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5687U -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5687U
CN204495687U CN201520185084.0U CN201520185084U CN204495687U CN 204495687 U CN204495687 U CN 204495687U CN 201520185084 U CN201520185084 U CN 201520185084U CN 204495687 U CN204495687 U CN 20449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ignal
hole
transmitter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5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国平
朱金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KAI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KAI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KAI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KAI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50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属于环保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构成有壳腔的壳体;粉尘采样头,固定在壳体的壁体上;信号处理机构,设在壳腔内;隔膜泵,设在壳腔内且与信号处理机构连接;信号接收机构、信号发射机构彼此配合而设在壳腔内且与信号处理机构连接;粉尘拦截器,插置在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间;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设在壳腔内且与信号接收机构连接;特点:粉尘采样头通过含尘空气引入管与信号接收机构连接,隔膜泵通过回气管与信号发射机构连接,且在回气管的管路上串接压差检测机构。使信号处理机构对真实的光信号处理并反映真实的处理数据;保障对空气中的浮游粉尘的检测精度。密封效果好;制造方便、装配容易,维护简单。

Description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对于那些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的行业,例如煤矿、水泥生产行业、纺织行业、食品加工行业(面粉加工企业)和化工医药行业等等,通常需要凭借粉尘浓度检测仪对作业场所的空气中的浮游粉尘浓度进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一方面保护作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防止因粉尘浓度超标引起爆炸。以往由媒体报道的面粉厂爆炸、麻棉纺织厂爆炸、金属制品厂抛光车间爆炸(如中国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的特大铝粉尘爆炸事故)等等均因空气中的浮游粉尘浓度趋于饱和并且遇静电或明火所致。此外,上述行业的职工的职业病如矽肺也普遍因长期受作业场所的粉尘侵害所致。随着人们对文明生产、清洁作业和安全施工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显著提高,对于并非限于前述例举的行业不仅制定有对作业现场进行粉尘监测的制度,而且为作业现场或称一线岗位的工人配备有各种结构形式的粉尘浓度检测装置(如类似于CN2800261Y结构的采样头)或相应的仪器(如类似于CN2799901Y结构的双向隔膜泵),这在煤矿较为普遍。此外,粉尘浓度检测仪也是环保部门、安监部门等的监管工具。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通常由信号发射机构、信号接收机构、信号处理机构、粉尘采样头和隔膜泵(也称抽气机构)等组成,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221519B推荐有“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更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419296B推荐有“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在该CN102419296B的说明书第0003-0004段中对CN101603912B存在的缺憾作了评价,并且对信号接收机构(专利称信号接收器座)与信号发射机构(专利称信号发射器座)之间设置了一调节机构,藉由该调节机构对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即对信号接收器座与信号发射器座之间的距离依需调节(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7至0010段)。
但是通过对前述CN102419296B的说明书全文的阅读可发现其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其在指出CN101603912B的不足的同时沿袭了CN101603912B的设计思路而将含尘空气引入至信号发射机构的信号发射器座的中心孔即发射器座光线孔(专利称第一中心孔),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使本来应当由粉尘拦截器拦截的一部分粉尘自然跌落乃至积聚于作为信号发射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并且位于发射器座光线孔的底部的光源部件即光发射管上,给下一次的检测产生影响,因为在下一次检测时,由于光源部件上已被粉尘覆盖或被粉尘沾染,信号接收机构接收的信号并不是真实信号,导致信号处理机构处理后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失真。目前的处置办法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光源部件进行擦拭而藉以确保其清洁,但是不仅极易损及脆弱的光源部件,而且给使用者增加额外的操作负担;其二,专利教导的调节机构虽然能使信号接收机构的信号接收器座以上下浮动的形式与信号发射机构的信号发射器座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具体可参见CN102419296B的说明书第0017段),但是由于信号接收器座向上或向下位移是靠其上的导向杆(一对)与预设于安装板(专利称连接板)上的导向槽的配合实现的,因而信号接收器座与信号发射器座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犹如导杆与导孔般的相互牵制的关系,于是当对调节机构操作而使信号接收器座下行时,信号接收器座会或多或少存在无法避免的左右或前后偏移的情形,其与信号发射器座的配合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最终影响信号接收机构的信号接收器座上的接收器座光线孔(专利称第二中心孔)与信号发射机构的信号发射器座上的发射器座光线孔(专利称第一中心孔)的对应效果,并且影响对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相互接壤的四周边缘部位的密封效果;其三,由于缺乏结构合理的控制空气流量变化的措施,因而难以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为信号接收机构以及信号发射机构的进、出气接头均是而且必须是通过管路分别与隔膜泵(专利称抽气装置)及采样头连接的,而流经与隔膜泵连接的管路内的空气难免出现波动,于是在空气波动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空气流量并不是恒定的,空气中的浮游粉尘浓度得不到真实反映;其四,由于上面已多次提及的隔膜泵是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的重要部件,因而其结构的合理与否会影响整台检测仪的复杂程度和使用效果,然而该专利并未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上面提及的隔膜泵的技术信息,如CN2076235U(本安型煤矿用双泵粉尘采样器)、CN2799901Y(双向隔膜泵)和CN203925958U(气体采集隔膜真空泵),等等,但是并非限于这些专利公开的隔膜泵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而致制造、安装以及维护麻烦的通弊。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并且经过了非有限次数的模拟试验(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在对作业现场的空气中的浮游粉尘浓度检测过程中被粉尘拦截器拦截的粉尘跌落至信号发射机构的光源部件上而藉以保障信号接收机构得以接收真实信号并由信号处理机构反映真实数据和有利于使连接于隔膜泵与信号发射机构以及连接于信号接收机构与粉尘采样头之间的管路中的空气处于良好的稳定流动状态而藉以对空气中的浮游粉尘精确检测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使信号接收机构的信号接收器座与信号发射机构的信号发射器座彼此体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形成滑动副而藉以保障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充分对应并且保障对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的接壤部位的四周边缘的密封效果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显著简化隔膜泵的结构并且保障理想的动作效果而藉以方便制造、装配以及维护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包括构成有壳腔的一壳体;一粉尘采样头,该粉尘采样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壁体上;一信号处理机构,该信号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壳腔内;一隔膜泵,该隔膜泵设置在所述壳腔内并且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一信号接收机构和一信号发射机构