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3272U - 一种防伪酒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酒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3272U
CN204453272U CN201520081107.3U CN201520081107U CN204453272U CN 204453272 U CN204453272 U CN 204453272U CN 201520081107 U CN201520081107 U CN 201520081107U CN 204453272 U CN204453272 U CN 204453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on section
elastic component
false
outer shroud
wine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11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其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811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3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3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32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酒瓶,其包括设有瓶颈的瓶体和设有开启区域和外环的盖组件。特别地,所述外环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瓶颈设有第二容纳部,并且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或第二容纳部,并允许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对齐;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同时容纳于对齐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使得外环不能从瓶颈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开启件能安装但不能拆除,防止酒瓶被回收二次使用于制造假酒,并且把开启件直接安装在酒瓶瓶颈口内,不需要添加固件和使用胶水。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酒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酒瓶。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回收旧瓶的方法来造假酒已泛滥成灾,令高档酒厂家头痛不已。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酒瓶制造较为麻烦,造假者往往将空酒瓶回收用于制造假酒。为了实现防伪的目的,目前主要有三类技术:一种是外包装标识防伪,在酒瓶外封装上采用油墨、反光水印、激光防伪等技术;一种是信息防伪,即建立信息库,采用信息加密、防伪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再一种是结构防伪,利用酒瓶本身来防伪,一些厂家使瓶体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或痕迹来进行防伪。
第一种技术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其技术需要保密,否则,当其他人不受技术限制地生产这种“标识”时,这种技术就完全失效;当前假酒泛滥成灾,大部分是基于防伪印制品技术上的失效造成的。
第二种技术需要辅助设备及信息库来支持验证,消费者直观上难以识别,不利于随时随地自由地判别酒的真伪。
第三种技术可以免除前两种技术的不足,由于时效性强,鉴别时直观容易,是酒防伪技术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酒瓶由于需要建立瓶生产线才能生产,这需要大规模的投入,所以造假者难以选用这种方法造假。因此,结构防伪是酒瓶防伪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一些在开瓶时容易导致瓶口锋利割伤手指的酒瓶设计,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包装而禁止使用、出口,影响销售;此外一些使用内塞的酒瓶设计,容易令人产生异物感或感觉不卫生而不受消费者欢迎;一些设计由于使用时令人产生不便或产生不愉悦的感觉而不受欢迎。一些厂家使用防倒流装置来防止旧瓶装新酒,但防倒流装置易于拆除而无损酒瓶,即旧酒瓶虽然不能直接装新酒,但只要折除旧的防倒装置,再装上假酒,然后装上新的防倒流装置,这样这种防伪技术就失效了。
在第三种技术即酒瓶结构防伪当中,能否找到一种方案,可以在安全地实现开启酒瓶的同时,使酒瓶不能二次原样使用的技术呢?专利公开技术CN96200410.3、CN95219964.5和CN201220423766.7为我们提供了用易拉盖设置在酒瓶内再用胶水沾固固件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巧妙地借用了易拉罐的开启方便安全的优点,可以有效防止回收旧瓶装假酒。但是,这些酒瓶都存在需要使用胶水的缺点,而因2012年白酒行业发生过塑化剂事件,令厂家对使用胶水的技术方案敬而远之;另外,这些方案最大的缺点是酒瓶由酒瓶本体和一个与酒瓶同材料的固件组成的,没有保持通常酒瓶的一体性,对于包装高档酒的酒瓶,这两个不足是很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酒瓶,其保持了上述三个技术方案的优点,其开启件能安装但不能拆除,防止酒瓶被回收二次使用于制造假酒。本实用新型把开启件直接安装在酒瓶瓶颈口内,且不需要添加固件和使用胶水,从而同时解决了上述两个不足。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酒瓶,其包括设有瓶颈的瓶体和设有开启区域和外环的盖组件。特别地,所述外环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瓶颈设有第二容纳部,并且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或第二容纳部,并允许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对齐;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同时容纳于对齐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使得外环不能从瓶颈脱离。
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对齐后,形成可以容纳第二形态的弹性件的空间,使得弹性件能够转换为第二形态并填充该空间,使盖组件与瓶颈结合从而密封瓶体。此时打开开启区域即可开启酒瓶,但此时弹性件不能从第二形态变回第一形态,从而外环和瓶颈不能再次分离,否则取出外环时必然会使瓶颈产生破损。因此外环无法再取出,使得酒瓶无法再次原样使用,从而避免造假者将空酒瓶回收并再次用于制造假酒。
