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6940U -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 Google Patents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46940U
CN204446940U CN201520044900.6U CN201520044900U CN204446940U CN 204446940 U CN204446940 U CN 204446940U CN 201520044900 U CN201520044900 U CN 201520044900U CN 204446940 U CN204446940 U CN 204446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catheter
gastric
capsule
stomach
esopha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49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文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5200449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46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46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469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包括胃吸引管、连接头、胃气囊、食道气囊、胃气囊进气管及食道气囊进气管;连接头设置于胃吸引管的管口内,且胃吸引管的管口通过热压与连接头形成一体,连接头内设有一以使胃吸引管与外部相通的流道,当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插至流道时,乳头被紧密卡合固定;胃气囊及食道气囊按前后顺序靠近胃吸引管的前端一定距离并排粘合套设于该胃吸引管的管壁;胃气囊进气管及食道气囊进气管分别与胃吸引管相粘合而形成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增设有与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相适配的连接头,通过该连接头紧密卡合固定注射器,在利用注射器吸取胃部胃液或向胃部注入止血药时,胃液或止血药在胃吸引管的管口处均不会外漏。

Description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三腔二囊管,一般包括胃吸引管、胃气囊、食道气囊、与胃气囊相连通的胃气囊进气管及与食道气囊相连通的食道气囊进气管。相应的胃气囊及食道气囊则按前后顺序靠近胃吸引管的前端一定距离并排粘合套设于相应的胃吸引管的管壁,相应的胃气囊进气管及食道气囊进气管则分别与相应的胃吸引管相粘合而形成一体式结构,相应的胃吸引管的前端则设有多个开孔。
此种结构的三腔二囊管,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俱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因相应的胃吸引管的管口孔径远远大于常用注射器的前端的乳头的孔径,使得在通过注射器吸取胃部的胃液时,吸取不方便,在吸取的过程中,相应的胃液则容易在胃吸引管的管口处外漏,且在通过注射器向相应的胃吸引管内注入止血药等时,相应的止血药等也容易在胃吸引管的管口处外漏,使得使用效果差,另一方面,当病人的胃部或食道管大量出血时,只通过相应的胃气囊及食道气囊进行压迫止血,则起不到很好的止血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现有的三腔二囊管,一般也不具备检测胃气囊气压压力及食道气囊气压压力的装置,使得医护人员不能实时监测胃气囊及食道气囊是否处于理想的扩张状态。
藉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对现有的三腔二囊管的结构等加以改进,以使得其相关胃吸引管的管口与常用的注射器的前端的乳头相适配,且使得其在使用时,止血效果好,还能实时监测相关胃气囊气压压力及食道气囊气压压力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它包括胃吸引管、连接头、胃气囊、食道气囊、与胃气囊相连通的胃气囊进气管及与食道气囊相连通的食道气囊进气管;
其中,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内,且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通过热压与所述连接头形成一体,所述连接头内设有一以使所述胃吸引管与外部相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孔径从外到内逐渐变小,当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插至所述流道时,所述乳头被紧密卡合固定;
所述胃气囊及食道气囊按前后顺序靠近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一定距离并排粘合套设于该胃吸引管的管壁;所述胃气囊进气管及食道气囊进气管分别与所述胃吸引管相粘合而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及胃吸引管的管口端彼此张开形成树杈状结构。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的控制,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相连通的所述胃气囊的大小可调。
优选地,靠近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气压监测表。
优选地,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的控制,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相连通的所述食道气囊的大小可调。
优选地,靠近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气压监测表。
优选地,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开孔沿胃吸引管的长度方向均布于胃吸引管的前端管壁的圆周面上,且多个开孔交错分布。
优选地,所述胃气囊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一药囊,所述第一药囊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胃气囊充气,以使所述胃气囊膨胀时,所述第一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一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优选地,所述食道气囊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二药囊,所述第二药囊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食道气囊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膨胀时,所述第二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优选地,所述流道的内壁为弹性塑胶材质。
优选地,还包括一穿设于所述胃吸引管内的医用导丝,所述医用导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端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在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胃吸引管的管口处进行改进,通过增设有与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相适配的连接头,即可通过该连接头紧密卡合固定相应的注射器,来吸取病人胃部的胃液或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等,病人胃部的胃液在抽吸的过程中,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处不会外漏,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的过程中,相应的止血药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处也不会外漏,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其二、本实用新型增设有与所述胃气囊相连通的第一气压监测表及与所述食道气囊相连通的第二气压监测表,从而,在实施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所述胃气囊及食道气囊内的气压度数,使得其保持理想状态,且通过所述第一气压监测表及第二气压监测表的监测,还能检查相应的胃气囊及食道气囊是否漏气,使得一举两得。
其三、本实用新型增设有第一药囊及第二药囊,当病人胃部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膨胀,此时,所述第一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当病人食道管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膨胀,此时,所述第二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从而,本实用新型在分别通过所述胃气囊及食道气囊的压迫进行止血外,还利用药物进行止血,使得止血效果更好。
其四、本实用新型增设有医用导丝,通过医用导丝的导引,使得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速度,使得节约插入时间,为病人的及时治疗等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部位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胃吸引管10;开孔101;连接头20;流道201;胃气囊30;食道气囊40;胃气囊进气管50;食道气囊进气管60;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第一气压监测表80;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第二气压监测表100;第一药囊110;第二药囊120;医用导丝1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部位的放大图;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三腔二囊管,主要应用于给病人做胃部或食道管的出血止血治疗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包括胃吸引管10、连接头20、胃气囊30、食道气囊40、与胃气囊30相连通的胃气囊进气管50及与食道气囊40相连通的食道气囊进气管60;