,该信号接收机构和信号发射机构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相互配合而设置在所述的壳腔内并且均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一粉尘拦截器,该粉尘拦截器在使用状态下插置在所述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之间;一用于使所述信号接收机构向上或向下位移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该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在对应于信号接收机构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壳腔内并且与信号接收机构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采样头通过含尘空气引入管与所述的信号接收机构连接,所述的隔膜泵通过回气管与所述的信号发射机构连接,并且在回气管的管路上串接有一压差检测机构,该压差检测机构固定在所述的壳腔内并且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腔的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壳腔蔽护的壳盖,而在壳腔内固定有一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之间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粉尘拦截器插入到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之间的安装板让位孔,在壳体的后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安装板让位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形状以及大小与安装板让位孔相同的壳体后壁让位孔,所述的粉尘拦截器在使用状态下依次途经壳体后壁让位孔和安装板让位孔后插入信号接收机构与信号发射机构之间,所述的隔膜泵、信号接收机构、信号发射机构和压差检测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支承于安装板朝向壳盖的一侧,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在所述壳腔内的位置位于壳腔的左上方,所述的粉尘采样头设置在壳体的右壁体上,所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以及回气管均为柔顺的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接收机构包括信号接收器座、压盖、硅光传感器和接收器进气接头,在信号接收器座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接收器座光线孔,而在信号接收器座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接收器座光线孔相通的接收器座进气孔,压盖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的顶部,并且在该压盖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相配合的螺杆吊孔,硅光传感在对应于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硅光传感器固定片上,而该硅光传感器固定片设置在构成于信号接收器座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固定片腔内,并且硅光传感器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接收器进气接头在对应于接收器座进气孔的位置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上,并且与所述的接收器座光线孔相通;所述的信号发射机构包括信号发射器座、光源部件和发射器回气接头,信号发射器座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安装板固定,在该信号发射器座的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发射器座光线孔,该发射器座光线孔与所述的接收器座光线孔相对应,而在信号发射器座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发射器座光线孔相通的发射器座回气孔,光源部件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光线孔的底部的位置设置在光源部件固定座上,并且由光源部件线路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所述光源部件固定座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的底部,发射器回气接头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回气孔的位置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上,并且与所述的发射器座光线孔相通;所述的粉尘采样头探出所述壳体的右壁体背对所述壳腔的一侧;所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与所述的接收器进气接头连接,而所述的回气管与所述的发射器回气接头连接;所述的压差检测机构在伴随于所述隔膜泵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的右侧;所述的粉尘拦截器包括一滤片夹和一滤片,滤片夹的一端在依次途经所述壳体后壁让位孔和安装板让位孔后对应到所述信号发射器座与信号接收器座之间,并且在该滤片夹的一端开设有滤片夹通孔,该滤片夹通孔对应于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之间,滤片夹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腔外,滤片挟持在滤片夹上,并且该滤片在滤片夹通孔的位置同时与接收器座光线孔以及发射器座光线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朝向所述信号发射器座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而在信号发射器座朝向信号接收器座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的位置延伸有一对发射器座导柱,该对发射器座导柱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的右侧的所述的压差检测机构包括上支承架、下支承架、上配接座、下配接座和隔片,上支承架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下支承架在对应于上支承架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安装板朝向壳盖的一侧,并且在上、下支承架之间配设有一用于将上、下支承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支承架连接螺钉,上、下配接座以彼此面对面的配合状态设置在上、下支承架之间,并且在上配接座朝向下配接座的一侧构成有一上配接座腔,而在上配接座的上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上配接座进气接口,该上配接座进气接口与上配接座腔相通,在上配接座的侧部延伸有一上配接座出气接口,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与上配接座腔相通,并且在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上连接有一上配接座气压管的一端,该上配接座气压管的另一端朝着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一压力传感器,该第一压力力传感器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在下配接座朝向上配接座的一侧构成有一下配接座腔,该下配接座腔与所述上配接座腔相对应,在下配接座的下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出气接口,该下配接座出气接口与下配接座腔相通,在下配接座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上配接座出气接口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通气接口,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与下配接座腔相通,并且在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上连接有一下配接座气压管的一端,该下配接座气压管的另一端朝着所述信号处理机构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二压力传感器,该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电气连接,隔片呈半圆瓣体的形状,该隔片与设置在由所述上、下配接座腔相互配合后共同形成的腔室内,藉由该隔片同时将所述上配接座进气接口与上配接座腔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以及将所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与下配接座腔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遮挡,所述的上配接座进气接口以及下配接座出气接口串接在所述回气管的管路上;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包括一数据处理电路板和一数据显示屏,数据处理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后壁体朝向所述壳腔的一侧,数据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盖背对所述壳腔的一侧并且与数据处理电路板电气连接,所述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光源部件线路、隔膜泵、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板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连接机构包括螺母板、螺杆螺母、螺杆、