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0826U -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 Google Patents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0826U
CN204510826U CN201520047848.XU CN201520047848U CN204510826U CN 204510826 U CN204510826 U CN 204510826U CN 201520047848 U CN201520047848 U CN 201520047848U CN 204510826 U CN204510826 U CN 204510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pipe
efferent duct
vertical transport
descending lifeline
described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78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强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5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5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5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5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478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0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0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08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utes (AREA)

Abstract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包括轴向平行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包括一个位于端部的纵向开口和位于侧壁的侧壁开口,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封闭,所述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封闭连接,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输入管未开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输入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输出管。本实用新型缓冲器结构简单、实用、造价低,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垂直运输存在的破管、骨料分离等问题。

Description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种应用之中。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溜管是混凝土在现场工地中的主要运输路径部件,是一种封闭式的运输管道,作为混凝土垂直运输的方式广泛用于竖井、调压井、高陡边坡护坡混凝土等工程,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密度较大,垂直入仓落差过大和速度过快时,易发生在溜管出口处的震荡、破管、混凝土骨料分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在溜管出口处容易发生震荡、破管、混凝土骨料分离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包括轴向平行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包括一个位于端部的纵向开口和位于侧壁的侧壁开口,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封闭,所述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封闭连接,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输入管未开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输入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输出管。
优选的,所述缓冲槽底部高度高于输出管的纵向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缓冲槽深度为200-400毫米。吸收浆料能量的同时使浆料能够反弹出槽进入输出管侧壁开口。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开口纵向高度为800-1200毫米,侧壁开口对应的截面圆心角为60-120度;具体根据混凝土流量决定。
进一步的,输入管侧壁开口和输出管侧壁开口的封闭连接处设置有一对封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法兰、内螺纹、外螺纹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侧壁厚度不小于15毫米;由于混凝土浆料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了转向,侧壁冲击强度增大,因此侧壁厚度应设置为大于15毫米。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和/或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以可拆卸的盖板实现封闭。方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开清洗内部。
优选的,所述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处设置有与输入管相同结构和尺寸的第二缓冲槽;一方面方便工人操作,同时可以交替方向使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本实用新型缓冲器结构简单、实用、造价低,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垂直运输存在的破管、骨料分离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3示出图1中具体实施方式的总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剖面示意图和尺寸图,图4中长度单位为毫米;
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输入管法兰 2-输出管法兰  3-输入管  4-输出管  5-输出管顶盖板 6-输入管底盖板 7-输入管纵向开口8-输出管纵向开口 9-侧壁开口 10-封盖板 11-第一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包括轴向平行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包括一个位于端部的纵向开口和位于侧壁的侧壁开口,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封闭,所述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封闭连接,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输入管未开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输入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输出管。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与传统的直通型混凝土溜管配合使用,输入管3和输出管4轴向平行但不重合,使用时,输入管纵向开口7向上,输出管纵向开口8向下,混凝土浆料从输入管纵向开口7输入,落入输入管底部的第一缓冲槽11,当缓冲槽中浆料堆积满后,从缓冲槽顶部的输入管侧壁开口9溢出,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9封闭连接,溢出浆料从输入管侧壁开口进入输入管,并从开口向下的输出管纵向开口8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输入管和输出管平行设置,利用封闭的侧壁开口形成两个管道之间的混凝土浆料传输通道,使具备较大初始速度和动能的混凝土浆料进入管道后经过第一缓冲槽11的减速和缓冲,同时利用输入浆料的动能改变方向,进一步降低浆料的冲击力,从输出管的纵向开口输出。如图4所示,浆料在输入管底部的缓冲槽处以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转向并从输出管排出,缓冲槽底部高度高于输出管的纵向开口处更方便浆料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排出。
