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6535U -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6535U
CN204476535U CN201520154537.3U CN201520154537U CN204476535U CN 204476535 U CN204476535 U CN 204476535U CN 201520154537 U CN201520154537 U CN 201520154537U CN 204476535 U CN204476535 U CN 204476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exhaust manifold
exhaust
flange
row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45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
孙平
兰燕杰
贺燕铭
田安民
马童立
李红强
周启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545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6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65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总成,包括:排气歧管本体、上隔热罩以及下隔热罩;上隔热罩以及下隔热罩分别与排气歧管本体连接;排气歧管本体包括: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第四排气支管、排气总管、第一进气端法兰、第二进气端法兰以及出气端法兰;第一进气端法兰与第二进气端法兰之间设有膨胀间隙;第一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二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三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四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分别汇合于排气总管一端,且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和第四排气支管的气道连接至排气总管;排气总管的另一端与出气端法兰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的,带有分歧的管路。对排气歧管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减少排气阻力,并避免各缸之间相互干扰。排气歧管应考虑到发动机动力性能、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能、排放标准、发动机的成本、匹配的整车前舱布置及温度场等。而现有的排气歧管为了节约成本,多数的排气歧管的设计不能优化排气通畅性且耐热性能较差,进而增加排气的阻力,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排气歧管不能优化排气通畅性且耐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总成,包括:排气歧管本体、上隔热罩以及下隔热罩;上隔热罩以及下隔热罩分别与排气歧管本体连接;
排气歧管本体包括: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第四排气支管、排气总管、第一进气端法兰、第二进气端法兰以及出气端法兰;
第一进气端法兰与第二进气端法兰之间设有膨胀间隙;
第一排气支管的一端以及第二排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端法兰固定连接,第三排气支管的一端以及第四排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进气端法兰固定连接;第一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二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三排气支管的另一端、第四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分别汇合于排气总管一端,且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和第四排气支管的气道连接至排气总管;
排气总管的另一端与出气端法兰固定连接;
出气端法兰为三角法兰;三角法兰的三个顶点均设有用于安装下隔热罩的第一安装孔;
第一排气支管、排气总管和第四排气支管上均设有用于安装上隔热罩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排气歧管本体的材质为中硅钼球墨铸铁。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以及第一进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排气支管、第四排气支管以及第二进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排气总管与出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连接,且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第四排气支管上设有与发动机缸盖相通的废气再循环管路。
进一步地,排气总管上设有前氧传感器安装孔;前氧传感器安装孔与排气总管气道相通。
进一步地,下隔热罩的一端设有双层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歧管总成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紧凑,排气歧管本体采用中硅钼球墨铸铁,耐热性强;上隔热罩为半包围式结构,下隔热罩设有双层翻边结构,隔热效果好;设有四个排气支管结构,减少了不同管内气体的相互影响,避免排气过程中造成干涉;本实用新型保证了排气的通畅性,提高了排气系统的耐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排气歧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气歧管本体;2、上隔热罩;3、第一排气支管;4、第二排气支管;5、第三排气支管;6、第四排气支管;7、排气总管;8、第一进气端法兰;9、第二进气端法兰;10、出气端法兰;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废气再循环管路;14、前氧传感器安装孔;15、双层翻边结构;16、下隔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总成,包括:排气歧管本体1、上隔热罩2以及下隔热罩16;上隔热罩2以及下隔热罩16分别与排气歧管本体1连接;
排气歧管本体1包括:第一排气支管3、第二排气支管4、第三排气支管5、第四排气支管6、排气总管7、第一进气端法兰8、第二进气端法兰9以及出气端法兰10;
第一进气端法兰9与第二进气端法兰10之间设有膨胀间隙;
第一排气支管3的一端以及第二排气支管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端法兰9固定连接,第三排气支管5的一端以及第四排气支管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进气端法兰9固定连接;第一排气支管3的另一端、第二排气支管4的另一端、第三排气支管5的另一端、第四排气支管6的另一端分别汇合于排气总管7一端,且第一排气支管3、第二排气支管4、第三排气支管5和第四排气支管6的气道连接至排气总管7;排气总管7的另一端与出气端法兰10固定连接。
参见图1及图3,出气端法兰10为三角法兰;三角法兰的三个顶点均设有用于安装下隔热罩16的第一安装孔11,下隔热罩16的一端设有双层翻边结构15,易于工艺冲压制造,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下隔热罩16的尺寸安定性,隔热效果更佳,结构稳定性更好。
参见图1及图2,上隔热罩2为半包围式结构,第一排气支管3、排气总管7和第四排气支管6上均设有用于安装上隔热罩2的第二安装孔12;