弹簧和旋钮,螺母板以水平悬臂的状态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的上方,螺杆螺母在对应于所述螺杆吊孔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螺母板上,螺杆的中部与螺杆螺母螺纹配合,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壳体的顶壁体伸展到所述壳腔外,而螺杆的下端途经螺杆吊孔伸展到所述压盖的下方,并且在该螺杆的下端构成有一卡簧槽,在该卡簧槽上设置有一用于使螺杆与压盖连接的卡簧,弹簧套置在螺杆的下端,并且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螺母板朝向信号接收器座的一侧,而弹簧的下端支承在卡簧上,旋钮固定在螺杆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螺杆的位置开设有一螺杆孔,所述螺杆的上端途经螺杆孔伸展到所述壳腔外,在壳体的顶壁体上并且背对壳腔的一侧设置有一提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信号接收器座朝向所述信号发射器座的一侧并且围绕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接收器座的表面并且贯通的接收器座密封圈槽,在该接收器座密封圈槽内嵌设有一接收器座密封圈;在所述的信号发射器座朝向信号接收器座的一侧并且围绕所述发射器座光线孔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发射器座的表面并且贯通的发射器座密封圈槽,该发射器座密封圈槽与接收器座密封圈槽相对应,并且嵌设有一发射器座密封圈,该发射器座密封圈与接收器座密封圈相对应,并且当对所述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操作而使信号接收器座下行至与信号发射器座相接触的状态时,所述的接收器座密封圈与所述的发射器座密封圈相配合而藉以对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的四周边缘的接壤部位密封;在所述信号发射器座朝向所述信号接收器座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安装板让位孔的位置构成有滤片夹插槽,所述的滤片夹的一端连同所述的滤片与该滤片夹插槽插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隔膜泵包括电机、偏心盘、连杆、泵座、阀膜、阀板、阀门片、泵体和泵座盖,电机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板电气连接并且以卧置状态固定在电机座上,而电机座与泵座朝向下的一侧固定,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电机座并且通过电机轴轴承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上,偏心盘固定在电机轴上,并且在该偏心盘朝向连杆的一侧固定有一偏心盘轴,泵座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固定,并且对应于所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的下方,该泵座构成有一泵体容纳腔,阀膜设置在泵体容纳腔内并且位于泵体容纳腔的底部,连杆的上端与阀膜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偏心盘轴连接,泵体的下部容纳于所述泵体容纳腔内,该泵体的底面与阀膜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接触并且该泵体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阀板容纳腔,并且在泵体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泵体吸气管和一泵体排气管,该泵体吸气管和泵体排气管均与阀板容纳腔相通,阀板设置在阀板容纳腔内并且与泵体固定,在该阀板上开设有一自阀板的厚度方向的上侧贯通至下侧的阀板吸气孔和一阀板排气孔,阀板吸气孔与泵体吸气管的吸气管腔相对应,而阀板排气孔与泵体排气管的排气管腔相对应,阀门片设置在阀板容纳腔内并且搁置在阀板的上方,在该阀门片上设置有一吸气阀片和一排气阀片,吸气阀片与所述的阀板吸气孔相对应,而排气阀片与所述的阀板排气孔相对应,并且当吸气阀片处于对所述阀板吸气孔封堵的状态时,所述排气阀片处于对所述阀板排气孔开启的状态,而当吸气阀片处于对阀板吸气孔开启的状态时,排气阀片处于对阀板排气孔封闭的状态,泵座盖在对应于泵体的上方的位置与泵座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该泵座盖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泵体让位孔,所述泵体的上部在对应于泵体让位孔的位置探出所述的泵体容纳腔,所述的排气管腔的上部与所述壳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杆的上端扩设有一圆盘形的连杆固定座,该连杆固定座对应于所述阀膜的中央部位的下方,并且在阀膜的上部设置有一阀膜压板,该阀膜压板与连杆固定座相对应并且与连杆固定座固定,在连杆的下端构成有一轴承孔,在该轴承孔内设置有一轴承,该轴承的中央具有一偏心盘轴配合孔,该偏心盘轴配合孔与所述的偏心盘轴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克服了技术偏见的前提下将含尘空气引入管连接于信号接收机构与粉尘采样头之间,因而被粉尘拦截器拦截的空气中的浮游粉尘不会跌落至位于信号发射机构的信号发射器座的发射器座光线孔的下部的光源部件上,因而能保障信号接收机构得以接收来自于光源部件的真实的光信号,使信号处理机构对真实的光信号处理并反映真实的处理数据;之二,由于在连接信号发射机构与隔膜泵的回气管的管路上串接了一压差检测机构,因而由压差检测机构将检知的压差信号反馈给信号处理机构并且由信号处理机构对隔膜泵的工作速度进行控制,使气流保持稳定,最终保障对空气中的浮游粉尘的检测精度。此外,由于在信号接收器座朝向信号发射器座的一侧开设了至少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并且在信号发射器座朝向信号接收器座的一侧构成有一对发射器座导柱,藉由发射器座导柱与发射器座导柱孔的滑动配合而使信号接收器座与信号发射器座体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形成为滑动副,确保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充分对应,并且显著提高对接收器座光线孔与发射器座光线孔的接壤部位的四周边缘的密封效果,避免漏光现象;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显著简化了隔膜泵的结构,因而不仅制造方便、装配容易,而且维护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撤去壳盖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压差检测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隔膜泵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由非金属材料例如优选采用ABS塑料经模具制作成形的壳体1,该壳体1构成有一壳腔11(也可称壳体腔,以下同);给出了一粉尘采样头2,该粉尘采样头2固定在壳体1的壁体上;给出了一信号处理机构3,该信号处理机构3设置在壳腔11内;给出了一隔膜泵4,该隔膜泵4设置在壳腔11内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给出了一信号接收机构5和一信号发射机构6,该信号接收机构5和信号发射机构6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相互配合而设置在前述的壳腔11内并且均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给出了一粉尘拦截器7,该粉尘拦截器7在使用状态下插置在前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给出了一用于使前述信号接收机构5向上或向下位移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该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在对应于信号接收机构5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壳腔11内并且与信号接收机构5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粉尘采样头2通过含尘空气引入管10a与前述的信号接收机构5连接,前述的隔膜泵4通过回气管10b与前述的信号发射机构6连接,并且在回气管10b的管路上串接(串接指串联连接)有一压差检测机构9,该压差检测机构9固定在壳腔11内并且与前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
由上一段文字说明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技术偏见而将含尘空气引入管10a连接于粉尘采样头2与信号接收机构5之间,回气管10b连接于隔膜泵4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因而能确保理想的检测精度,因为被粉尘拦截器7拦截的粉尘不会以自然跌落的形式跌落或称沉降到信号发射机构6的光源部件62(下面还要提及)上,从而得以客观地体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之一。又由于压差检测机构9的增设而得以使信号处理机构3获取气流的压差信号并依据压差信号对隔膜泵4的电机41的转速进行调整,使流经含尘空气引入管10a的含尘空气以及流经回气管10b的空气的流动保持在无大起大落波动的平稳状态,从而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之二。
