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63702U - 防转移防伪标签 - Google Patents

防转移防伪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63702U
CN204463702U CN201520102661.5U CN201520102661U CN204463702U CN 204463702 U CN204463702 U CN 204463702U CN 201520102661 U CN201520102661 U CN 201520102661U CN 204463702 U CN204463702 U CN 204463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coating
false proof
code layer
adhesive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26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026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63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63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63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纵向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设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且防伪码层的下表面设有覆层,覆层的下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均横向包括空白部和刀花部,且各层的空白部之间相互重合、各层的刀花部之间相互重合;透明基材的空白部上表面设有涂层,透明基材刀花部上的刀花、防伪码层刀花部上的刀花、覆层刀花部上的刀花和粘接层刀花部上的刀花之间相互重合,且每一层的刀花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描精度高、消费者无法随意扫描、且仿冒者无法将整个防伪标签揭下的防转移防伪标签。

Description

防转移防伪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标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转移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防伪意识逐渐增强,而与之对应的防伪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目前防伪技术的种类主要包括印刷防伪技术、化学材料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数码信息防伪技术、结构和包装防伪技术、人体和生物特征防伪技术等。其中印刷防伪技术的产品主要包括有防伪标签。
防伪标签是指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上,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通常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防伪码层印刷于基材上,防伪码层通常包括二维码层、条形码层、隐形图像层等。
目前,防伪标签的基材通常为纸质基材,防伪码层直接印刷于纸质基材的上表面,然而纸质基材容易沾湿而损坏,或涂抹上赃物而不易擦除、从而导致无法对防伪码层进行准确扫描;为了避免以上不足,通常于防伪码层的上表面再加盖一层覆膜,再透过覆膜对防伪码层进行扫描、实现真伪的验证,然而,由于防伪码层和覆膜为独立的两层,两者之间存在缝隙,且防伪码层与覆膜上表面之间的距离长,使得扫描仪器对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扫描精度低。
而且,现有防伪标签的防伪码层通常是全部暴露在外,消费者可以对其进行随意扫描,然而,对于公布号为CN 102930440 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运用互联网和二维码对产品进行防伪和辨伪的方法中,厂商对每一个防伪二维码均设置了一个计数器,二维码每被扫描一次,该计数器则会累积计数一次,而该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第一次则为判断产品真伪的标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用互联网电子设备上的扫描软件对二维码进行扫描验证,若结果显示为第一次扫描,则可判断该产品为正品,若显示结果为非第一次扫描,则提醒消费者需谨慎购买。因此,若消费者对防伪码层进行随意扫描后又不购买,后续的后买者便无法真实判断产品的真伪,进而导致了厂商必须将产品收回、重新贴上二维码防伪标签后,才能重新出售,使得产品的防伪成本增大。
另外,现有的防伪标签通常为一个平整的独立个体,在保证消费者能对其进行扫描的同时,仿冒者容易将所述平整的独立个体、即一个完整的防伪标签揭下,并贴于仿冒产品上,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防伪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扫描精度高、消费者无法随意扫描、且仿冒者无法将整个防伪标签揭下的防转移防伪标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纵向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设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防伪码层的下表面设有覆层,覆层的下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均横向包括空白部和刀花部,且透明基材的空白部、防伪码层的空白部、覆层的空白部和粘接层的空白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刀花部、防伪码层的刀花部、覆层的刀花部和粘接层的刀花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空白部上表面设有涂层,透明基材刀花部上的刀花、防伪码层刀花部上的刀花、覆层刀花部上的刀花和粘接层刀花部上的刀花纵向重合,且每一层的刀花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
刀花,是指在切割时未切透、呈现凹凸不平的刀痕,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上的刀花所在处强度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撕裂开,但防伪码层上的刀花不会破坏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完整性,消费者仍然可以通过扫描仪器对其进行准确扫描。
分离块,是指刀花与刀花连接或刀花与边缘线连接形成的封闭式的独立块状,由于分离块的存在,标签本体的纵向各层无法完整地揭下。
