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4917U -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4917U
CN204494917U CN201520068989.XU CN201520068989U CN204494917U CN 204494917 U CN204494917 U CN 204494917U CN 201520068989 U CN201520068989 U CN 201520068989U CN 204494917 U CN204494917 U CN 204494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ccumulating box
refrigerant pipe
heat exchange
partition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89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鬼头佑辅
安部井淳
河地典秀
文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0689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4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4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49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具备该蓄冷箱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中设有多列用于热交换的冷媒管,在冷媒管之间配置有蓄冷箱,热交换器热为一体具备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的一体型热交换器,蓄冷箱通过分隔部分将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之间分隔开,其中,蓄冷箱的分隔部分包括朝向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的相邻的冷媒管侧伸出的伸出部,伸出部和冷媒管无隙相接,而防止冷媒管的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据此,这种热交换器,通过使分隔部分的蓄冷箱伸出而防止冷媒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

Description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具备该蓄冷箱的热交换器,其中,在热交换器的冷媒管之间配置蓄冷箱,并通过分隔部分将前(Fr)热交换部和后(Rr)热交换部上下分隔开。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载空调的热交换器(例如蒸发器)的结构中,如图11的现有技术的蒸发器的主视图所示,包括第一联管箱41、第二联管箱42、第三联管箱43、第四联管箱44和对这些联管箱进行连结的多个冷媒管45。各个冷媒管彼此等间隔排列。多个冷媒管45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这些间隙的空间中配置有用于促进热交换的(外)翼片46和用于蓄冷的蓄冷箱47,上述间隙的一部分成为冷却空气通路460,其他部分作为配置蓄冷箱47的收容部。冷媒管45中具有冷媒流动用的通路,其通路沿着冷媒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已知有,为了防止空气从上游(上风向)向下游(下风向)流动时从蓄冷箱与冷媒管的间隙泄漏,而使蓄冷箱的中央部伸出的技术方案。
图12是图11中从箭头w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蒸发器具备使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上游侧热交换部49和下游侧热交换部48(也可分别称为Fr热交换部和Rr热交换部)。上游侧热交换部49配置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热交换部48配置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另外,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蓄冷箱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局部侧视图,图14是表示图13中V-V线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3中方框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3、图14所示,蓄冷箱47由铝等金属制成,呈容器状。蓄冷箱47通过将截面大致“コ”形状的一对板部件470对正接合,而内部形成用于收容蓄冷材料的空间。蓄冷箱47配置在相邻的二个冷媒管45之间,并且,蓄冷箱47的外侧表面分别钎焊在一方热交换部的冷媒管45和另一方热交换部的冷媒管45上进行固定。蓄冷箱47上形成凸部47a和凹部47b这样的凹凸结构,而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性能。在蓄冷箱47的内部侧结合有内翼片60,从而防止蓄冷箱47变形,提高耐压性。
如图14、图15所示,蓄冷箱47具有阻挡部50,阻挡部50向冷媒管45侧突出,用于阻挡空气流过冷却空气通路462。这里,阻挡部50是通过将蓄冷箱47外壁的一部分向冷媒管45侧突出而构成的。阻挡部50从空气流动方向观察,位于冷媒管45之间。并且,阻挡部50比凸部47a更向冷媒管45一侧突出。也就是说,阻挡部50的长度x为蓄冷箱侧空气通路462的长度y以上。如图13所示,能够防止肋之间的沿D方向的漏风。
据此,通过阻挡部50可以阻挡空气流过冷却空气通路462,而可以在蓄冷及放冷时抑制蓄冷材料和流过冷却空气通路46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能够缩短蓄冷材料的蓄冷时间,并且,延长放冷时间。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5所示,在同样存在从Fr热交换部和Rr热交换部的分隔部分沿冷媒管的管长度方向漏风这一技术问题的Fr Rr一体型蒸发器的情况下,由于蓄冷箱和冷媒管之间存在管长度方向的间隙51,故不能防止漏风。
而且,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从分隔Fr热交换部和Rr热交换部的串状齿隙中漏风,在Fr或Rr热交换部停止时,也会有风流入,在这种情况下,会使车内的乘客有不舒服的感觉,为此,需要防止Fr和Rr热交换部之间漏风。
另外,现有的热交换器中,在插入了开口夹和蓄冷箱的情况下,开口夹产生错位时会从开口夹-冷媒管-蓄冷箱之间的间隙中产生漏风,所以需要严格控制开口夹的位置公差,这也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且给组装也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分隔部分的蓄冷箱伸出而防止冷媒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所述蓄冷箱使用在热交换器中,所述热交换器中设有多列用于热交换的冷媒管,在所述冷媒管之间配置有蓄冷箱,所述热交换器为一体具备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的一体型热交换器,所述蓄冷箱通过所述分隔部分将所述前热交换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之间分隔开,其中:所述蓄冷箱的分隔部分包括朝向所述前热交换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冷媒管无隙相接,而防止所述冷媒管的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伸出部突出到所述冷媒管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的冷媒管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接触而使空气不能通过,并且,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管长度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蓄冷箱的外表面形成有钎料面。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冷媒管之间钎焊固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蓄冷箱的两侧被所述冷媒管所夹着,并且,所述蓄冷箱分别向所述两侧伸出。