在前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壳腔11的腔口的位置采用壳盖固定螺钉121固定有一用于对壳腔11的腔口蔽护的壳盖12,而在壳腔11内通过安装板固定螺钉1112固定有一安装板111,在图1中还示出了构成于壳体后壁体朝向壳腔11一侧的并且与安装板固定螺钉1112相对应的螺钉固定座16,安装板固定螺钉1112与该螺钉固定座16固定。在该安装板1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前述的粉尘拦截器7插入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的安装板让位孔1111,而壳体1的后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安装板让位孔1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形状以及大小与安装板让位孔1111相同的壳体后壁让位孔13,前述的粉尘拦截器7在使用状态下依次途经壳体后壁让位孔13和安装板让位孔1111后插入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前述的隔膜泵4、信号接收机构5、信号发射机构6和压差检测机构9均设置在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前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支承于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前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在壳腔11内的位置位于壳腔11的左上方;前述的粉尘采样头2设置在壳体1的右壁体上;前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10a以及回气管10b均为柔顺的软管,柔顺的软管优选择用PVC管,但也可择用类似的管子如橡胶管,等等。
优选地,在壳腔11内设置电池112,由电池112为信号处理机构3、信号接收机构5、信号发射机构6和隔膜泵4提供电源支撑。进而,在壳体1的底部即在壳体底壁上(背对壳腔11的一侧)设置一枚三角架连接板18,在该三角架连接板18上开设有一固定孔,固定孔用于与随同本实用新型带至检测场所的三角架连接。
由图1所示,在壳体1的右壁体上固定有一粉尘采样头连接座17,前述的粉尘采样头2与该粉尘采样头连接座17螺纹连接,并且整个粉尘采样头2位于壳腔11外,前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10a朝向粉尘采样头2的一端与粉尘采样头连接座17固定(插配固定)。由于粉尘采样头2的具体结构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2800261Y,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信号接收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信号接收器座51、压盖52、硅光传感器53和接收器进气接头54,在信号接收器座5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接收器座光线孔511,而在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前述壳盖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通的接收器座进气孔512,压盖52通过压盖螺钉522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51的顶部,并且在该压盖5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前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相配合的螺杆吊孔521,硅光传感器53在对应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硅光传感器固定片532上,而该硅光传感器固定片532设置在构成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固定片腔513内,并且硅光传感器53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531与前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接收器进气接头54在对应于接收器座进气孔512的位置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51上,并且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硅光传感器53优选而非限于地择用由中国安徽省安徽博源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并且在本申请提出以前在市场公开销售的型号为AATM-Ⅱ型硅光传感器。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前述的固定片腔513内并且在对应于硅光传感器53的上方的位置设置一硅光传感器保护板5131。
前述的信号发射机构6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信号发射器座61、光源部件62和发射器回气接头63,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前述安装板111的一侧采用发射器座固定螺钉616与安装板111固定,在该信号发射器座61的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发射器座光线孔611,该发射器座光线孔611与前述的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对应,而在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的发射器座回气孔612,光源部件62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底部的位置设置在光源部件固定座622上,并且由光源部件线路621与前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前述光源部件固定座622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61的底部,发射器回气接头63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回气孔612的位置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61上,并且与前述的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对应于光源部件固定座622的下方增设一护盖6221,该护盖6221与信号发射器座61的底部固定。光源部件62实质上为红外线发光管。
由于上面已提及,整个粉尘采样头2位于壳腔11外,因而同时印证了粉尘采样头2探出壳体1的右壁体背对壳腔11的一侧的说法。前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10a朝向的接收器进气接头54的一端与接收器进气接头54连接,而前述的回气管10b朝向发射器回气接头63的一端与发射器回气接头63连接。前述的压差检测机构9在伴随于隔膜泵4的状态下对应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右侧。
前述的粉尘拦截器7包括一滤片夹71和一滤片72,滤片夹71的一端在依次途经前述壳体后壁让位孔13和安装板让位孔1111后对应到前述信号发射器座51与信号接收器座61之间,并且在该滤片夹71的一端开设有滤片夹通孔711,该滤片夹通孔711对应于前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之间,滤片夹71的另一端位于壳腔11外,滤片72挟持在滤片夹71上,并且该滤片72在滤片夹通孔711的位置同时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以及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以便由滤片72将进入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中含尘空气中的粉尘在对应于滤片夹通孔711的位置拦截。此外依据专业常识,滤片72是可以更换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另一技术要点:前述的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前述信号发射器座61的一侧开设有一对(也可以是两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而在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的位置延伸有一对发射器座导柱613,该对发射器座导柱613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滑动配合。这一结构设计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相应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位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右侧的前述的压差检测机构9包括上支承架91、下支承架92、上配接座93、下配接座94和隔片95,上支承架91通过上支承架固定螺钉91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安装板111朝向前述壳盖12的一侧,下支承架92在对应于上支承架91的下方的位置通过下支承架固定螺钉921同样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并且在上、下支承架91、92之间配设有一用于将上、下支承架91、92远离安装板1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支承架连接螺钉96,上、下配接座93、94以彼此面对面的配合状态设置在上、下支承架91、92之间,并且在上配接座93朝向下配接座94的一侧构成有一上配接座腔931,而在上配接座93的上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该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在上配接座93的侧部延伸有一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并且在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上连接有一上配接座气压管9331的一端,该上配接座气压管9331的另一端朝着前述信号处理机构3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一压力传感器93311,该第一压力力传感器93311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3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在下配接座94朝向上配接座93的一侧构成有一下配接座腔941,该下配接座腔941与前述上配接座腔931相对应,在下配接座94的下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该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在下配接座94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并且在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上连接有一下配接座气压管9431的一端,该下配接座气压管9431的另一端朝着前述信号处理机构3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该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3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隔片95呈半圆瓣体的形状,该隔片95与设置在由前述上、下配接座腔931、941相互配合后共同形成的腔室内,藉由该隔片95同时将前述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以及将前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遮挡,前述的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以及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串接在前述回气管10b的管路上。