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8779U - 玉米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玉米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8779U
CN204498779U CN201420820592.7U CN201420820592U CN204498779U CN 204498779 U CN204498779 U CN 204498779U CN 201420820592 U CN201420820592 U CN 201420820592U CN 204498779 U CN204498779 U CN 204498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ling
spike body
corn
face
guid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05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照男
寺坂贤一
上北千春
西村俊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8205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8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8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87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玉米穗状体以容易避免种子颗粒的脱落以及玉米穗状体的堵塞的状态向剥皮处理部导入。本实用新型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使来自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在多排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该一对剥皮辊在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被驱动为以在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引导面部形成为,与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Description

玉米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具体而言,该玉米收割机具备: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具有排列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多排剥皮处理部,所述剥皮装置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以及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背景技术
上述玉米收割机通过使玉米穗状体在引导面上朝向剥皮处理部下降,从而将玉米穗状体导入剥皮处理部。现有技术中,这种玉米收割机构成为引导面从起始端至终止端以固定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现有技术中,由于从引导面向剥皮处理部进入的玉米穗状体是以沿着引导面的姿势进入,且引导面的倾斜状态为从引导面的起始端至终止端为不变,因此玉米穗状体进入剥皮处理部时,玉米穗状体在长度方向上的顶端侧(即,在玉米穗状体在引导面上下降时,成为下侧的一端侧)容易插入两个剥皮辊之间。当玉米穗状体的顶端侧进入两个剥皮辊之间时,由于玉米穗状体的顶端侧被一对剥皮辊夹住,因此玉米穗状体的种子颗粒容易脱落。此外,在剥皮处理部容易发生玉米穗状体的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该玉米收割机能够在容易避免种子颗粒的脱落以及玉米穗状体的堵塞的状态下,将玉米穗状体导入剥皮处理部。
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具备: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
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排剥皮处理部,所述剥皮装置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以及
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引导面部形成为,与所述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根据该结构特征,通过利用引导面的向下倾斜赋予玉米穗状体以下降作用力,从而能够在引导面上使玉米穗状体下降至剥皮处理部。在从引导面向剥皮处理部导入玉米穗状体时,玉米穗状体变为沿着下游引导面部的姿势,并且该下游引导面部与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的向下倾斜。换言之,对于玉米穗状体而言,与以沿着上游引导面部的姿势导入剥皮处理部的情形相比,以长度方向沿着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以及以与该姿势接近的姿势导入剥皮处理部时,玉米穗状体的顶端侧不易进入两个剥皮辊之间。此外,通过比下游引导面部的倾斜度陡的上游引导面部,玉米穗状体获得充分的动力(动能)而到达剥皮处理部。
因此,玉米穗状体以容易避免进入到两个剥皮辊之间的状态被导入至剥皮处理部。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来自收割装置的带皮玉米穗状体进行作业效率良好的剥皮处理,使其变为没有种子颗粒脱落、或者种子颗粒脱落少的具有优良品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当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沿着所述剥皮辊的轴心。
根据该结构特征,在玉米穗状体从引导面进入剥皮处理部时,当在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以沿着下游引导面部的姿势进入并且该下游引导面部沿着剥皮辊的轴心方向。换言之,玉米穗状体以其长度方向沿着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进入剥皮处理部,由此,更容易避免玉米穗状体进入两个剥皮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上游引导面部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姿势修正部,该多个姿势修正部将玉米穗状体的姿势修正为纵向姿势,所述纵向姿势为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