刀花部上设有刀花,空白部上未设有刀花,防伪码层的刀花部上的防伪码与防伪层的空白部上的防伪码为一个整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印刷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消费者可以透过透明基材对防伪码层上的防伪码进行扫描;透明基材一方面起对防伪码层的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起对防伪码层的保护作用、保护防伪码层不受外物损坏;防伪码层直接印刷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上,防伪码层与透明基材之间紧密贴合、无缝隙,且透明基材上表面与防伪码层之间的距离短,从而扫描仪器对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扫描精度高。
防伪码层的下表面设有覆层,覆层的下表面设有粘接层,覆层对防伪码层起保护的作用,粘接层用于将标签本体粘接于产品上或产品的外包装上。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均横向包括空白部,透明基材空白部的上表面设有涂层,涂层可对透明基材的空白部进行遮挡,而各层的空白部纵向重合,因此涂层还可对防伪码层的空白部进行遮挡,使得只有部分的防伪码层通过透明基材暴露在外,即暴露在外的防伪码层不完整,因此消费者无法随意地对防伪码层进行扫描,而必须将涂层刮除、使得防伪码层完整地暴露在外才能实现对其进行扫描,从而避免了消费者对其扫描后又不购买而导致后续的购买者无法判断产品真伪的情形,进而避免了厂商必须收回产品并重新贴防伪标签的情形,防伪成本低。
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还均横向包括刀花部,且各层刀花部上的刀花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由于刀花所在处强度低,因此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在受外力时均会从刀花处分离成数个与相应刀花形状相同的碎块,从而避免了仿冒者将标签本体完整地揭下、并转移至仿冒产品上;每一层的刀花纵向重合,从而标签本体受到外力时,各层的分离位置不同,进而可避免因防伪码层的分离位置与其他层状结构的分离位置不同、而导致防伪码层的分离处因为有其他层状结构的粘接而不会真正的分离,进一步避免了标签本体在受力时被完整地揭下,即进一步避免了仿冒者将完整的标签本体转移至仿冒产品上,实现了真正的防伪。
刀花部上设有刀花,而空白部上未设刀花,从而可避免在刮除涂层时将透明基材的空白部、防伪码层的空白部、覆层的空白部和粘接层的空白部刮损坏。
综上所述,由于防伪码层直接印刷于透明基材上,因此扫描精度高;由于透明基材的空白部上设有涂层,因此消费者无法对防伪码层进行随意地扫描,从而使得防伪成本低;由于标签本体各纵向层状结构上均设有刀花,且各层状结构上的刀花纵向重合,因此仿冒者无法将完整的标签本体转移至仿冒产品上,实现了真正的防伪。
进一步,所述透明基材为透明薄膜基材。薄膜薄而软,轻便不易损坏,且使得薄膜基材上表面与防伪码层之间的距离短,对防伪码层的扫描精度高。
进一步,所述粘接层为不可移粘接层。不可移粘接层由不可移胶水涂抹于覆层的下表面而成,其使得粘接于产品上或产品外包装上的标签本体无法转移,进一步避免了仿冒者将标签本体完整地揭下、并转移至仿冒产品上。
进一步,所述不可移粘接层的下表面设有底纸。底纸可对不可移粘接层起保护的作用,避免标签本体在未使用时、其他物品与不可移粘接层进行粘接、从而使得不可移粘接层的粘度降低甚至报废。
进一步,所述涂层为刮刮银涂层。刮刮银涂层能起到覆盖的效果,且易刮除。
进一步,所述刮刮银涂层为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环保、且印刷速度快。
进一步,所述防伪码层为二维码层。二维码层包含的信息量大,且复杂,不容易复制,防伪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刀花和与其位于同一层的覆盖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3mm。从而可避免在刮除涂层时将标签本体刀花部的各层从其刀花处撕扯损坏。
进一步,所述覆层为白色纸质覆层。白色纸质覆层与防伪码层的对比鲜明,使得对防伪码层上防伪码的扫描更精确,且白色纸质覆层强度低,受外力时容易损坏,从而可进一步避免仿冒者将完整的标签本体揭下、转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去除底纸、不可移粘接层、和白色纸质覆层后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1、透明薄膜基材2、二维码层3、白色纸质覆层4、不可移粘接层5、底纸6、刀花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明薄膜基材2、二维码层3、白色纸质覆层4、不可移粘接层5和底纸6,二维码层3直接印刷于透明薄膜基材2下表面。标签本体制作时先将二维码层3反向印刷于透明薄膜基材2的上表面,再将透明薄膜基材2翻转、调换上下表面,使得二维码层3位于透明薄膜基材2新的下表面,且二维码层3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最后将二维码层3与白色纸质覆层4连接,避免了二维码层3与外界直接接触,而是通过透明薄膜基材2暴露在外、便于扫描; 不可移粘接层5由不可移胶水涂抹于白色纸质覆层4的下表面而成,用于将标签本体粘接于产品上或产品的外包装上;不可移粘接层5的下表面再贴上一层底纸6,底纸6用于在标签本体未投入使用时保护不可移粘接层5。
如图2、图3所示,透明薄膜基材2、二维码层3、白色纸质覆层4和不可移粘接层5均横向包括长方形状的空白部和长方形状的刀花部,且各层的空白部纵向重合、各层的刀花部纵向重合,透明薄膜基材2的空白部上表面设有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1;刀花部有两个,且两个刀花部分别位于空白部的两侧,以方便刮除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1,避免在刮除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1时因透明薄膜基材2受力而在其边缘处与二维码层3分开;每一层的两个刀花部上的刀花7和与其位于同一层的覆盖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均为3cm,当然,3.5cm、4cm、5cm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每一层刀花部上的刀花7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每一层刀花部上的刀花7之间相互重合,即每一层刀花部上的刀花7形成的分离块亦纵向重合,以实现真正的防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揭下底纸6,将标签本体通过不可移粘接层5粘接于产品上或产品的外包装上。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需要验证产品的真伪时,用手指甲或刀片等硬质物件轻轻刮掉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1,使得二维码层完整地裸露在外,再用手机或其他设备上的扫面软件正对二维码层3进行扫描,若扫描结果显示为第一次扫描,则该产品为正品,若扫描结果显示为非第一次扫描,则该产品需谨慎购买。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透明薄膜基材也可以与产品的外包装一体成形,即透明薄膜基材为产品外包装的一部分,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二维码层改为条形码层、将空白部和刀花部的形状改为三角形或圆形、将分离块的形状改为三角形或长方形、将空白部和刀花部的相对位置改为刀花部设于空白部的外围等,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9)