前述隔片95同时将前述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以及将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遮挡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为通道口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即为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以及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的直径(内径)的二分之一,但也可以是五分之二,乃至为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前述的“一部分”的概念即为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以及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的直径(内径)的二分之一、五分之二或三分之一。
来自于回气管10b的气流经上配接座93的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进入上配接座腔931,经未被隔片95阻隔的区域进入下配接座94的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进而进入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隔膜泵4。当出现空气波动情形时,由途经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和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内的空气也即途经上、下配接座腔931、941内的空气经上配接座气压管9331和下配接座气压管9431分别反馈给第一压力传感器933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由下面即将详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对隔膜泵4的电机41的转速调整,使气流保持稳定(即稳流),最终使检测精度得以保证。
请参见图2、图3并且依然结合图1,前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包括一数据处理电路板31和一数据显示屏32,数据处理电路板31通过电路板固定螺钉311固定在前述壳体1的后壁体朝向前述壳腔11的一侧,数据显示屏32(图2示)设置在前述壳盖12背对壳腔11的一侧并且与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前述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531、光源部件线路621、隔膜泵4、第一压力传感器9331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均与前述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由图3所示,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93311、94311设置在数据处理电路板31上。
在图1中还示出了安装于壳体1上的并且与前述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控制连接的开关板18(开关板18也可称操作面板),在该开关板18上设有向操作者提示操作的诸如“选择”、“确认”、“取消”之类的信息(图2示)。
请重点见图1,前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连接机构8包括螺母板81、螺杆螺母82、螺杆83、弹簧84和旋钮85,螺母板81以水平悬臂的状态固定在前述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并且对应于前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上方,螺杆螺母82在对应于前述螺杆吊孔52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螺母板81上,螺杆83的中部与螺杆螺母82螺纹配合,螺杆83的上端穿过前述壳体1的顶壁体伸展到壳腔11外,而螺杆83的下端在途经前述的螺杆吊孔521后伸展到压盖52的下方(即进入前述固定片腔513内),并且在该螺杆83的下端围绕螺杆83的圆周方向构成有卡簧槽831,在该卡簧槽831内嵌设有一用于使螺杆83与压盖52连接的卡簧832,具体而言,由卡簧832限制螺杆83从螺杆吊孔521中脱出,避免螺杆83与压盖分离。此外,为了保护硅光传感器53,可在前述的固定片腔513内并且在对应于硅光传感器53的上方的位置设置一硅光传感器保护板5131,该硅光传感器保护板5131的作用是:避免螺杆83过度向下位移时损及硅光传感器53。弹簧84套置在螺杆83的下端,并且该弹簧84的上端支承在螺母板8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而弹簧84的下端支承在卡簧832上。旋钮85通过旋钮固定螺钉851固定在螺杆83的上端。由此可知,螺杆83的下端在对应于螺杆吊孔521的位置与压盖52连接,以便由螺杆83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通过压盖52带动信号接收器座51上下位移。
优选地,在前述壳体1的顶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螺杆83的位置开设有一螺杆孔14,前述螺杆83的上端途经(穿过)螺杆孔14伸展到前述壳腔11外,在壳体1的顶壁体上并且背对壳腔11的一侧设置有一提手15。
仍请参见图1,在前述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前述信号发射器座61的一侧即在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下侧面(底面)上并且围绕前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表面(底表面)并且贯通的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在该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内嵌设有一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在前述的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即在信号发射器座61的上侧面(顶面)上并且围绕前述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发射器座61的表面并且贯通的发射器座密封圈槽614,该发射器座密封圈槽614与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相对应,并且嵌设有一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该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与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相对应,并且当对前述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的旋钮85操作而使信号接收器座51下行至与信号发射器座61相接触的状态时,前述的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与前述的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相配合而藉以对前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四周边缘的接壤部位密封,反之亦然。在前述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前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安装板让位孔1111的位置构成有滤片夹插槽615,前述的滤片夹71的一端连同前述的滤片72与该滤片夹插槽615插拔配合。由该段文字的说明可知:上面多次提到的粉尘拦截器7位于信号接收器座51与信号发射器座61之间的概念实质上是指粉尘拦截器7在插入于滤片夹插槽615的状态下位于信号接收器座51与信号发射器座61之间。
