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6853U - 一种呼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46853U CN204446853U CN201520015698.4U CN201520015698U CN204446853U CN 204446853 U CN204446853 U CN 204446853U CN 201520015698 U CN201520015698 U CN 201520015698U CN 204446853 U CN204446853 U CN 204446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frame
- container
- liquid
- humidifying containe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呼吸机在使用与不使用湿化器的切换操作过程中需要重新连接呼吸管路而导致的呼吸机的使用非常繁琐的不足。该呼吸机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中包含有风机;该呼吸机还包括转换结构,其中: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输入口、直接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副输出口以及用来连接呼吸管路的主输出口;所述转换结构连通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与不使用湿化器时,呼吸管路始终连接在呼吸机的主机上而不需要调整连接,简化了患者的操作和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机。
背景技术
家用呼吸机是用于减轻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呼吸暂停症状的呼吸治疗设备,适用于医疗保健部门和家庭,基本不需要专业人员的监护。所以家用呼吸机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现有的家用呼吸机包括主机和湿化器,主机上设置气体输出口,该输出口与湿化器的进气口直接相连,气体通过湿化器进行湿度调节后再从湿化器的出气口接供患者使用的呼吸管路。如果不使用湿化器,也可直接在主机输出口接供患者使用的呼吸管路。
在不需要使用湿化器时,将呼吸管路从湿化器的出气口拔出再连接在主机的输出口上;在需要使用湿化器时,又需要将呼吸管路从主机的输出口上拔出再连接在湿化器的进气口上。这种在使用或者不使用湿化器时操作无疑较为繁琐,用户体验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呼吸机在使用与不使用湿化器的切换操作过程中需要重新连接呼吸管路而导致的呼吸机的使用非常繁琐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中包含有风机;该呼吸机还包括转换结构,其中: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输入口、直接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副输出口以及用来连接呼吸管路的主输出口;所述转换结构连通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
优选地,所述转换结构包括将气体湿化的湿化器,所述湿化器包括加湿容器,所述加湿容器上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对应地与所述加湿容器的进气口及出气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化器还包括液体输送装置,所述加湿容器上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从所述加湿容器的进液口伸入在所述加湿容器中,且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伸入所述加湿容器的开口与所述加湿容器的底部之间具有预留间距。
优选地,所述湿化器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上包括与所述储液容器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主机及储液容器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上表面上;所述储液容器嵌套在所述加湿容器中,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侧方;或者所述储液容器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上表面及所述加湿容器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湿容器包含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的高度低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加湿容器中的开口的高度;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伸入在所述第一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中设置有防倾斜腔,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开口位于所述防倾斜腔中,所述防倾斜腔与所述第一腔通过防倾斜孔相连通,所述防倾斜孔的朝向与所述连通孔的朝向不同。
优选地,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侧方;或者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至少一部分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湿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的隔板。
