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9123U - 体外循环管路 - Google Patents

体外循环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9123U
CN204699123U CN201520277284.9U CN201520277284U CN204699123U CN 204699123 U CN204699123 U CN 204699123U CN 201520277284 U CN201520277284 U CN 201520277284U CN 204699123 U CN204699123 U CN 204699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usion devic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pipeline
pipe
arant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772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凡
张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772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9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9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9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力管,动力管连接至第一泵管的第一端,第一泵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预冲管,预冲管上设有第一管夹,且泵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体外循环管路还设有灌流器静脉管,灌流器静脉管连接至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灌流器静脉管上设有第二管夹,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壶的第一端,静脉壶的第一端还连接有浓缩血液输出管,静脉壶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管;管路还设有连接灌流器的血浆分离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循环管路可以避免同时拆装导致气泡进入灌流器的问题,降低治疗的风险。

Description

体外循环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在预冲和使用时使用的一次性体外循环管路。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肾病、肝病、急性中毒等疾病的治疗中。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导至外部,通过灌流器对血液中的毒素、病毒等进行吸附,达到对血液净化的目的,因此,灌流器是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见图1,现有的灌流器包括一个吸附柱10以及位于吸附柱两端的端盖11、12,在吸附柱10的内管中可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容装各种类型的吸附剂,例如活性炭吸附剂、树脂吸附剂等。现有的灌流器的吸附柱10两端通常设置有滤网,用于阻隔吸附柱10内的树脂,避免树脂从灌流器流出。使用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前,需要向灌流器预冲预冲液,从而把灌流器中的杂质和气泡冲出灌流器,保证治疗的安全。
由于部分血液净化设备上仅有反向预冲的模式,采用仅有反向预冲模式血液净化设备的体外循环管路连接灌流器,在预冲和治疗转换时需同时拆卸和重装灌流器与管路,从而保证灌流器在预冲时和治疗时的液体流动方向一致。但体外循环管路与灌流器拆卸和重装同时进行,可能使灌流器内形成气泡,当气泡进入人体时可能导致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在灌流器内存留气泡的体外循环管路。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力管,动力管连接至第一泵管的第一端,第一泵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预冲管,预冲管上设有第一管夹,且第一泵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该管路还包括灌流器静脉管,灌流器静脉管连接至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灌流器静脉管上设有第二管夹,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壶的第一端,静脉壶的第一端还连接有浓缩血液输出管,静脉壶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管;预冲管或者灌流器静脉管连接至灌流器的一端,灌流器的另一端通过灌流器动脉管连接至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血浆分离器的浓缩血液出口与浓缩血液输出管连接,血浆分离器的血液入口与动脉管连接。
进一步的,灌流器包括静脉端和动脉端,预冲时,动脉端与预冲管连接,静脉端与灌流器动脉管连接;治疗时,动脉端与灌流器动脉管连接,静脉端与灌流器静脉管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体外循环管路设置有动力管、静脉管、浓缩血液输出管、灌流器静脉管以及预冲管,对灌流器进行预冲时,将预冲管与灌流器的动脉端连接,将浓缩血液输出管与灌流器的静脉端连接。预冲后,需要先断开浓缩血液输出管与灌流器的静脉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灌流器的静脉端连接至灌流器静脉管上,然后断开灌流器的动脉端与预冲管的连接,并将浓缩血液输出管连接至灌流器的动脉端上。
由于拆装体外循环管路时拆卸与重装是先后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气泡进入灌流器内,减小治疗的风险。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加温袋。这样,通过加温袋对流经第二连接管路的预冲液进行加热,可以确保预冲液的温度为设定的温度,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
进一步的方案是,动力管与第一泵管之间设有第一动脉壶,第一动脉壶可以避免动力管中的气泡进入人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静脉管上设有第四管夹,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五管夹。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体外循环管路还设有第一三通连接管,第一三通连接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至第一泵管的第二端、预冲管以及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
