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5992U - 一种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5992U
CN204475992U CN201520016658.1U CN201520016658U CN204475992U CN 204475992 U CN204475992 U CN 204475992U CN 201520016658 U CN201520016658 U CN 201520016658U CN 204475992 U CN204475992 U CN 204475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piece
lock ring
conjunction portion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166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芳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166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5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5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59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包括锁环、锁芯以及锁定件;沿锁环端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锁定件与锁芯,锁芯带动锁定件沿锁芯的周向方向旋转,锁环端部具有锁定部,锁定件包括至少一个勾合件,勾合件具有勾合部,勾合部扣合在锁定部上;在勾合部与锁定件的旋转轴线之间设置有力臂,在锁定件沿锁芯的周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勾合部脱离锁定部。采取上述方案,锁环、锁定件以及锁芯在同一个轴线方向设置,锁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另外,力臂的设置,增加了锁定件旋转时的力矩,从而能够降低终端用户在按压锁环时需要克服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一种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锁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对于用户的个人财产和私人信息均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图1与图2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挂锁结构,其包括锁壳10和锁环20。锁环20的端部具有一个凹槽21,锁壳10内部具有一个横向布置的锁定杆30,当锁定杆30的第一端部31插入到凹槽21时,锁定杆30能够限定锁环20的运动,锁环20处于锁闭状态。锁定杆30的第二端部32与锁芯40连接,锁芯40具有锁孔,当匹配的钥匙50插入到锁孔并转动后能够带动锁芯40的周向旋转,在锁壳10内具有一个复位弹簧60,当锁芯40转动后,复位弹簧60带动锁定杆30轴线方向运动,锁定杆30的第一端部31从凹槽21内离开,锁环20便处于活动状态。
现如今,为了增强锁的应用领域,传统锁与电子元件经常配合使用,然而,传统锁的结构中,锁定杆等部件占据了较多的空间,因此给电子元件的安装带来了诸多不便,传统锁的部件布置造成锁的空间拥挤,以至于可进一步利用的空间非常少,这种缺陷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锁的锁壳上部件拥挤,可利用空间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包括锁环、锁芯以及锁定件;沿锁环端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锁定件与锁芯,锁芯带动锁定件沿锁芯的周向方向旋转,锁环端部具有锁定部,锁定件包括至少一个勾合件,勾合件具有勾合部,勾合部扣合在锁定部上;在勾合部与锁定件的旋转轴线之间设置有力臂,在锁定件沿锁芯的周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勾合部脱离锁定部。
采取上述方案,锁环、锁定件以及锁芯在同一个轴线方向设置,锁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另外,力臂的设置,增加了锁定件旋转时的力矩,从而能够降低终端用户在按压锁环时需要克服的作用力。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锁定部包括一个凸台,凸台具有沿锁环径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台面;锁定件包括传动杆,勾合件包括连接部、弯曲臂和勾合部,弯曲臂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连接部和勾合部,连接部套设在传动杆的第一端,传动杆的第二端与锁芯连接;弯曲臂形成力臂,勾合部扣合在台面上。
采取上述方案,通过勾合件的设置,锁定件易于将凸台扣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勾合部上设有复位板,复位板具有斜面结构。
采取上述方案,复位板的作用是帮助锁环由打开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斜面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少锁环端部由打开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时消耗的力。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锁包括锁壳,传动杆上缠绕有复位弹簧,勾合件包括止扭件,止扭件包括插入销和止扭部,插入销插入至传动杆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壳和止扭部连接。
采取上述方案,在传动杆发生周向转动后,复位弹簧产生一个方向作用力,以使传动杆自动复位,止扭件设计合理,使得整个装置的受力平衡。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锁环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凸起,凸起形成锁定部,凸起形成力臂;锁定件包括一个圆柱体,圆柱体上具有开口,开口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沿圆柱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部分沿圆柱体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第二部分形成勾合件,第二部分具有压合面,压合面形成勾合部,压合面扣合在凸起上。
采取上述方案,开口的设计合理,由于第二部分具有多个端面,因此能够很好地限制凸起在锁定状态下,发生不必要的运动,因而优化了锁定部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远离锁芯的方向上圆柱体的底面为斜面结构。
采取上述方案,复位板的作用是帮助锁环由打开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斜面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少锁环端部由打开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时消耗的力。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凸起为圆柱形,凸起的数量为两个,开口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凸起与一个开口对应。