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蓄冷箱上设置有其他的分隔部件,所述伸出部与分隔部件相接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分隔部件为开口夹,在所述蓄冷箱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开口夹插入到所述凹槽中。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冷媒管之间除了所述蓄冷箱之外,还配置有用于促进热交换的翼片。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热交换器为车载空调的蓄冷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中的蓄冷箱具有上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将分隔Fr和Rr热交换部的位置处的蓄冷箱(肋条)设置成伸出的形状,伸出部和冷媒管无隙相接,能够填埋可能漏风的间隙。另外,通过将冷媒管和伸出部之间焊接起来,伸出部与开口夹相接触,能够防止开口夹错位造成漏风。据此,通过上述热交换器的结构,能够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冷蒸发器1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蓄冷蒸发器1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方框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3中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B-B线展开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分隔结构中插入其他的分隔部件(开口夹6)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方框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中C-C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分隔部件插入位置(凹槽7)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分隔部件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蒸发器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从箭头w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蓄冷箱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局部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V-V线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中方框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蓄冷蒸发器
2  蓄冷箱
3  冷媒管
4  外翼片
5  伸出部
6  开口夹(分隔部件)
7  凹槽
10 分隔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对于与现有技术重复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冷蒸发器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蓄冷蒸发器1的侧视图。
如图1、图2所示,蓄冷热交换器(例如,车载空调的蓄冷蒸发器)一体具备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Fr Rr一体型蒸发器),蓄冷箱通过分隔部分将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之间隔开。在上下联管箱之间连结有多列冷媒管3,各列冷媒管3彼此等间隔排列。多列冷媒管3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这些间隙中配置有用于蓄冷的蓄冷箱2和用于促进热交换的外翼片4。蓄冷箱2的外表面形成有钎料面,通过钎料面分别焊接在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和后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上进行固定。另外,在蓄冷箱内部,也可以像现有技术那样,还设置内翼片。
图3是表示图1中方框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3中A-A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B-B线展开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蓄冷箱2的分隔部分10包括朝向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的相邻的冷媒管3侧伸出的伸出部5,伸出部5和冷媒管3之间无隙相接,从而防止冷媒管3的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这里,伸出部5和冷媒管3之间钎焊固定。
另外,蓄冷箱2位于相邻的冷媒管3之间的间隙中,蓄冷箱2的两侧被冷媒管3所夹着,并且,如图5所示,蓄冷箱2的分隔部分10的伸出部5邻接部分分别向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的下游侧端部和后热交换部冷媒管3的上游侧端部突出,以使分隔部分10和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的下游侧端部以及、分隔部分10和后热交换部冷媒管3的上游侧端部之间无隙相接,防止漏风。如图5所示,分隔部分10设有中间位置的伸出部5和位于伸出部5两侧的突出部。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冷媒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优选伸出部5突出于冷媒管3之间的间隙,接触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和后热交换部的冷媒管3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使空气不能通过,并且,伸出部5在管长度方向上延伸,用于完全阻断空气经过该间隙在冷媒管3的管长度方向上的流通。
另外,所述伸出部5的突出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可以根据冷媒管的形状适当变更,例如,在采用IF冷媒管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应形状的伸出部填充其管间的间隙。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在分隔结构中插入其他的分隔部件(开口夹6)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方框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表示图7中C-C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分隔部件插入位置(凹槽7)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分隔部件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追加了分隔部件,除此之外基本相同,对于重复部分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6-图9所示,在分隔结构中插入其他的分隔部件,作为分隔部件例如采用开口夹6。在蓄冷箱2上设置有凹槽7,将开口夹6插入到凹槽7中。图6-图8中示出了组装了开口夹6的状态,利用开口夹6来分隔冷媒管之间的空隙。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伸出部与开口夹6相接触。而且,关于开口夹6的一例可以如图10所示,开口夹6形成有二个突爪的形状,突爪夹入到上述凹槽7中实现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分隔部件采用了开口夹6,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分隔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上述的蓄冷蒸发器的结构,在蒸发器的冷媒管之间配置蓄冷箱,将前(Fr)和后(Rr)热交换部上下分隔开,通过使分隔部分的蓄冷箱向冷媒管侧伸出而防止冷媒管的管长度方向的蓄冷箱与冷媒管的间隙漏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车载的蓄冷蒸发器为例进行了说明,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也同样适用。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中只提到配置“蓄冷箱”,也可以一部分配置蓄冷箱,另一部分配置热交换用的翼片,而采用二者组合在一起的形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关系限定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中各部件之间的位置仅局限于上述限定关系。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了解各种变形或变更,这些变形或变更只要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定的范围,均应被涵盖于其中。

