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7241U - 一种自动入户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入户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7241U
CN204457241U CN201420799370.1U CN201420799370U CN204457241U CN 204457241 U CN204457241 U CN 204457241U CN 201420799370 U CN201420799370 U CN 201420799370U CN 204457241 U CN204457241 U CN 204457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eaf
handle
hinged
door
artic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93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建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ISHA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ISHA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ISHA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ISHANG INTELLIG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993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7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7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724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入户门,其中的所述驱动滑块位于门扇的顶部;其中的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的两端;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固定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门框固定铰接;其中的传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门扇,以引导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其中的第一动力源装设于门扇中,且为所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少量连杆和驱动滑块的铰接进而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顶部的移动实现入户门的自动开闭,可接入门扇感应系统或者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对其的开关动作,进而可以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置,为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新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入户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的入户门。
背景技术
入户门,即进入房屋的第一道门,也叫进户门。目前所广泛应用的入户门,其中绝大多数所采用的为防撬门、安全门等类型的入户门。尽管这些入户门具有良好的防撬安全性和隔音、隔热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入户门需要进行手动开启和关闭,不能满足某些特殊场合的需求。同时,现有的手动入户门也不满足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入户门,进而在提供传统的安全性的同时为使用者居家出入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入户门,包括门扇和门框,所述门扇侧边和门框之间通过边铰链连接,且门扇以所述边铰链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进行开合,所述自动入户门还包括支撑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驱动滑块、传动机构和第一动力源;其中,
所述驱动滑块位于所述门扇的顶部;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的两端;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铰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互不交叉;
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框的顶部横框下沿固定铰接;
所述传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门扇,以引导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
所述第一动力源装设于所述门扇中,且为所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为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形带、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其中,
所述同步齿形带沿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分别位于所述同步齿形带的两端,其中,主同步带轮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并协同从同步带轮驱使所述同步齿形带的往复移动;
所述驱动滑块固定于所述同步齿形带并随所述同步齿形带的移动而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为螺纹丝杠传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螺纹丝杠传动机构包括螺纹丝杠和丝杠螺母;其中,
所述螺纹丝杠沿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
所述丝杠螺母配合于所述螺纹丝杠,并随所述螺纹丝杠的转动而沿所述螺纹丝杠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滑块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以随所述丝杠螺母移动。
进一步,所述自动入户门还具有门锁机构。
进一步,所述门锁机构包括:安装于门扇内的主旋转柄、中部门锁、上部门锁、下部门锁和第二动力源;其中,
所述主旋转柄具有第一中心孔、中部铰接柄、上部铰接柄和下部铰接柄;
所述第二动力源装设于门扇中,并为所述主旋转柄提供转动的动力;
所述中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中部并铰接于中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中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上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上部并铰接于上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上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下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下部并铰接于下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下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门框位于门扇的内侧具有与所述中部门锁、上部门锁和下部门锁的锁舌数量和形状相适配的锁库。
进一步,所述中部门锁包括:
中部横向锁杆和中部侧边锁销;其中,
所述中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中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进一步,所述上部门锁包括:
