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530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15303U CN204515303U CN201520068217.6U CN201520068217U CN204515303U CN 204515303 U CN204515303 U CN 204515303U CN 201520068217 U CN201520068217 U CN 201520068217U CN 204515303 U CN204515303 U CN 204515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t
- backboard
- display device
- body lid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一电路控制板以及一背盖。发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发光模块具有一背板,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邻近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电路控制板设置于背板上。背盖具有与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且背盖覆盖部分的背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改善现有背盖在组装及拆卸上的耗工费时的问题,而且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
目前现有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的工艺中,为了节省成本,会于显示模块的背面上使用一种吸塑成型的背盖来作为其背部的外观件。其中,为了固定背盖,一种作法是使用螺丝的方式将背盖锁固于显示模块的背板上。另外,由于背盖使用的是刚性较低的材料制成,因此也会于背盖的锁固处留有冷热胀缩的孔洞,以避免背盖的外观因显示模块的冷热胀缩而破损或变形。不过,为了修饰背面的外观而将锁固处的冷热胀缩孔洞完全覆盖住,通常会采用与该冷热胀缩孔洞搭配的华司型的螺丝进行锁附,以通过华司覆盖冷热胀缩孔洞,如此,使得背盖的组装工时及成本也相对较高。
另外,由于目前显示装置皆朝向大尺寸发展,因此冷热胀缩孔洞也必须同步加大,造成螺丝及华司的直径也必须对应加大才能覆盖住背盖上较大的胀缩孔洞。不过,由于华司直径有生产上的限制,而且华司型螺丝的价格较昂贵,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使用较小尺寸的华司型螺丝,使得无法完全覆盖住背盖上较大的胀缩孔洞,或者为了可使较小尺寸的华司型螺丝可完全覆盖胀缩孔洞而预留较小的胀缩孔洞,使得预留的胀缩空间不足而使背盖的外观因冷热胀缩而产生破损或变形。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显示装置,除了可节省背盖的组装及拆卸时间外,更可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除了可节省组装及拆卸时间外,更可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一电路控制板以及一背盖。该发光模块与该显示面板相对而设,该发光模块具有一背板,该背板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邻近该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电路控制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背盖具有与该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突出部穿设该第一穿孔,且该背盖覆盖部分的该背板。
在一实施例中,背盖的材料为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
在一实施例中,背板的表面还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这些第二突出部邻近于背板的上侧边,并配置于第一突出部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背盖还具有与这些第二突出部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穿孔,且这些第二突出部分别穿设于这些第二穿孔。
在一实施例中,远离第一突出部的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于一方向的宽度,大于邻近第一突出部的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另一于方向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背盖在这些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突出部于一方向上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后框件,其设置于发光模块的外缘,并分别与发光模块及背盖连接,后框件具有一第一压合段及两个第二压合段,第一压合段压设于背盖的上侧边,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压设于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背盖的上侧边及左、右两侧边还分别具有多个凹槽,背板还具有多个锁固孔与这些凹槽对应设置,第一压合段及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具有多个压接部,这些压接部分别压设于背板而与背板直接接触,且通过多个锁固件对应穿设于这些压接部而锁固于这些锁固孔,以将第一压合段锁固于背盖的上侧边,并将这些第二压合段分别锁固于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背盖在这些凹槽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二边缘,第二边缘与对应的压接部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前框件,其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外缘,并与后框件连接。
承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发光模块的背板具有邻近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的第一突出部,而背盖具有与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且背盖覆盖部分的背板。借此,与现有的组装方式相较,本实用新型的背盖是通过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而挂设于背板上,且覆盖部分的背板,因此,除了可改善现有背盖在组装及拆卸上的耗工费时之外,更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没有后框件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