其中,所述连接头20设置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内,且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通过热压与所述连接头20形成一体,所述连接头20内设有一以使所述胃吸引管10与外部相通的流道201,所述流道201的孔径从外到内逐渐变小,当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插至所述流道201时,所述乳头被紧密卡合固定;
所述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按前后顺序靠近所述胃吸引管10的前端一定距离并排粘合套设于该胃吸引管10的管壁;所述胃气囊进气管50及食道气囊进气管60分别与所述胃吸引管10相粘合而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胃气囊进气管50的进气端、食道气囊进气管60的进气端及胃吸引管10的管口端彼此张开形成树杈状结构。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在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进行改进,通过增设有与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相适配的连接头20,即可通过该连接头20紧密卡合固定相应的注射器,来吸取病人胃部的胃液或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等,病人胃部的胃液在抽吸的过程中,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不会外漏,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的过程中,相应的止血药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也不会外漏,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胃气囊进气管50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的控制,即将注射器插入所述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时,相应的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则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注射器可自如的向所述胃气囊30内打气或从所述胃气囊30内抽气,卸下注射器时,相应的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则处于闭合状态,从而,所述胃气囊30的大小可调。
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60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通过所述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的控制,即将注射器插入所述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时,相应的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则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注射器可自如的向所述食道气囊40内打气或从所述食道气囊40内抽气,卸下注射器时,相应的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则也处于闭合状态,从而,所述食道气囊40的大小也可调。
同时,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胃气囊进气管50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50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气压监测表80;靠近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60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60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气压监测表100。
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70及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90的控制,当病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通过胃气囊30的压迫进行止血,当病人的食道管出血时,通过食道气囊40的压迫进行止血,且通过调节胃气囊30的大小及食道气囊40的大小,即可实时来分别调节相应的压迫力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大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一气压监测表80及第二气压监测表100,使得在实施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所述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内的气压度数,使得其保持理想状态,且通过所述第一气压监测表80及第二气压监测表100的监测,还能检查相应的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是否漏气,使得一举两得。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胃吸引管10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01,多个所述开孔101沿胃吸引管10的长度方向均布于胃吸引管10的前端管壁的圆周面上,且多个开孔101交错分布。
如此,因多个所述开孔101交错分布,一方面,即使得可很方便的通过所述多个所述开孔101将病人胃部的胃液等虹吸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能将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注入的止血药等能均匀的流入到病人的胃部出血的部位等,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胃气囊30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一药囊110,所述第一药囊11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胃气囊30充气,以使所述胃气囊30膨胀时,所述第一药囊11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一药囊11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同时,所述食道气囊40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二药囊120,所述第二药囊120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食道气囊40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40膨胀时,所述第二药囊12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12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一药囊110及第二药囊120,当病人胃部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40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40膨胀,此时,所述第一药囊11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12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当病人食道管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40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40膨胀,此时,所述第二药囊12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12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从而,本实用新型在分别通过所述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的压迫进行止血外,还利用药物进行止血,使得止血效果更好。
此外,作为较佳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道201的内壁为弹性塑胶材质。
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道201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流道201在卡合注射器前端乳头的卡紧效果好的同时,所述流道201的孔径大小可调,使得也能紧密卡紧其他虹吸管或输药管,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更佳。
再次,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穿设于胃吸引管10内的医用导丝130,所述医用导丝1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前端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端的内壁。