缓冲槽深度优选设置在200-400毫米范围内,吸收浆料能量的同时使浆料能够反弹出槽进入输出管侧壁开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多用于工地工人操作,可以在所述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设置有与输入管相同结构和尺寸的第二缓冲槽,使输入管和输出管可以交换使用,从任一纵向开口输入混凝土,从另一纵向开口输出混凝土均可,一方面方便工人操作,同时可以交替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缓冲槽不可避免的会沉积混凝土浆料中的固体组分,此时调换使用,被使用过的缓冲槽开口向下,沉积的固体组分受重力并在运行产生的震动中下坠,回收这些固体组分的同时清除了缓冲槽内的附着物。
输出管和输出管通常为圆形,为方便与其他混凝土运输溜管连接,在纵向开口处设置有与法兰,也可以在纵向开口处设置内螺纹或外螺纹,与其他混凝土运输管道以螺栓方式或螺纹方式连接。
输入管和输出管的侧壁开口最好尺寸相同,具体大小根据混凝土流量决定,高度通常设置在800-1200毫米之间,侧壁开口对应的截面圆心角通常设置在60-120度范围内,角度太大则不利于两个侧壁开口的封闭连接,同时使输入管和输出管在侧壁开口处的重叠区域增大,不利于混凝土浆料的流动。
由于混凝土浆料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生了转向,侧壁冲击强度增大,因此侧壁厚度应设置为大于15毫米,同时在未设置纵向开口的端部处的封闭需要特别注意加强。还可以在侧壁开口连接出设置一对封盖板10,在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管顶盖板5和输入管底盖板6的厚度应加强,这两处的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输入管和输出管连接,方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拆开清洗内部。
本实用新型制造过程简单,例如可按照如下的实施方式进行
(1)选取两根φ219mm、高1500mm、壁厚20mm钢管,分别作为输入管和输出管;
(2)割除约60cm高度的约2/5管;所谓2/5即对应的截面圆弧长度为大圆周长的2/5;
(3)切割输出管顶盖板5和输入管底盖板6及两侧封盖板;
(4)将封盖板与两根钢管焊接成一个整体;
(5)焊接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处法兰,法兰规格与管道直径配套。
上述步骤完成后,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成品缓降器,输入管和输出管内径为219毫米,壁厚20毫米,长度1500毫米,在侧壁开口连接处的截面宽度为449.5毫米,侧壁开口高度800毫米,第一缓冲槽深400毫米,第一缓冲槽的底部高于输出管纵向开口底部200毫米,在输入管和输出管纵向开口处分别安装有直径374毫米的输入管法兰1和输出管法兰2。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本实用新型缓冲器结构简单、实用、造价低,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垂直运输存在的破管、骨料分离等问题。
前文所述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平行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包括一个位于端部的纵向开口和位于侧壁的侧壁开口,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封闭,所述输入管侧壁开口与输出管侧壁开口封闭连接,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的纵向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输入管未开有纵向开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输入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输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底部高度高于输出管的纵向开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深度为200-40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开口纵向高度为800-1200毫米,侧壁开口对应的截面圆心角为60-12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输入管侧壁开口和输出管侧壁开口的封闭连接处设置有一对封盖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法兰、内螺纹、外螺纹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侧壁厚度不小于15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和/或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以可拆卸的盖板实现封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未设置有纵向开口的端部处设置有与输入管相同结构和尺寸的第二缓冲槽。
CN201520047848.XU 2015-01-23 2015-01-23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0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7848.XU CN204510826U (zh) 2015-01-23 2015-01-23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7848.XU CN204510826U (zh) 2015-01-23 2015-01-23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0826U true CN204510826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0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784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10826U (zh) 2015-01-23 2015-01-23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08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008A (zh) * 2016-11-01 2017-02-0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超深向下输送混凝土的缓冲接料装置及其接料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008A (zh) * 2016-11-01 2017-02-0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超深向下输送混凝土的缓冲接料装置及其接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1336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杂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8088A (zh) 一种绿色环保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CN204510826U (zh) 垂直输送混凝土溜管缓降器
CN113293930A (zh) 一种外贴frp布的uhpc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
CN113601718B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混凝土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3128094A (zh) 工厂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CN20496024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建筑施工垃圾通道
CN110116041A (zh) 一种建筑垃圾分类搅碎装置
CN107344820A (zh)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系统
KR100970004B1 (ko) 경량 애시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단면 복구용 경량 폴리머 시멘트 보수 모르타르 조성물
CN211160701U (zh) 一种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用的多级筛沙机
CN204412325U (zh) 一种重锤式混凝土粉碎机
CN207582508U (zh) 一种生态过滤透水窨井盖
CN203448301U (zh) 一种沙粒粗细分离机
CN109530010A (zh) 一种工艺品废料破碎机
CN203144966U (zh) 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
CN206091206U (zh) 建筑楼面施工垃圾收集通道
CN209406405U (zh) 一种透闪石增强抗渗材料的制备系统
CN211070394U (zh) 一种建筑水泥废物破碎清理装置
CN207121243U (zh) 一种开放式料仓
CN207484859U (zh) 一种轻质装配式楼梯
CN205098761U (zh) 改进的湿拌砂浆生产集料斗
CN204894955U (zh) 一种假山石制造设备
CN110306686A (zh) 一种钢管rpc边框密肋复合剪力墙
CN205526169U (zh) 一种竖井砼溜管连接用的背管式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