通常所述盖组件与瓶颈在其圆周结合,因此所述第一、第二容纳部通常分别设在外环和瓶颈的圆周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部设于盖组件的外部边缘(外周),而所述第二容纳部设于瓶颈的内部边缘(内周),盖组件伸入瓶颈内与瓶颈结合。
通常盖组件与瓶颈在其圆周结合后,外力只能沿瓶体的轴向方向施加,因此弹性件的形变方向通常与瓶体的径向方向平行,使得盖组件和瓶颈结合后,外力不能使弹性件发生径向方向的形变,从而不能由第二形态变回第一形态,使得盖组件无法再次与瓶颈分离。
所述弹性件为具有弹性并能够发生形变的部件。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弹性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从而具有不同的体积或形状。因此能够通过改变外力作用,使弹性件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例如增加、减少或撤销外力。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弧形件,能够沿其径向方向发生形变,而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环形凹槽。为了更好地卡住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更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弹珠或弹簧(弹簧珠),能够沿其轴向方向发生形变,而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多个凹孔,其均匀地分布在盖组件或瓶颈的圆周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颈还设有凸台,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对齐后,所述凸台与所述外环形成平整的表面。此时凸台刚好托住外环且外环不向外凸出,能够使工具找不到着力点,防止取出外环,实现对外环的防拉、防锯、防撬。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设于所述凸台和外环之间的密封件。先安装密封件,再同时安装盖组件及弹性件,优选密封件与凸台的宽度相同,密封件被夹在凸台与外环之间并被紧固,满足酒液不漏气不漏液的安装要求。
当盖组件与瓶颈结合时,如果弹性件的大部分只被容纳于一个容纳部中,就会使结合不稳定,外环容易被取出。为了避免该问题,需要使弹性件横向(形变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容纳部的深度,即第一容纳部的深度≥弹性件的横向宽度>第二容纳部的深度,使弹性件有效连接外环和瓶颈后,在不破坏酒瓶的情况下,外环及弹性件都无法被取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深度、所述弹性件的横向宽度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深度的比例为1:0.85~0.95:0.4~0.5,更优选为1:0.9:0.4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环与开启区域的厚度相差悬殊。开启区域的厚度较薄(为常规厚度,0.5mm以下),以便于开启;所述外环、弹性件较厚(1mm以上),安装后,弹性件连接酒瓶和外环,外环及弹性件都无法被取出,同时外环和弹性件较厚,而瓶颈的容纳部较薄,进一步确保外环在被强行取出时能产生足够的形变力破坏酒瓶。
所述弹性件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与盖组件形成一体,此时弹性件通过第一容纳部被结合在盖组件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伪酒瓶,其包括设有瓶颈的瓶体和设有开启区域和外环的盖组件。特别地,所述外环的外部边缘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瓶颈的内部边缘设有第二容纳部;并且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弧形件,该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收缩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自然形态)。在第一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并允许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对齐,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同时容纳于对齐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并卡住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使得外环不能从瓶颈脱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取出外环时施加的力只能是沿瓶体轴向方向的力,而轴向方向的力无法产生使弹性件收缩的瓶体径向方向的力,所以弹性件无法收缩,故而外环无法再被取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伪酒瓶时,打开酒瓶外盖和开启区域即可开启,方便安全。由于盖组件与瓶体可安装而不可拆卸,酒瓶开启后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或痕迹来进行防伪,从根本上可以防止造假者将空酒瓶回收用于制造假酒现象发生。即使把本技术公开而令造假者掌握本技术,也无法通过回收旧瓶来造假酒。消费者只需观察瓶口颈部内开启区域部分是否开启或完整,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分辨酒是否为假酒。
本实用新型的酒瓶在安装时无需使用胶水,可以打消使用胶水的食品安全担忧;并且不需要添加与酒瓶本体相同材料的固件,保持了酒瓶的一体性;其结构简单合理,无需辅助设备验证。本实用新型的防伪有效性不受时间性限制,尤其适合封装越旧越醇的美酒,即使酒已买回家直至多年以后,真伪问题随时可以轻易地自行分辨。本实用新型的酒瓶封装要求与国际接轨,封装要求提高,间接提升酒的档次,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A、3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组件和不同形态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4A、4B、4C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安装时、安装后、被开启后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件。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各部件的尺寸比例。
图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无关的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实施例中。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酒瓶,其包括盖组件100、瓶体200和弹性件300。盖组件100设有开启区域102和外环104,外环104的外部边缘设有第一容纳部106。瓶体200设有瓶颈202,瓶颈202的内部边缘设有第二容纳部204。