由此可见,通过三通连接管来连接第一泵管的第二端、预冲管以及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可以方便地实现管路的连接,也有利于管路的安装与拆卸。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体外循环管路还设有第二三通连接管,第二三通连接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至灌流器静脉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
可见,使用三通连接管来连接灌流器静脉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可以方便地实现体外循环管路的连接,降低管路连接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灌流器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一种灌流器预冲机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冲时与灌流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治疗时与灌流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循环管路为一次性使用的管路,用于连接灌流器以及血液净化设备的端口,预冲液通过体外循环管路流入灌流器内实现对灌流器的预冲,从而将灌流器形成或存留的气泡排出,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导致安全隐患。
参见图3,体外循环管路设有动力管31、预冲管34、灌流器静脉管42、注射液管60、静脉管64、浓缩血液输出管65、灌流器动脉管75、动脉管85以及血浆分离器80,在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泵管33、第二泵管86、加温袋51、静脉壶55以及多个管夹。
动力管31与第一泵管33的第一端连接,在动力管31上设置有第三管夹32,通过第三管夹32来夹持软管,从而实现动力管31及其后续管路的连通或关闭。第一泵管33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三通连接管36,第一三通连接管36具有三个端口,其中端口37与第一泵管33的第二端连接。并且,动力管31与第一泵管33之间连接有第一动脉壶88。
预冲管34连接至第一三通连接管36的端口38,因此预冲管34连接至第一泵管33的第二端。第一三通连接管36的端口39与第一连接管40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连接管40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三通连接管45的端口48,且第一连接管40上设有第五管夹41。从图3可见,第五管夹41设置在第一三通连接管36的端口39与第二三通连接管45的端口48之间。
第二三通连接管45的端口47与灌流器静脉管42连接,灌流器静脉管42上设有第二管夹43。
第二三通连接管45的端口46连接至第二连接管5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管50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壶55,并且第二连接管50上设有加温袋51,通过加温袋51发出的热量可以对流经第二连接管50上的液体进行加热。
静脉壶55的第一端设有两个端口,分别是端口56、57,第二连接管50的第二端连接至端口56,且第一端口56还连接注射液管60,注射液管60与静脉壶55的第一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管夹61。端口57连接浓缩血液输出管65,即浓缩血液输出管65与静脉壶55的第一端连接。
静脉壶55的第二端设有端口58,并连接静脉管64,静脉管64上设有第四管夹66。
血浆分离器80包括血液入口81、浓缩血液出口84和血浆出口83。对灌流器70进行预冲时,血液入口81与动脉管85连接,浓缩血液出口84与浓缩血液输出管65连接,血浆出口83与灌流器动脉管75连接,其中灌流器动脉输出管上设有第七管夹87,血浆分离器80的端口82与压力监测管连接,压力监测管与压力监测仪器配合,从而监测管路中的压力。动脉管85与血液入口81之间还可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动脉壶(图中未示出) 和第二泵管86。
灌流器70具有吸附柱71和分别位于两端的静脉端72及动脉端73。对灌流器进行预冲时,首先将体外循环管路的动力管31与静脉管64之间的管路安装在血液净化设备的相应位置,如设置有反向预冲的CRRT机上,并且第一泵管33嵌合于血液净化设备中。第一泵管33与血液净化设备的和泵头契合,泵头转动时作为体外的动力装置。
然后,将灌流器70的吸附柱71放置在血液净化设备上,并且将灌流器70的静脉端72朝上放置,动脉端73朝下放置。夹闭第二管夹43,开启体外循环管路中其他管夹。然后,将体外循环管路的预冲管34与灌流器70的动脉端73相连,将体外循环管路的灌流器动脉管75与灌流器70的静脉端72相连。
接着,将体外循环管路的动力管31的针头插入到配置好的预冲液中,开启血液净化设备并进行反向预冲。在泵头的作用下,预冲液随着动力管31流经第一泵管33,当预冲液流至第一三通管36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预冲管34、动脉端73进入到灌流器70的吸附柱71内,并经灌流器70的静脉端72、灌流器动脉管75进入血浆分离器80进入血浆分离器80的预冲液分为两个支流,第一支流预冲液由动脉管85冲出,第二支流预冲液经浓缩血液输出管65、静脉壶55并由静脉管64冲出,在整个反向预冲的过程中灌流器70内部产生的气体不断排出,从而实现对灌流器70的预冲。流经第一三通管36时的另一部分预冲液从第二连接管50流经静脉壶55,再通过静脉管64冲出。
由于液体在灌流器内部的流向是固定的,预冲结束后,夹闭第一管夹35和第七管夹87,并先断开灌流器动脉管75与灌流器70静脉端72之间的连接,并将灌流器静脉管42与灌流器70静脉端72连接。然后,断开预冲管34与灌流器70的动脉端73之间的连接,并连接灌流器动脉管75与灌流器70的动脉端73,完成吸附柱71的预冲及管路的切换。最后第五管夹41和第六管夹61夹闭,开启其他管夹,开始治疗操作。
当进行治疗时,参见图4,动脉管85与人体动脉连接,从而使人体中的血液通过动脉管85、第二泵管86和第二动脉壶再进入血浆分离器80,经分离后的浓缩血液从浓缩血液出口84经浓缩血液输出管65进入静脉壶55,经血浆分离器80分离后的血浆通过灌流器动脉管75、灌流器70的动脉端73进入灌流器70,经灌流器70内部的血浆依次由灌流器70的静脉端72、灌流器静脉管42、第二连接管50进入静脉壶55,稀释静脉壶55中的浓缩血液,经稀释后的血液经静脉管64进入人体。
当需要补充血浆时,打开第五管夹41和泵头,动力管31与血浆补给液连接,血浆依次由动力管31经第一泵管33、第一连接管40、第二连接管50进入静脉壶55。
当需要向人体及管路中注射药物时,打开第六管夹61,药物注射完毕后则再次夹闭第六管夹61。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体外循环管路对灌流器70进行预冲时与治疗时,体外循环管路与灌流器70的拆装需要按顺序先后进行,可以避免因同时拆装而导致产生气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注射液管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可以分别通过两个端口与静脉壶连通;或者,不在第二连接管上设置加温袋,这样的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管路上使用的管夹的数量的改变、管夹设置位置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管,所述动力管连接至第一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泵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预冲管,所述预冲管上设有第一管夹,且所述第一泵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