图2B至图2G分别为图2A中,区域M、N、A、B、C、D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中,具有后框件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显示的显示装置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请分别参照图1至图3B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1中,没有后框件14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图2B至图2G分别为图2A中,区域M、N、A、B、C、D的放大示意图,图3A为图1显示的显示装置1中,具有后框件14时的组合背面示意图,而图3B为图3A显示的显示装置1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1与图3A并未显示图2A的电路控制板17。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例如但不限于为一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装置。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亦可为其他型式的平面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装置、场发射显示(Field EmissionDisplay,FED)装置或等离子体显示(Plasma Display Panel,PDP)装置,并不限制。另外,图1至图3B中显示了一第一方向X、一第二方向Y及一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实质上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可与显示装置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或称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可与显示面板11的短边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或称为垂直方向),且第三方向Z可分别为垂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向。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一显示面板11、一发光模块12以及一背盖13。另外,显示装置1还包括一后框件14及一前框件15。其中,背盖13、后框件14及前框件15分别为外观件,且前框件15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前外缘,并与后框件14连接。本实施例的前框件15可修饰显示装置1的前面外观,而背盖13及后框件14可修饰显示装置1的背面外观。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为液晶显示面板。另外,发光模块12与显示面板11相对而设,且发光模块12具有一背板121。背板121即为承载发光模块12内部组件的板件。于此,发光模块12为一背光模块。显示面板11的结构与发光模块12的结构及组成,以下将会再说明。
如图2A及图2B所示,背板121位于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其中,背板121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表面S1具有一第一突出部1211,第一突出部1211邻近背板121的上侧边P1的中间位置。于此,第一突出部1211为背板121的背面的突出点,以作为背盖13的定位点,且第一突出部1211的位置接近于上侧边,并位于邻近上侧边的中央位置,使得于第一方向X上,第一突出部1211的两侧的背板121为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的背盖(或称吸塑成型背盖)13比发光模块12的尺寸小,其面积大约为背板121面积的一半左右,因此,背盖13只覆盖部分的背板121的上半部而可修饰背板121上半部的外观。背板121的下半部可再装设其他板件。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还可包括一电路控制板17,(电路控制板17可例如为电源板或影像处理电路板,视实际的需要而定),并设置于背板121上(可通过锁固或嵌入方式设置于背板121上)。于此,电路控制板17设于背板121的下半部,并邻近背盖13,且与背盖13不接触。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路控制板17可设置于背板121的下半部而部分与背盖13接触(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其他的板件与背盖13接触,并不限定)。
如图2B所示,背盖13具有与第一突出部1211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131,且第一突出部1211穿设第一穿孔131,使得背盖13可通过第一突出部1211穿设第一穿孔131而挂设于背板121上,以覆盖部分的背板121。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背盖13并不以锁固方式设置于发光模块12的背板121上,而是通过突出部1211穿过第一穿孔131,以吊挂方式固定于背板121上。其中,第一突出部1211的形状可为圆柱体、多边形体(例如三角形体、正方形体…),而第一穿孔131的形状与第一突出部1211配合对应。于此,第一突出部1211以圆柱体为例。另外,背盖13的材料例如但不限于为耐冲击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聚碳酸酯(PC)。
较佳者,如图2A及图2C所示,背板121亦可具有另一突出部(于此称为第三突出部1213),第三突出部1213位于第一突出部1211的下侧,且背盖13亦具有与第三突出部1213对应设置的一第三穿孔133,且第三突出部1213穿过第三穿孔133而使背盖13挂设于背板121。要再说明的是,为了预留背盖13于第二方向Y上的冷热胀缩空间,于图2C中,第三穿孔133于第二方向Y上具有较大的预留胀缩空间(第三穿孔133即为胀缩孔洞),但于第一方向X的预留胀缩空间较小。
另外,如图2A、图2D至图2F所示,背板121的表面S1还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1212,且这些第二突出部1212邻近于背板121的上侧边P1,并配置于第一突出部1211的两侧。于此,如图2A所示,第一突出部1211右侧的第二突出部1212的数量为3,而第一突出部1211左侧的第二突出部1212的数量亦为3,且左右两侧的这些第二突出部1212较佳者是对称设置。另外,背盖13还具有与这些第二突出部1212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穿孔132,且这些第二突出部1212分别穿设于这些第二穿孔132。其中,为了提供背盖13的冷热胀缩空间(第二穿孔132即为胀缩孔洞),第二穿孔132的形状可为椭圆形。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于背盖13中,远离第一突出部1211的背盖13比邻近第一突出部1211的背盖13需要提供更大的冷热胀缩空间,因此,远离第一突出部1211的这些第二穿孔132的其中的一于第一方向X的宽度,大于邻近第一突出部1211的这些第二穿孔132的其中另一于第一方向X的宽度。换言之,由于区域C为最远的第二穿孔132,因此,越远的第二穿孔132需提供越大的胀缩空间,故于第一方向X,区域C中的宽度W3>区域B中的宽度W2>区域A中的宽度W1。