Claims (10)

1.一种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所述蓄冷箱使用在热交换器中,所述热交换器中设有多列用于热交换的冷媒管,在所述冷媒管之间配置有蓄冷箱,所述热交换器为一体具备前热交换部和后热交换部的一体型热交换器,所述蓄冷箱通过所述分隔部分将所述前热交换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之间分隔开,
所述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箱的分隔部分包括朝向所述前热交换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的相邻的所述冷媒管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冷媒管无隙相接,而防止所述冷媒管的管长度方向上的漏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突出到所述冷媒管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前热交换部的冷媒管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端部和所述后热交换部的冷媒管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端部接触而使空气不能通过,并且,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管长度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箱的外表面形成有钎料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冷媒管之间钎焊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箱的两侧被所述冷媒管所夹着,并且,所述蓄冷箱分别向所述两侧伸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冷箱上设置有其他的分隔部件,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分隔部件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为开口夹,在所述蓄冷箱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开口夹插入到所述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管之间除了所述蓄冷箱之外,还配置有用于促进热交换的翼片。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为车载空调的蓄冷蒸发器。
10.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蓄冷箱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
CN201520068989.XU 2015-01-30 2015-01-30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4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989.XU CN204494917U (zh) 2015-01-30 2015-01-30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8989.XU CN204494917U (zh) 2015-01-30 2015-01-30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4917U true CN204494917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4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898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94917U (zh) 2015-01-30 2015-01-30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49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9306A (zh) * 2017-08-01 2017-12-08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卸式蒸发器蓄能模块
WO2019107001A1 (ja) * 2017-11-29 2019-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2019099137A (ja) * 2017-11-29 2019-06-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9306A (zh) * 2017-08-01 2017-12-08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装卸式蒸发器蓄能模块
WO2019107001A1 (ja) * 2017-11-29 2019-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2019099137A (ja) * 2017-11-29 2019-06-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6811B2 (en) Evaporator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same
US9803933B2 (en) Cold storage medium container
US20070215331A1 (en) Semifinished Joint Plate, Joint Plate,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Joint Plate and Heat Exchanger
CN204085299U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CN204494917U (zh) 蓄冷箱的分隔部分的伸出结构以及热交换器
US893585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 exchanger
US8002024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nlet having a guide
CN105452793A (zh) 用于热交换束的具有相变材料的容器的管道,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蒸发器
JP5809931B2 (ja) 熱交換器
WO2014041771A1 (ja) 熱交換器
CN101349488A (zh) 蒸发器
CN105579806A (zh) 蓄冷热交换器
JP6002421B2 (ja) 熱交換器
JP2014020746A (ja) エバポレータ
WO2011049015A1 (ja) エバポレータ
CN103697745A (zh) 集流管组件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组件的换热器
JP2013096659A5 (zh)
JPWO200507365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含む空調装置
JP6842915B6 (ja) エバポレータ
CN101290180B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299923A (ja) 熱交換器
JP2016080236A (ja) 熱交換器
JP2008267751A (ja) 熱交換器
JP2011158130A (ja) 熱交換器
JP5612880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