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8971U -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8971U
CN204468971U CN201520112132.3U CN201520112132U CN204468971U CN 204468971 U CN204468971 U CN 204468971U CN 201520112132 U CN201520112132 U CN 201520112132U CN 204468971 U CN204468971 U CN 204468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eal wire
thrombolytic
microtubular
drug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21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121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8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8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89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且导丝固定腔的延伸方向与药物注射腔的延伸方向相同,导丝固定腔用于套设在导丝上;药物注射腔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药物出口。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通过导丝固定腔滑设在导丝上,所以,在逆向溶栓的过程中,导丝仅需要进入一次罪犯血管即可完成溶栓及手术过程,不仅避免了导丝反复进出病变血管,同时也避免了导丝从冠脉中脱出,有效地简化了手术的步骤,减少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在ST段抬高的AMI中,9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及时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急诊PCI术中,血栓的处理目前没有较好的办法。急诊PCI术中、术后仍有较高比例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究其原因与心肌微循环水平未达到彻底的灌注有关。临床上这种心肌微循环障碍常称之为“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最主要原因是远端血栓性栓塞,因而在治疗上必须对血栓进行相应的处理,不对冠脉内血栓采取一定的清除措施而直接球囊开通冠脉存在严重的弊端。
解决血栓问题的手段,通常包括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血栓抽吸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化学方法有: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血栓抽吸从原理上说并不能清理远端血管床里的微小血栓,负压抽吸过程也存在损伤血管内皮和将部分血栓推挤到远端的风险,这会加重微循环障碍,循证医学已经证明血栓抽吸不能使患者受益;远端保护装置己被指南否定;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理论上也只能抑制新的血栓形成,不能直接溶解己有血栓。
直接清除血栓的化学治疗手段是药物溶栓,目前的溶栓方案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给药和经指引导管给药,但这两种溶栓方式均需给予全量溶栓剂,如尿激酶应用剂量是150-200万单位,因而大出血副反应发生的机率较大,静脉溶栓与PCI术相结合的治疗指南不做推荐。
由于上述的解决血栓的方法对于患者具有副作用,故而实用新型了全新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闭塞血管的开通模式—逆向溶栓法,这一方法可以同步实现冠脉闭塞段大血管的开通以及冠脉远端小血管床内血栓的溶解清除,且溶栓剂用量是常规静脉溶栓的1/15-75,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经过5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结果。而为了实现逆向溶栓,通常使用微导管。
相关技术中的微导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仅有一个腔体,称之为单腔微导管,导丝通过和药物注射共用一个腔体。当医生需要使用微导管时,需要通过导丝将微导管导入病变血管中,即将导丝穿设至微导管唯一的腔内,然后通过导丝将微导管引导至病变血管内,并穿过血栓至血栓的远端,这时微导管是功能上的导丝通过腔。接着将导丝从微导管中移出,然后经微管注射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这时微导管是功能上的药物注射腔。注射完溶栓剂后,再次将导丝送入微导管中将微导管从病变血管中取出。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微导管,在逆向溶栓手术过程中,导丝需要两次进出病变血管,导丝还容易在取出微导管的过程中脱落,导丝反复的进出,增加了手术的步骤,还提高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丝需要两次进出病变血管,导丝还容易在取出药物注射腔的过程中脱落的问题。由于导丝反复的进出,增加了手术的步骤,还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且导丝固定腔的延伸方向与药物注射腔的延伸方向相同,导丝固定腔用于套设在导丝上;药物注射腔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药物出口。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小于药物注射腔的长度。
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的长度为135cm~155cm。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为15cm~20cm。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内径为0.37mm~0.40mm;
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的内径为0.8mm~1.0mm。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靠近药物出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内壁上,其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外。
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近药物出口的一端突出于药物出口2-5mm。
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靠近药物出口的一端设置有排药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在医生使用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时,将导丝穿设在导丝固定腔中,通过导丝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送入病变血管中,然后,通过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通过药物注射腔注射进入血栓远端,从而溶解血栓。当注射完药物后,只需要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沿着导丝移动,从而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移出病变血管。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通过导丝固定腔滑设在导丝上,所以,在逆向溶栓的过程中,导丝仅需要进入一次即可完成溶栓过程,不仅避免了导丝反复进出病变血管,还避免了导丝脱落,有效地简化了手术的步骤,减少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药物注射腔;        2-导丝固定腔;          3-导丝;
11-药物出口;         12-排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1和导丝固定腔2;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的侧壁上,且导丝固定腔2的延伸方向与药物注射腔1的延伸方向相同,导丝固定腔2用于套设在导丝3上;药物注射腔1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药物出口11。
其中,药物注射腔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硅胶或者聚乙烯等质地较软的材质。
导丝固定腔2的材质也可以为多种,例如:聚乙烯管、硅胶管或者聚甲醛管等等。
药物出口11可以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1和导丝固定腔2,在医生使用双腔微导管时,将导丝3穿设在导丝固定腔2中,通过导丝3将双腔微导管送入病变血管中,然后,通过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通过药物注射腔1进入血栓远端,从而溶解血栓。当注射完药物后,只需要将双腔微导管沿着导丝3移动,从而将双腔微导管移出病变血管。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通过导丝固定腔2滑设在导丝3上,所以,在逆向溶栓的过程中,导丝3仅需要进入一次即可完成溶栓过程,不仅避免了导丝3反复进出病变血管,还可避免导丝3脱落,有效地简化了手术的步骤,减少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2的长度小于药物注射腔1的长度。
其中,药物注射腔1的长度为135cm~155cm。
导丝固定腔2的长度为15cm~20cm。
导丝固定腔2的内径为0.37mm~0.40mm。
药物注射腔1的内径为0.8mm~1.0mm。
