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5098U - 充电机 - Google Patents

充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5098U
CN204465098U CN201520213284.2U CN201520213284U CN204465098U CN 204465098 U CN204465098 U CN 204465098U CN 201520213284 U CN201520213284 U CN 201520213284U CN 204465098 U CN204465098 U CN 204465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inductor
installation position
charg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132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桂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Enpowe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132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5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5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5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机,其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顶盖,顶盖朝内凹陷形成有腔体,腔体内安装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基板和焊接在基板上的电感器,其中,顶盖的内侧壁开设有电感安装位,电感安装位形成有凹槽,电感器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开口盖合有盖体,凹槽、盖体和电感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热硅胶。利用盖体和凹槽的相互配合对电感器进行固定,同时在电感器和凹槽、盖体之间的位置上设置导热硅胶,使得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当在户外行驶遭受颠簸,通过凹槽和盖体对电感器的固定,也可有效避免电感器的脱落,从而提高充电机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充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向安装在电瓶车上的电池充电的充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大多设有供应直流电的电池,用于向电动车的马达提供电源。由于电池储存的电能有限,因此需要经常向电池充电以保证电池有充足的电量。现在的充电方式大多是使用市电向电池充电,但市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而向电池充电必须提供电压、电流稳定的直流电,因此需要是充电机对市电进行处理,以获得满足电池充电要求的电源。
现有的应用在电动车上的充电机大多安装在电瓶车上,且充电机具有一个金属制成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器件组成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变压电路、稳压电路等,整流电路对接收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获得直流电,滤波电路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滤波处理,过滤掉交流分量的同时还确保直流电的电压稳定。变压电路用于对直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并通过稳压电路确保输出的直流电电压的稳定。
由于充电机内设有大量的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中大部分的热量主要是由充电机内的电感器、电容和功率管工作时产生的,且由于充电机的壳体对热量的散发有阻碍作用,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影响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导致充电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充电机内还设置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位于电子器件的上方,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导流至散热器,并由散热器散发。此外,为了让充电机内热空气更好地散发,充电机的侧壁上通常还设置风扇,并在与风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散热孔。
然而,上述的充电机是安装在需要在户外行驶的电动车上,在户外行驶难免会遇上潮湿、雨天或雪天等天气状况,由于该充电机开设有散热孔和安装有风扇,所以潮湿气流、水滴或冰雪会从散热孔或风扇中进入充电机内,将会造成电路短路,继而会对充电机造成破坏,严重地还会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电感器由圆形磁芯和绕组组成,电感器的体积较大,占用充电器内腔体的大量宝贵空间,同时,电感器也较为难以固定,即便焊接固定后也有可能遭受在户外行驶的颠簸而脱离,继而导致充电机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散热性能的充电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顶盖,顶盖朝内凹陷形成有腔体,腔体内安装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基板和焊接在基板上的电感器,其中,顶盖的内侧壁开设有电感安装位,电感安装位形成有凹槽,电感器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开口盖合有盖体,凹槽、盖体和电感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热硅胶。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充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来自电感器,同时由于电感器重量和体积均较大,故对电感器进行固定以及散热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顶盖的内侧壁开设有电感安装位,并在电感安装位设置凹槽,并将电感设置在该凹槽中利用盖体和凹槽的相互配合对电感器进行固定,同时在电感器和凹槽、盖体之间的位置上设置导热硅胶,使得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当在户外行驶遭受颠簸,通过凹槽和盖体对电感器的固定,也可有效避免电感器的脱落,从而提高充电机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槽设置有第一圆弧部,盖体设置有第二圆弧部,导热硅胶设置在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和电感器的外周壁之间的位置上。
由上可见,由于电感器的磁芯呈圆环形设置,故在凹槽和盖体设置圆弧部能够使电感安装位更好地与电感器贴合,继而提高导热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感安装位朝向凹槽地设置有限位凸沿,限位凸沿与导热硅胶邻接。
由上可见,通过凸沿对导热硅胶进行限位,可有效地避免导热硅胶的脱离,可对更进一步提高充电机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板设置有导电柱安装位,基板在在导电柱安装位上焊接有导电柱。
由上可见,当充电机的输出端口和基板设置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时,从输出端口引出的导线与基板焊接时,将非常不方便,通过导电柱的设置可使导电柱的端面与输出端口位于同一高度的平面上,从而方便导线与导电柱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电柱安装位开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凹槽,导电柱的第一端部沿径向贯穿地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导电柱安装位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电柱的第二端部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
由上可见,为了防止导电柱的旋转,故在导电柱的端部设置通槽以及在导电柱安装位设置平行设置的两个凹槽,使得导电柱焊接在基板上后不容易发生旋转,从而避免脱焊等现象发生,同时导电柱的第二端部设置的安装孔用于与从输出端口引出的导线电连接,可提高装配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板上还焊接有功率管,基板贯穿地开设有通孔,顶盖的底壁朝向基板地设置有凸柱,凸柱穿过通孔,功率管设置在通孔一侧的位置上,功率管与凸柱邻接。
由上可见,从通孔穿过的凸柱可有效地为发热量较大的功率管进行散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充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省略基座后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中电感器和导热硅胶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中位于凹槽和电感器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机实施例中位于导电柱处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是充电机1的结构图。充电机1包括基座11和安装在基座11上方的顶盖12,在顶盖12的上方设有散热器16,在散热器16呈辐射状地布置,并在散热器16的中部安装有散热风扇17。在顶盖12的侧壁上设置有输入端口13、信号端口14和输出端口15。
参照图2和图3,图2是充电机1省略基座11后的结构图,图3是省略电源模块3的结构分解图。顶盖12朝内凹陷形成有一空腔,在该空腔安装有电源模块3。在顶盖12的内侧壁上朝内地形成电感安装位5,电感安装位5为自侧壁朝内延伸的凸柱,电感安装位5开设有凹槽51,凹槽51的底部设置有圆弧部53,圆弧部53为设置在凹槽51底部的弧面,电感安装位5朝向凹槽51地开设有限位凸沿52,限位凸沿52沿凹槽51的周向延伸设置。在凹槽51朝向外侧的开口设置有盖体54,盖体54在朝向凹槽51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弧部55,圆弧部55为盖体54底部的弧面,盖体54的两侧设置有通孔,螺钉可通过该通孔与电感安装位5固定连接,继而实现盖体54与电感安装位5固定连接。
参照图4并结合图3,图4是充电机1在电感安装位5处的剖视图。电感器4包括环形的磁芯和绕该磁芯卷绕的绕组,电感器4设置在凹槽51中,在电感器4和凹槽51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热硅胶41。盖体42盖合在凹槽41的开口上,在电感器4和盖体54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热硅胶42,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硅胶41和导热硅胶42为分体设置,更进一步的方案可将导热硅胶整体设置,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参照图5,图5是电源模块3的分解图。电源模块3包括基板31,基板31上开设有通孔32、通孔33、位于功率管36一侧的通孔(未标示)和位于功率管37一侧的通孔(未标示)。在通孔32的一侧上焊接有功率管34、在通孔33的一侧上焊接有功率管35,功率管36和功率管37分别焊接基板31上。在基板31靠近输出端口15的位置上开设有导电柱安装位,导电柱安装位包括两个平行延伸设置的凹槽73、74。
基板31上还焊接有导电柱7,导电柱7呈柱状延伸设置,在导电柱7的第一端部沿径向贯穿地开设有通槽72,在导电柱7的第二端部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71。参照图2和图3,当基板31安装到顶盖12的底壁上后,凸柱64穿过通孔32并与功率管34邻接,凸柱63穿过通孔33并与功率管35邻接,凸柱62穿过位于功率管36一侧的通孔并与功率管36邻接,凸柱61穿过位于功率管37一侧的通孔并与功率管37邻接,通过功率管分别与凸柱邻接,使得功率管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地传递至凸柱继而传递至散热器16上
参照图6,图6是充电机1位于导电柱7处的剖视图,当导电柱7安装到导电柱安装位时,通槽72与导电柱安装位配合,从而限制导电柱7在周向上的旋转,继而避免脱焊的发生。由图6可见,输出端口15设置在与基板31不相同的水平面上,且输出端口15和基板31之间的高度差较大,从输出端口15引出的导线需要焊接到基板31上时,将会造成不便。故通过导电柱7的设置,使得输出端口15和导电柱7的第二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输出端口15引出的导线需要电连接到导电柱7上时,以及利用安装孔71对导线进行固定连接,将大大方便了安装工序。
由上可见,由于充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来自电感器,同时由于电感器重量和体积均较大,故对电感器进行固定以及散热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顶盖的内侧壁开设有电感安装位,并在电感安装位设置凹槽,并将电感设置在该凹槽中利用盖合和凹槽的相互配合对电感器进行固定,同时在电感器和凹槽、盖体之间的位置上设置导热硅胶,使得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充电器的散热性能,当在户外行驶遭受颠簸,通过凹槽和盖体对电感器的固定,也可有效避免电感器的脱落,从而提高充电机的稳定性。以及利用导电柱的设置,大大方便了装配工序。