另外,如图2F所示,背盖13在第二穿孔132上具有一第一边缘E1,且第一边缘E1与第二突出部1212于一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d1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借此,才可提供背盖13足够的冷热胀缩空间。在一实施例中,于65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间距d1的值可为4mm;在另一实施例中,于58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间距d1的值可为3.5mm。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1中,背盖13是以吊挂的方式固定于发光模块12的背板121上,并不需要使用螺丝锁固,故可节省组装及拆卸的时间外,更可修饰外观及节省成本。
为了再修饰显示装置1的背面外观,如图1、图2A及图3A所示,后框件14设置于发光模块12的背面外缘,并分别与前框件15、发光模块12及背盖13连接。于此,后框件14的使用可以覆盖吸塑成型背盖13所预留的胀缩孔洞,具有修饰外观的作用。如图3A所示,后框件14具有一第一压合段141及两个第二压合段142。其中,第一压合段141压设于背盖13的上侧边,而这些第二压合段142分别压设于背盖13的左、右两侧边。另外,后框件14还具有一第三压合段143,第三压合段143压设于背板121的下侧边。因此,后框件14除了可于第三方向Z压合于背板121及背盖13外,更可进行背面外观的修饰。
请再参照图2A及图2G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压合段141压合于背盖13的上侧边,且第二压合段142压合于背盖13的左、右两侧边,因此,背盖13的上侧边及左、右两侧边更分别具有多个凹槽134。于此,凹槽134的形状为弧形,且背板121更具有多个锁固孔1214与这些凹槽134对应设置。其中,这些凹槽134可分别露出这些锁固孔1214。另外,如图3B所示,第一压合段141及这些第二压合段142分别具有多个压接部T,压接部T指的是第一压合段141与这些第二压合段142直接压住背板121的部分,使得这些压接部T分别压设于背板121上而与背板121直接接触。其中,这些压接部T分别压设于这些锁固孔1214的外围,且更通过多个锁固件S对应穿设于这些压接部T而锁固于这些锁固孔1214,以将第一压合段141锁固于背盖13的上侧边,并将这些第二压合段142分别锁固于背盖13的左、右两侧边。通过后框件14的第一压合段141及这些第二压合段142可覆盖背盖13的上侧边的这些凹槽134、第一穿孔131及这些第二穿孔132,以及左、右两侧边的这些凹槽134,达到外观修饰的效果(不必受到现有华司螺丝的覆盖限制)。
再一提的是,为了于提供背盖13的上侧边及左、右两侧边的足够胀缩空间,背盖13在这些凹槽134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二边缘E2,第二边缘E2与对应的压接部T的间距d2可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如图3B所示,以本实施例来说,即沿第一方向X上,背盖13上所有的凹槽134上所具有的第二边缘E2与对应的压接部T的间距d2可介于2mm至10mm之间(2mm≦d2≦10mm),以提供凹槽134足够的胀缩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包括一第一基板111、一第二基板112以及一液晶层(图未显示)。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2相对而设,而液晶层则夹设于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2之间。第一基板111具有一薄膜晶体管阵列,而第二基板112具有一彩色滤光阵列,薄膜晶体管阵列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及液晶层组合而形成一像素阵列。另外,显示面板11还可包括多个扫描线与多个资料线(图未显示),这些扫描线与这些资料线为交错设置而定义出这些像素的区域。此外,显示面板11还可包括一第一偏光板113及一第二偏光板114,第一偏光板113设置于第一基板111远离第二基板112的一侧,第二偏光板114设置于第二基板112远离第一基板111的一侧。显示面板11为现有技术,熟知本技艺的技术人员,当可了解其相对设置关系及其功能,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另外,发光模块(于此为背光模块)12除了背板121之外,还包含一反射板122、一导光板123及多个光学膜片124、125、126、127。其中,这些光学膜片124、125、126、127分别例如但不限于为集光片或扩散片,且背板121可承载反射板122、导光板123及这些光学膜片124、125、126、127。发光模块12亦为现有技术,熟知本技艺的技术人员,当可了解其相对设置关系及其功能,本实用新型亦不再赘述。此外,显示装置1还可包括一间隔件16,间隔件16可承载显示面板11,并使显示面板11与发光模块12可相对而设。因此,当发光模块12发出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11时,可通过显示面板11的各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影像。
承上,与现有技术相较,由于现有华司型螺丝的螺丝头裸露,故对产品的美观上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使用华司型螺丝也使背盖的组装工时及成本相对较高,而本实施例由于背盖13通过吊挂方式设置于背板121上,且背盖13可提供足够的胀缩空间,再加上适当后框件14来进行背面外观的修饰,使得本实用新型除可改善现有背盖在组装及拆卸上的耗工费时外,更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综上所述,因依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发光模块的背板具有邻近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的第一突出部,而背盖具有与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且背盖覆盖部分的背板。借此,与现有的组装方式相较,本实用新型的背盖通过第一突出部穿设第一穿孔而挂设于背板上,且覆盖部分的背板,因此,除了可改善现有背盖在组装及拆卸上的耗工费时之外,更具有外观修饰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面板;
一发光模块,与该显示面板相对而设,该发光模块具有一背板,该背板远离该显示面板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邻近该背板的上侧边的中间位置;
一电路控制板,设置于该背板上;以及
