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4527U - 一种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4527U
CN204494527U CN201520041724.0U CN201520041724U CN204494527U CN 204494527 U CN204494527 U CN 204494527U CN 201520041724 U CN201520041724 U CN 201520041724U CN 204494527 U CN204494527 U CN 204494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r
main case
electro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ven
wir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17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胡文飞
钟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417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4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4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4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属于厨房烹饪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包括炉体、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所述炉体包括主机壳和位于所述主机壳外的副机壳,所述电磁线盘设于主机壳内,所述电路控制模块设于副机壳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常规电磁炉、超薄电磁炉等厨房电磁加热器具。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属于厨房烹饪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新兴的厨房家电产品,由于产品的节能,清洁,加热速度快等优势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电磁炉的加热原理是依靠炉内电磁线盘产生的交变磁场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能够产生交变磁场,需要在电磁线盘中通入高频的交变电流。目前的电磁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电子元件、电路板、电磁线盘等零部件都集中安装在一个电磁炉壳体内,在有限的电磁炉内部空间安装上述众多零部件,不利于散热,高温高热环境对部分电子元件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电磁炉整体使用性能,上述缺陷也限制了电磁炉的超薄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磁炉,提升散热效果且使得电磁炉更易于超薄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炉,包括炉体、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所述炉体包括主机壳和位于所述主机壳外的副机壳,所述电磁线盘设于主机壳内,所述电路控制模块设于副机壳内。本实用新型将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分别安装到两个独立的壳体中,减小了电磁线盘发热和电路控制模块发热对各自的影响,散热速度快,从而可以提升散热效果;电磁线盘设在主机壳内主要用于加热锅具,电路控制模块设在副机壳内,至少可以使电磁炉主体部分设计的更加轻薄,便于使用。
其中,所述主机壳上固定有与电磁线盘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所述副机壳上固定有与电路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与第二耦合器插拔式连接。主机壳与副机壳之间通过耦合器组件插拔式连接,易于拆装,便于包装和运输。
其中,所述主机壳设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耦合器设置于第一侧壁,所述副机壳设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耦合器设置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处于插接的状态时,所述主机壳与副机壳横向并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彼此横向间隔相对或横向相抵。在分体设计电磁炉的基础上,仍能保留原有电磁炉使用状态下的整体造型,符合多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其中,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耦合器至少有两个,所述电磁线盘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不同的第一耦合器上;可以避免其他信号对温度检测信号的干扰。
或者,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线盘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同一个第一耦合器上。降低配件成本,简化线路结构。
其中,所述副机壳上设置第二耦合器的一侧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第二耦合器的上方,所述主机壳上设有可容纳挡水板的避让槽;或者,所述主机壳上设置第一耦合器的一侧还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第一耦合器的上方,所述副机壳上设有可容纳挡水板的避让槽。如此设计,提高了主机壳与副机壳连接处的防水性能,可以避免油水等进入耦合器,提高使用安全性。
其中,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与第一耦合器电连接的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电磁线盘横向的一侧。通过第一散热风扇对电磁线盘单独进行强制冷却,散热更集中,更易散热。
其中,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和位于主控板上方的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主控板电连接,从而主控板和显示板上下分层设计,提高副机壳纵向空间利用率,且利于散热。
其中,所述副机壳内还设有与主控板电连接的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显示板与主控板位于第二散热风扇的同一侧。通过第二散热风扇对电路控制模块单独进行强制冷却,散热更集中,更易散热。
其中,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电路控制模块横向并排。由于主控板和显示板上下分层设计,第二散热风扇能同时对主控板和显示板吹送冷却风,一个散热风扇便能很好的满足散热要求。
