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43177U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43177U CN204443177U CN201520109097.XU CN201520109097U CN204443177U CN 204443177 U CN204443177 U CN 204443177U CN 201520109097 U CN201520109097 U CN 201520109097U CN 204443177 U CN204443177 U CN 204443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cover
- returning device
- crushing knife
- dwang
- stalk retu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46109 Sorghum vulgare var. nervos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824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71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粉碎结构及至少一风扇,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外周,所述至少一风扇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带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秸秆还田装置中所述至少一风扇在所述外罩内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能够将地里的秸秆吸到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粉碎刀具能够随所述转动杆转动粉碎秸秆,从而免去焚烧,保护环境,而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高粱、水稻、小麦等收割后会有大量的秸秆散落在地上,需要将秸秆移出田地,以免妨碍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但是,农作物秸秆的移出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被移走的秸秆往往被丢弃或者就近烧掉,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空气污染。为此,出现了很多自动化的秸秆还田装置。
如在申请号为200810024456.6申请日为2008.3.21公开日为2008年8月20的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耕整机,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挂接装置、中间传动装置、齿轮、链条传动装置、旋切刀、尾架、刮平器操纵装置、刮平器总成、压草轴调节装置和压草轮,所述中间传动装置与挂接装置连接,挂接装置与动力机械连接,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装置驱动旋切刀,刮平器总成通过刮平器操纵装置安装在尾架上,压草轮通过压草轴调节装置安装在挂接装置上,但是,以上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秸秆还田装置。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粉碎结构及至少一风扇,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外周,所述至少一风扇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带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转动。
优选地,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成若干排,每一排的粉碎刀具设在平行所述转动杆中心轴的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对应每一粉碎刀具设有刀座,每一粉碎刀具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
优选地,每一粉碎刀具包括有第一刀片及与所述第一刀片固定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及所述第二刀片分别包括有刀臂及与所述刀臂一体的刀头,所述第一刀片的刀臂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臂贴合,并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头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外罩包括有顶板及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位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转 动杆安装在所述两侧板上,并且中心轴与所述顶板平行。
优选地,所述外罩还包括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顶板及所述两侧板连接,所述至少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风扇驱动件,所述至少一风扇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并与所述至少一风扇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两侧板垂直。
优选地,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液压马达、主动轮、传动轮及从动轮,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所述外罩上,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分别啮合,所述从动轮连接所述转动杆。
优选地,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刮平杆,所述刮平杆安装在所述外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秸秆还田装置中,所述至少一风扇在所述外罩内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能够将地里的秸秆吸到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粉碎刀具能够随所述转动杆转动粉碎秸秆,从而免去焚烧,保护环境,而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秸秆还田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4是图1中秸秆还田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秸秆还田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6是图4中秸秆还田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7是图6中VII部分的一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秸秆还田装置 | 100 |
外罩 | 10 |
顶板 | 11 |
第一盖板 | 12 |
第二盖板 | 13 |
前板 | 14 |
后板 | 15 |
侧板 | 16 |
安装板 | 121 |
安装套 | 123 |
通孔 | 161 |
固定片 | 163 |
固定孔 | 1631 |
驱动结构 | 20 |
保护壳 | 21 |
液压马达 | 22 |
主动轮 | 23 |
传动轮 | 24 |
从动轮 | 25 |
粉碎结构 | 60 |
转动杆 | 30 |
安装柱 | 31 |
刀座 | 33 |
锁固片 | 331 |
叶片 | 40 |
根部 | 41 |
弯曲部 | 42 |
粉碎刀具 | 50 |
第一刀片 | 51 |
第二刀片 | 52 |
刀臂 | 511 |
刀头 | 512 |
抽风结构 | 70 |
风扇 | 71 |
风扇驱动件 | 72 |
刮平杆 | 80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秸秆还田装置100包括有一外罩10、一驱动结构20、一粉碎结构60、若干抽风结构70及一刮平杆80。所述粉碎结构60包括有一转动杆30、若干叶片40及若干粉碎刀具5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抽风结构70为两个,所述刮平杆80为圆柱体。所述秸秆还田装置100用以粉碎各种农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高粱、小麦、稻、杂草等的秸秆,并安装在一行走平台上,如拖拉机或者履带轮等。