上部连杆、上部辅助旋转柄、上部横向锁杆、上部侧边锁销、上部纵向锁杆和上部顶边锁销;其中,
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位于门扇中所述主旋转柄的上方,并具有第二中心孔、上部横向铰接柄和上部纵向铰接柄,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通过其第二中心孔铰接于所述门扇内,使得上部横向铰接柄和上部纵向铰接柄以所述第二中心孔为圆心转动;
所述上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中上部铰接柄远离第一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纵向铰接柄远离第二中心孔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转动时,驱动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的转动;
所述上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横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横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上部纵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纵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纵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顶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上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上部顶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进一步,所述下部门锁包括:
下部连杆、下部辅助旋转柄、下部横向锁杆、下部侧边锁销、下部纵向锁杆和下部底边锁销;其中,
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位于门扇中所述主旋转柄的下方,并具有第三中心孔、下部横向铰接柄和下部纵向铰接柄,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通过其第三中心孔铰接于所述门扇内,使得下部横向铰接柄和下部纵向铰接柄以所述第三中心孔为圆心转动;
所述下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中下部铰接柄远离第一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纵向铰接柄远离第三中心孔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转动时,驱动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的转动;
所述下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横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横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下部纵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纵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纵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底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下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下部底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通过少量连杆和驱动滑块的铰接进而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顶部的移动实现了入户门的自动开闭,其结构简单,仅需要在现有入户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进即可实现,进而仍然具有传统入户门,例如防撬门、安全门等多锁舌防撬能力和隔音隔热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还可进一步接入门扇感应系统或者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对该自动入户门的开关指令,进而可以通过所接入系统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置,例如远程监控入户门状态和启闭控制等,为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新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法明的自动入户门第一实施例处于打开时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法明的自动入户门第一实施例处于关闭时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法明的自动入户门第二实施例处于打开时的俯视结构图;
图8为本法明的自动入户门第二实施例处于关闭时的俯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中的门锁机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中的门锁机构上锁状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利用安装于门扇顶部的几个传动杆和驱动滑块,进而通过控制驱动滑块的运动以推动传动杆的相对运动实现自动入户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以下分别以对驱动滑块的两种不同驱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进行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入户门包括门扇2和门框1,所述门扇2侧边和门框1之间通过边铰链3连接,且门扇2以所述边铰链3的中心轴31为旋转轴进行开合。该自动入户门还包括支撑杆41、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驱动滑块44、传动机构和第一动力源。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滑块44位于所述门扇2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杆42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44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固定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1固定铰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所述支撑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框1的顶部横框下沿固定铰接。所述传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门扇2,以引导所述驱动滑块44在门扇2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所述第一动力源装设于门扇2中,且为所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
