下隔膜(3),所述腰部(13)设有将腰部(13)横向拦截的阻流膜(4),所述上隔膜(2)、下隔膜(3)和阻流膜(4)由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下盘面(12)的中间设有内芯连接杆(5),所述内芯连接杆(5)与下隔膜(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盘面(11)的中间设有卡位结构(6),所述内芯连接杆(5)能穿过所述阻流膜(4)卡在所述卡位结构(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支架(1)所用的可降解丝线的材料为聚乳酸、聚己内脂、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或聚羟基丁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膜(2)、下隔膜(3)和阻流膜(4)的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膜(2)、下隔膜(3)或阻流膜(4)通过可降解缝线(7)与所述网状支架(1)缝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7)的材料为二氧环已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7)内混有显影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连接杆(5)内混有显影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面(11)的直径比腰部(13)的直径大6~16mm,所述下盘面(12)的直径比腰部(13)的直径大4~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连接杆(5)位于所述下盘面(12)外部的端部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保险线穿孔(52),所述内芯连接杆(5)位于所述下盘面(12)外部的端面设有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推杆连接孔(5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4)的中间设有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阻流膜片(41),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沿所述阻流膜(4)的中心的周向分布,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连接杆(5)面向上盘面(11)的端部设有卡位突起(51),所述卡位突起(51)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芯连接杆(5)的直径;所述内芯连接杆(5)穿过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所述卡位突起(51)卡在所述上盘面(11)的卡位结构(6)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片(41)能向所述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所述卡位结构(6)由位于所述上隔膜(2)的中心的多片能翻起的瓣叶状的卡位膜片(66)组成,所述多片卡位膜片(66)沿所述上盘面(11)的中心的周向分布,所述多片卡位膜片(66)的能翻起的一端部分重叠在一起;所述内芯连接杆(5)穿过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多片卡位膜片(66)围成的中心,所述多片卡位膜片(66)将所述卡位突起(51)卡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片(41)能向所述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所述卡位结构(6)为位于所述上盘面(11)的上端面上的圆孔(67);所述内芯连接杆(5)穿过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穿过所述圆孔(67),所述圆孔(67)将所述卡位突起(51)卡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片(41)能向所述下盘面(12)的方向翻起,所述卡位结构(6)包括位于所述上盘面(11)的中心的卡位柱(61),所述卡位柱(61)与所述上隔膜(2)连接,所述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62),所述插入口(62)的端口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凸缘(63),所述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部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64);所述内芯连接杆(5)穿过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所述插入口(62)中,所述第一凸缘(63)将所述卡位突起(51)卡住,所述内芯连接杆(5)拉住所述卡位柱(61)穿过所述阻流膜(4)后,所述阻流膜片(41)将所述第二凸缘(64)卡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片(41)能向所述上盘面(11)的方向翻起,所述卡位结构(6)包括位于所述上盘面(11)的中心的卡位柱(61),所述卡位柱(61)与所述上隔膜(2)连接,所述卡位柱(61)面向下盘面(12)的端面设有一个沿轴向向内延伸的插入口(62),所述插入口(62)的周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口(65);所述内芯连接杆(5)穿过所述多片阻流膜片(41)围成的中心后,再插入所述插入口(62)中,所述内芯连接杆(5)旋转后,所述卡位突起(51)卡入所述凹口(65)中。
CN201520115829.6U 2015-02-25 2015-02-25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5829.6U CN204520803U (zh) 2015-02-25 2015-02-25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5829.6U CN204520803U (zh) 2015-02-25 2015-02-25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0803U true CN204520803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34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582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0803U (zh) 2015-02-25 2015-02-25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080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0854A (zh) * 2015-02-25 2015-06-24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CN107260234A (zh) * 2017-06-16 2017-10-20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编织可降解封堵器
CN111544060A (zh) * 2016-12-31 2020-08-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WO2020207485A1 (zh) * 2019-04-11 2020-10-15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及封堵器紧锁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0854A (zh) * 2015-02-25 2015-06-24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CN104720854B (zh) * 2015-02-25 2017-04-26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CN111544060A (zh) * 2016-12-31 2020-08-1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封堵器
CN107260234A (zh) * 2017-06-16 2017-10-20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编织可降解封堵器
WO2020207485A1 (zh) * 2019-04-11 2020-10-15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封堵器及封堵器紧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0854A (zh)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CN204520803U (zh) 分瓣式可降解封堵器
Meier et al. EHRA/EAPCI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based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CN108066047B (zh) 阻流膜及植入医疗器械
US8747438B2 (en) Suture thread
CN104736071B (zh) 植入物
US11337684B2 (en) Occluder and method for sewing occluder
Nassif et 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closure devices: what we learn from the past
WO2012003317A1 (en)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device
JP2016519963A (ja) 開口部を有する層を含む外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JP2017526451A (ja) オクルーダー
CN209611205U (zh) 封堵器
CN209347136U (zh) 局部密化支架
AU2014207673A1 (en) Fistula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4398284A (zh) 一种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及制造方法
JP7399972B2 (ja) 穿刺可能な心房中隔欠損閉鎖栓
DE102016012395A1 (de) LAA-Occluder zum Verschluß des linken Herzohrs
CN205729436U (zh) 左心耳封堵器
CN106333725A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以及左心耳封堵装置
CN209611204U (zh) 封堵器
CN111150433A (zh) 封堵器
WO2023186172A1 (zh) 一种封堵器
CN209611203U (zh) 一种多孔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WO2023041058A1 (zh) 封堵器以及封堵器的制备方法
CN206934127U (zh) 封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