采取上述方案,凸起为圆柱形,在锁由打开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时,根据力学原理,圆柱形凸起与斜面结构接触所需要克服力会降低。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锁包括底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固定件的内部设置锁芯,固定件与圆柱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采取上述方案,在圆柱体发生周向转动后,复位弹簧产生一个方向作用力,以使圆柱体自动复位,固定件的设计合理,使得整个装置的受力平衡。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锁包括锁壳,锁壳的一个端面上具有锁环插入孔,在锁环插入孔的位置,锁环与锁壳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采取上述方案,在锁定状态下,复位弹簧具有一个拉伸力,当终端用户用钥匙旋转锁芯而带动锁定件周向转动一定角度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使得锁环由锁定状态进入至打开状态。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锁包括锁壳,锁壳内具有电子集成器件。
采取上述方案,由于锁壳内的空间得到有效释放,因此能够在锁壳内增加其它电子集成器件,以使锁具有其它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锁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锁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锁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锁去除锁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锁的勾合件的放大结构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锁的止扭件的放大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锁去除锁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9是图8的主视图。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锁的锁定件的放大结构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锁在去除锁壳后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锁,包括锁环100和锁壳200,锁壳200的上端面210具有锁环插入孔211。
参见图4至图6并结合图3,图4、图5和图6是本实施例的锁在去除锁壳200后不同角度下的内部结构视图。在锁环插入孔211的位置,锁环100上具有第一复位弹簧110,第一复位弹簧110的两端分别与锁环100和锁壳200连接,当锁环10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复位弹簧110处于拉伸状态,当锁环100进入至打开状态时,即当凸台120的台面121脱离勾合部的扣合时,第一复位弹簧110带动锁环100在远离锁芯的方向运动。
锁环100上具有一个滑槽101,锁壳200内设置了一个固定销220,固定销220的一端固定在锁壳200上,另一端插入至滑槽101内,这种设计能够避免锁壳200与锁环100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相对运动,有助于稳定锁壳200内的锁定机构。
锁环100的端部具有一个凸台120,凸台120在沿锁环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形成台面121,台面121为本实施例的锁定部。凸台120的侧面122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能够降低终端用户克服锁定件转动时所需要的力。
锁壳200内具有固定件230,底板240和电子集成器件250。底板240上具有一个垂直方向设置的挡板241,固定件230通过两个螺钉231而固定连接在挡板241上。本实施例的锁定件包括传动杆310,传动杆310的下端与锁芯连接,在锁芯发生转动后,随之带动传动杆310的周向转动;传动杆310的上端设置有勾合件400,如图7A所示,勾合件400包括连接部410、弯曲臂420和勾合部430,弯曲臂420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连接部410和勾合部430,连接部410为D形通孔,连接部410的D形通孔套设在传动杆310的上端。勾合部430的位置延伸形成复位板431,复位板431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有助于凸台120的侧面克服复位板431的力而使锁环由打开状态进入至锁定状态。根据力学原理,当凸台120的侧面122克服复位板431的周向旋转的力而向下运动时,随之带动传动杆310周向转动,当勾合部430扣合在台面121上时,则锁环100由打开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弯曲臂420的设置能够增加力矩,从而降低终端用户所需要施加的力。本实施例中,传动杆310的轴线构成锁定件的旋转轴线,弯曲臂420构成一个力臂。
锁定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320和止扭件500。传动杆310上缠绕有第二复位弹簧320,如图7B所示,止扭件500包括插入销510和止扭部520,插入销510插入至传动杆310内,第二复位弹簧32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件230和止扭部520连接。在传动杆310发生周向转动后,由于止扭件500与传动杆310为固定连接,因此第二复位弹簧320会产生一个使传动杆310自动复位的作用力,在锁环100由打开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时,凸台120的侧面122与复位板431的侧面接触,终端用户需要克服这个由第二复位弹簧320所产生的复位力。
当锁环100处于锁定状态时,终端用户借助钥匙等开锁工具手动旋转锁芯后,克服第二复位弹簧320的弹力而带动传动杆310周向转动,随之勾合部430逐渐远离台面121并最终脱离,在第一复位弹簧110的作用下凸台120沿远离锁芯的方向运动,锁环100进入至打开状态。终端用户手动按压锁环100,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10的力,凸台120的侧面121与复位板431的斜面逐渐靠近并接触,随之传动杆310会发生周向转动,并最终使得勾合部430重新扣合在台面121上,锁环100恢复至锁定状态。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8至图13,本实施例的锁包括锁环600、锁壳、底板610和固定件620,锁环600上具有滑槽630和固定销640,锁壳上具有锁环插入孔,锁环插入孔的位置具有第一复位弹簧650,固定件620与锁定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60,以上这些部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锁环600的端部具有凸台670,凸台670的侧面沿锁环600的径向方向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680,凸起680的数量为两个,且沿凸台670的周向对称分布。本实施例的锁定件为一个圆柱体700,圆柱体700上具有开口710,开口710包括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2,第一部分711与圆柱体700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部分712沿圆柱体700的周向方向设置,其中,第一部分711是凸起680进入或者离开第二部分712的通道,第二部分712为本实施例的勾合件,第二部分712的作用是在锁定状态下固定凸起680,第二部分712具有多个端面,与圆柱形凸起680接触的表面形成压合面,即本实施例的勾合部。在圆柱体700上有一个凹槽720,凹槽720内设有第二固定销721,第二固定销7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锁壳上,另一端插入至凹槽720内,第二固定销721能够限制圆柱体700在轴向方向的运动,另外第二固定销721还能够限制圆柱体700的周向运动超过一定角度。圆柱体700的内部为空心结构,锁环600的锁定部,即凸起680位于在圆柱体700的轴线上,当锁环600处于锁定状态时,凸起680在圆柱体700的内部,圆柱体700的上底面的边缘730为斜面结构。当锁环600由打开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时,终端用户需要按压锁环600,锁环600端部的凸起680开始接触到圆柱体700的斜面结构,继续施加作用力后,圆柱体700开始周向转动。根据力学原理,本实施例的凸起680能够作为力矩使用,由于圆柱形凸起680的设置,斜面边缘730与圆柱体700的旋转轴的距离会相应增加,而力矩增加后,能够降低终端用户克服圆柱体700周向旋转所需要的力,凸起680为本实施例的力臂。