所述外罩10包括有一顶板11、一第一盖板12、一第二盖板13、一前板14、一后板15及两侧板16。所述顶板11、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所述后板15及所述两侧板16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图未示),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粉碎结构60及秸秆。所述顶板11大致平行于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分别自所述顶板11相对两侧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分别自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两侧板16分别位于所述顶板11的另外两侧,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板12及所述第二盖板13分别与所述顶板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前板14与所述第一盖板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垂直,所述后板15与所述第二盖板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垂直,所述两侧16大致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盖板12的一端靠近其中一侧板16设有一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用以安装所述驱动结构20,并与所述第一盖板12大致垂直。所述第一盖板1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安装套123,所述若干安装套123的数量与所述若干抽风结构70的数量相当。所述两侧板16对应所述转动杆30分别开设有一通孔161(见图4)。所述两侧板16对应所述刮平杆80分别安装有一固定片163,所述固定片163靠近所述前板14,并分别开设有一固定孔1631。两固定片163相互平行,并部分露出所述前板14。另外,所述外罩10内还安装有定刀(图未示),所述定刀用以粉碎柔软的杂草。
请参阅图4,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有一保护壳21、一液压马达22、一主动轮23、一传动轮24及一安装在所述保护壳21内的从动轮25。所述保护壳21安装在所述外罩10的一侧板16上,并靠近所述安装板121。所述液压马达2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21上,并与所述 主动轮23连接,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23转动。所述主动轮23安装在所述保护壳21内,并与所述传动轮24啮合。所述传动轮24安装在所述保护壳21内,并与所述从动轮25啮合,以使所述从动轮25与所述主动轮23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所述主动轮23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轮24转动,所述从动轮25随所述传动轮24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23、所述传动轮23及所述从动轮25均为直齿轮。所述液压马达22由液压泵驱动工作,进一步地,在液压泵与液压马达22之间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单向阀、溢流阀和电磁阀,在液压泵的作用下,液压油经油箱、单向阀、溢流阀和电磁阀流向并驱动液压马达22工作。
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转动杆3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安装柱31,所述安装柱31转动安装在对应的通孔161中,并且其中一安装柱31连接所述从动轮25。优选地,所述转动杆30呈圆柱体。所述转动杆30的外周设有若干刀座33,所述若干刀座33的数量与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的数量相当。所述若干刀座33分成四排,四排刀座33分别平行所述转动杆30的中心轴。每一刀座33包括有相互平行的两锁固片331,每一锁固片331开设有一锁孔(图未示)。
每一叶片40呈长条形,并包括有一根部41及一自所述根部41延伸的弯曲部42。所述弯曲部42与所述根部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每一叶片40的长度与所述转动杆30的长度相当。在本实施方式中,四所述叶片40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动杆30的外周,并且沿垂直所述转动杆30的转动方向设置,即沿平行所述转动杆30的中心轴方向设置,以使所述叶片40在所述转动杆30转动时具有最大线速度。所述若干叶片40与所述转动杆30焊接成一体。
请继续参阅图7,每一粉碎刀具50包括有一第一刀片51及一第二刀片52。所述第一刀片51与所述第二刀片52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并分别包括有一刀臂511及一自所述刀臂511延伸的刀头512。所述第一刀片51的刀臂511与所述第二刀片52的刀臂511贴合在一起,并分别垂直所述转动杆30的中心轴,所述第一刀片51的刀头512与所述第二刀片52的刀头512沿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刀臂511在远离所述刀头512的一端对应所述锁孔开设有一安装孔(图未示)。
请参阅图5及图6,每一抽风结构70包括有一风扇71及一风扇驱动件72。所述风扇驱动件72为一电机或者马达,用以驱动所述风扇71转动。
组装时,所述粉碎刀具50通过锁固件,如螺丝等锁入一刀座33的锁孔及安装孔而安装在对应的刀座33上,另外的粉碎刀具50也通过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刀座33上。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由此安装在所述转动杆30的外周,并排列成四排,每一排的粉碎刀具50 位于相邻两叶片40之间。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及所述叶片40可排列呈螺旋状。
所述转动杆30两端的安装柱31分别卡入对应的通孔161中,从而将所述转动杆30转动固定在所述两侧板16之间。这时,所述转动杆30的中心轴与所述两侧板16大致垂直,并与所述顶板11大致平行。所述粉碎结构60由此固定在所述外罩10上,并分别与所述顶板11、所述第一盖板12、所述第二盖板13、所述前板14及所述后板15具有预设的距离,从而保证所述粉碎结构60在粉碎秸秆过程中,所述外罩10有容纳秸秆的空间。另外,所述粉碎结构60安装在所述外罩10上之后,所述粉碎刀具50在转动至所述转动杆30下方时部分露出所述外罩10,从而接触地面,有效粉碎秸秆
所述液压马达23安装在所述外罩10的安装板121上。所述主动轮23、所述传动轮24及所述从动轮25安装在所述保护壳21内,并且所述主动轮23与所述液压马达23连接,所述从动轮25与所述转动杆30的一安装柱31连接。
将一风扇71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12的内侧,对应的风扇驱动件72安装在一安装套123上,并与所述风扇71连接。将另外的抽风结构70通过相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外罩10上。
所述刮平杆80两端的固定柱81分别卡入所述两固定片163的固定孔1631中,从而将所述刮平杆80转动固定在所述前板14的前端。所述刮平杆80能够相对所述外罩10转动,一方面能够调整秸秆还田装置100的工作高度,不会因为粉碎刀具50入土太深而停止工作,另外一方面能够将粉碎的秸秆耙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刮平杆80为圆柱体,并且中心轴平行于所述转动杆30的中心轴,以有效地耙平粉碎过的秸秆。
粉碎秸秆时,所述行走平台工作带动所述秸秆还田装置100移动,同时,所述风扇驱动件72驱动对应的风扇71转动,所述风扇71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10内形成负压,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的预设工作范围,同时,所述液压马达22驱动所述主动轮23转动,所述主动轮23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轮24转动,所述从动轮25随所述传动轮25转动,从而转动所述转动杆30,所述若干粉碎刀具50随所述转动杆30转动粉碎秸秆还田,从而免去焚烧,保护环境,而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叶片40也随所述若干转动杆30转动,与所述风扇71一起在所述外罩10内形成负压,吸附秸秆的效果更好。