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其包括同步齿形带51、主同步带轮52和从同步带轮53;其中,所述同步齿形带51沿所述门扇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主同步带轮52和从同步带轮53分别位于所述同步齿形带51的两端,其中,主同步带轮52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并协同从同步带轮53驱使所述同步齿形带51的往复移动;所述驱动滑块44固定于所述同步齿形带51并随所述同步齿形带51的移动而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动力源例如电机与减速器54,所述电机与减速器54安装于门扇2中,并与安装于门扇2中的驱动控制器55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控制器55的控制下运转。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器55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还可以同时与内嵌于门扇2内的电池56电连接,以利用该电池56作为备用电源。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的第一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自动入户门的打开和关闭时。驱动控制器55驱动电机与减速器54的运转以带动主同步带轮52的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同步齿形带51在主同步带轮52和从同步带轮53之间的运动。由于驱动滑块44固定于所述同步齿形带51,进而同步齿形带51的运动又带动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滑动。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使得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可变、并且永不平行,使得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时,对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施加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作用于支撑杆41的力与支撑杆4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随着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在支撑杆41与第一驱动杆42的铰接处以及支撑杆41与第二驱动杆43的铰接处对支撑杆41的作用力中产生了垂直于支撑杆41的分力,同时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在支撑杆41与第一驱动杆42的铰接处施加的力矩和在支撑杆41与第二驱动杆43的铰接处施加的力矩不能抵消,因此可推动支撑杆41以在门框1的固定铰接处为轴心的旋转,进而带动了门扇2的转动,实现了门扇2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其具体过程是,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驱使第一驱动杆42以第二驱动杆43为杠杆,并以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铰接点为中心实现角度增大或者缩小的转动,第一驱动杆42牵引或者推动支撑杆41以该支撑杆41在门框1的顶部横框下沿的铰接点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门扇2实现绕边铰链3的开启或者关闭。本第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器55和电池56均安装在门扇2的同一侧,以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其包括门扇2和门框1,所述门扇2侧边和门框1之间通过边铰链3连接,且门扇2以所述边铰链3的中心轴31为旋转轴进行开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是,第二实施例中,该自动入户门还包括支撑杆41、第一驱动杆42、第二驱动杆43、驱动滑块44、传动机构和第一动力源。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滑块44位于所述门扇2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杆42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44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固定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1固定铰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所述支撑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框1的顶部横框下沿固定铰接。所述传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门扇2,以引导所述驱动滑块44在门扇2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所述第一动力源装设于门扇2中,且为所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
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螺纹丝杠传动机构。其包括螺纹丝杠61和丝杠螺母62;其中,所述螺纹丝杠61沿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所述丝杠螺母62配合于所述螺纹丝杠61,并随所述螺纹丝杠61的转动而沿所述螺纹丝杠61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滑块44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62,以随所述丝杠螺母62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杆42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44的两端。所述第一动力源例如电机与减速器63,所述电机与减速器63安装于门扇2中,并与安装于门扇2中的驱动控制器64电连接,在所述驱动控制器64的控制下运转。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器64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还可以同时与内嵌于门扇2内的电池65电连接,以利用该电池65作为备用电源。
继续参见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的第二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自动入户门的打开和关闭时。驱动控制器64驱动电机与减速器63的运转以带动螺纹丝杠61的转动,进而带动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62的驱动滑块44沿所述螺纹丝杠61的延伸方向移动。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使得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驱动杆43与支撑杆41之间的夹角可变、并且永不平行,使得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时,对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施加推力或者拉力,进而作用于支撑杆41的力与支撑杆4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随着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在支撑杆41与第一驱动杆42的铰接处以及支撑杆41与第二驱动杆43的铰接处对支撑杆41的作用力中产生了垂直于支撑杆41的分力,同时由于所述第一驱动杆42和第二驱动杆43互不交叉,在支撑杆41与第一驱动杆42的铰接处施加的力矩和在支撑杆41与第二驱动杆43的铰接处施加的力矩不能抵消,因此可推动支撑杆41以在门框1的固定铰接处为轴心的旋转,进而带动了门扇2的转动,实现了门扇2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其具体过程是,所述驱动滑块44沿所述门扇2顶部的宽度延伸方向的滑动,驱使第一驱动杆42以第二驱动杆43为杠杆,并以所述第一驱动杆42与支撑杆41铰接点为中心实现角度增大或者缩小的转动,第一驱动杆42牵引或者推动支撑杆41以该支撑杆41在门框1的顶部横框下沿的铰接点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推动门扇2实现绕边铰链3的开启或者关闭。本第二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器64和电池65均安装在门扇2的同一侧,以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还可进一步安装门扇感应系统,以指令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进而开启或者关闭所述门扇,实现自动入户门的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其中,门扇感应系统例如带有指纹识别器,进而通过该指纹识别器识别合法用户,当检测到合法用户指纹时,执行自动开门动作,而检测到非合法用户指纹时不执行自动开门动作等。另外,所述第一动力源也可连接于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家居系统下发指令以执行自动开门动作。