根据该结构特征,即使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与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相交的方向的姿势),由于在上游引导面部,玉米穗状体被姿势修正部修正为纵向姿势(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沿着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因此玉米穗状体以纵向姿势导入向剥皮处理部。由于姿势修正部存在于上游引导面部,因此能够通过上游引导面部的陡倾斜使玉米穗状体顺畅地移动,并且能够通过姿势修正部将玉米穗状体修正姿势为纵向姿势。换言之,尽管玉米穗状体会受到姿势修正部的姿势修正,但是玉米穗状体仍然会顺畅地移动至剥皮处理部。
换言之,不仅通过与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为较缓的倾斜状态下的下游引导面部的向下倾斜,能够容易地避免种子颗粒的脱落,而且通过玉米穗状体以纵向姿势导入向剥皮处理部,能够在种子颗粒不易脱落的状态下进行剥皮处理。由此,能够对来自收割装置的带皮玉米穗状体进行作业效率良好的剥皮处理,使其变为没有种子颗粒脱落、或者种子颗粒脱落得更少的高品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多个所述姿势修正部中的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作用状态不同。
根据该结构特征,当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时,会受到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作用力。对于受到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作用力玉米穗状体而言,由于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不同的作用状态,因此玉米穗状体被赋予适当的回转力,以良好的准确度被修正姿势为纵向姿势。换言之,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能够以良好的准确度被修正姿势为纵向姿势之后,导入向剥皮处理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设置有扩散引导部,该扩散引导部使玉米穗状体在所述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扩散。
根据该结构特征,玉米穗状体在上游引导面部由扩散引导部在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扩散,位于下游引导面部的玉米穗状体广泛分布在下游引导面部的宽度方向上。由此,与玉米穗状体没有被扩散引导的情况相比,在下游引导面部的玉米穗状体上下重叠情形、以及上侧的玉米穗状体没有沿着下游引导面部的情形不易发生,从而玉米穗状体不易进入至两个剥皮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与所述下游引导面部的边界呈角形弯折的弯折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根据该结构特征,能够容易制造引导面,且能够快速地对玉米穗状体进行剥皮处理。换言之,可以采用在上游引导面部与下游引导面部的边界呈角形弯折的简单形状的引导面。由于引导面为在上游引导面部与下游引导面部的边界呈角形弯折的弯折面,因此能够在上游引导面部使玉米穗状体快速地下降,在下游引导面部使玉米穗状体顺畅地导入剥皮处理部。
本实用新型优选为,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与所述下游引导面部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根据该结构特征,能够容易制造引导面,且能够使玉米穗状体顺畅地导入剥皮处理部。换言之,可以采用在上游引导面部与下游引导面部之间呈弧形弯曲的简单形状的弯曲面。由于引导面为在上游引导面部与下游引导面部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因此玉米穗状体在引导面上朝向剥皮处理部顺畅地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剥皮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示出剥皮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引导面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具备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剥皮装置
2       输送装置
14      引导面
14A     边界
14D     下游引导面部
14U     上游引导面部
15      剥皮处理部
18      剥皮辊
18a      轴心
20       扩散引导部
22       姿势修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1的纵剖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玉米收割机的剥皮装置1的前部的俯视图。面向图1的纸面时,下侧为“行驶机体的下侧”,上侧为“行驶机体的上侧”,左侧为“行驶机体的前侧”,右侧为“行驶机体的后侧”,纸面表面侧为“行驶机体的左侧”,纸面内侧为“行驶机体的右侧”。
剥皮装置1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后端部的后方。在行驶机体的前侧,输送装置2的前端部位于收割装置(未图示)的后侧。收割装置从位于行驶机体的前方并呈树立状态的玉米植物体收割玉米穗状体。收割的玉米穗状体是玉米植物体中的、种子颗粒排列成棒状的穗状部位。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为以苞叶包裹的状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由输送装置2向行驶机体的后方且向行驶机体的上方输送,从输送装置2的输送终端部落下而供给至剥皮装置1。
输送装置2具体构成如下。输送装置2具备在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送箱3。输送箱3呈越向后端侧其位置越高的倾斜姿势。在输送箱3的后端部形成有输出口4。在输送箱3的内部设置有无端输送链5。输送链5的输送终端侧卷绕于链轮6。输送链5由链轮6驱动,在输送箱3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转动。来自收割装置的玉米穗状体由输送链5输送至输送箱3的内部。到达输送终端部的玉米穗状体从输出口4排出,碰到引导板7,由引导板7引导而落至剥皮装置1的前端部。
以下对引导面14以及剥皮装置1进行说明。在对于引导面14与剥皮装置1的说明中,规定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上游(即图1的纸面左侧)为“前”;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即图1的纸面右侧)为“后”;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左侧(即图1的纸面表面侧)为“左”;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右侧(即图1的纸面内侧)为“右”。
如图1、2所示,剥皮装置1具备剥皮箱10。剥皮箱10具备左右一对的横壁板11、以及承接台13。承接台13设置在剥皮箱10的后端部。承接台13的左端侧与右端侧支承在横壁板11。
在剥皮装置1与输送装置2之间设置有前滑槽12。前滑槽12以前端侧比后端侧高的姿势设置。在前滑槽12的左横侧与右横侧设置有横壁板12a。左右两侧的横壁板12a由剥皮箱10的从横壁板11向前侧延伸而出的部件构成。前滑槽12支承在左右两侧的横壁板12a。引导面14由前滑槽12形成。