其中,所述副机壳设有位于显示板上方的操作面板,所述主机壳上设有放置锅具的支撑面板,所述操作面板高于支撑面板。如此设计,便于消费者识别按键、便于操作;且主机壳与副机壳之间形成台阶结构,能防止电磁炉正常使用时锅中溢出油水流淌到操作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磁炉立体结构图(分体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磁炉俯视图(分体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磁炉侧视图(分体状态);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磁炉侧视图(组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炉,包括炉体、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5,其中,炉体包括主机壳1和位于主机壳1外的副机壳2,换言之,即将现有电磁炉壳体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单独的壳体,将电磁线盘5安装在主机壳1内,而电路控制模块安装在副机壳2内,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5电连接。使用时,将主机壳1与副机壳2连接,其操作方式与现有电磁炉并无区别;不使用时,可以将主机壳1与副机壳2分开,便于收藏。由于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5分别安装到两个独立的壳体中,减小了电磁线盘5发热和电路控制模块发热对各自的影响,散热速度快,从而可以提升散热效果;还能有效减小电磁线盘5产生磁场对电路控制模块的影响。
为便于组装,本实施例的主机壳1上固定有与电磁线盘5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3,副机壳2上固定有与电路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4,第一耦合器3用于与第二耦合器4插拔式连接。主机壳1与副机壳2之间通过耦合器组件插拔式连接,易于拆装,便于包装和运输;在主机壳1与副机壳2连接的同时,也通过第一耦合器3和第二耦合器4实现了通信和供电功能。上述的第一耦合器3可以是插座,也可以是插头,相应的,第二耦合器4可以是与之匹配的插头或者插座。并且,第一耦合器3和第二耦合器4的连接结构还可以是螺纹连接、卡口连接、卡锁连接、推拉式连接等。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主机壳1和副机壳2均设计成矩形,主机壳1设有第一侧壁10,第一耦合器3设置于第一侧壁10(第一耦合器3直接固定到第一侧壁10,或者第一侧壁10开设让第一耦合器3穿过的通孔),副机壳2设有第二侧壁20,第二耦合器4设置于第二侧壁20(第二耦合器4直接固定到第二侧壁20,或者第二侧壁20开设让第二耦合器4穿过的通孔)。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处于插接状态时,主机壳1与副机壳2横向并排连接,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彼此横向间隔相对(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之间有间隙)或横向相抵(如图5所示),以上所述之结构是在电磁炉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呈现出的位置关系。这样,本实施例在实现电磁炉分体式设计的基础上,可以保留原有电磁炉使用状态下的整体造型,符合多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结合图5,为美观起见,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等长,主机壳1与副机壳2组装后,主机壳1和副机壳2在其组装方向上的左右侧壁能保持平齐。
本实施例的主机壳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通常设置在电磁线盘5上,用于检测电磁线盘5或者面板温度,在设置温度传感器7的情况下,主机壳1的第一侧壁10上设置两个第一耦合器3,电磁线盘5通过导线连接到其中一个第一耦合器3上,而温度传感器7通过导线连接到另一个第一耦合器3上,将电磁线盘5和温度传感器7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不同的第一耦合器3上,可以防止可以避免其他电信号对温度检测信号的干扰,使得通信更为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线路,降低成本,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耦合器,电磁线盘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同一个第一耦合器上。
本实施例在主机壳1内设有与第一耦合器3电连接的第一散热风扇6,第一散热风扇6位于电磁线盘5横向的一侧,用于对电磁线盘5单独进行强制冷却,散热更集中,更易散热;相应的,在主机壳1上设置第一侧进风口11和第一侧排风口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电磁炉主机壳1内的部件主要为电磁线盘5和第一散热风扇6,实际应用时,第一散热风扇6和电磁线盘5通常位于同一安装平面,主机壳1的厚度能随第一散热风扇6的厚度做到最小,从而使得电磁炉的主机壳1可设计得更薄。另外,由于主机壳1内没有高发热的电子元件,发热量相对减少,故而第一散热风扇6选用小尺寸、低功率的型号便能满足散热要求。
本实施例所述的副机壳2主要用于安装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8(主控板8通常设置IGBT元件、振荡电路)和/或显示板(图中未示出),副机壳2内还设有第二散热风扇9对电路控制模块单独进行强制冷却,散热更集中,更易散热。具体实施时:将主控板8和显示板上下分层设计,显示板位于主控板8上方,显示板与主控板位于第二散热风扇的同一侧,且第二散热风扇9与电路控制模块横向并排(如图5所示),如此设计,可提高副机壳2内空间利用率,使之结构更加紧凑,第二散热风扇9能同时对主控板8和显示板吹送冷却风,一个散热风扇便能很好的满足散热要求。
参照图2,在实际应用时,主控板8上设置第一风扇接线端子81、第二风扇接线端子82、线盘接线端子83和显示板接线插口84,第一风扇接线端子81和线盘接线端子83各自通过导线连接到不同的第二耦合器4上,第二风扇接线端子82通过导线直接连接第二散热风扇9,主控板8的显示板接线插口84通过软线直接连接显示板。主机壳1和副机壳2组装后使用,主控板8接通电源,通过主控板8、第二耦合器4、第一耦合器3为显示板、第一散热风扇6、第二散热风扇9以及电磁线盘5供电;通过第一耦合器3、第二耦合器4传输温度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电磁炉的副机壳上还设有操作面板(图中未示出),显示板通常位于操作面板下方,对于一般的机械式按键操作方式而言,操作面板上通常设置若干突出的按键,显示板上可以设置多个与之对应的按键开关,按压按键触动相应的按键开关,实现功能选择,显示板上通常还设置液晶屏或者数码管用于显示相关内容。实际应用时,主机壳1上设有放置锅具的支撑面板,上述操作面板高于支撑面板,也就是说,当主机壳1与副机壳2装配后,主机壳1与副机壳2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如此设计,便于消费者识别操作面板上的按键,便于操作,另外,通过台阶结构阻挡作用,能防止电磁炉正常使用时锅中溢出油水流淌到操作面板上。