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还进一步具有门锁机构。该门锁机构如图9所示,图10为图9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该门锁机构上锁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门锁机构包括安装于门扇2内的主旋转柄72、中部门锁、上部门锁和下部门锁。其中,如图10所示,所述主旋转柄72具有第一中心孔721、中部铰接柄722、上部铰接柄723和下部铰接柄724;所述第二动力源装设于门扇中,并为所述主旋转柄72提供转动的动力,所述第二动力源例如微型直流马达71,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的转子套接于所述第一中心孔721中,以驱动所述主旋转柄72的转动,使得中部铰接柄722、上部铰接柄723和下部铰接柄724以所述第一中心孔721为圆心转动。所述中部门锁安装于门扇2内远离所述边铰链3一侧的中部,并铰接于中部铰接柄722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以随所述中部铰接柄722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2的边缘。所述上部门锁安装于门扇2内远离所述边铰链3一侧的上部,并铰接于上部铰接柄723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以随所述上部铰接柄723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2的边缘。所述下部门锁安装于门扇2内远离所述边铰链3一侧的下部,并铰接于下部铰接柄724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以随所述下部铰接柄724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2边缘。同时,所述门框1位于门扇2的内侧具有与所述中部门锁、上部门锁和下部门锁的锁舌数量和形状相适配的锁库,在所述门扇2关闭时,所述中部门锁、上部门锁和下部门锁的锁舌伸出所述门扇2时伸入所述锁库以锁定所述门扇2的关闭状态。
继续参照图9所示,所述中部门锁包括中部横向锁杆731和中部侧边锁销732。其中,所述中部横向锁杆73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铰接柄722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所述中部横向锁杆731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侧边锁销732位于门扇2中的铰接端。所述中部侧边锁销732具有至少1个锁舌,例如图9中所示的中部侧边锁销732具有3个锁舌。
参照图9、图11所示,在开锁或者关锁时,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的转子转动,进而带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通过其中部铰接柄722传递给中部横向锁杆731,牵引所述中部横向锁杆731的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中部侧边锁销732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门扇2的侧边锁库中,进而实现中部侧边锁销732的锁门或者开锁动作。
所述上部门锁包括上部连杆741、上部辅助旋转柄742、上部横向锁杆743、上部侧边锁销744、上部纵向锁杆745和上部顶边锁销746。其中,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位于门扇2中所述主旋转柄72的上方,并具有第二中心孔7421、上部横向铰接柄7422和上部纵向铰接柄7423,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通过其第二中心孔7421铰接于所述门扇2内,使得上部横向铰接柄7422和上部纵向铰接柄7423以所述第二中心孔7421为圆心转动。所述上部连杆74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72中的上部铰接柄723远离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所述上部连杆741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中的上部纵向铰接柄7423远离第二中心孔7421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72转动时,驱动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的转动。所述上部横向锁杆74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中的上部横向铰接柄7422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7421的末端,所述上部横向锁杆74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侧边锁销744位于门扇2中的铰接端。所述上部纵向锁杆74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742中的上部纵向铰接柄7423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7421的末端,所述上部纵向锁杆745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顶边锁销746位于门扇2中的铰接端。所述上部侧边锁销744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上部顶边锁销746具有至少1个锁舌,例如图9中所示的上部侧边锁销744具有1个锁舌,上部顶边锁销746具有3个锁舌。
参照图9、图11所示,在开锁或者关锁时,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的转子转动,进而带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通过其上部铰接柄723传递给上部连杆741,牵引所述上部连杆741的纵向移动,进而带动上部辅助旋转柄742的转动,上部辅助旋转柄742的转动同时带动上部横向锁杆743的横向移动以及上部纵向锁杆745的纵向移动,而上部横向锁杆743的横向移动带动上部侧边锁销744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门扇2的侧边锁库中,上部纵向锁杆745的纵向移动带动上部顶边锁销746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门扇2的上边缘锁库中,进而实现上部侧边锁销744和上部顶边锁销746的锁门或者开锁动作。