如图1所示,安装后的弹性件(第二形态)填充由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对齐后形成的空间,使盖组件与瓶颈结合从而密封瓶体。
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图3A和3B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盖组件100和不同形态的弹性件300。图3A的弹性件300处于第一形态,此时弹性件被压缩,被完全容纳于盖组件100的容纳部106中,不从盖组件凸出。图3B的弹性件300处于第二形态,此时弹性件回弹,从盖组件100的容纳部106凸出,但仍有部分处于盖组件100的容纳部106中。
从图4A、4B、4C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示例性的防伪酒瓶在安装时、安装后和被开启后的不同状态。图4A显示了其安装过程。首先,将弹性件300部分地放在盖组件的容纳部中,并向内用力,使弹性件收缩并处于第一形态,从而完全被容纳在第一容纳部。此时第一容纳部可以相对于第二容纳部移动并对齐。对齐后,如图4B所示,两个容纳部形成可以容纳第二形态的弹性件的空间,弹性件横向弹出并转换为第二形态以填充该空间,从而使盖组件与瓶颈结合从而密封瓶体。
图4C是酒瓶被开启后的示意图。此时,防伪酒瓶的外环已没有办法取出。若要取出外环,弹性件应收缩于外环的容纳部内,然而,取出外环施加的力只能是上下方向的力,而上下方向的力无法产生使弹性件收缩的左右方向的力,所以弹性件无法收缩,故而外环无法再被取出。否则,即使强行取出外环,也必然会使瓶颈产生损毁。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其中以易拉盖作为开启区域102,并使用含有外牙的外盖400。
所述弹性件由金属、合金、塑胶等硬度高、弹性强度高的材料制成,优选由高强度不锈钢或铍铜制成,弹性件的抗拉力良好和屈服强度高。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件,其为弧形件,此时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环形凹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还可以是圆环。为了使弹性件不容易从容纳部滑出,所述弹性件优选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弹珠或弹簧,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均匀分布在其圆周的多个凹孔。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弹性件均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形态的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二容纳部,转换为第二形态的弹性件从第二容纳部弹出,从而卡住两个容纳部。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第一形态为压缩形态,第二形态为从压缩形态恢复的形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第一形态为扩张形态,第二形态为从扩张形态恢复的形态。只要两个形态下弹性件占据的空间不同,就能够分别实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结合。
在图4A~4C的实施例中,所述瓶颈还设有凸台206,在第一容纳部与第二容纳部对齐后,凸台206与外环形成平整的表面,此时凸台刚好托住外环且外环不向外凸出。如图4C所示,酒瓶开启后,即使想要使用工具取出外环,工具也没有着力点,从而实现对外环的防拉、防锯、防撬。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结合严密,在一般温度变化范围内不影响安装及使用,完全可以满足封装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设于所述凸台和外环之间的密封环(未图示),以提供进一步的密封效果。密封环选用无毒材料。
所述开启区域用于开启酒瓶,其为易于打开的易开件,优选为易拉盖。在图1~3和图5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启区域为易拉盖。在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启区域为易撕盖,例如易撕金属箔(铝箔、锡箔、银箔)、金属膜。当然,所述开启区域还可以选择其他本领域常用的开启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区域设有刻痕或拉片,开启区域暴露于酒瓶颈口内,便于开启拉片以及开启后将拉片从颈口取出,同时便于消费者观察拉片、容纳部是否完整,辨别真伪。易拉盖已经为消费者所熟悉,其开启方便,具有卫生性、不会生锈,不需辅助工具开启,开启后,易拉盖已破坏,可有效防止盗开。可以根据要求在开启区域上设计图案,可以采用彩色印刷、凸字、铣字;可以印刷各种文字标志图案,使瓶盖更美观,也使产品更具价值感。
在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还设有外盖400,瓶体在瓶颈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连接部。开启酒瓶时,先打开外盖400,再打开开启区域,即可倒出瓶内的酒。
可以调整各部件的尺寸,以达到更好的卡扣效果,并保证弹性件有效连接外环及酒瓶后,在不破坏酒瓶的情况下,外环及弹性件都无法被取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深度、所述弹性件的横向宽度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深度的比例为1:0.85~0.95:0.4~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的厚度、所述弹性件的厚度为1mm以上,所述开启区域的厚度为0.5mm以下。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各部件的尺寸比例。其中当第一容纳部的深度为1时,其厚度为0.6;弹性件的横向宽度为0.9,厚度为0.4;第二容纳部的深度为0.45,厚度为0.6。
可以调整材料的厚度,使弹性件足够厚而瓶颈足够薄,使第二容纳部正常打开时坚固安全,而当被强行取出时弹性件或外环的形变使第二容纳部必然遭到破坏。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是单独的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弹性件形成一体,弹性件被固定于第一容纳部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区域、外环由具有韧性及刚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马口铁、铝或镁合金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体由脆性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陶瓷。玻璃或陶瓷为易碎材料,硬度大且韧性及刚性差,而马口铁或铝的韧性及刚性较好,不易破坏,且若被破坏,其厚度大时产生的金属形变力量会损毁瓶颈容纳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瓶体、开启区域均可以使用其他性质类似的材料替代。如果要将外环取出,必然对瓶颈的容纳部产生破坏,使酒瓶不能再次原样使用。上述材料均对人体无毒性,不会变质。
