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8086U -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8086U
CN204478086U CN201420788721.9U CN201420788721U CN204478086U CN 204478086 U CN204478086 U CN 204478086U CN 201420788721 U CN201420788721 U CN 201420788721U CN 204478086 U CN204478086 U CN 204478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plates
housing
built
vapori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887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高锋
王文奇
田春来
马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Ruichang Petro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Ruichang Petro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Ruichang Petro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Ruichang Petro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887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8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8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80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包括焚烧炉炉体以及设置在焚烧炉炉体内的焚烧室和蒸发装置,焚烧室的废气进口通过废液喷枪和管道与蒸发装置的废液流道出口相连通,焚烧室的烟气出口与蒸发装置的烟气流道进口相连通,焚烧室流出的高温烟气与待焚烧的废液通过蒸发装置实现热交换,使废液在焚烧前蒸发为气体,以提高焚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焚烧及氧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背景技术
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实现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变得十分迫切。石油化工、电子、半导体、医药等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废气,包括VOCs等继续不断地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一般处理方法:废气前处理系统+焚烧系统。对经过废气前处理系统出来的废气在焚烧炉内进行高温裂解,裂解后的成分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排放到大气,这部分气体带有热量,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燃烧系统和热回收设备,使排放气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消除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现有废液焚烧炉需要消耗大量燃料,从而达到焚烧,也可以进行余热回收,但是存在流程复杂,体积庞大,投资成本高等弊端。为了提高废液焚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消耗量,降低焚烧装置建造成本,开发新一代废液焚烧炉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能够实现焚烧后烟气的热量与进入焚烧炉待处理废液之间的热交换,使废液蒸发成为气态,废液以气态进入废液喷枪喷入焚烧炉炉体内,在炉体内实现焚烧以减少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的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包括焚烧炉炉体以及设置在焚烧炉炉体内的焚烧室和蒸发装置,焚烧室的废气进口通过废液喷枪和管道与蒸发装置的废液流道出口相连通,焚烧室的烟气出口与蒸发装置的烟气流道进口相连通,焚烧室流出的高温烟气与待焚烧的废液通过蒸发装置实现热交换,使废液在焚烧前蒸发为气体,以提高焚烧效率。
所述焚烧炉炉体为一圆筒形结构,其材质为金属,前端设置封头,后端设置过渡段,其内表面设置一层100-200毫米厚炉衬,炉衬主要由耐火材料构成。焚烧炉炉体前端周向设置若干废液喷枪。焚烧炉炉体前端封头中心安装燃烧器,所述燃烧器适合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具有燃烧强度高,高调节比的特点,调节比可达30-110%。同时燃烧生成的NOX较低。
所述的蒸发装置包括筒形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板组件,壳体上设有与换热板组件中的流体通道连通的进出口,换热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轴线两侧的两组弧形换热板,每组弧形换热板均由自壳体中心由内向外直径依次增大的多个弧形换热板形成间隔的废气流道和烟气流道;形成废气流道和烟气流道的相邻弧形换热板之间的相应位置密封设置,具体为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壳体轴线方向的直线流道;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弧形流道。
所述换热板组件的最外层换热板沿轴向的两端均通过弧形连接板与壳体密封连接。 
所述的壳体上部设置有废液蒸汽出口和压力控制器,壳体下部设置有废液进口和排污口,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计。
所述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壳体轴线方向的直线流道,烟气从壳体的烟气进口进入直线流道中,然后沿着壳体的轴线方向流动,并从烟气出口流出。
所述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弧形流道,废气从壳体的废气进口进入弧形流道中,然后沿着弧形流道流动,并从废气出口流出。
所述两组弧形换热板之间的区域由一个隔离件分隔为分别连通壳体上相应进出口的进口汇集腔和出口汇集腔,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的进口端汇聚至进口汇集腔,其出口端汇聚至出口汇集腔,废气从壳体的进口先进入进口汇集腔,然后由进口汇集腔分别进入各个废气通道,经各个废气通道流出的流体在出口汇集腔聚集并从壳体的出口流出。沿平行于壳体轴线的方向,进口汇集腔和出口汇集腔的两端通过端部挡板封闭,防止烟气进入进口汇集腔和出口汇集腔。
所述壳体与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之间均具有沿壳体轴向设置的侧挡板,两个侧挡板将壳体与换热板组件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分别连通至进口汇集腔和出口汇集腔的两个腔室。
所述换热板组件还包括两个加强圈,两个加强圈分别套设在最外层弧形换热板的两端,加强圈与弧形换热板和端部挡板固定焊接,加强圈可使换热板组件的烟气流道和废气流道有效连接。