所述下部门锁包括下部连杆751、下部辅助旋转柄752、下部横向锁杆753、下部侧边锁销754、下部纵向锁杆755和下部底边锁销756;其中,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位于门扇2中所述主旋转柄72的下方,并具有第三中心孔7521、下部横向铰接柄7522和下部纵向铰接柄7523,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通过其第三中心孔7521铰接于所述门扇2内,使得下部横向铰接柄7522和下部纵向铰接柄7523以所述第三中心孔7521为圆心转动。所述下部连杆75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72中的下部铰接柄724远离第一中心孔721的末端,所述下部连杆751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中的下部纵向铰接柄7523远离第三中心孔7521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72转动时,驱动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的转动。所述下部横向锁杆75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中的下部横向铰接柄7522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7521的末端,所述下部横向锁杆75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侧边锁销754位于门扇2中的铰接端。所述下部纵向锁杆75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752中的下部纵向铰接柄7523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7521的末端,所述下部纵向锁杆755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底边锁销756位于门扇2中的铰接端。所述下部侧边锁销754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下部底边锁销756具有至少1个锁舌,例如图9中所示的下部侧边锁销754具有1个锁舌,下部底边锁销756具有3个锁舌。
参照图9、图11所示,在开锁或者关锁时,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的转子转动,进而带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主旋转柄72的转动通过其下部铰接柄724传递给下部连杆751,牵引所述下部连杆751的纵向移动,进而带动下部辅助旋转柄752的转动,下部辅助旋转柄752的转动同时带动下部横向锁杆753的横向移动以及下部纵向锁杆755的纵向移动,而下部横向锁杆753的横向移动带动下部侧边锁销754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门扇2的侧边锁库中,下部纵向锁杆755的纵向移动带动下部底边锁销756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门扇2的下边缘锁库中,进而实现下部侧边锁销754和下部底边锁销756的锁门或者开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门扇2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停留在开锁位,使得中部侧边锁销732、上部侧边锁销744、上部顶边锁销746、下部侧边锁销754和下部底边锁销756均缩进门扇2中;而当,当门扇2关闭于门框1时,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旋转并停留到闭锁位,使得中部侧边锁销732、上部侧边锁销744、上部顶边锁销746、下部侧边锁销754和下部底边锁销756均伸出门扇2并伸入门框1的对应锁库中,进而实现锁门。
另外,为了避免电气设备故障导致无法开关锁,本实用新型中还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微型直流马达71同轴设置的锁芯,以通过钥匙旋转所述锁芯以带动所述主旋转柄72的转动,进而实现手动锁门和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通过少量连杆和驱动滑块的铰接进而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顶部的移动实现了入户门的自动开闭,其结构简单,仅需要在现有入户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进即可实现,进而仍然具有传统入户门,例如防撬门、安全门等多锁舌防撬能力和隔音隔热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入户门还可进一步接入门扇感应系统或者智能家居系统以实现对该自动入户门的开关指令,进而可以通过所接入系统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置,例如远程监控入户门状态和启闭控制等,为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新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入户门,包括门扇和门框,所述门扇侧边和门框之间通过边铰链连接,且门扇以所述边铰链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进行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入户门还包括支撑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驱动滑块、传动机构和第一动力源;其中,
所述驱动滑块位于所述门扇的顶部;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和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铰接于所述驱动滑块的两端;
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铰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互不交叉;
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门框的顶部横框下沿固定铰接;
所述传动机构装设于所述门扇,以引导所述驱动滑块在门扇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
所述第一动力源装设于所述门扇中,且为所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被约束在大于0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形带、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其中,
所述同步齿形带沿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分别位于所述同步齿形带的两端,其中,主同步带轮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并协同从同步带轮驱使所述同步齿形带的往复移动;
所述驱动滑块固定于所述同步齿形带并随所述同步齿形带的移动而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螺纹丝杠传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丝杠传动机构包括螺纹丝杠和丝杠螺母;其中,
所述螺纹丝杠沿所述门扇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受所述第一动力源的驱动;
所述丝杠螺母配合于所述螺纹丝杠,并随所述螺纹丝杠的转动而沿所述螺纹丝杠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滑块固定于所述丝杠螺母,以随所述丝杠螺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入户门还具有门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机构包括:安装于门扇内的主旋转柄、中部门锁、上部门锁、下部门锁和第二动力源;其中,
所述主旋转柄具有第一中心孔、中部铰接柄、上部铰接柄和下部铰接柄;
所述第二动力源装设于门扇中,并为所述主旋转柄提供转动的动力;
所述中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中部并铰接于中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中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上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上部并铰接于上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上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下部门锁安装于门扇内远离所述边铰链一侧的下部并铰接于下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以随所述下部铰接柄的转动伸出或者缩入所述门扇边缘;
所述门框位于门扇的内侧具有与所述中部门锁、上部门锁和下部门锁的锁舌数量和形状相适配的锁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门锁包括:
中部横向锁杆和中部侧边锁销;其中,
