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0012U -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 Google Patents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0012U
CN204490012U CN201520176184.7U CN201520176184U CN204490012U CN 204490012 U CN204490012 U CN 204490012U CN 201520176184 U CN201520176184 U CN 201520176184U CN 204490012 U CN204490012 U CN 204490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ottle
cabinet
terminal type
control module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61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龙
孙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d Celebration Ge Rui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d Celebration Ge Rui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d Celebration Ge Rui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Grand Celebration Ge Rui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761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0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0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0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涉及一种气动传输系统中的工作站,是在机箱内穿过并固定有一根传输管道构成,传输管道的底部安装有进风阀、并于进风阀的上方设有传输瓶仓,该传输瓶仓位于机箱内,传输瓶仓的底部设有瓶托、外部套装有可以滑动的密封仓门及仓门锁止机构;机箱内设有控制模块,机箱的外壁上设有操作面板,控制模块分别与进风阀、仓门锁止机构以及操作面板电路联接。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可以简化操作者的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利用控制模块对各处阀门以及电子模块进行控制,令传输瓶的传输过程更加保险;利用排空管,使得本设备在接受传输瓶时,能够将防止交叉污染,也能够解决由于空气泄露所产生的风噪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传输系统中的工作站,尤其涉及到一种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背景技术
目前气动传输系统的收发工作站结构复杂、使用及维护成本高,工作站进行物品发送、接收时动作多,效率低;并且收发工作站在接收传送物或发送传送物时,都会导致本地的工作站出现排气、漏气现象,致使本地工作站所在的空间产生空气交叉污染,而由于空气泄漏还会导致本地工作站产生风噪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是在机箱内穿过并固定了传输管道构成,在传输管道的底部安装有进风阀、进风阀的上方为传输瓶仓,传输瓶仓的底部设有瓶托、外部套装有滑动的密封仓门及仓门锁止机构;机箱内设有控制模块,机箱的外壁上设有操作面板,控制模块分别与进风阀、仓门锁止机构以及操作面板电路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瓶托与进风阀之间的传输管道为进风管,该进风管的管径小于瓶托上方传输瓶仓的管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瓶托上设有气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输瓶仓的底部设有门状态检测开关,该门状态检测开关与控制模块电路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输瓶仓内安装有传输瓶识别传感器,该传输瓶识别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路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箱上方的传输管道连通了排气管,传输管道与排气管之间安装有出风阀,出风阀与控制模块电路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机箱上设有镂空的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结构简单,可以简化操作者的操作,降低对操作者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利用控制模块对各处阀门以及各种电子模块进行控制,令传输瓶的传输过程更加保险;利用分支出来的排气管,使得本设备在接受传输瓶时,能够将从发送端过来的空气排放至他处,防止了空气流入而产生交叉污染,也能够解决由于空气泄露所产生的风噪问题,本装置特别适合工厂、车间、楼层低的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是在机箱1内穿过并固定有一根传输管道2构成。
机箱1为长方体的箱体,有一根传输管道2穿过并固定于机箱1中,实际应用中该设备为立式即以附图所示方向放置固定。
机箱1设有槽孔,该槽孔令一部分传输管道2露出,露出部分的传输管道2侧壁开设有传输瓶收发口,传输瓶收发口对应的传输管道2内的部分就是传输瓶仓5,传输瓶仓5的底部设有瓶托7、外部套装有可以滑动的密封仓门6及仓门锁止机构11,密封仓门6可以滑动到传输瓶收发口下方并盖住传输瓶收发口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机箱1内传输管道2的传输瓶仓5内底部增加了一个瓶托7,瓶托下方设有一个小于传输管直径的进风管9和进风阀10,进风阀10为单向阀,即空气只能够从外部进入传输瓶仓5,而传输瓶仓5内的空气无法通过进风阀10流到外部。
瓶托7以横向截断传输管道2的方式固定在传输瓶仓5的底部,并位于进风阀10之上,瓶托7与进风阀10之间的传输管道2被称为进风管9,该进风管9虽然与传输瓶仓5连通,但是为了与进风阀10适配,其管径应该小于传输瓶仓5及其以上的传输管道2,进风管9与传输管道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连接变径连接管等方式连通,而瓶托7上的气流孔8在保持传输瓶仓5与进风管9连通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传输瓶落入进风管9。
为了节省人力和统一控制,可以在该设备中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即在机箱1内设置了控制模块3,在机箱1的外壁安装有操作面板4,控制模块3除了与操作面板4电路联接外还与进风阀10电路联接,由操作面板4发送控制指令至控制模块3来控制进风阀10的开启,操作面板4可以由键盘和显示屏组成也可以为触控显示屏。
更进一步地,在传输瓶仓5底部还应设有门状态检测开关12,密封仓门6滑动到传输瓶仓5底部时能够触发门状态检测开关12,门状态检测开关12与控制模块3电路联接,检测密封仓门6的开合状态,密封仓门6上的仓门锁止机构11也由控制模块3控制,确保该箱式收发工作站在接受和发送传输瓶时,密封仓门6是关闭锁死的。
传输瓶仓5内还安装有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用来识别传输瓶,避免非传输瓶操作,影响气动传输系统正常运行。该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可以采用RFID原理,在传输瓶上设有对应的RFID贴片,则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在传输瓶置入传输瓶仓5中是可以读取传输瓶上的RFID贴片来判断是否为传输瓶。
为了防止空气的交叉感染,传输管道2于传输瓶仓5上方连通有排气管14,传输管道2与排气管14之间安装有出风阀15,出风阀15与控制模块3电路连通,通过控制模块3来根据当前设备运行状态来控制出风阀15的开闭,排气管14的另一头通向空气净化设备或室外等地点将空气释放。
进风阀10与出风阀15均为单向控制阀,单向打开,保证工作站接收时,传输瓶在机箱内的传输管道和瓶仓内自由下落过程形成空气阻尼,起到缓冲作用。
由于该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大多为24小时运行,则在机箱1上设有镂空的散热孔16,便于机箱1内的电子模块等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当需要发送传输瓶时,将密封仓门6打开,把传输瓶置于瓶托7上,关闭密封仓门6,在操作面板4上选择发送的目标、发送时间等操作后,控制模块3通过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检测传输瓶仓5内放置物是否为传输瓶;通过门状态检测开关12检测密封仓门6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判断仓门锁止机构11是否锁死,以上三步出现任意问题则发出告警。若状态正常,控制模块3则控制进风阀10开启,出风阀15关闭,气动传输系统中产生负压吸气,由于进风阀10开启,则进风管9进气,空气从进风管9进入传输管道2后形成气流将传输瓶发送至目标。