优选地,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转换腔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换腔上的第一转接口及第二转接口;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对应地与所述第一转接口及第二转接口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与不使用湿化器时,呼吸管路始终连接在呼吸机的主机上而不需要调整连接,简化了患者的操作和处理。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湿化器不会被主机遮挡,从而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就能观察到湿化器中的液位高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控制仅对少量液体进行加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总量较大所导致的加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随时对储液容器进行更换而不会导致对液体加热的部分进行干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而且,在对储液容器进行更换时,也不会露出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底板或者其他加热件,从而不会发生烫伤患者或者其他人员的危险,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矿泉水瓶、饮料瓶来代替储液容器,便利了患者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减小整个呼吸机的体积以及占地面积,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直接使用主机向患者直接供给气体,也可以选用湿化器调节气体的湿度后再供给给患者,这两种方式均不需要从主机上拔下向患者供给气体的呼吸管路,简化了这两种供气方式之间切换时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表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液体输送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的实施例工作状态下的液位控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的再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以及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包括主机和转换结构。主机中包含有风机,主机上设置有输入口、直接与风机连通的副输出口以及可以用来连接呼吸管路的主输出口。转换结构连通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时,为患者供气气体的呼吸管路始终连接在主机的主输出口上而不需要调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的实施例,转换结构主要包括液体输送装置3和加湿容器4。为便于向加湿容器4中补充液体,转换结构还可以包括储液容器2。储液容器2、液体输送装置3以及加湿容器4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与主机1配套使用的湿化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液体输送装置3主要用来将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传输到加湿容器4中,并对加湿容器4中保有的液体的总量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加湿容器4位于主机1和储液容器2下方,主机1上设置有主输出口11、副输出口12和输入口13。主机1的输入口13与主输出口11直接相通。患者使用的呼吸管路始终连接在主机1的主输出口11上。加湿容器4上设置有进气口41、出气口42和进液口48。储液容器2上设置有出液口21,液体输送装置3上设置有与储液容器2上的出液口21相配合的连接部。储液容器2上的出液口21被设置成国际标准瓶口,如1716瓶口或PCO瓶口或3025瓶口等,这些国际标准瓶口可以在矿泉水瓶或者碳酸饮料瓶上常见。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输送装置3包括进液管道,进液管道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进液管道的另一端伸入加湿容器4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液体输送装置3包括壳体6以及设置在壳体6中的活动件63和弹簧66等。壳体6包括伸入在加湿容器4内的液体输送部61。液体输送部61的开口32(请同时参考图4)与加湿容器4的底部之间具有预留间距而不与加湿容器4的底部直接接触。壳体6还包括与储液容器2的出液口21相配合的连接部62,液体输送装置3的进液口31设置在连接部62上。储液容器2的出液口21与连接部62螺纹连接。
设置在壳体6内且可沿壳体6的轴向进行运动的活动件63,具有使连接部62和液体输送部61导通的第一位置和使连接部62和液体输送部61隔离的第二位置。图2中示出的活动件63所处的位置即为活动件63的第二位置。
加湿容器4的底部上对着液体输送装置3上的开口32设置有可以迫使液体输送装置3的活动件63进行运动的构件。如图1所示的推杆47是该构件的一种。活动件63朝向加湿容器4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631。壳体6的内壁上径向设置有支撑臂65。弹簧66套设在活动件63位于支撑臂65与限位部631之间的部分上。当活动件63在推杆47的作用下向第一位置运动时,弹簧66被支撑臂65压缩,从而给活动件63一个回到第二位置的推力。当活动件63不受外部力时,活动件63将在弹簧66的作用下自动回到第二位置,以使得液体输送装置3的连接部62和液体输送部61隔离。
液体输送装置3在与储液容器2组合连接后,在活动件63的作用下,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会被密封在储液容器2中,即便倒立储液容器2使得储液容器2上的出液口21朝下时,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比如水或者水溶液)也不会漏出。从而,液体输送装置3与储液容器2连接后,储液容器2与液体输送装置3之间形成的是密封连接。
将储液容器2与液体输送装置3配合安装之后,再将储液容器2与液体输送装置3与加湿容器4安装配合时,活动件63会受到推杆47的阻挡,从第二位置逐渐运动到处于第一位置。当储液容器2与液体输送装置3一起安装到加湿容器4上之后,活动件63停止在第一位置,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会通过液体输送装置3流入到加湿容器4中。当将液体输送装置3从加湿容器4上取下时,活动件63又会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就会被液体输送装置3密封住而停止流出储液容器2。