当操作者对旋钮85顺时针操作时,由旋钮85使螺杆83在与螺杆螺母82相配合的状态下顺时针旋转并且下行,由于螺杆83的下端端面与硅光传感器保护板5131相对应,因而在螺杆83下行时对硅光传感器保护板53施加向下位移的作用力,迫使信号采集器座51循着前述的一对发射器座导柱613下行,使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与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彼此良好接触,避免由光源部件62向发射器座光线孔611发射的光向外界扩散,即避免漏光,确保硅光传感器53对光信号的响应效果。检测结束并欲取出粉尘拦截器7和/或对信号接收机构5以及信号发射机构6检护时,那么向逆时针方向旋动旋钮85。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再一个技术要点:具体可参见图5并且继续结合图1,前述的隔膜泵4包括电机41、偏心盘42、连杆43、泵座44、阀膜45、阀板46、阀门片47、泵体48和泵座盖49,电机41与前述的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并且通过电机固定螺钉413以卧置状态固定在电机座412上,而电机座412与泵座44朝向下的一侧固定,电机41的电机轴411穿过电机座412并且通过电机轴轴承41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412上,偏心盘42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电机轴配合孔422,该电机轴配合孔422与电机轴411相配合,即电机轴411插入电机轴配合孔422,并且由设置在偏心盘42上的与电机轴配合孔422相通的偏心盘固定螺钉423将偏心盘42可靠地固定在电机轴411上,在该偏心盘42朝向连杆43的一侧固定有一偏心盘轴421,泵座44通过泵座支承角件442并且借助于支承角件固定螺钉4421(图1示)与前述安装板111朝向前述壳盖12的一侧固定,并且对应于前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的下方(图1示),该泵座44构成有一泵体容纳腔441,阀膜45设置在泵体容纳腔441内并且位于泵体容纳腔441的底部,连杆43的上端与阀膜45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而连杆43的下端与偏心盘轴421连接,泵体48的下部容纳于前述泵体容纳腔441内,该泵体48的底面与阀膜45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接触并且该泵体48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阀板容纳腔481,并且在泵体48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泵体吸气管482和一泵体排气管483,该泵体吸气管482和泵体排气管483均与阀板容纳腔481相通,阀板46设置在阀板容纳腔481内并且通过一对阀板固定螺钉463在对应于预设在泵体48上的泵体螺孔484的位置与泵体48固定,在该阀板46上开设有一自阀板46的厚度方向的上侧贯通至下侧的阀板吸气孔461和一阀板排气孔462,阀板吸气孔461与泵体吸气管482的吸气管腔4821相对应,而阀板排气孔462与泵体排气管483的排气管腔4831相对应,阀门片47设置在阀板容纳腔481内并且搁置在阀板46的上方,在该阀门片47上设置有一吸气阀片471和一排气阀片472,吸气阀片471与前述的阀板吸气孔461相对应,而排气阀片472与前述的阀板排气孔462相对应,由图5所示,在阀门片47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阀板固定螺钉孔46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阀门片螺钉孔473,一对阀板固定螺钉463在穿过该对阀门片螺钉孔473后与泵体螺钉孔484固定。并且当吸气阀片471处于对前述阀板吸气孔461封堵的状态时,前述排气阀片472处于对阀板排气孔462开启的状态,而当吸气阀片471处于对阀板吸气孔461开启的状态时,排气阀片472处于对阀板排气孔462封闭的状态,在泵座盖49的四个角部各开设有一泵座盖螺钉孔492,即泵座盖螺钉孔492有四个,采用四个泵座盖固定螺钉4921在对应于泵座盖螺钉孔492的位置将泵座盖49在对应于泵体48的上方的位置与预设在泵座44上的泵座螺钉孔443固定,并且将四个泵座盖固定螺钉4921中的与前述电机座412相对应的两个泵座盖固定螺钉(该两个泵座盖固定螺钉的长度大于其余两个泵座盖固定螺钉的长度)在途经泵座螺钉孔443后进而旋入到预设于电机座412上的电机座螺孔4121内。在泵座盖49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泵体让位孔491,前述泵体48的上部在对应于泵体让位孔491的位置探出泵体容纳腔441。前述的排气管腔4831的上部与壳腔11相通,也就是说由泵体排气管483排出的空气进入壳腔11。
由图5所示,在前述述连杆43的上端扩设有一圆盘形的连杆固定座431,该连杆固定座431对应于前述阀膜45的中央部位的下方,并且在阀膜45的上部设置有一阀膜压板451,该阀膜压板451与连杆固定座431相对应并且通过阀膜压板螺钉4511与连杆固定座431固定,在连杆43的下端构成有一轴承孔432,在该轴承孔432内设置有一轴承4321,该轴承4321的中央具有一偏心盘轴配合孔43211,该偏心盘轴配合孔43211与前述的偏心盘轴421相配合。
优选地,在前述的偏心盘轴421的末端端面上(图5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一挡圈螺钉孔4211,在对应于该挡圈螺钉孔4211的位置通过挡圈螺钉42111固定有一用于对前述连杆43阻挡而藉以避免连杆43从偏心盘轴421上挣脱的挡圈42112。
上面描述的隔膜泵4的结构相对于已有技术(例如CN2799901Y和CN203925958U)由于结构显著简单,因而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相应技术效果。
当电机41工作时,由电机轴411带动偏心盘42,由偏心盘42上的偏心盘轴421带动连杆43上下运动,由于连杆43的上端与阀膜45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因而由连杆43使阀膜45的中央区域(即与连杆固定座431相对应的区域)作向上与向下交替运动的方式运动。在该过程中,阀膜45向上运动则表现为排气,即由泵体排气管483排气,而泵体吸气管482吸气,在泵体排气管483排气时,前述的排气阀片472处于对排气管腔4831的腔口的开启状态即处于对阀板排气孔462的开启状态,而吸气阀片471处于对吸气管腔4821的腔口的封堵(封闭)状态即处于对阀板吸气孔461的封闭状态,并且在泵体排气管483排气时,泵体容纳腔441、阀板排气孔462、排气阀片472以及排气管腔4831的气流通道相通,而泵体容纳腔441、阀板吸气孔461、吸气阀片471以及吸气管腔4821的气流通道不相通,因为吸气阀片471处于对阀板吸气孔461的封堵状态,反之同例。如此以呼气和吸气相交替的状态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以吸气为例,作业场所的含尘空气得以由粉尘采样头2经含尘空气引入管10a引入信号接收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接收器进气接头54,并且进入信号接收器座51的接收器座光线孔511内,粉尘则由粉尘拦截器7的滤片72拦截,而空气则进入信号发射器座61的发射器座光线孔611,再经发射器回气接头63并由回气管10b途经压差检测机构9进入泵体吸气管482的吸气管腔4821,进而途经处于开启状态的吸气阀片471(此时的排气阀片472处于关闭状态)、阀板吸气孔461进入泵体容纳腔441。于是当泵体排气管483排气时,那么空气便依次自泵体容纳腔441、阀板排气孔462、处于开启状态的排气阀片472(此时吸气阀片471处于关闭状态),直至由泵体排气管483排出。
当滤片72(通常采用滤纸)上的粉尘逐渐累积时,光源部件62发射的光量虽然是恒定的,但因滤片72遭粉尘的遮挡而使硅光传感器53接收的红外光线信号(因为光源部件62为红外线发光管)发生变化,从而由信号处理机构3的数据处理电路板31经换算并将确切的值即空气中的浮游粉尘浓度数值在数据显示屏32上显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全面地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而如实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包括构成有壳腔(11)的一壳体(1);一粉尘采样头(2),该粉尘采样头(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壁体上;一信号处理机构(3),该信号处理机构(3)设置在所述壳腔(11)内;一隔膜泵(4),该隔膜泵(4)设置在所述壳腔(11)内并且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一信号接收机构(5)和一信号发射机构(6),该信号接收机构(5)和信号发射机构(6)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相互配合而设置在所述的壳腔(11)内并且均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一粉尘拦截器(7),该粉尘拦截器(7)在使用状态下插置在所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一用于使所述信号接收机构(5)向上或向下位移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该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在对应于信号接收机构(5)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壳腔(11)内并且与信号接收机构(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采样头(2)通过含尘空气引入管(10a)与所述的信号接收机构(5)连接,所述的隔膜泵(4)通过回气管(10b)与所述的信号发射机构(6)连接,并且在回气管(10b)的管路上串接有一压差检测机构(9),该压差检测机构(9)固定在所述的壳腔(11)内并且与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腔(11)的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壳腔(11)蔽护的壳盖(12),而在壳腔(11)内固定有一安装板(111),在该安装板(1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粉尘拦截器(7)插入到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的安装板让位孔(1111),在壳体(1)的后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安装板让位孔(1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形状以及大小与安装板让位孔(1111)相同的壳体后壁让位孔(13),所述的粉尘拦截器(7)在使用状态下依次途经壳体后壁让位孔(13)和安装板让位孔(1111)后插入信号接收机构(5)与信号发射机构(6)之间,所述的隔膜泵(4)、信号接收机构(5)、信号发射机构(6)和压差检测机构(9)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