另外,可通过能调节液压油的流向,从而达到调整液压马达22转向的目的,使得液压马达22的可调性非常的好,这样,根据秸秆还田装置100安装在不同的位置,适当调整液压马达22转向,从而调整所述转动杆30的转向,进而调整粉碎刀具50的转向,使秸秆还田装置100工作效率更高。
Claims (10)
1.一种秸秆还田装置,包括有外罩及安装在所述外罩上的粉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风扇,所述粉碎结构包括有转动杆及若干粉碎刀具,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别设在所述转动杆外周,所述至少一风扇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在转动时于所述外罩内形成负压,以将秸秆吸至所述若干粉碎刀具的预设工作范围,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能够相对所述外罩转动,以带动所述若干粉碎刀具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粉碎刀具分成若干排,每一排的粉碎刀具设在平行所述转动杆中心轴的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对应每一粉碎刀具设有刀座,每一粉碎刀具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粉碎刀具包括有第一刀片及与所述第一刀片固定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及所述第二刀片分别包括有刀臂及与所述刀臂一体的刀头,所述第一刀片的刀臂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臂贴合,并固定在对应的刀座上,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头与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头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有顶板及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位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转动杆安装在所述两侧板上,并且中心轴与所述顶板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还包括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顶板及所述两侧板连接,所述至少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风扇驱动件,所述至少一风扇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盖板上,并与所述至少一风扇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并与所述两侧板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液压马达、主动轮、传动轮及从动轮,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所述外罩上,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传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分别啮合,所述从动轮连接所述转动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装置还包括有刮平杆,所述刮平杆安装在所述外罩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09097.XU CN204443177U (zh) | 2015-02-15 | 2015-02-15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09097.XU CN204443177U (zh) | 2015-02-15 | 2015-02-15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43177U true CN204443177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50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0909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43177U (zh) | 2015-02-15 | 2015-02-15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431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4447A (zh) * | 2015-02-15 | 2015-05-13 | 李阳铭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2015
- 2015-02-15 CN CN201520109097.XU patent/CN2044431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4447A (zh) * | 2015-02-15 | 2015-05-13 | 李阳铭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92282Y1 (ko) | 로터베이터 | |
CN102884888B (zh) | 一种碎秸、清秸、施肥、播种、覆秸多功能机组 | |
CN204259375U (zh) | 联合作业机 | |
CN102804953B (zh) | 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 | |
CN103718679A (zh) | 一种深度自调式玉米行间除草机 | |
CN102144449A (zh) | 一种新型马铃薯杀秧机 | |
CN104782256A (zh) | 一种旋耕播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 | |
CN104604447A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4579200U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2496211U (zh) | 垄地用切蔓装置 | |
CN204634301U (zh) | 旋耕播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 | |
CN204443177U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105917763A (zh) | 一种旋耕机的旋耕装置 | |
CN104604449A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1091093Y (zh) | 一种微型耕耘机 | |
CN208210659U (zh) | 一种玉米秸秆深埋机开沟装置 | |
CN204443175U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4579199U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4443176U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
CN202841881U (zh) | 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 | |
CN201967316U (zh) | 中耕培土机 | |
CN104798543B (zh) | 一种水田埋草耕整机 | |
CN2887014Y (zh) | 一种具有灭茬装置的旋刨耕地机 | |
CN204466289U (zh) | 一种秸秆切碎还田机 | |
CN104604446A (zh) | 一种秸秆还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537522 Guangxi five Feng Machinery Co., Lt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Rongxia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GUANGXI WUFENG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Yuzhou District People's road 537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Yulin City No. 398 Patentee before: Li Yangmin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