液体输送装置3还包括当活动件63处于该第二位置时隔离连接部62和液体输送部61的密封塞67。密封塞67设置在活动件63朝向储液容器2的端部。活动件63可带动密封塞67在壳体6的内部进行沿着壳体6的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密封塞67固定设置在活动件63上。密封塞67可以为锥台体,如柱锥台体或者圆锥台体。活动件63和密封塞67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构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活动件63和密封塞67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件。
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导向通孔68,活动件63穿过导向通孔68并可沿着壳体6的轴向往复运动。导向通孔68设置在支撑臂65上。如图2所示,支撑臂65包括固定在壳体6的内壁的固定端和抵挡弹簧66的抵挡部,抵挡部呈环状,导向通孔68设置在抵挡部的中心,液体从抵挡部外流出至加湿容器4内。。
活动件63朝向储液容器2的一端,可以被设置成尖端。这样当储存有液体的储液容器2与液体输送装置相配合时,可以通过该尖端将储液容器用来密封输出口的密封膜戳破,从而液体容器中储存的液体可以进入到液体输送装置中并最终流入到加湿容器4中。
液体输送装置3可以对加湿容器4中保有的液体的总量进行限制。液体输送装置3与加湿容器4组合连接时,液体输送装置3从加湿容器的进液口48伸入在加湿容器4中。图4示出了图1所示呼吸机的B处结构局部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液体输送装置3伸入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与加湿容器4的底部之间具有预留间距。典型地,液体输送装置3伸入到加湿容器4中之后,其上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朝向加湿容器4的底部。对应地,加湿容器4的底部上对着液体输送装置3上的开口32设置有可以迫使液体输送装置3中的活动件63进行运动的构件(比如推杆47),这样当液体输送装置3伸入在加湿容器4中时,该构件能够作用到活动件63上,迫使活动件63产生运动以打开对储液容器2的密封。这样,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就会通过液体输送装置3进入到加湿容器4中,而加湿容器4中的气体就会进入到储液容器2中。当加湿容器4中的液面A没过液体输送装置3在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时,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就会停止继续向加湿容器4中流动。加湿容器4中的液体会因对所经过的气体进行加湿而产生消耗。直到加湿容器4中的液体因消耗而减少到加湿容器4中的气体可以再次通过液体输送装置3进入到储液容器2时,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又会自动地补充到加湿容器4中。也即,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在向加湿容器4中进行补充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加湿容器4中的液体得以维持在一个预设的体积。
一般地,液体输送装置3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与加湿容器4的底部之间的预留间距,大于5毫米(mm)且小于30mm。预留间距大于5mm,可以有效保障液体输送装置3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到加湿容器4中并均匀布满加湿容器4底部。而预留间距小于30mm,则可以尽量减少加湿容器4内保有的液体的总量,使得在同样功率的加热条件下,加湿容器4内的液体加热速度更快,加湿效果更好。而且,加湿容器4中保有液体的总量较少时,开机启动到开始产生温湿气体的时间也短,提高了加热效率。优选地,当液体为水时,上述预留间距为10mm或15mm,能使得加湿加温效果最好。
在主机1与转换结构进行连接时,主机1的副输出口12与加湿容器4的进气口41对应连接,主机1的输入口13与加湿容器4的出气口42对应连接。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气体从主机1的副输出口12进入并经加湿容器4的进气口41进入到加湿容器4中。气体在加湿容器4中进行加湿之后,再从加湿容器4的出气口42进入到主机1的输入口13中,并经主机1的主输出口11输出到连接到主机1的主输出口11上的呼吸管路中供患者使用。图3中以箭头示出了气体的流动方向和路径。
如图1所示,加湿容器4在进气口41与出气口42之间设置有隔板43。隔板43可以防止气体直接从进气口41进入到加湿容器后以最短路径直接从出气口42流出。同时也增大了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对气体的加湿效果更好。在进气口41与出气口42设置较近时,还能有效避免加湿容器4中的液体被从进气口41进入的气体吹起后,直接经出气口42进入到主机1中并最终进入到连接在主机1上的呼吸管路中,而引发患者不适甚至呛到患者或者引发患者鼻窦炎等不利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湿容器4采用多腔设计。如图4所示的加湿容器4的局部构造,加湿容器4被设置为包含两个腔,分别为第一腔44和第二腔45,这两个腔之间通过连通孔46相连通。液体输送装置3上的开口32位于第一腔44中。第一腔44的容积小于第二腔45的容积,进入加湿容器4并进行湿度调整的气体,从加湿容器4的第二腔45中经过并进行加湿。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连通孔46的高度低于液体输送装置3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的高度,便于经液体输送装置3进入到加湿容器4中的液体,能够顺利地从第一腔44流入到第二腔45中。该连通孔46的截面积比液体输送装置3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的截面积小。而且,该连通孔46的截面积小于液体输送装置3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的截面积减去加湿容器4中的构件的截面积之差。比如,加湿容器4包括用来推动液体输送装置3中的活动件63运动的推杆47(如图4所示,设置在加湿容器4的第一腔44中)时,该连通孔46的截面积小于液体输送装置3位于加湿容器4中的开口32的截面积减去推杆47的截面积之差。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倾斜时,储液容器2中的液体,不会迅速进入到加湿容器4的第二腔45中,保证了呼吸机倾斜状态下第二腔45中的液体总量和温度等不会快速发生变化,从而不会影响湿化器对所经过的气体的湿度调节效率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加湿容器也可以包含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腔,每两个相邻的腔,均通过连通孔相连通。各连通孔的高度均低于液体输送装置位于加湿容器中的开口的高度。从主机进入到加湿容器中的气体,依次经过每个腔后,再返回到主机的输入口并经主输出口输出到呼吸管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湿容器采用多腔设计,可使得进入到加湿容器中的气体以及经过每个腔,也保证了气体能够被充分地进行湿度调节,也不会将液体等带入到呼吸管路中。