所述开启区域的材料与与外环的材料可以是同一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所述外环的材料与弹性件的材料可以是同一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伪酒瓶,包括设有瓶颈的瓶体和设有开启区域和外环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瓶颈设有第二容纳部,并且
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其中
在第一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或第二容纳部,并允许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对齐,
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同时容纳于对齐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使得外环不能从瓶颈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弧形件,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弹珠或弹簧,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为多个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还设有凸台,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对齐后,所述凸台与所述外环形成平整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设于所述凸台和外环之间的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深度、所述弹性件的横向宽度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深度的比例为1:0.85~0.95:0.4~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的厚度和所述弹性件的厚度均为1mm以上,所述开启区域的厚度为0.5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弹性件形成一体。
10.一种防伪酒瓶,包括设有瓶颈的瓶体和设有开启区域和外环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的外部边缘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瓶颈的内部边缘设有第二容纳部;并且
所述防伪酒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弧形件,该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从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其中
在第一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并允许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相对移动和对齐,
在第二形态中,所述弹性件被同时容纳于对齐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并卡住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使得外环不能从瓶颈脱离。
CN201520081107.3U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防伪酒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3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1107.3U CN204453272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防伪酒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1107.3U CN204453272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防伪酒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3272U true CN204453272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11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3272U (zh) 2015-02-05 2015-02-05 一种防伪酒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3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517A (zh) * 2015-02-05 2015-05-20 陈其昌 一种防伪酒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7517A (zh) * 2015-02-05 2015-05-20 陈其昌 一种防伪酒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9682B2 (en) Non-removable container neck ring
CN204453272U (zh) 一种防伪酒瓶
CN204368684U (zh) 一种酒类防伪包装
CN215708472U (zh) 一种防伪酒瓶盖及其酒瓶
CN104627517A (zh) 一种防伪酒瓶
CN202072093U (zh) 一种瓶盖及包括该瓶盖的包装容器瓶
CN203865193U (zh) 一种带切割线的防伪瓶
CN202670360U (zh) 防伪酒瓶
CN214113505U (zh) 防伪瓶盖及容器瓶
US20180370700A1 (en) Child-resistant cover
CN103231852B (zh) 自动防伪盖
CN202144330U (zh) 一种防伪容器
CN101905773B (zh) 卡式毁瓶防伪盖
CN204896161U (zh) 防伪瓶盖
CN210734969U (zh) 一种颈扣式锁具
CN109533637B (zh) 防伪瓶盖
CN102795401A (zh) 一种酒瓶防伪结构
CN201439403U (zh) 桶装产品
CN208412638U (zh) 一种防伪瓶盖
JP5603179B2 (ja) 容器と蓋との組み合わせ及びかかる組み合わせを使用した包装方法
CN201354189Y (zh) 螺杆拉伸式密码防伪瓶盖
CN202743656U (zh) 一种防伪酒瓶
CN205293578U (zh) 具有防伪功能的防盗启黄酒瓶盖
CN214777358U (zh)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CN205707997U (zh) 一种防伪密封酒瓶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