支承于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在所述壳腔(11)内的位置位于壳腔(11)的左上方,所述的粉尘采样头(2)设置在壳体(1)的右壁体上,所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10a)以及回气管(10b)均为柔顺的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接收机构(5)包括信号接收器座(51)、压盖(52)、硅光传感器(53)和接收器进气接头(54),在信号接收器座(5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并且位于中央位置构成有一接收器座光线孔(511),而在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通的接收器座进气孔(512),压盖(52)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51)的顶部,并且在该压盖(5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相配合的螺杆吊孔(521),硅光传感器(53)在对应于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硅光传感器固定片(532)上,而该硅光传感器固定片(532)设置在构成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固定片腔(513)内,并且硅光传感器(53)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531)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接收器进气接头(54)在对应于接收器座进气孔(512)的位置固定在信号接收器座(51)上,并且与所述的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通;所述的信号发射机构(6)包括信号发射器座(61)、光源部件(62)和发射器回气接头(63),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所述安装板(111)的一侧与安装板(111)固定,在该信号发射器座(61)的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发射器座光线孔(611),该发射器座光线孔(611)与所述的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相对应,而在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的发射器座回气孔(612),光源部件(62)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底部的位置设置在光源部件固定座(622)上,并且由光源部件线路(621)与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所述光源部件固定座(622)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61)的底部,发射器回气接头(63)在对应于发射器座回气孔(612)的位置固定在信号发射器座(61)上,并且与所述的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所述的粉尘采样头(2)探出所述壳体(1)的右壁体背对所述壳腔(11)的一侧;所述的含尘空气引入管(10a)与所述的接收器进气接头(54)连接,而所述的回气管(10b)与所述的发射器回气接头(63)连接;所述的压差检测机构(9)在伴随于所述隔膜泵(4)的状态下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右侧;所述的粉尘拦截器(7)包括一滤片夹(71)和一滤片(72),滤片夹(71)的一端在依次途经所述壳体后壁让位孔(13)和安装板让位孔(1111)后对应到所述信号发射器座(51)与信号接收器座(61)之间,并且在该滤片夹(71)的一端开设有滤片夹通孔(711),该滤片夹通孔(711)对应于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之间,滤片夹(7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腔(11)外,滤片(72)挟持在滤片夹(71)上,并且该滤片(72)在滤片夹通孔(711)的位置同时与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以及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所述信号发射器座(61)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而在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的位置延伸有一对发射器座导柱(613),该对发射器座导柱(613)与一对发射器座导柱孔(514)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右侧的所述的压差检测机构(9)包括上支承架(91)、下支承架(92)、上配接座(93)、下配接座(94)和隔片(95),上支承架(91)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1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下支承架(92)在对应于上支承架(91)的下方的位置同样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安装板(111)朝向壳盖(12)的一侧,并且在上、下支承架(91、92)之间配设有一用于将上、下支承架(91、92)远离安装板(11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支承架连接螺钉(96),上、下配接座(93、94)以彼此面对面的配合状态设置在上、下支承架(91、92)之间,并且在上配接座(93)朝向下配接座(94)的一侧构成有一上配接座腔(931),而在上配接座(93)的上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该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在上配接座(93)的侧部延伸有一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并且在该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上连接有一上配接座气压管(9331)的一端,该上配接座气压管(9331)的另一端朝着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一压力传感器(93311),该第一压力力传感器(93311)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3)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在下配接座(94)朝向上配接座(93)的一侧构成有一下配接座腔(941),该下配接座腔(941)与所述上配接座腔(931)相对应,在下配接座(94)的下部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该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在下配接座(94)的侧部并且在对应于上配接座出气接口(933)的下方的位置延伸有一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并且在该下配接座通气接口(943)上连接有一下配接座气压管(9431)的一端,该下配接座气压管(9431)的另一端朝着所述信号处理机构(3)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有一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该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设置在信号处理机构(3)上并且与信号处理机构(3)电气连接,隔片(95)呈半圆瓣体的形状,该隔片(95)与设置在由所述上、下配接座腔(931、941)相互配合后共同形成的腔室内,藉由该隔片(95)同时将所述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与上配接座腔(93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以及将所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与下配接座腔(941)相通的通道口的一部分遮挡,所述的上配接座进气接口(932)以及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串接在所述回气管(10b)的管路上;所述的信号处理机构(3)包括一数据处理电路板(31)和一数据显示屏(32),数据处理电路板(31)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后壁体朝向所述壳腔(11)的一侧,数据显示屏(32)设置在所述壳盖(12)背对所述壳腔(11)的一侧并且与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所述的硅光传感器引出线(531)、光源部件线路(621)、隔膜泵(4)、第一压力传感器(9331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94311)均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座连接机构(8)包括螺母板(81)、螺杆螺母(82)、螺杆(83)、弹簧(84)和旋钮(85),螺母板(81)以水平悬臂的状态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1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上方,螺杆螺母(82)在对应于所述螺杆吊孔(52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螺母板(81)上,螺杆(83)的中部与螺杆螺母(82)螺纹配合,螺杆(83)的上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顶壁体伸展到所述壳腔(11)外,而螺杆(83)的下端途经螺杆吊孔(521)伸展到所述压盖(52)的下方,并且在该螺杆(83)的下端构成有一卡簧槽(831),在该卡簧槽(831)上设置有一用于使螺杆(83)与压盖(52)连接的卡簧(832),弹簧(84)套置在螺杆(83)的