所述蒸发装置的烟气入口端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的隔离件为隔离板,隔离板沿壳体轴向穿设在两组弧形换热板之间的区域内,且隔离板分别与位于最内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密封连接。
所述的隔离件为中心管,该中心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上对应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且中心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蝶阀。中心管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需要提高出口侧温度时,通过蝶阀打开中心管,使部分烟气直接从中心管通过混入出口侧烟气中,从而提高温度,通过蝶阀的开度可以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的隔离件为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轴向流道和螺旋流道,其轴向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内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螺旋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内弧形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
所述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通过侧密封条密封或者通过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的折边密封。
所述废气流道与壳体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通过端部密封条密封或者通过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的折边密封。
所述烟气流道和废气流道内分散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保持烟气流道和废气流道的间距,并且可以提高整个设备的承压能力。
所述的支撑件为金属柱,金属柱固定设置在流体流道内部。
所述的支撑件为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表面形成的凸起。
废气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具有压力差,并且压降随流道长度增加而增大,由于各流道进口侧压力均相等,因此,要使废气流道内流体分配均匀就要保证各流道出口侧压力也基本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内的支撑件设置密度保持一致,且流道的间距从内向外依次递增。
或者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的间距保持一致,且流道内的支撑件设置密度从内向外依次递减。
或者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从内向外依次递增,且流道内的支撑件设置密度从内向外依次递减。
或者所述换热板组件还设有折流板,折流板设置在进口汇集腔和出口汇集腔,将相邻的两个废气流道的进口或出口相连接,形成串接结构,从而能够将靠近内部的流程较短的废气流道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流程较长的流道。
待焚烧的废液从焚烧炉炉体的废液进口进入蒸发装置的废液流道内,然后被蒸发后的废液蒸汽从蒸发装置的出口流出并通过管道和废液喷枪进入焚烧室,最终在焚烧室内完成焚烧。同时,焚烧完成的烟气进入蒸发装置的烟气流道与废液进行热交换,最终排出焚烧炉炉体外部。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内置蒸发装置,实现焚烧后的高温烟气与待焚烧的废液之间的热交换,废液经过热交换被蒸发为废液蒸汽,进入焚烧室进行焚烧,能够明显提高焚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内置弧形板式换热蒸发装置,使得焚烧炉的体积减少近35%以上,建造成本降低30-40左右%。
3、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内置的蒸发装置,由于采用弧形换热板,一方面,其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为管束换热器的1.6-2倍,并且承压较平板式换热器高;另一方面,在弧形换热板对流体离心力的作用以及支撑柱扰流的作用下,在同样流速的条件下其传热系数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具有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具有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具有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具有中心管和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支撑件为金属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的蒸发装置的流体通道内(支撑件为表面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焚烧炉炉体,2、焚烧室,3、蒸发装置,4、废液喷枪,5、炉衬,6、弧形连接板,7、废液蒸汽出口,8、压力控制器,9、壳体,10、弧形换热板,11、废气流道,12、烟气流道,13、进口汇集腔,14、出口汇集腔,15、折流板,16、加强圈,17、隔热层,18、隔离板,19、中心管,20、蝶阀,21、螺旋板式换热器,22、侧密封条,23、端部密封条,24、支撑件,25、侧挡板,26、端部挡板,27、废液进口,28、燃烧器,29、支座,30、排污口,31、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包括焚烧炉炉体1以及设置在焚烧炉炉体1内的焚烧室2和蒸发装置3,焚烧室2的废气进口通过废液喷枪4和管道与蒸发装置3的废液流道出口相连通,焚烧室2的烟气出口与蒸发装置3的烟气流道进口相连通,焚烧室2流出的高温烟气与待焚烧的废液通过蒸发装置3实现热交换,使废液在焚烧前蒸发为气体,以提高焚烧效率。
所述焚烧炉炉体1为一圆筒形结构,其材质为金属,前端设置封头,后端设置过渡段,其内表面设置一层100-200毫米厚炉衬5,炉衬5主要由耐火材料构成。焚烧炉炉体1前端周向设置若干废液喷枪4。焚烧炉炉体1前端封头中心安装燃烧器28,所述燃烧器28适合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具有燃烧强度高,高调节比的特点,调节比可达30-110%,同时燃烧生成的NOX较低。
所述的蒸发装置3包括筒形壳体9和设置在壳体9内的换热板组件,壳体9上设有与换热板组件中的流体通道连通的进出口,换热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9轴线两侧的两组弧形换热板10,每组弧形换热板10均由自壳体9中心由内向外直径依次增大的多个弧形换热板10形成间隔的废气流道11和烟气流道12;烟气流道12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烟气流道12与壳体9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壳体9轴线方向的直线流道;废气流道11与壳体9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废气流道11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弧形流道。