Claims (7)

1.充电机,包括基座和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顶盖,所述顶盖朝内凹陷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基板和焊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电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的内侧壁开设有电感安装位,所述电感安装位形成有凹槽,所述电感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开口盖合有盖体,所述凹槽、所述盖体和所述电感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热硅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设置有第一圆弧部,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二圆弧部,所述导热硅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二圆弧部和所述电感器的外周壁之间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安装位朝向所述凹槽地设置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导热硅胶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设置有导电柱安装位,所述基板在在所述导电柱安装位上焊接有导电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安装位开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凹槽,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部沿径向贯穿地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导电柱安装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部沿轴向开设有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上还焊接有功率管,所述基板贯穿地开设有通孔,所述顶盖的底壁朝向基板地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功率管设置在所述通孔一侧的位置上,所述功率管与所述凸柱邻接。
CN201520213284.2U 2015-04-09 2015-04-09 充电机 Active CN204465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3284.2U CN2044650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充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3284.2U CN2044650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充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5098U true CN204465098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1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13284.2U Active CN204465098U (zh) 2015-04-09 2015-04-09 充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5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442B (zh) 受电装置和送电装置
CN110525240B (zh) 车载动力电池、可充放电的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3475071B (zh) 充电机
CN105356536A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充电桩装置
CN10447711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箱
CN204333152U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部集成高压控制盒
CN204271707U (zh) 一种车载电动汽车充电机
CN105428060A (zh) 一种电容启动模组防爆箱
CN204465098U (zh) 充电机
CN204465096U (zh) 充电机
CN205320440U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05283995U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043409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箱
CN207732483U (zh)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CN203135733U (zh) 光伏逆变器
CN202405815U (zh) 充电机
CN109616282B (zh) 一种变压器
GB2574183A (en)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CN210093104U (zh) 一种电动车用电压转换器
CN105375605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
CN206834976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压转换器
CN205336084U (zh) 变频器的接地结构
CN220172312U (zh) 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
CN215751958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
CN205010142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动力控制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six, No. 7, Tang 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after: ZHUHAI ENPOWER ELECTR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No. six, No. 7, Tang 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Inpowercar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