如图4所示,在第一腔44中还可以设置有防倾斜腔49,液体输送装置3插入在防倾斜腔49中,液体输送装置3上的开口32位于防倾斜腔49中。防倾斜腔49与第一腔44通过防倾斜孔70相连通。防倾斜孔70的截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连通孔46的截面积,以当加湿容器4发生倾斜时,防倾斜腔49的液体流入到第一腔44中后,第一腔44中的液体短时间内不会大量地进入到第二腔45中,能够有效地限制第二腔45中的液体量。另外,防倾斜孔70的朝向设置成与连通孔46的朝向不同。典型地,可以将防倾斜孔70与连通孔46设置成朝向相反,这样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容器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时,从防倾斜孔70中流出并进入到第一腔44内的液体不会迅速、大量地进入到第二腔45中。甚至在当如图4所示的加湿容器4向左倾斜时,第一腔44内的液体不会进入到第二腔45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湿化器中的储液容器2与加湿容器4进行独立式设计,并采用液体输送装置3进行连接,便于患者使用过程中随时可以取下储液容器2进行液体补充,或者更换储液容器2这个容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储液容器2上的出液口21被设置成国际标准瓶口,还方便了患者可以直接采用被设置为标准瓶口的容器(如矿泉水瓶或者碳酸饮料瓶等)来更换该储液容器2,只要与液体输送装置3连接储液容器2的一端相配套并能形成密封效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换结构也可以是一种模块化结构。如图1所示,在转换结构为转换模块5时,主要包括转换腔50以及设置在转换腔50上的第一转接口51和第二转接口52。在与主机相连接进行使用时,主机1的副输出口12及输入口13,对应地与转换腔50上的第一转接口51及第二转接口52相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主机在需要使用湿化器(储液容器2、液体输送装置3以及加湿容器4等的组合体)时,将加湿容器4的进气口41配合到主机1的副输出口12上,并将加湿容器4的出气口42配合到主机1的输入口13上。这样,主机1送入的气体进入到湿化器中进行加湿,然后再通过主机1的主输出口11输出到呼吸管路中供给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主机也可以不使用湿化器,而直接为呼吸管路进行气体供给。此时,将转接模块5的第一转接口51配合到主机1的副输出口12上,并将转接模块5的第二转接口52配合到主机1的输入口13上。这样,外部的气体在进入到主机1后,经过转接模块5中的转换腔50,然后再通过主机1的主输出口11输出到呼吸管路中供给患者。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主机,不管是否使用湿化器,向患者供给气体的呼吸管路一直保持与主机的主输出口11上而不需要拔下。而且,在不需要使用湿化器时,通过一个转接模块5就可以直接地将主机1的副输出口12与输入口13连通,患者使用的呼吸管路仍然与主机1的主输出口11连接,省去了传统的将呼吸管路从湿化器的出气口拔出再连接在主机的输出口上的繁琐操作过程,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湿化器以及转接模块5能够与主机1良好地配合,加湿容器4的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的孔径、以及转接模块5的第一转接口51和第二转接口52的孔径,需要分别地与主机1的副输出口12和输入口13相配合。而且,加湿容器4的进气口41和出气口42之间的间距、转接模块5的第一转接口51和第二转接口52之间的间距,也需要与主机1的副输出口12和输入口13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湿化器进行了分体设计,使得储存液体和加热液体的部分相互独立。加湿容器只负责储存少量液体以保证气体经过时能对气体进行湿度调节,储液容器储存可供持续使用的液量。这种分体设计解决了传统水箱一体化设计时液体总量大所导致的加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将湿化器进行分体设计后,还可使得加湿容器能够设置在主机与储液容器下方,加湿容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主机同一侧并可以与主机的副输出口和输入口直接相连,加湿容器的进液口位于储液容器一侧并与储液容器相连。这种复合式连接形式既有效地节约了立体的空间,还保证了湿化器内部各组件以及主机与湿化器之间均不需要卡勾或者其他锁紧装置,就实现了整机的可靠连接。这种组合方式也方便了整机的拆装和包装运输,降低了设计、生产和运输成本,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高效。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在不需要湿化器的时候,简单安装转接模块后,呼吸机的整体重心较低,主机中的风机运行也更加平稳,而且占地面积也有明显地减小。
在使用湿化器时,对湿化器进行液体补充,也只需从液体输送装置上取下储液容器即可向储液容器中补充液体,而不需要移动加湿容器以及主机等,避免了传统湿化器取出水箱后露出加热底板而烫伤使用者的风险。而且,在从液体输送装置上取下储液容器时,加湿容器中仍然保留有一定量的液体可供继续对气体进行湿度调节,从而不会出现干烧的现象,保证了使用安全,可明显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液容器连接液体输送装置后,在插入到加湿容器之间,即便处于倒立状态,仍然不会漏出液体。而将储液容器与液体输送装置组合一起后插入到加湿容器,储液容器中的液体就会自动进入到加湿容器中,方便了液体补充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液容器与液体输送装置采用常见的国际标准瓶口相连接,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储液容器出现破损、漏水等问题影响继续使用,或者从节约成本等角度考虑,患者还可以采用矿泉水瓶、饮料瓶来代替储液容器,从而患者可以直接使用瓶装矿泉水或者瓶装纯净水来为加湿容器进行液体补充,便利了患者的操作。
图1及图3所示的呼吸机的实施例,主机1设置在加湿容器4的一部分的上表面上,储液容器2设置在加湿容器4的另一部分的上表面上。