1.防转移防伪标签,包括标签本体,标签本体纵向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设于透明基材的下表面,防伪码层的下表面设有覆层,覆层的下表面设有粘接层;所述透明基材、防伪码层、覆层和粘接层均横向包括空白部和刀花部,且透明基材的空白部、防伪码层的空白部、覆层的空白部和粘接层的空白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刀花部、防伪码层的刀花部、覆层的刀花部和粘接层的刀花部纵向重合;透明基材的空白部上表面设有涂层,透明基材刀花部上的刀花、防伪码层刀花部上的刀花、覆层刀花部上的刀花和粘接层刀花部上的刀花纵向重合,且每一层的刀花均形成了数个分离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透明薄膜基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不可移粘接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移粘接层的下表面设有底纸。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刮刮银涂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刮银涂层为紫外线光固化UV刮刮银涂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码层为二维码层。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花和与其位于同一层的覆盖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3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防转移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层为白色纸质覆层。
CN201520102661.5U 2015-02-13 2015-02-13 防转移防伪标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3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2661.5U CN204463702U (zh) 2015-02-13 2015-02-13 防转移防伪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2661.5U CN204463702U (zh) 2015-02-13 2015-02-13 防转移防伪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63702U true CN204463702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7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26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63702U (zh) 2015-02-13 2015-02-13 防转移防伪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637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9064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宁波立芯射频股份有限公司 易碎抗金属电子标签
CN106945422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徐新华 可刮开遮盖涂层烫印膜及其制作工艺
CN109300392A (zh) * 2018-10-22 2019-02-01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 可移除防回收标签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9064A (zh) * 2015-07-31 2015-12-09 宁波立芯射频股份有限公司 易碎抗金属电子标签
CN105139064B (zh) * 2015-07-31 2018-08-10 浙江立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易碎抗金属电子标签
CN106945422A (zh) * 2017-03-16 2017-07-14 徐新华 可刮开遮盖涂层烫印膜及其制作工艺
CN109300392A (zh) * 2018-10-22 2019-02-01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 可移除防回收标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3702U (zh) 防转移防伪标签
CN208335606U (zh) 一种防伪标签
JP2019196189A (ja) 梱包体およびウェブキャンペーンの実施方法
CN105303962A (zh) 一种双面防伪结构及防伪方法
CN103761922A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包装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74284B (zh) 多层颜色结构材料的制造方法、防伪方法
CN207264419U (zh) 一种基于激光赋码的二维码
CN204463703U (zh) 覆盖式防伪标签
CN204759466U (zh) 一种双重防伪二维码标签
CN109461364A (zh) 表层局部开口半遮盖信息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3353A (zh) 一种揭开乐印刷物
CN204957129U (zh) 一种二维码印刷物
CN104875936A (zh) 一种二维码印刷物
CN210443126U (zh) 一种防伪标签纸
CN108182867B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制作方法
CN203706592U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标贴
EP2496424B1 (en) One-piece mailing document
CN213844572U (zh) 一种双面标签纸
CN212484757U (zh) 一种组合防伪标签
CN210691834U (zh) 一种多重防伪标签
CN205881327U (zh) Rfid防伪防窜吊牌
CN211062348U (zh) 一种随机图形阵防伪标签
CN211016234U (zh) 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
CN205177285U (zh)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CN200965752Y (zh) 一种薄膜基自鉴型防伪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