当医生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时,将导丝3插入至导丝固定腔2上,从而使导丝3与双腔微导管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导丝3和双腔微导管插入至病变血管中,并使药物注射腔1的药物出口11置与血栓的远端。利用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注入药物注射腔1,进而使溶栓剂流入血栓远端,从而将血栓溶解。当注射完溶栓剂后,拉动双腔微导管,使双腔微导管沿着导丝3滑动,从而将为导管移出病变血管,再将导丝3撤出即可。
当然,也可以在撤出双腔微导管后,不撤出导丝3,将球囊或者支架也套设在导丝3上,然后沿着导丝3送入至病变血管中,从而便于医生进行手术,实现快速更换器械,减少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丝固定腔2的长度比药物注射腔1短,从而便于双腔微导管在导丝3上移动,从而便于将双腔微导管从病变血管中撤出,也便于快速更换其他的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靠近药物出口11的一端。
当医生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将导丝3的一端穿设在导丝固定腔2内,将导丝3该段和药物注射腔1的药物出口11送入至病变血管,并穿过血栓的闭塞段。利用外部注射器向药物注射腔1注入溶栓剂,从而使血栓逐步逆向溶解。
当溶栓剂注射完成后,拉动药物注射腔1,使导丝固定腔2沿着导丝3移动,从而将双腔微导管沿着导丝3移出病变血管。然后,将球囊以及支架沿着导丝3送入至病变血管内,进行下一手术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将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靠近药物出口11一端,从而便于导丝3带动药物注射腔1进入病变血管,便于医生定位药物注射腔1,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的内壁上,其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的侧壁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外。
当医生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时,将导丝3的一端从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外壁上的开口插入至导丝固定腔2,从而另一端开口穿出。利用导丝引导带动药物注射腔1进入病变血管中,并将药物注射腔1的药物出口11至于血栓远端,利用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通过药物注射腔1进入至血栓远端,从而逐步溶解血栓。
当注射完溶栓剂后,将双腔微导管沿导丝3拉出。导丝3始终留在病变血管中,在将双腔微导管移出病变血管后,再将球囊以及支架安装在导丝3上,然后将球囊及支架也沿着导丝3送入至病变血管,进行下一步骤。当完成血运重建后,将导丝3撤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将导丝固定腔2设置在药物注射腔1内壁上,从而避免导丝固定腔2影响药物注射腔1在病变血管内的移动。另外,导丝固定腔2置在药物注射腔1的开口端的端面突出与药物出口的端面2-5mm,从而便于医生将导丝穿设在导丝固定腔中。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1靠近药物出口11的一端设置有排药孔12。
其中,排药孔1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当医生利用导丝3将药物注射腔1送入病变血管中,并利用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注入药物注射腔1中,溶栓剂可以通过药物出口11排出,也可以通过排药孔12排出。这样不仅增加了溶栓剂的流出速率,同时也可以溶栓剂能够均匀分散在病变血管中,使血栓能够快速溶解。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的双腔微导管是优选的实施例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腔微导管还有多种实现方式,如附图1-7所示的导丝固定腔和药物注射腔的组成形式,以及药物出口和排药孔的位置,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
所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所述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且所述导丝固定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药物注射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丝固定腔用于套设在导丝上;
所述药物注射腔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药物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小于所述药物注射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注射腔的长度为135cm~15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为15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的内径为0.37mm~0.4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注射腔的内径为0.8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所述药物注射腔靠近所述药物出口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所述药物注射腔的内壁上,其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药物注射腔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固定腔靠近所述药物出口的一端突出于所述药物出口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注射腔靠近药物出口的一端设置有排药孔。
CN201520112132.3U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8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132.3U CN204468971U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132.3U CN204468971U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8971U true CN204468971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2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213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8971U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89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6473A (zh) * 2015-02-16 2015-05-06 田进文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155656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联易佳医疗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局部给药的非贯通微导管及包含它的医疗器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6473A (zh) * 2015-02-16 2015-05-06 田进文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155656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联易佳医疗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局部给药的非贯通微导管及包含它的医疗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2722U (zh) 一种限流性球囊抽吸灌注导管装置
CN204379366U (zh) 一种多功能球囊扩张导管
CN104586473A (zh)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68971U (zh)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CN202982896U (zh) 一种窥视定位前列腺包膜扩开导管
CN203539853U (zh) 一种新型胆道扩张球囊
CN105727401A (zh) 一种双管双通道注射器及针头
CN206342503U (zh) 一种方便调节大小的腹腔镜肝右叶肿瘤切除术中的肝脏显露装置
CN203852719U (zh) 一种快速交换逆向溶栓球囊导管装置
CN213312772U (zh) 一种具有血管成形功能的溶栓导管
CN205598412U (zh) 一种经t管胆道造影剂推注装置
CN202724425U (zh) 一种显影导管
CN204379959U (zh) 一种多功能导尿管
CN103767761B (zh) 一种输尿管硬镜手术用的导管
CN203915672U (zh) 一种复合型冲管注射器
CN202859886U (zh) —种带有侧孔的ev引流导管针
CN205360219U (zh) 一种胃冠状静脉栓塞用预成型球囊导管
CN202236811U (zh)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
CN209967278U (zh) 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
CN102921090A (zh) 应用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中的显影导管
CN205598408U (zh) 一种介入手术用多元导管
CN205287212U (zh) 带锁定装置可密闭循环冲洗的多功能引流导管
CN204601276U (zh) 快捷式一次性内窥镜注射针
CN205041954U (zh) 一种脑外科专用的双腔t型引流管
CN211460427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