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医用导丝130的导引,使得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速度,节约插入时间,为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在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三腔二囊管的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进行改进,通过增设有与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相适配的连接头20,即可通过该连接头20紧密卡合固定相应的注射器,来吸取病人胃部的胃液或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等,病人胃部的胃液在抽吸的过程中,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不会外漏,向病人的胃部注入止血药的过程中,相应的止血药于所述胃吸引管10的管口处也不会外漏,进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且本实用新型增设有与所述胃气囊30相连通的第一气压监测表80及与所述食道气囊40相连通的第二气压监测表100,从而,在实施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所述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内的气压度数,使得其保持理想状态,且通过所述第一气压监测表80及第二气压监测表100的监测,还能检查相应的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是否漏气,使得一举两得。
并且,本实用新型增设有第一药囊110及第二药囊120,当病人胃部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40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40膨胀,此时,所述第一药囊11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12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当病人食道管出血时,给所述食道气囊40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40膨胀,此时,所述第二药囊120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120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从而,本实用新型在分别通过所述胃气囊30及食道气囊40的压迫进行止血外,还利用药物进行止血,使得止血效果更好。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增设有医用导丝130,通过医用导丝130的导引,使得能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速度,节约插入时间,为病人的及时治疗等提供保障。
相应的,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在技术的改进中,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胃吸引管、连接头、胃气囊、食道气囊、与胃气囊相连通的胃气囊进气管及与食道气囊相连通的食道气囊进气管;
其中,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内,且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通过热压与所述连接头形成一体,所述连接头内设有一以使所述胃吸引管与外部相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孔径从外到内逐渐变小,当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插至所述流道时,所述乳头被紧密卡合固定;
所述胃气囊及食道气囊按前后顺序靠近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一定距离并排粘合套设于该胃吸引管的管壁;所述胃气囊进气管及食道气囊进气管分别与所述胃吸引管相粘合而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及胃吸引管的管口端彼此张开形成树杈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出控制阀的控制,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相连通的所述胃气囊的大小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胃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胃气囊进气管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气压监测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一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二气体进出控制阀的控制,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相连通的所述食道气囊的大小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的进气端一定距离,于所述食道气囊进气管上设有一通过连接管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气压监测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开孔沿胃吸引管的长度方向均布于胃吸引管的前端管壁的圆周面上,且多个开孔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气囊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一药囊,所述第一药囊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胃气囊充气,以使所述胃气囊膨胀时,所述第一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一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气囊的表面粘合有一装有止血药的第二药囊,所述第二药囊的表面开设有多个渗药孔,当给所述食道气囊充气,以使所述食道气囊膨胀时,所述第二药囊被拉伸,所述渗药孔变大,装置于所述第二药囊内的所述止血药外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壁为弹性塑胶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穿设于所述胃吸引管内的医用导丝,所述医用导丝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的前端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胃吸引管的管口端的内壁。
CN201520044900.6U 2015-01-22 2015-01-22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46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4900.6U CN204446940U (zh) 2015-01-22 2015-01-22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4900.6U CN204446940U (zh) 2015-01-22 2015-01-22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46940U true CN204446940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490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46940U (zh) 2015-01-22 2015-01-22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469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200A (zh) * 2015-09-24 2016-01-06 邵志辉 用于人体鞘内药物输注的导管
CN11224577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调节双囊三腔管内气压的监测调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4200A (zh) * 2015-09-24 2016-01-06 邵志辉 用于人体鞘内药物输注的导管
CN112245772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调节双囊三腔管内气压的监测调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6940U (zh) 改良型的三腔二囊管
CN203609713U (zh)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CN204863152U (zh) 一种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新型导管
CN204684289U (zh) 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
CN109847118A (zh) 一种胆道引流管
CN203815904U (zh) 带有双层顶盖的三腔两囊管
CN204219514U (zh) 一种加热加压输血袋
CN204699123U (zh) 体外循环管路
CN104096312A (zh) 一种止流夹系统
CN204208160U (zh) 一次性双接口胃管
CN208989712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胃肠营养输注管路
CN206652073U (zh) 一种引流管
CN204446941U (zh) 改进结构的三腔二囊管
CN206239790U (zh) 一种双向空针
CN207627652U (zh) 一种引流管
CN201342088Y (zh) 加压输液瓶
CN207804697U (zh) 一种一次性冲洗连接器
CN206473601U (zh)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器
CN206434691U (zh) 一种分合式多功能胃管
CN208541678U (zh) 一种消化科慢性硬膜血肿y形引流管
CN203042342U (zh) 用于肠空气瘘封堵的堵片卷
CN205084166U (zh) 医用导管塞
CN103785098A (zh) 三腔双气囊肾造瘘管
CN204219382U (zh) 一种腹膜透析液软袋
CN209270632U (zh) 一种导尿管的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