一背盖,具有与该第一突出部对应设置的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突出部穿设该第一穿孔,且该背盖覆盖部分的该背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材料为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的该表面还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邻近于该背板的上侧边,并配置于该第一突出部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该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于一方向的宽度,大于邻近该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二穿孔的其中另一于该方向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在所述第二穿孔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突出部于一方向上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后框件,设置于该发光模块的外缘,并分别与该发光模块及该背盖连接,该后框件具有一第一压合段及两个第二压合段,该第一压合段压设于该背盖的上侧边,所述第二压合段分别压设于该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上侧边及左、右两侧边还分别具有多个凹槽,该背板还具有多个锁固孔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该第一压合段及所述第二压合段分别具有多个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分别压设于该背板而与该背板直接接触,且通过多个锁固件对应穿设于所述压接部而锁固于所述锁固孔,以将该第一压合段锁固于该背盖的上侧边,并将所述第二压合段分别锁固于该背盖的左、右两侧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在所述凹槽的其中之一上具有一第二边缘,该第二边缘与对应的该压接部的间距介于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前框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外缘,并与该后框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8217.6U CN204515303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8217.6U CN204515303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15303U true CN204515303U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3713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68217.6U Active CN204515303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153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3986A (zh) * | 2022-01-27 | 2022-08-3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15
- 2015-01-30 CN CN201520068217.6U patent/CN2045153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3986A (zh) * | 2022-01-27 | 2022-08-3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4973986B (zh) * | 2022-01-27 | 2024-02-0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1095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5179151U (zh) | 裸眼3d手机模组 | |
US10473293B2 (en) | Reflective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229707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4407469A (zh)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及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 |
US10162202B2 (en) | Transfer plate for forming alignment films on motherboard having unit display screens | |
WO2020155038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及电子装置 | |
CN103901642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4268312U (zh) | 车载led背光源 | |
CN204515309U (zh) | 显示面板 | |
US10088718B2 (en) |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5372866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203811947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70078556A (ko) | Lcd어셈블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CN104240607A (zh) | 显示装置 | |
CN201606740U (zh) |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 |
CN105334659A (zh) | 液晶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10268065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204515303U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104858B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206833117U (zh) | 一种改善发光效果的新型背光模组 | |
CN106597749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3511991B (zh) | 一种led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固定结构 | |
CN202916556U (zh) | 一种显示基板和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 |
CN205263439U (zh) | 一种led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