灌流器静脉管,所述灌流器静脉管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灌流器静脉管上设有第二管夹;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还连接至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壶的第一端,所述静脉壶的第一端还连接有浓缩血液输出管,所述静脉壶的第二端连接至静脉管;
所述预冲管或者所述灌流器静脉管连接至灌流器的一端,所述灌流器的另一端通过灌流器动脉管连接至血浆分离器的血浆出口,所述血浆分离器的浓缩血液出口与所述浓缩血液输出管连接,所述血浆分离器的血液入口与动脉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灌流器包括静脉端和动脉端;
预冲时,所述动脉端与所述预冲管连接,所述静脉端与所述灌流器动脉管连接;
治疗时,所述动脉端与所述灌流器动脉管连接,所述静脉端与所述灌流器静脉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加温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管与第一泵管之间设有第一动脉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脉管上设有第四管夹,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五管夹。
6.根据权力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脉壶的第一端还连接有注射液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液管上设有第六管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还设有第一三通连接管,所述第一三通连接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泵管的第二端、所述预冲管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循环管路还设有第二三通连接管,所述第二三通连接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灌流器静脉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脉管和所述血浆分离器的血液入口之间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动脉壶及第二泵管。
CN201520277284.9U 2015-04-30 2015-04-30 体外循环管路 Active CN204699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7284.9U CN204699123U (zh) 2015-04-30 2015-04-30 体外循环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77284.9U CN204699123U (zh) 2015-04-30 2015-04-30 体外循环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9123U true CN204699123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7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77284.9U Active CN204699123U (zh) 2015-04-30 2015-04-30 体外循环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91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6944A (zh) * 2019-01-07 2019-03-29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中的排气泡结构
CN109641098A (zh) * 2016-08-09 2019-04-16 日机装株式会社 血液回路用转接器组件及血液回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098A (zh) * 2016-08-09 2019-04-16 日机装株式会社 血液回路用转接器组件及血液回路
CN109526944A (zh) * 2019-01-07 2019-03-29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中的排气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9123U (zh) 体外循环管路
CN105107041A (zh) 血液净化装置及滤器的置换方法
CN205235040U (zh) 一种基于贝朗血液净化机的血液灌流管路
CN203525053U (zh) 组合型人工肾连接管
CN203447567U (zh) 一种双头输血器
CN205460102U (zh)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系统
CN211327259U (zh) 一种简易型血液净化器预冲管路
CN203694202U (zh) 密闭式循环预冲透析器所用的输液管
CN203208535U (zh) 医用输血、输液器管接头
CN203954293U (zh) 血液灌流器专用连接装置
CN203436609U (zh) 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专用管路
CN207445273U (zh) 血液净化用管路
CN204709642U (zh) 一种y型过滤连接器
CN205094449U (zh) 一次性简便式采血装置
CN203075301U (zh) 血液透析机
CN204582137U (zh) 一种输液装置
CN207679780U (zh) 一种血液透析滤过密闭式回血专用管路
CN203619968U (zh) 双灌流器并联序贯装置
CN204484966U (zh) 一种妇产科输血装置
CN203539842U (zh)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
CN203663168U (zh) 一次性使用正压留置针
CN213158264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管路
CN107551352A (zh) 一种医疗静脉输液管面截断连通装置
CN208799589U (zh) 一种适用于无肝素或高凝血患者血液透析的血路管
CN210096680U (zh) 一种多通道给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after: Jianfan Bio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Zhuhai hi tech Zone No. six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98

Patentee befor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