所述中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一中心孔的末端,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中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中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门锁包括:
上部连杆、上部辅助旋转柄、上部横向锁杆、上部侧边锁销、上部纵向锁杆和上部顶边锁销;其中,
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位于门扇中所述主旋转柄的上方,并具有第二中心孔、上部横向铰接柄和上部纵向铰接柄,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通过其第二中心孔铰接于所述门扇内,使得上部横向铰接柄和上部纵向铰接柄以所述第二中心孔为圆心转动;
所述上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中上部铰接柄远离第一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纵向铰接柄远离第二中心孔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转动时,驱动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的转动;
所述上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横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横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上部纵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辅助旋转柄中上部纵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二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上部纵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部顶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上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上部顶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入户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门锁包括:
下部连杆、下部辅助旋转柄、下部横向锁杆、下部侧边锁销、下部纵向锁杆和下部底边锁销;其中,
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位于门扇中所述主旋转柄的下方,并具有第三中心孔、下部横向铰接柄和下部纵向铰接柄,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通过其第三中心孔铰接于所述门扇内,使得下部横向铰接柄和下部纵向铰接柄以所述第三中心孔为圆心转动;
所述下部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旋转柄中下部铰接柄远离第一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纵向铰接柄远离第三中心孔的末端,以在所述主旋转柄转动时,驱动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的转动;
所述下部横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横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横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侧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下部纵向锁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辅助旋转柄中下部纵向铰接柄远离所述第三中心孔的末端,所述下部纵向锁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部底边锁销位于门扇中的铰接端;
所述下部侧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所述下部底边锁销具有至少1个锁舌。
CN201420799370.1U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自动入户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7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370.1U CN204457241U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自动入户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370.1U CN204457241U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自动入户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7241U true CN204457241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937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7241U (zh) 2014-12-16 2014-12-16 一种自动入户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7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713A (zh) * 2014-12-16 2015-04-29 宁波知上智能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入户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3713A (zh) * 2014-12-16 2015-04-29 宁波知上智能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入户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6827B (zh) 电动塞拉门锁闭解锁机构
CN204238802U (zh) 带紧急开启机构的电磁屏蔽门
CN104563713B (zh) 一种自动入户门
CN204457241U (zh) 一种自动入户门
CN205637930U (zh) 一种插销装置
CN204716001U (zh) 一种自动开关门的机械传动装置
CN201056941Y (zh) 可自动锁窗的电动窗户
CN205936019U (zh) 一种用于枪柜的枪锁
CN205532083U (zh)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小型粮库密封窗
CN104863461B (zh) 一种无死点双扇智能门
CN202266144U (zh) 电动塞拉门锁闭解锁机构
CN102877730A (zh) 折叠门自动开闭装置
CN103098717B (zh) 家畜饲养用分栏采食装置及其双扇门电控门锁机构
CN205487618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且带滚珠的变压器安装装置
CN205078079U (zh) 一种建筑门窗智能控制系统
CN204877065U (zh) 一种曲柄双滑块机构控制的单动源自动双扇门
CN211342387U (zh) 同步双开转门装置及机器人
CN203462929U (zh) 一种车库自动平开门
CN209163660U (zh) 一种平移门开门机
CN205047030U (zh) 一种紧急锁门机构
CN208380378U (zh) 一种自动启闭式门窗动力系统及逆变器柜
CN205451975U (zh) 一种带导柱的变压器安装装置
CN205487624U (zh) 一种变压器安装装置的控制系统
CN204492450U (zh) 一种曲柄滑块机构控制的掀式自动门
CN205451974U (zh) 一种带滚珠的变压器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1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