所述换热板组件的最外层换热板10沿轴向的两端均通过弧形连接板6与壳体9密封连接。所述的壳体9上部设置有废液蒸汽出口7和压力控制器8,壳体9下部设置有废液进口27和排污口30,壳体9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计31。
所述烟气流道12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烟气流道12与壳体9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壳体9轴线方向的直线流道,烟气从壳体9的烟气进口进入直线流道中,然后沿着壳体9的轴线方向流动,并从烟气出口流出。
所述废气流道11与壳体9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封闭设置,废气流道11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流道口,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弧形流道,废气从壳体9的废气进口进入弧形流道中,然后沿着弧形流道流动,并从废气出口流出。
所述两组弧形换热板10之间的区域由一个隔离件分隔为分别连通壳体9上相应进出口的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的进口端汇聚至进口汇集腔13,其出口端汇聚至出口汇集腔14,废气从壳体9的进口先进入进口汇集腔13,然后由进口汇集腔13分别进入各个废气通道,经各个废气通道流出的流体在出口汇集腔14聚集并从壳体9的出口流出。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端通过端部挡板26封闭,防止烟气进入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
所述壳体9与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10之间均具有沿壳体9轴向设置的侧挡板25,两个侧挡板25将壳体9与换热板组件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分别连通至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的两个腔室。
所述换热板组件还包括两个加强圈16,两个加强圈16分别套设在最外层弧形换热板10的两端,加强圈16与弧形换热板10和端部挡板26固定焊接,加强圈16可使换热板组件的烟气流道12和废气流道11有效连接。
所述蒸发装置3的烟气入口端设置有隔热层17。
所述加强圈16与壳体9内壁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为环形金属板,分别与壳体9内壁和加强圈16固定焊接,可有效缓解温差应力。
所述的隔离件为隔离板18,隔离板18沿壳体9轴向穿设在两组弧形换热板10之间的区域内,且隔离板分别与位于最内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10密封连接。
所述的隔离件为中心管19,该中心管19的两端分别与壳体9上对应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且中心管19的出口端设置有蝶阀20。中心管19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需要提高出口侧温度时,通过蝶阀20打开中心管19,使部分烟气直接从中心管通过混入出口侧烟气中,从而提高温度,通过蝶阀20的开度可以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的隔离件为螺旋板式换热器21,螺旋板式换热器21具有轴向流道和螺旋流道,其轴向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9内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螺旋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9内弧形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
所述烟气流道12与壳体9轴线平行的两个端面通过侧密封条22密封或者通过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10的折边密封。
所述废气流道11与壳体9轴线垂直的两个端面通过端部密封条23密封或者通过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10的折边密封。
所述烟气流道12和废气流道11内分散设置有支撑件24,支撑件24用于保持烟气流道12和废气流道11的间距,并且可以提高整个设备的承压能力。
所述的支撑件24为金属柱,金属柱固定设置在流体流道内部。
所述的支撑件24为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10表面形成的凸起。
废气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具有压力差,并且压降随流道长度增加而增大,由于各流道进口侧压力均相等,因此,要使废气流道11内流体分配均匀就要保证各流道出口侧压力也基本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内的支撑件24设置密度保持一致,且流道的间距从内向外逐渐增大。
或者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的间距保持一致,且流道内的支撑件24设置密度从内向外逐渐减小。
或者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从内向外逐渐增大,且流道内的支撑件24设置密度从内向外逐渐减小。
或者所述换热板组件还设有折流板15,折流板15设置在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将靠近内部的流程较短的废气流道11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流程较长的流道。
废液从废液进口27进入壳体9下部,进而进入蒸发装置3,通过蒸发装置3的流道换热蒸发后经废气出口进入壳体9上部,然后通过管道进入废液喷枪4,进入焚烧炉炉体1内的焚烧室2,最终在焚烧室2内完成焚烧。同时,焚烧完成的烟气从进入蒸发装置3的焚烧烟气流道与废液进行热交换,最终排出焚烧炉炉体1外部。压力控制器8可以控制废液蒸发压力,液位计31控制废液液位防止出现干烧,排污口30可以根据废液杂质情况进行排污。

Claims (18)