下端,并且该弹簧(84)的上端支承在螺母板(8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而弹簧(84)的下端支承在卡簧(832)上,旋钮(85)固定在螺杆(83)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顶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螺杆(83)的位置开设有一螺杆孔(14),所述螺杆(83)的上端途经螺杆孔(14)伸展到所述壳腔(11)外,在壳体(1)的顶壁体上并且背对壳腔(11)的一侧设置有一提手(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接收器座(51)朝向所述信号发射器座(61)的一侧并且围绕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接收器座(51)的表面并且贯通的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在该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内嵌设有一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在所述的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并且围绕所述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孔口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凹陷于信号发射器座(61)的表面并且贯通的发射器座密封圈槽(614),该发射器座密封圈槽(614)与接收器座密封圈槽(515)相对应,并且嵌设有一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该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与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相对应,并且当对所述信号接收器座调节机构(8)操作而使信号接收器座(51)下行至与信号发射器座(61)相接触的状态时,所述的接收器座密封圈(5151)与所述的发射器座密封圈(6141)相配合而藉以对所述接收器座光线孔(511)与发射器座光线孔(611)的四周边缘的接壤部位密封;在所述信号发射器座(61)朝向所述信号接收器座(5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安装板让位孔(1111)的位置构成有滤片夹插槽(615),所述的滤片夹(71)的一端连同所述的滤片(72)与该滤片夹插槽(615)插拔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泵(4)包括电机(41)、偏心盘(42)、连杆(43)、泵座(44)、阀膜(45)、阀板(46)、阀门片(47)、泵体(48)和泵座盖(49),电机(41)与所述数据处理电路板(31)电气连接并且以卧置状态固定在电机座(412)上,而电机座(412)与泵座(44)朝向下的一侧固定,电机(41)的电机轴(411)穿过电机座(412)并且通过电机轴轴承(411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座(412)上,偏心盘(42)固定在电机轴(411)上,并且在该偏心盘(42)朝向连杆(43)的一侧固定有一偏心盘轴(421),泵座(44)与所述安装板(111)朝向所述壳盖(12)的一侧固定,并且对应于所述下配接座出气接口(942)的下方,该泵座(44)构成有一泵体容纳腔(441),阀膜(45)设置在泵体容纳腔(441)内并且位于泵体容纳腔(441)的底部,连杆(43)的上端与阀膜(45)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而连杆(43)的下端与所述偏心盘轴(421)连接,泵体(48)的下部容纳于所述泵体容纳腔(441)内,该泵体(48)的底面与阀膜(45)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接触并且该泵体(48)朝向下的一侧构成有一阀板容纳腔(481),并且在泵体(48)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泵体吸气管(482)和一泵体排气管(483),该泵体吸气管(482)和泵体排气管(483)均与阀板容纳腔(481)相通,阀板(46)设置在阀板容纳腔(481)内并且与泵体(48)固定,在该阀板(46)上开设有一自阀板(46)的厚度方向的上侧贯通至下侧的阀板吸气孔(461)和一阀板排气孔(462),阀板吸气孔(461)与泵体吸气管(482)的吸气管腔(4821)相对应,而阀板排气孔(462)与泵体排气管(483)的排气管腔(4831)相对应,阀门片(47)设置在阀板容纳腔(481)内并且搁置在阀板(46)的上方,在该阀门片(47)上设置有一吸气阀片(471)和一排气阀片(472),吸气阀片(471)与所述的阀板吸气孔(461)相对应,而排气阀片(472)与所述的阀板排气孔(462)相对应,并且当吸气阀片(471)处于对阀板吸气孔(461)封堵的状态时,所述排气阀片(472)处于对阀板排气孔(462)开启的状态,而当吸气阀片(471)处于对阀板吸气孔(461)开启的状态时,排气阀片(472)处于对阀板排气孔(462)封闭的状态,泵座盖(49)在对应于泵体(48)的上方的位置与泵座(44)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该泵座盖(49)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泵体让位孔(491),所述泵体(48)的上部在对应于泵体让位孔(491)的位置探出所述的泵体容纳腔(441),所述的排气管腔(4831)的上部与所述壳腔(11)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43)的上端扩设有一圆盘形的连杆固定座(431),该连杆固定座(431)对应于所述阀膜(45)的中央部位的下方,并且在阀膜(45)的上部设置有一阀膜压板(451),该阀膜压板(451)与连杆固定座(431)相对应并且与连杆固定座(431)固定,在连杆(43)的下端构成有一轴承孔(432),在该轴承孔(432)内设置有一轴承(4321),该轴承(4321)的中央具有一偏心盘轴配合孔(43211),该偏心盘轴配合孔(43211)与所述的偏心盘轴(421)相配合。
CN201520185084.0U 2015-03-30 2015-03-30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Active CN20449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5084.0U CN204495687U (zh) 2015-03-30 2015-03-30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5084.0U CN204495687U (zh) 2015-03-30 2015-03-30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5687U true CN204495687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5084.0U Active CN204495687U (zh) 2015-03-30 2015-03-30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56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9966A (zh) * 2015-03-30 2015-06-24 江苏华凯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9966A (zh) * 2015-03-30 2015-06-24 江苏华凯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9966A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101603912B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104792681B (zh) 一种对过滤器的性能进行检测和对比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596807A (zh) 一种放射性气溶胶的采样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03792171B (zh) 一种实际大气环境中评价pm2.5口罩过滤效率的装置
CN105353396A (zh) 闭环式部分积分快速测量氡析出率的方法
CN204495687U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108318405A (zh) 滤膜/滤筒捕集效率及阻力检测装置
CN104792673A (zh) 具有压差检测功能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204495688U (zh) 具有压差检测功能的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208297205U (zh) 不同高度同步粉尘采集的粉尘采样装置
CN102419296B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
CN204627943U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用的隔膜泵结构
CN201477024U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
CN103868834A (zh) Pm2.5室内外环境监测采集器
CN209656652U (zh) 一种气体检测仪用校准装置
CN106017828A (zh) 一种密闭式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04791229A (zh) 直读式粉尘浓度检测仪用的隔膜泵结构
CN105241800A (zh) 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测试装置
CN209513705U (zh) 一种户外用环境中的危害气体检测装置
CN205388571U (zh) 一种便携式微量气体组分测定仪
CN103018427A (zh) 一种对物品气体释放测试演示仪器
CN210376250U (zh) 一种具有监测堵塞情况的气相色谱仪
CN208420857U (zh) 一种可定量检测的气体环境检测装置
CN205157491U (zh) 一种光离子化空气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