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4135U -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4135U
CN204474135U CN201520070706.5U CN201520070706U CN204474135U CN 204474135 U CN204474135 U CN 204474135U CN 201520070706 U CN201520070706 U CN 201520070706U CN 204474135 U CN204474135 U CN 204474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leeve
shaped
sub
hook
decy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0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威
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SISG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SIS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SISG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SISG
Priority to CN201520070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4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4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41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所述防脱钩的装置包括:U形配重环、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U形配重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U形防脱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该防脱钩装置结构合理,不易变形,制作成本低,且易于安装在吊钩本体上,以及可以防止被吊物脱钩。

Description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背景技术
当前的起重机一般都使用图1所示吊钩将被吊物吊起,但发明人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发生被吊物脱钩的现象,造成重物坠落和人员伤亡等事故,因此如何防止被吊物脱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防止被吊物脱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防脱钩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U形配重环、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所述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
其中,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上。
第二方面,一种吊钩,所述吊钩包括:吊钩本体、防脱钩的装置和连接件;
所述吊钩本体的钩口上设置有钩头和固定吊耳,所述钩头和所述固定吊耳分别位于所述钩口开口处位置的两侧;
防脱钩的装置包括:U形配重环、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所述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
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轴套的通孔、所述第二轴套的通孔和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将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固定吊耳转动连接;所述U型防脱环位于钩口内,且U型防脱环的U形侧臂的长度大于所述钩口的开口宽度;
所述U形配重环在重力作用下转动所述防脱钩装置,使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底部与所述钩头内壁相接触,以将所述钩口封闭。
其中,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上;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上。
其中,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为两个相同的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包括第一子轴套和第二子轴套,所述第二子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轴套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同轴设置,且沿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上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子轴套与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子轴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的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其中,所述U形配重环的U形底部还设置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防脱钩装置采用U形配重环和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第一轴套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套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U形配重环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U形防脱环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
防脱钩装置可以安装在吊钩本体上,所述吊钩本体的钩口上设置有钩头和固定吊耳,钩头和固定吊耳分别位于钩口开口处位置的两侧,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轴套的通孔、所述第二轴套的通孔和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将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固定吊耳转动连接;所述U型防脱环位于钩口内,且U型防脱环的U形侧臂的长度大于所述钩口的开口宽度;所述U形配重环在重力作用下转动所述防脱钩装置,使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底部与所述钩头内壁相接触,以将所述钩口封闭,从而避免被吊物从钩口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钩的装置的示意图,参见图2,该装置包括:U形配重环01、U形防脱环02、第一轴套03和第二轴套04。
第一轴套03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套04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U形配重环01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防脱环02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固定不变。
其中,U形配重环01的U形侧臂的扭矩大于U形防脱环02的U形侧臂的扭矩。