1.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炉体(1)以及设置在焚烧炉炉体(1)内的焚烧室(2)和蒸发装置(3),焚烧室(2)的废气进口通过废液喷枪(4)和管道与蒸发装置(3)的废液流道(11)出口相连通,焚烧室(2)的烟气出口与蒸发装置(3)的烟气流道(12)进口相连通,焚烧室(2)流出的高温烟气与待焚烧的废液通过蒸发装置(3)实现热交换,使废液在焚烧前蒸发为气体,以提高焚烧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炉体(1)的内壁和焚烧室(2)外壁之间设置有炉衬(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装置(3)包括筒形壳体(9)和设置在壳体(9)内的换热板组件,壳体(9)上设有与换热板组件中的流体通道连通的进出口,换热板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壳体(9)轴线两侧的两组弧形换热板(10),每组弧形换热板(10)均由自壳体(9)中心由内向外直径依次增大的多个弧形换热板(10)形成间隔的废气流道(11)和烟气流道(12);形成废气流道(11)和烟气流道(12)的相邻弧形换热板之间的相应位置密封设置,从而使烟气流道(12)成为沿壳体(9)轴线方向的直线流道;使废气流道(11)成为沿圆周方向的弧形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组件的最外层换热板(10)沿轴向的两端均通过弧形连接板(6)与壳体(9)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9)上部设置有废液蒸汽出口(7)和压力控制器(8),壳体(9)下部设置有废液进口(27)和排污口(30),壳体(9)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计(3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弧形换热板(10)之间的区域由一个隔离件分隔为分别连通壳体(9)上相应进出口的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的进口端汇聚至进口汇集腔(13),其出口端汇聚至出口汇集腔(1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与位于最外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10)之间均具有沿壳体(9)轴向设置的侧挡板(25),两个侧挡板(25)将壳体(9)与换热板组件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分别连通至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的两个腔室。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组件还设有折流板(15),折流板(15)设置在进口汇集腔(13)和出口汇集腔(14)将相邻的多个废气流道(11)串联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组件还包括两个加强圈(16),两个加强圈(16)分别套设在最外层弧形换热板(10)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3)的烟气入口端设置有隔热层(17)。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件为隔离板(18),隔离板(18)沿壳体(9)轴向穿设在两组弧形换热板(10)之间的区域内,且隔离板(18)分别与位于最内层的两个弧形换热板(10)密封连接。
12.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件为中心管(19),该中心管(19)的两端分别与壳体(9)上对应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且中心管(19)的出口端设置有蝶阀(20)。
13.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件为螺旋板式换热器(21),螺旋板式换热器(21)具有轴向流道和螺旋流道,其轴向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9)内直线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螺旋流道的进出口分别与壳体(9)内弧形流道的进出口相连通。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弧形换热板之间的相应位置由密封条密封,或者通过形成流体流道的任一弧形换热板(10)的折边密封。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流道(11)和烟气流道(12)内分散设置有支撑件(24)。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24)为金属柱,或者为弧形换热板表面形成的凸起。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的间距从内向外依次递增。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组件的多个废气流道(11)的内的支撑件(24)的设置密度,从内向外依次递减。
CN201420788721.9U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8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8721.9U CN204478086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88721.9U CN204478086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8086U true CN204478086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8872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78086U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8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546A (zh) * 2014-12-15 2015-04-01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546A (zh) * 2014-12-15 2015-04-01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CN104482546B (zh) * 2014-12-15 2017-03-08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6788A (zh) 环绕送风整体式燃气热风炉
CN104482546B (zh)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CN101832568A (zh) 一种自预热废气焚烧炉
CN103423865A (zh) 一种具有多层旋转换热炉胆的热风炉
CN204554840U (zh) 一种工业废气燃烧装置
CN204478089U (zh) 一种热回收式焚烧炉
CN102297510B (zh) 一种间接式热风炉
CN204478086U (zh) 一种内置蒸发装置的废液焚烧炉
CN105757689A (zh) 一种自预热焚烧炉
CN112076597B (zh) 低温等离子体多处理对象实验平台及其处理方法
CN104501185B (zh) 一种热回收式焚烧炉
CN205279080U (zh) 一种液态轻烃燃料的气化装置及燃烧系统
CN102434881B (zh) 多段式自预热燃烧器
CN207894017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锅炉
CN205579594U (zh) 一种自预热焚烧炉
CN215892311U (zh) 一种自预热防焦多孔介质燃烧热解气的蒸汽发生系统
CN202630390U (zh) 一种具有多层旋转换热炉胆的热风炉
CN206145966U (zh) 中心炉胆l形导管立式燃气锅炉
CN206001919U (zh) 超低NOx排放环保节能管式加热炉
CN205556573U (zh) 煤气发生炉
CN201322564Y (zh) 空气预热器
CN203731675U (zh) 环绕送风整体式燃气热风炉
CN106642665A (zh) 中心炉胆l形导管立式燃气锅炉
CN205079244U (zh) 一种油气热力燃烧与排放控制装置
CN202419896U (zh) 一种新型热水加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