继续参见图1,排气歧管本体1的材质为中硅钼球墨铸铁,增加了排气歧管本体1的耐热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支管3、第二排气支管4以及第一进气端法兰8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三排气支管5、第四排气支管6以及第二进气端法兰9为一体成型结构,排气总管7与出气端法兰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结构能够增加排气歧管本体1的气体通畅性。
进一步地,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连接,且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之间设有密封垫,保证排气系统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四排气支管6上设有与发动机缸盖相通的废气再循环管路13。
进一步地,排气总管7上设有前氧传感器安装孔14,前氧传感器安装孔14与排气总管7气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歧管总成隔热效果好,减少了排气阻力,增强了气体流动性,保证了排气的通畅性,提高了发动机的排气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歧管本体、上隔热罩以及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以及所述下隔热罩分别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连接;
所述排气歧管本体包括:第一排气支管、第二排气支管、第三排气支管、第四排气支管、排气总管、第一进气端法兰、第二进气端法兰以及出气端法兰;
所述第一进气端法兰与所述第二进气端法兰之间设有膨胀间隙;
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端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排气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端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排气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分别汇合于所述排气总管一端,且所述第一排气支管、所述第二排气支管、所述第三排气支管和所述第四排气支管的气道连接至所述排气总管;
所述排气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端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出气端法兰为三角法兰;所述三角法兰的三个顶点均设有用于安装下隔热罩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总管和所述第四排气支管上均设有用于安装上隔热罩的第二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材质为中硅钼球墨铸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支管、所述第二排气支管以及所述第一进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三排气支管、所述第四排气支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总管与所述出气端法兰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连接,且所述三角法兰与三元催化器之间设有密封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排气支管上设有与发动机缸盖相通的废气再循环管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总管上设有前氧传感器安装孔;所述前氧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排气总管气道相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热罩的一端设有双层翻边结构。
CN201520154537.3U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6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4537.3U CN204476535U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4537.3U CN204476535U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6535U true CN204476535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2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453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6535U (zh) 2015-03-18 2015-03-18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6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4806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
CN202832739U (zh) 一种排气歧管催化器总成
CN202300606U (zh) 一种发动机热端总成
CN103670833A (zh) 柴油机进气歧管
CN103711625A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2065041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和三元催化器总成
CN104879172A (zh) 汽车发动机隔热保护罩
CN204476535U (zh) 一种排气歧管总成
CN202187815U (zh) 一种卧式发动机用排气歧管
CN202832734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发动机排气管结构
CN202023617U (zh) 一种三缸排气歧管总成
CN103362616A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总成
CN202023612U (zh) 一种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热端耐久性的结构
CN203081624U (zh) 一种新结构四气道塑料进气歧管
CN202391493U (zh) 与排气管歧管集成为一体的汽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
CN202250333U (zh) 一种排气歧管
CN102588051B (zh) 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
CN201951230U (zh)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CN201943818U (zh) 带有冷却水接管的发动机吊耳
CN204152619U (zh) 一种排气后置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及催化器总成
CN203009016U (zh) 一种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
CN204851342U (zh) 汽车发动机隔热保护罩
CN202789204U (zh) 一种集成型egr通道结构
CN212774543U (zh) 一种集成egr阀座的进气管
CN201133275Y (zh) 一种新型排气歧管和三元催化器紧耦合的热端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