图5和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呼吸机的另一种组装方式。相比图1和图3所示,与将主机1和储液容器2均设置在加湿容器4上表面不同,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主机83设置在加湿容器82的侧方。储液容器81通过液体输送装置84嵌入在加湿容器82中。这种设置使得整个产品重心较低,主机中的风机运行更加平稳。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主机83,既可以在主要由储液容器81、加湿容器82以及液体输送装置84等组成的湿化器的作用下对气体进行湿度调整后再输出给患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借助转接模块(图5和图6中未示出,结构及功能请参考图1及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转接模块5)而不需要湿化器,直接向患者供给气体。图6以箭头示出了主机83使用湿化器时气体的流动方向和路径。
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呼吸机的还一种组装方式。相比图1和图3所示,与将主机1和储液容器2均设置在加湿容器4上不同,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储液容器91通过液体输送装置94设置在加湿容器92的上方,而主机93设置在储液容器91的上方。这种结构使得整个呼吸机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方便。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主机93,既可以在主要由储液容器91、加湿容器92以及液体输送装置94等组成的湿化器的作用下对气体进行湿度调整后再输出给患者(如图8所示),也可以借助转接模块(图7和图8中未示出,结构及功能请参考图1及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转接模块5)而不需要湿化器,直接向患者供给气体。图8以箭头示出了主机93使用湿化器时气体的流动方向和路径。
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在相互连接以及气体输送原理和过程、储液容器向加湿容器中补充液体的原理和过程,与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还请参考前述对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机,主机不会对储液容器以及加湿容器形成遮挡,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储液容器以及加湿容器中液位高低,能够良好地把握补充液体或者更换储液容器的时机。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呼吸机,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中包含有风机;其特征在于,该呼吸机还包括转换结构,其中:
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输入口、直接与所述风机连通的副输出口以及用来连接呼吸管路的主输出口;
所述转换结构连通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结构包括将气体湿化的湿化器,所述湿化器包括加湿容器,所述加湿容器上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对应地与所述加湿容器的进气口及出气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化器还包括液体输送装置,所述加湿容器上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从所述加湿容器的进液口伸入在所述加湿容器中,且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伸入所述加湿容器的开口与所述加湿容器的底部之间具有预留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化器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上包括与所述储液容器上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及储液容器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上表面上;
所述储液容器嵌套在所述加湿容器中,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侧方;或者
所述储液容器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上,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上表面及所述加湿容器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容器包含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的高度低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加湿容器中的开口的高度;所述液体输送装置伸入在所述第一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中设置有防倾斜腔,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开口位于所述防倾斜腔中,所述防倾斜腔与所述第一腔通过防倾斜孔相连通,所述防倾斜孔的朝向与所述连通孔的朝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的侧方;或者
所述主机设置在所述加湿容器至少一部分的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的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转换腔以及设置在所述转换腔上的第一转接口及第二转接口;所述主机的副输出口及输入口,对应地与所述第一转接口及第二转接口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15698.4U CN204446853U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呼吸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15698.4U CN204446853U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呼吸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46853U true CN204446853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5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15698.4U Active CN204446853U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呼吸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46853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8298A (zh) * | 2015-01-09 | 2015-04-29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呼吸机 |