在剥皮箱10的内部设置有:8排剥皮处理部15、5个移送辊16以及1个扒出辊17。8排剥皮处理部15在引导面14的后端部的下方与承接台13的下方之间,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8排剥皮处理部15的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具有左右一对的剥皮辊18。每一排剥皮处理部15的左右两个剥皮辊18具备在前后方向(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18a,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18a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每排剥皮处理部15中,其左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看,呈向右旋转(即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其右侧的剥皮辊18的旋转方向从后方看,呈向左旋转(即逆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
在8排剥皮处理部15的上方,5个移送辊16在前后方向上排列。5个移送辊16的每一个移送辊1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扒出辊17设置在承接台13的上方。扒出辊17具备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并被驱动为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落至引导面14的前端侧,并在引导面14上朝向剥皮处理部15下降,从而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由引导面14引导至各排剥皮处理部15的起始端部(前端部)。从引导面14导入至各排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穗状体由剥皮辊18及移送辊16向后方移送的同时,剥皮辊18对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具体而言,使玉米穗状体以相对于剥皮辊18为纵向姿势(即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着剥皮辊18的轴心方向的方向的姿势)位于左右两个剥皮辊18之间。左右两个剥皮辊18以夹持玉米穗状体的状态转动,玉米穗状体的苞叶由左右两个剥皮辊18剥除。从玉米穗状体剥掉的苞叶,从左右两个剥皮辊18之间向下方落下。被送至剥皮辊18后端部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向承接台13上扒出。扒出在承接台13上的玉米穗状体由扒出辊17从承接台13向剥皮装置1的后方送出。
如图1、3所示,引导面14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的移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引导面部14D形成为,与引导面14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引导面部14U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具体而言,通过用角形弯折板构成前滑槽12,从而引导面14形成为在上游引导面部14U与下游引导面部14D的边界14A呈角形弯折的弯折面。由此,下游引导面部14D从边界14A向剥皮处理部15,以与上游引导面部14U相比较缓的状态向下倾斜。上游引导面部14U与下游引导面部14D可以为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别个体的接合或熔接而成。
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在引导面14上通过引导面14的向下倾斜朝向剥皮处理部15下降。在从引导面14向剥皮处理部15导入玉米穗状体时,玉米穗状体以沿着下游引导面部14D的姿势导入,且该下游引导面部14D与上游引导面部14U相比向下倾斜较缓。换言之,与以沿着上游引导面部14U的姿势将玉米穗状体朝向剥皮处理部15导入的情形相比,从侧面观察时(即沿着引导面14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的朝向剥皮处理部15导入时的玉米穗状体的姿势为相对于剥皮辊18的轴心18a的倾斜为较缓的姿势。
在上游引导面部14U设置有扩散引导部20、以及9个姿势修正部22。在上游引导面部14U中的、比扩散引导部20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的部位,9个姿势修正部22排列在引导面14的宽度方向(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来自输送装置2的玉米穗状体通过扩散引导部20被扩散在引导面14的宽度方向上。利用扩散引导部20的扩散,位于引导面14的两横端侧的玉米穗状体、以及越过扩散引导部20绕至扩散引导部20的后侧且位于引导面14的中央侧的玉米穗状体朝向姿势修正部22所处位置下降。在位于姿势修正部22的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长度方向为与剥皮辊18的轴心18a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的姿势)的情况下,玉米穗状体的姿势由姿势修正部22修正姿势为纵向姿势(长度方向沿着剥皮辊18的轴心18a方向的姿势)。经过姿势修正部22的玉米穗状体从下游引导面部14D导入向剥皮处理部15。
具体而言,扩散引导部20构成如下。扩散引导部20具备俯视时为大致三角形的引导面。扩散引导部2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从左右两侧向中央侧逐渐变高的中间隆起状(本实施方式为三角形)。
具体而言,姿势修正部22构成如图1、2所示。
9个姿势修正部22中,两横端的姿势修正部22a连结在上游引导面部14U与横壁板12a之间。9个姿势修正部22的排列间隔可以设定为,即使存在玉米穗状体横搭于2个姿势修正部22之间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玉米穗状体横搭于3个姿势修正部22之间的情况。9个姿势修正部22中,除了两横端的姿势修正部22a之外的7个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的每一个姿势修正部22b位于相邻一对剥皮处理部15两者之间的前方。
当俯视时,每个姿势修正部22构成为,上表面的形状呈向后变宽的形状(即越向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变得越宽的形状)。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两横端的姿势修正部22a构成为,上表面的形状为越偏向上侧与横壁板12a之间的间隔越窄的形状。当从前后方向上观察时,7个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的每个姿势修正部22b构成为,上表面的形状为越偏向上侧宽度越窄的形状(即向上变细的形状)。当从侧面(即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9个姿势修正部22的每一个姿势修正部22构成为,越偏向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上端缘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越高的形状(即向后变高的形状)。玉米穗状体由姿势修正部22的上表面引导朝向剥皮辊18之间。
