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9538U - 新型补气环 - Google Patents

新型补气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9538U
CN204459538U CN201520046127.7U CN201520046127U CN204459538U CN 204459538 U CN204459538 U CN 204459538U CN 201520046127 U CN201520046127 U CN 201520046127U CN 204459538 U CN204459538 U CN 204459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ring
circle
air compensation
gra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61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颜常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pper Oceanic Rise Wheat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pper Oceanic Rise Wheat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pper Oceanic Rise Wheat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pper Oceanic Rise Wheat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461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9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9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9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补气环,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连接法兰,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相连,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插接的端头设有一圈锥形圈,锥形圈的伸出端外沿连接有一圈外圈,外圈的伸出端外沿向内延伸有一圈平圈,平圈的内径与第一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锥形圈、外圈、平圈和第一筒体外壁所围成的环形腔室上设有一个进气接口,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还设有阻气圈,阻气圈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处。本实用新型改进了补气环的结构,从而改进了补气方式,同时有效解决了频繁漏灰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补气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输送系统的补气结构,具体说是一种新型补气环。
背景技术    
补气环在压力输送系统中是一个关键的需要耐磨的部件,主要起助吹补气的作用,系统中的补气环通径会根据不同的输灰量及输灰管道通径来变化。通常在压力输送系统中的系统管道补气环频繁发生漏灰,导致停用检修,频繁更换补气环,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经分析,原因为补气环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不合理。对补气环进行了改造,改进了补气方式,有效解决了频繁发生漏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补气环,改进了补气环的结构,从而改进了补气方式,可拆卸的结构方便安装,同时有效解决了频繁漏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补气环,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连接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相连,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插接的端头设有一圈锥形圈,锥形圈的伸出端外沿连接有一圈外圈,外圈的伸出端外沿向内延伸有一圈平圈,平圈的内径与第一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锥形圈、外圈、平圈和第一筒体外壁所围成的环形腔室上设有一个进气接口,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还设有阻气圈,阻气圈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处。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锥形圈与第二筒体轴芯之间的倾斜角为120~130度,优选的,锥形圈与第二筒体轴芯之间的倾斜角为128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插接的端头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与锥形圈的结构相匹配,斜面结构与第一筒体轴芯的倾斜角为40~45度,优选的斜面结构与第一筒体轴芯的倾斜角为42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圈的长度为70~80毫米,优选的外圈的长度为78毫米。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环形腔室上还设有螺座,螺座上设有丝堵。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丝堵与螺座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长度为5~10毫米,优选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长度为7毫米。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阻气圈的长度为3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改进了补气环的结构,从而改进了补气方式,通过架设锥形圈、外圈、平圈和第一筒体外壁所围成的环形腔室,并在环形腔室上设有进气接口的结构,并通过阻气圈的安装保证不会漏灰的问题,可拆卸的结构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在图中:1-连接法兰,2-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锥形圈,5-外圈,6-平圈,7-环形腔室,8-进气接口,9-阻气圈,10-斜面结构,11-螺座,12-丝堵,13-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新型补气环,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连接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相连,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插接的端头设有一圈锥形圈,锥形圈的伸出端外沿连接有一圈外圈,外圈的伸出端外沿向内延伸有一圈平圈,平圈的内径与第一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锥形圈、外圈、平圈和第一筒体外壁所围成的环形腔室上设有一个进气接口,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还设有阻气圈,阻气圈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处。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锥形圈与第二筒体轴芯之间的倾斜角为120~130度,优选的,锥形圈与第二筒体轴芯之间的倾斜角为128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插接的端头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与锥形圈的结构相匹配,斜面结构与第一筒体轴芯的倾斜角为40~45度,优选的斜面结构与第一筒体轴芯的倾斜角为42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圈的长度为70~80毫米,优选的外圈的长度为78毫米。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环形腔室上还设有螺座,螺座上设有丝堵。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丝堵与螺座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长度为5~10毫米,优选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长度为7毫米。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阻气圈的长度为30毫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新型补气环,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连接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相连,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插接的端头设有一圈锥形圈,锥形圈的伸出端外沿连接有一圈外圈,外圈的伸出端外沿向内延伸有一圈平圈,平圈的内径与第一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锥形圈、外圈、平圈和第一筒体外壁所围成的环形腔室上设有一个进气接口,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还设有阻气圈,阻气圈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圈与第二筒体轴芯之间的倾斜角为120~1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插接的端头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与锥形圈的结构相匹配,斜面结构与第一筒体轴芯的倾斜角为40~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室上还设有螺座,螺座上设有丝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堵与螺座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长度为70~80毫米,优选的外圈的长度为7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插接的孔隙长度为5~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补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圈的长度为30毫米。
CN201520046127.7U 2015-01-23 2015-01-23 新型补气环 Active CN204459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6127.7U CN204459538U (zh) 2015-01-23 2015-01-23 新型补气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6127.7U CN204459538U (zh) 2015-01-23 2015-01-23 新型补气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9538U true CN204459538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6127.7U Active CN204459538U (zh) 2015-01-23 2015-01-23 新型补气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9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6751U (zh) 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水压复合及水压检测用密封装置
CN204459538U (zh) 新型补气环
CN206784739U (zh) 一种新型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CN203585618U (zh) 一种气胎式快速连接接头
CN203880321U (zh) 用于修补内衬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胚管空壳的注浆装置
CN204984280U (zh) 一种新型密封钻杆
CN204220945U (zh) 一种带导砂功能的射砂头装置
CN204083594U (zh) 一种防喷管线接头总成
CN204253977U (zh) 进气阀
CN204403638U (zh) 管阀用快接头
CN107630811A (zh) 一种用于液压泵的柱塞
CN107781555A (zh) 水接头装置
CN203404541U (zh) 水泥化粪池用挤压式管道连接密封机构
CN104033125B (zh) 一种适用于26英寸导管的双井口装置
CN207583546U (zh) 支持电控多点喷射的双燃料发动机供气气轨
CN203769703U (zh) 一种煤层气井压力计电缆井口密封接头
CN203500774U (zh) 油气管线堵漏排压装置
CN207701848U (zh) 一种新型放水阀
CN205075324U (zh) 波纹管成型模块
CN206988635U (zh) 一种用于调压箱的安全放散装置
CN104565612A (zh) 一种用于玻璃钢夹砂顶管与中继间的连接套管
CN206396267U (zh) 一种高炉煤气管道渗漏修补装置
CN206903750U (zh) 一种新型微小型航空喷气发动机燃料管连接密封装置
CN206637151U (zh) 一种大口径输泥管的连接装置
CN205743820U (zh) 一种井下封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