其中,所述U形配重环01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02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上03;所述U形配重环01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02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04上。
在本实用新型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该防脱钩装置采用U形配重环01、U形防脱环02、第一轴套03和第二轴套04,第一轴套03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套04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U形配重环01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防脱环02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使得该防脱钩装置结构合理,不易变形,制作成本低,且易于安装在吊钩本体上,以及可以防止被吊物脱钩。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钩,该吊钩包括:吊钩本体A、防脱钩的装置B和连接件C。
如图4所示,吊钩本体A的钩口上设置有钩头06和固定吊耳05。固定吊耳05上设置有销孔051。钩头06和固定吊耳05分别位于钩口开口处的两侧。
参见图2,防脱钩的装置B包括:U形配重环01、U形防脱环02、第一轴套03和第二轴套04;第一轴套03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套04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U形配重环01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防脱环02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03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04固定连接;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之间的角度固定不变。
其中,U形配重环01的U形侧臂的扭矩大于U形防脱环02的U形侧臂的扭矩。
连接件C穿过第一轴套03的通孔、第二轴套04的通孔和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将第一轴套03、第二轴套04与固定吊耳05转动连接。
U型防脱环02位于钩口内,且U型防脱环02的U形侧臂的长度大于钩口的开口宽度;所述U形配重环01在重力作用下转动防脱钩装置B,使U形防脱环02的U型底部与钩头06内壁相接触,以将钩口封闭。
其中,连接件C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U形配重环01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02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03上;所述U形配重环01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02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04上。
U形配重环01置于吊钩本体A的背部,U形防脱环02的底部抵在吊钩本体A的钩口内侧。U形配重环01所在平面与U形防脱环02所在平面之间的关系为:即当U形配重环01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于吊钩本体A的背部接触时,U形防脱环02堵住吊钩本体A的钩口。U形防脱环02的侧臂的长度可以根据吊钩本体A的形状和大小具体设置,只需保证U形防脱环02可以在吊钩本体A的钩口内自由摆动即可。
当要将被吊物挂在吊钩本体A上时,如图5所示,可以将U形配重环01抬起以转动防脱钩装置B,在转动过程中使得U形防脱环02离开吊钩本体A的钩头,即吊钩本体A的钩口打开,这样就可以顺利将被吊物挂在吊钩本体A上,然后松开U形配重环01,U形配重环0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并转动防脱钩装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U形防脱环02向上抬起以抵住钩头06,这样可以将吊钩本体A的钩口堵住,防止被吊物从吊钩本体A的钩口脱出,进而避免重物坠落和人员伤亡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其中,也可以在U形配重环01的U形底部还可以设置有磁铁,使得U形配重环01可以利用磁铁的磁力紧紧贴住吊钩本体A的背部,避免吊钩吊起被吊物后,吊钩在抬高、降低或水平运动的过程中U形配重环01离开吊钩本体A的背部,进而避免U形防脱环02脱离吊钩本体A的钩口使吊钩本体A的钩口打开,从而降低了被吊物脱钩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轴套03与第二轴套04为两个相同的轴套。如图6所示,第一轴套03包括第一子轴套031和第二子轴套032,第二子轴套032固定设置在第一子轴套031一端的端面上,第一子轴套031和第二子轴套032同轴设置,且沿第一子轴套031和第二子轴套032的中心轴线,第一子轴套031和第二子轴套032上设有贯通的通孔,第二子轴套032的外径略小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内径,第二子轴套032插入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中,如此实现第二子轴套032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相互配合。
同样的,如图7所示,第二轴套04包括第三子轴套041和第四子轴套042,第四子轴套042固定设置在第三子轴041套一端的端面上,第三子轴套041和第四子轴套042同轴设置,且沿第三子轴套041和第四子轴套042的中心轴线,第三子轴套041和第四子轴套042上设有贯通的通孔,第四子轴套022的外径略小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内径,第四子轴套022插入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中,如此实现第四子轴套042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相互配合。
其中,第二子轴套03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长度的一半,第四子轴套04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长度的一半。
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轴套03中的第二子轴套032和第二轴套04中的第四子轴套042更充分地与固定吊耳05相互配合,避免防脱钩的装置B在转动时由于第二子轴套032与固定吊耳05之间存在间隙和/或第四子轴套042与固定吊耳05之间存在间隙而晃动,从而保证了防脱钩的装置B转动时的稳定性。
其中,如果连接件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松动或损坏,防脱钩的装置B可能会脱离吊钩本体A上的固定吊耳05并坠落,进而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该吊钩还包括拉绳,拉绳一端固定在吊钩本体A上,另一固定在防脱钩的装置B上,以防止防脱钩的装置B从吊钩本体A上的固定吊耳脱离时坠落,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公开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轴套03与第二轴套04为两个相同的轴套。参见图8,第一轴套03包括第五子轴套033和第六子轴套034,第六子轴套034的直径大于第五子轴套033的直径,第六子轴套034固定设置在第五子轴套033一端的端面上,第五子轴套033和第六子轴套034同轴设置,且沿第五子轴套033和第六子轴套034的中心轴线,第五子轴套033和第六子轴套034上设有贯通的通孔,第五子轴套033的通孔的内径、等于第六子轴套034上的通孔的内径,第六子轴套034上的通孔的内径等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内径。第六子轴套034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同轴贴合。