对于7个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而言,相邻一对姿势修正部22b中的一方姿势修正部22b在剥皮装置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另一方姿势修正部22b的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对于7个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而言,相邻一对姿势修正部22b中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姿势修正部22b的后端侧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比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姿势修正部22b的后端侧相对于引导面14的高度高。对于7个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而言,相邻一对姿势修正部22b中的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姿势修正部22b的后端,与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姿势修正部22b的后端相比,位于偏靠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两横端的姿势修正部22a的每一个姿势修正部22a的后端,与相邻于两横端的姿势修正部22a的内侧的姿势修正部22b的后端相比,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的下游。
在位于上游引导面部14U的玉米穗状体为横向姿势的情况下,该玉米穗状体受到相邻一对姿势修正部22的作用力。横向姿势的玉米穗状体的一端侧受到一方姿势修正部22的上表面或上端缘在宽度方向上的推出行程或向上提起的高度(作用状态),与另一端侧受到另一方姿势修正部22的上表面或上端缘在宽度方向上的推出行程或向上提起的高度(作用状态)不同。由此,玉米穗状体被赋予回转力,玉米穗状体的姿势从横向姿势修正为纵向姿势。
在姿势修正部22的上方设置有扒入体30。位于引导面14中具有姿势修正部22的部位的玉米穗状体能够由扒入体30向剥皮处理部15所处位置一侧扒入,使玉米穗状体能够顺畅地导入剥皮处理部15。
具体而言,扒入体30构成如下。
扒入体30具有在引导面14的左右方向(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14个扒入旋转体31。14个扒入旋转体31支承于1根旋转支轴32且相对于旋转支轴32不能旋转。旋转支轴32具备在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心,通过以该轴心为旋转中心驱动旋转支轴32旋转,从而驱动14个扒入旋转体31旋转。
〔其他实施例〕
(1)图4是示出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的侧视图。在具备第1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当在引导面14的宽度方向上观察(剥皮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下游引导面部14D沿着剥皮辊18的轴心18a。
(2)图5是示出具备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的侧视图。对于具备第2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通过引导面14形成为在上游引导面部14U与下游引导面部14D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从而下游引导面部14D以与上游引导面部14U相比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具体而言,通过引导面14形成为在从起始端(即前端)至终止端(后端)的整体呈弧形弯曲状的弯曲面,从而引导面14为在从上游引导面部14U至下游引导面部14D之间的整体上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像这样,也可以采用仅在上游引导面部14U的终止端部分(后端部分)与下游引导面部14D的起始端部分(前端部分)之间的部分呈弧形弯曲的引导面14,来代替从起始端至终止端的整体呈弧形弯曲状的引导面14。上述这种情况也是引导面14为在上游引导面部14U与下游引导面部14D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的一种实施方式。
(3)图6是示出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的侧视图。对于具备第3其他实施结构的引导面14而言,上游引导面部14U与下游引导面部14D为不同的个体。下游引导面部14D的前端部进入上游引导面部14U的后端部的下侧。下游引导面部14D的前端部与上游引导面部14U的后端部分离些许距离。
(4)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上游引导面部14U设置姿势修正部22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实施为,使下游引导面部14D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在下游引导面部14D设置姿势修正部22。
(5)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相对于行驶机体沿着其前后方向移送玉米穗状体的剥皮装置1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相对于行驶机体沿着其宽度方向移送玉米穗状体的剥皮装置1。
(6)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有扩散引导部20、姿势修正部22以及扒入体30之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实施为不设置扩散引导部20、姿势修正部22以及扒入体30,或者仅设置扩散引导部20、姿势修正部22以及扒入体30的其中任意一个,或者仅设置其中任意两个。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于在剥皮装置具有8排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收割机,也可利用于在剥皮装置具有不多于7排或不少于9排的剥皮处理部15的玉米收割机。当具有不多于7排的剥皮处理部15时,设置少于9个的姿势修正部22、少于14个的扒入体30。当具有不少于9排的剥皮处理部15时,设置多于9个的姿势修正部22、多于14个的扒入体30。

Claims (11)

1.一种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由收割装置收割的玉米穗状体;