当接收传输瓶时,控制模块3收到发送端信号后检测密封仓门6的状态,如果密封仓门6未处于关闭状态则告警,关闭密封仓门6后,判断仓门锁止机构11为锁死状态,则控制模块3控制进风阀10关闭,出风阀15打开,气动传输系统中提供正压吹气,气流通过传输管道2将传输瓶运送至箱式收发工作站中,由于出风阀15打开,则进入接收端终端型收发工作站的压缩空气通过出风阀15从排气管14排放至他处,由于进风阀10关闭,使得整个传输瓶仓5处于密封状态,传输瓶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因为空气阻尼而降低速度并平稳下落。

Claims (7)

1.终端型收发工作站,是在机箱(1)内穿过并固定了传输管道(2)构成,其特征在于传输管道(2)的底部安装有进风阀(10)、进风阀(10)的上方为传输瓶仓(5),传输瓶仓(5)的底部设有瓶托(7)、外部套装有滑动的密封仓门(6)及仓门锁止机构(11);机箱(1)内设有控制模块(3),机箱(1)的外壁上设有操作面板(4),控制模块(3)分别与进风阀(10)、仓门锁止机构(11)以及操作面板(4)电路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瓶托(7)与进风阀(10)之间的传输管道(2)为进风管(9),该进风管(9)的管径小于瓶托(7)上方传输瓶仓(5)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瓶托(7)上有气流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传输瓶仓(5)的底部设有门状态检测开关(12),该门状态检测开关(12)与控制模块(3)电路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传输瓶仓(5)内安装有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该传输瓶识别传感器(13)与控制模块(3)电路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机箱(1)上方的传输管道(2)连通了排气管(14),传输管道(2)与排气管(14)之间安装有出风阀(15),出风阀(15)与控制模块(3)电路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型收发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机箱(1)上设有镂空的散热孔(16)。
CN201520176184.7U 2015-03-27 2015-03-27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Active CN204490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6184.7U CN204490012U (zh) 2015-03-27 2015-03-27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6184.7U CN204490012U (zh) 2015-03-27 2015-03-27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0012U true CN204490012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6184.7U Active CN204490012U (zh) 2015-03-27 2015-03-27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001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600A (zh) * 2016-08-19 2016-11-23 厦门积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动物流工作站
CN107512585A (zh) * 2017-09-08 2017-12-26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CN107539783A (zh) * 2017-09-08 2018-01-05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CN107555177A (zh) * 2017-09-08 2018-01-09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的发送装置
CN110723545A (zh) * 2019-10-18 2020-01-24 河南智航之匠后勤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标本传输装置
CN113581855A (zh) * 2021-06-29 2021-11-02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一种风动送样安全预防装置
CN115571637A (zh) * 2022-09-16 2023-01-06 芜湖胤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系统的样本接收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4600A (zh) * 2016-08-19 2016-11-23 厦门积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动物流工作站
CN107512585A (zh) * 2017-09-08 2017-12-26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CN107539783A (zh) * 2017-09-08 2018-01-05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发送装置
CN107555177A (zh) * 2017-09-08 2018-01-09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的发送装置
CN110723545A (zh) * 2019-10-18 2020-01-24 河南智航之匠后勤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标本传输装置
CN113581855A (zh) * 2021-06-29 2021-11-02 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 一种风动送样安全预防装置
CN115571637A (zh) * 2022-09-16 2023-01-06 芜湖胤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慧医疗系统的样本接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0012U (zh) 终端型收发工作站
CN206177653U (zh) 肺式采样器
CN101177204A (zh) 一种正负气压驱动远程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209452439U (zh) 自动收球装置
CN213600305U (zh) 一种带压管道在线检漏装置
CN210943902U (zh) 一种权限操控式单次多发的气动传输终端
CN112834704A (zh) 一种分布式烟气取样测量装置
CN208855503U (zh) 一种冷藏车厢
CN104344507A (zh) 高速公路收费站岗亭新风系统
CN203879588U (zh) 一种大功率双燃料机车发动机排气防爆系统
CN206409011U (zh) 正压防爆房
CN208310858U (zh) 汽轮机中低压联通管供热系统
CN205634201U (zh) 一种气动传输管道减速装置
CN204855117U (zh) 容器密封性检漏装置
CN209247271U (zh) 一种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
CN101759027B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204177790U (zh) 一种气体监测装置
CN101177203A (zh) 一种气动远程单向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208333785U (zh) 一种气密检漏仪的校准装置
CN205229124U (zh) 一种用于提高燃机危险气体检测可靠性的系统
CN207780576U (zh) 一种民用燃气表及管道远程安全监控系统
CN203112138U (zh) 气动管道传输收发工作站
CN108272256A (zh) 一种全钢型立式气瓶柜
CN102211713A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55457A (zh) 超压排气活门空气动力学曲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