同样的,如图9所示,第二轴套04包括第七子轴套043和第八子轴套044,第八子轴套044的直径大于第七子轴套043的直径,第八子轴套044固定设置在第七子轴套043一端的端面上,第七子轴套043和第八子轴套044同轴设置,且沿第七子轴套043和第八子轴套044的中心轴线,第七子轴套043和第八子轴套044上设有贯通的通孔,第七子轴套043的通孔的内径、等于第八子轴套044上的通孔的内径,第八子轴套044上的通孔的内径等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的内径。第八子轴套044与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同轴贴合。
如此,使得第一轴套03与固定吊耳05贴合时的贴合面积以及第二轴套04与固定吊耳05贴合时的贴合面积增大,避免防脱钩的装置B在以固定吊耳05的销孔051为轴线旋转时由于第六子轴套034与固定吊耳05之间存在间隙和/或第八子轴套044与固定吊耳05之间存在间隙而晃动,从而保证了防脱钩的装置B在转动时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U形配重环、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所述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上。
3.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包括:吊钩本体、防脱钩的装置和连接件;
所述吊钩本体的钩口上设置有钩头和固定吊耳,所述钩头和所述固定吊耳分别位于所述钩口开口处位置的两侧;
防脱钩的装置包括:U形配重环、U形防脱环、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套上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连接,U型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连接;
所述U形配重环所在平面与所述U形防脱环所在平面为不同的平面;
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轴套的通孔、所述第二轴套的通孔和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将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固定吊耳转动连接;所述U型防脱环位于所述钩口内,且U型防脱环的U形侧臂的长度大于所述钩口的开口宽度;
所述U形配重环在重力作用下转动所述防脱钩装置,使所述U形防脱环的U型底部与所述钩头内壁相接触,以将所述钩口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一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上;
所述U形配重环的第二端、所述U形防脱环的第二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为两个相同的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包括第一子轴套和第二子轴套,所述第二子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轴套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同轴设置,且沿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子轴套和所述第二子轴套上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子轴套与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轴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吊耳的销孔的长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配重环的U形底部还设置有磁铁。
CN201520070706.5U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4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0706.5U CN2044741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0706.5U CN2044741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4135U true CN204474135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9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070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741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41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528A (zh) * 2017-06-27 2017-09-01 徐州存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塔吊吊钩防脱落装置
CN107265285A (zh) * 2017-06-27 2017-10-20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钩
CN109399451A (zh) * 2018-11-13 2019-03-01 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钩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528A (zh) * 2017-06-27 2017-09-01 徐州存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塔吊吊钩防脱落装置
CN107265285A (zh) * 2017-06-27 2017-10-20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钩
CN109399451A (zh) * 2018-11-13 2019-03-01 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钩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4135U (zh) 一种防脱钩的装置及一种吊钩
CN104925651A (zh) 一种卧卷吊具
CN203667837U (zh) 一种起升角度限制器
CN204702408U (zh) 连杆式吊具
CN204847787U (zh) 一种全封闭可旋转吊钩组
CN203767856U (zh) 自动开合式钢管吊钳
CN103010939A (zh) 一种矿用吊钩装置
CN205419491U (zh) 吊环
CN204454221U (zh) 砂轮专用吊装工具
CN204040946U (zh) 一种钻具吊卡
CN204823697U (zh) 一种卧卷吊具
CN203794447U (zh) 带有自行挂脱装置的吊具
CN208561425U (zh) 一种防旋转耐用钢丝绳挂钩
CN203127990U (zh) 一种变速器吊装工具
CN203373736U (zh) 预制桩吊装结构
CN202848849U (zh) 方向可调式带有安全锁止的抱抓机构
CN201864464U (zh) 可自动脱钩的吊钩
CN206769843U (zh) 一种防单吊环起吊装置
CN206156641U (zh) 微型电动葫芦吊装机架
CN203606998U (zh) 钢丝绳受力变化体验教具
CN204689369U (zh) 一种自锁式吊钩
CN203474331U (zh) 塔式起重机变幅小车防断绳装置
CN204324693U (zh) 一种用于双机起重吊装换钩的换钩器
CN202296821U (zh) 一种吊具安装结构
CN203159041U (zh) 一种吊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