剥皮装置,所述剥皮装置具有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排剥皮处理部,所述剥皮装置从所述输送装置接收玉米穗状体,对接收的玉米穗状体的苞叶进行剥除;以及
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使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玉米穗状体下降,向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起始端部引导该玉米穗状体,
多排所述剥皮处理部的每一排所述剥皮处理部具备一对剥皮辊,所述一对剥皮辊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且被驱动为以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引导面部形成为,与所述引导面中的位于玉米穗状体移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沿着所述剥皮辊的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游引导面部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姿势修正部,该多个姿势修正部将玉米穗状体的姿势修正为纵向姿势,所述纵向姿势为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游引导面部设置有在所述剥皮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姿势修正部,该多个姿势修正部将玉米穗状体的姿势修正为纵向姿势,所述纵向姿势为玉米穗状体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剥皮辊的轴心方向的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姿势修正部中的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作用状态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姿势修正部中的相邻的姿势修正部的作用状态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设置有扩散引导部,该扩散引导部使玉米穗状体在所述引导面的宽度方向上扩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与所述下游引导面部的边界呈角形弯折的弯折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与所述下游引导面部的边界呈角形弯折的弯折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至所述下游引导面部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在所述上游引导面部与所述下游引导面部之间呈弧形弯曲的弯曲面,所述下游引导面部构成为,与所述上游引导面部相比以较缓的倾斜状态向下倾斜。
CN201420820592.7U 2014-12-19 2014-12-19 玉米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8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0592.7U CN204498779U (zh) 2014-12-19 2014-12-19 玉米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0592.7U CN204498779U (zh) 2014-12-19 2014-12-19 玉米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8779U true CN204498779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69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05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8779U (zh) 2014-12-19 2014-12-19 玉米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8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785A (zh) * 2018-05-30 2018-11-16 郭铁建 一种农机用玉米收割脱粒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1785A (zh) * 2018-05-30 2018-11-16 郭铁建 一种农机用玉米收割脱粒装置
CN108811785B (zh) * 2018-05-30 2021-07-30 王长华 一种农机用玉米收割脱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8533B2 (en) Harvester header stripper devices
DE102015105606B4 (de) System zum Ernten von Pilzen
CA2818613A1 (en) Attachment device for harvesting stalky stem material
CN102717914A (zh) 一种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装置的设计方法
WO2017143699A1 (zh) 抛秧机
WO2017161703A1 (zh) 抛秧机的横向对称宽幅抛秧系统及使用方法
EP2798940B1 (en) Reel finger
CN204498779U (zh) 玉米收割机
EP3058803B1 (en) Corn ear harvester device and combine harvester comprising corn ear harvester devices
CN103039207B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双向夹持折弯的链条输送机构
CN204837153U (zh) 剥皮装置以及玉米收割机
JP5200390B2 (ja) 根菜類収穫機
CN210076051U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
CN204811021U (zh) 玉米收割机
US8919089B2 (en) Biasing guide assembly for harvesting agricultural row crops
CN102884913B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及其割台
CN204217478U (zh) 玉米收割机
CN201947662U (zh) 一种履带收割机下割刀拨秆机构
CN102273723B (zh) 烟叶采装方法和烟夹、烟夹开启架及烟叶采装机
EP2700295A1 (en) Harvesting head with crop deflector
CN202414726U (zh) 鸡蛋调向装置
CN201947675U (zh) 一种收割机割台
CN218353315U (zh) 一种石榴种植采摘防碰伤装置
CN202873348U (zh) 玉米收获机及其割台
CA1117774A (en) Tobacco harves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