为提高本实施例电磁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副机壳2上设置第二耦合器4的一侧,也即上述第二侧壁20上设置挡水板201,挡水板201位于第二耦合器4的上方,主机壳1上设置第二耦合器4的一侧,也即上述第一侧壁10上设有可容纳挡水板201的避让槽101。主机壳1和副机壳2组装后,挡水板201插入避让槽101内,使得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相互紧贴,从而有效防止连接部分进水,避免耦合器进水导致短路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常规电磁炉、超薄电磁炉等厨房电磁加热器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炉体、电路控制模块和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主机壳和位于所述主机壳外的副机壳,所述电磁线盘设于主机壳内,所述电路控制模块设于副机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上固定有与电磁线盘电连接的第一耦合器,所述副机壳上固定有与电路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所述第一耦合器用于与第二耦合器插拔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设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耦合器设置于第一侧壁,所述副机壳设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耦合器设置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处于插接的状态时,所述主机壳与副机壳横向并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彼此横向间隔相对或横向相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耦合器至少有两个,所述电磁线盘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不同的第一耦合器上;或者,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线盘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同一个第一耦合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壳上设置第二耦合器的一侧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第二耦合器的上方,所述主机壳上设有可容纳挡水板的避让槽;或者,所述主机壳上设置第一耦合器的一侧还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第一耦合器的上方,所述副机壳上设有可容纳挡水板的避让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内还设有与第一耦合器电连接的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电磁线盘横向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包括主控板和位于主控板上方的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主控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壳内还设有与主控板电连接的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显示板与主控板位于第二散热风扇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电路控制模块横向并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壳设有位于显示板上方的操作面板,所述主机壳上设有放置锅具的支撑面板,所述操作面板高于支撑面板。
CN201520041724.0U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电磁炉 Active CN204494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1724.0U CN204494527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1724.0U CN204494527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4527U true CN204494527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1724.0U Active CN204494527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4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5198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5198A (zh) * 2020-03-10 2021-09-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4090A (zh) 锅传感器和热发生单元以及烹饪炉灶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9904A (zh) 线缆结构、电源线结构和电器设备
CN204494527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6102367U (zh) 锅和烹饪器具
CN103221747A (zh) 微波炉
JP2007194100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3563221U (zh) 电磁炉主控板和电磁炉
CN206258704U (zh) 一种智能连接器
CN205678732U (zh) 方便更换电路板的电磁炉
CN202561835U (zh) 一种具有无风扇灶体的电磁炉
CN207094681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6959023U (zh) 烹调器具
CN106841739A (zh) 一种高压光隔离电压传感器的结构
CN20253711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及其主控板
CN204438230U (zh) 电磁炉
CN214581284U (zh) 一种应用于电热炉上的新型电热管
CN106571853B (zh)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控制终端
CN205425060U (zh) 微波炉
CN217037787U (zh) 一种多功能wifi智能插座
CN205987582U (zh)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端口工业交换机机箱
CN204962882U (zh) 一种防污染总控型电磁炉
CN205987558U (zh) 一种用于fpc贴合补强的装置
CN202973214U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3914486U (zh) 一种带适配器的一体式智能电磁加热锅具
CN213207950U (zh) 一种抗高温电磁炉用温度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18 US 999 miles

Patentee after: JOYOUNG Co.,Ltd.

Address before: Xinsha Road, Huaiyin District of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No. 12 250118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