WO2019114640A1 (zh) * | 2017-12-13 | 2019-06-20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呼吸机系统 |
CN112245739A (zh) * | 2019-12-30 | 2021-01-22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气治疗设备及其进气结构 |
CN113813486A (zh) * | 2021-08-10 | 2021-12-21 |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湿化器及通气治疗设备 |
CN114191677A (zh) * | 2021-12-30 | 2022-03-18 |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机交互呼吸制氧一体机 |
-
2015
- 2015-01-09 CN CN201520015698.4U patent/CN2044468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8298A (zh) * | 2015-01-09 | 2015-04-29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呼吸机 |
WO2019114640A1 (zh) * | 2017-12-13 | 2019-06-20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呼吸机系统 |
US11992621B2 (en) | 2017-12-13 | 2024-05-28 | Bmc Medical Co., Ltd. | Respirator system |
CN112245739A (zh) * | 2019-12-30 | 2021-01-22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气治疗设备及其进气结构 |
CN112245739B (zh) * | 2019-12-30 | 2023-08-15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通气治疗设备及其进气结构 |
CN113813486A (zh) * | 2021-08-10 | 2021-12-21 |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湿化器及通气治疗设备 |
CN113813486B (zh) * | 2021-08-10 | 2024-06-21 |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湿化器及通气治疗设备 |
CN114191677A (zh) * | 2021-12-30 | 2022-03-18 | 合肥康居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机交互呼吸制氧一体机 |
CN114191677B (zh) * | 2021-12-30 | 2023-08-08 | 合肥康居人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人机交互呼吸制氧一体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48298A (zh) | 一种呼吸机 | |
CN204446853U (zh) | 一种呼吸机 | |
CN204446899U (zh) | 一种水罐、湿化器及呼吸机 | |
CN110553332B (zh) | 加湿器 | |
CN204364532U (zh) | 一种膜式氧合器 | |
CN206755467U (zh) | 一种加湿器 | |
CN111388834A (zh) | 一种用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湿化装置 | |
CN116584807A (zh) | 一种温开水饮水机 | |
CN104548307B (zh) | 一种加湿装置、湿化器及呼吸机 | |
CN204100467U (zh) | 能够应用到移动平台上的雾化器 | |
CN204446900U (zh) | 一种加湿装置、湿化器及呼吸机 | |
CN206398909U (zh) | 瓶装式加湿器 | |
CN210977870U (zh) | 一种基于水循环利用的水环泵装置 | |
CN209512214U (zh) |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 |
CN107218680A (zh) | 瓶式供水的空调扇 | |
CN208319666U (zh) | 一种吸氧瓶 | |
CN106288105A (zh) | 瓶装式加湿器 | |
CN206792780U (zh) | 呼吸机水盒 | |
TWI577404B (zh) | 氣體加濕用儲液容器及儲液裝置 | |
CN104274895B (zh) | 气体加湿用储液容器及储液装置 | |
CN215863844U (zh) | 一种悬浮式加湿器 | |
CN212662438U (zh) | 一种用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湿化装置 | |
CN204446898U (zh) | 一种加湿装置、湿化器及呼吸机 | |
CN204987344U (zh) | 加湿器 | |
CN211186856U (zh) | 液体加热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043 Beijing City, Shijingshan District, West Street, building No. 19, the main floor of the five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 Yip Ye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43 Beijing City, Shijingshan District, West Street, building No. 19, the main floor of the five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