当锁环100处于锁定状态时,终端用户借助钥匙等开锁工具手动旋转锁芯后,克服第二复位弹簧660的弹力而带动圆柱体700的周向转动,随之圆柱形凸起680与第二部分712之间发生相对的周向运动,当圆柱形凸起680沿第二部分712逐渐运行至第一部分711时,凸起680与第二部分712的勾合部脱离,在第一复位弹簧650的作用下,锁环100远离锁芯的方向运动,锁环100进入至打开状态。终端用户手动按压锁环100,克服第一复位弹簧650的力,圆柱形凸起680的侧面接触圆柱体700的斜面边缘730,凸起680向斜面边缘730施加一个周向方向的作用力,圆柱体700随之克服第二复位弹簧660的弹力而周向转动。当凸起680相对于圆柱体700周向运动后最终运动到第一部分711的位置,此时凸起680脱离圆柱体700的斜面边缘730,在第二复位弹簧660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圆柱体700发生反向的周向转动,随之凸起680进入第二部分712,最后锁环600恢复至锁定状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诸如将弯曲臂420设计为直线形状,圆柱形凸起680设置成其它数量,圆柱体700设计变换为其它可实施的几何形状等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 一种锁,包括
锁环、锁芯以及锁定件;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锁环端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芯,所述锁芯带动所述锁定件沿所述锁芯的周向方向旋转,所述锁环端部具有锁定部,所述锁定件包括至少一个勾合件,所述勾合件具有勾合部,所述勾合部扣合在所述锁定部上;
在所述勾合部与所述锁定件的旋转轴线之间设置有力臂,在所述锁定件沿所述锁芯的周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所述勾合部脱离所述锁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包括一个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沿所述锁环径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台面;
所述锁定件包括传动杆,所述勾合件包括连接部、弯曲臂和勾合部,所述弯曲臂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勾合部,所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芯连接,所述弯曲臂形成所述力臂;
所述勾合部扣合在所述台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勾合部上设有复位板,所述复位板具有斜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包括锁壳,所述传动杆上缠绕有复位弹簧,所述勾合件包括止扭件,所述止扭件包括插入销和止扭部,所述插入销插入至所述传动杆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壳和所述止扭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环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形成所述锁定部,所述凸起形成所述力臂;
所述锁定件包括一个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圆柱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圆柱体的周向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所述勾合件,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压合面,所述压合面形成所述勾合部,所述压合面扣合在所述凸起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在远离所述锁芯的方向上所述圆柱体的底面为斜面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为圆柱形,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开口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所述凸起与一个所述开口对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包括底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所述锁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圆柱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包括锁壳,所述锁壳的一个端面上具有锁环插入孔,在所述锁环插入孔的位置,所述锁环与所述锁壳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包括锁壳,所述锁壳内具有电子集成器件。
CN201520016658.1U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5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6658.1U CN204475992U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16658.1U CN204475992U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5992U true CN204475992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1665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5992U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5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60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林芳婷 一种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606A (zh) * 2015-01-09 2015-04-29 林芳婷 一种锁
CN104563606B (zh) * 2015-01-09 2017-02-22 珠海市海威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02206U (zh) 适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02064717U (zh) 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
CN204475992U (zh) 一种锁
CN205348998U (zh) 一种定位锁胆
CN208675296U (zh) 一种手机电子卡锁定结构
CN104563606A (zh) 一种锁
CN201465854U (zh) 一种旋转开关
CN106836975A (zh) 一种陷阱式防拨弹子锁芯
CN205663308U (zh) 电子防盗锁
CN101220718B (zh) 离合电子锁头
CN204475990U (zh) 一种锁
CN201778570U (zh) 插芯门锁的自动解锁装置的改进结构
CN204257719U (zh) 锂电池盒
CN207609264U (zh) 拨轮组件以及联动锁芯
CN102733670B (zh) 可直接替换机械锁头的一种双开电子锁头
CN204715932U (zh)
CN203924950U (zh) 一种锁具
CN201074440Y (zh) 离合电子锁头
CN203129778U (zh) 箱包锁
CN201627440U (zh) 一种可带应急开启的电子锁头
CN201747137U (zh) 钥匙
CN204424139U (zh) 一种电梯电源锁
CN210976904U (zh) 一握开指纹锁离合器
CN104453369A (zh) 一种锁
CN204402161U (zh) 一种用于双开门的直插型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