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6083U -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6083U
CN204436083U CN201520045120.3U CN201520045120U CN204436083U CN 204436083 U CN204436083 U CN 204436083U CN 201520045120 U CN201520045120 U CN 201520045120U CN 204436083 U CN204436083 U CN 204436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arm
unlatching
slide block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51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海
张强
王晶磊
李锋
毕建启
李文建
段淑金
朱保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451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6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6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60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属于汽车侧门锁结构技术领域。利用双拉内开启臂的一弧形突起结构在第一次内开启时推动锁止杠杆的一长臂结构解锁,同时利用紧张锁使开启滑块不能马上回到可以开启位置,此时的外开启臂的转动不能推动止动爪转动开启;当双拉内开启臂回位后,紧张锁会使开启滑块回到可以开启位置;当第二次内开启时可以使止动爪转动开启,即打开锁,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拉内开启功能,即第一次拉动解锁,第二次拉动开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特殊情况下因错误操作而不能及时打开车门的情况并可以达到省零件,降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属于汽车侧门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侧门锁功能基本功能有开启/关闭,锁止/解锁等;其中乘员在车门已经上锁的汽车内,想打开车门时的一般操作为:先拨动锁止提钮,进行解锁操作之后,再拉动内开手柄,打开车门;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存在操作繁琐需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的操作,另一方面不利于紧急情况时的快速开启。通常往往有人不知车门已经上锁,没有解锁就直接拉动内开手柄,导致打不开车门,尤其是在情急之下如需要紧急逃生的时候,更想不到需要解锁,反而认为车门坏掉并且反复拉动车门内把手干着急却打不开车门。
因此,亟需一种易于操作且能够快速控制解锁、开锁功能的汽车侧门锁开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拉内开启功能则能解决现有汽车侧门锁存在的这种问题,采用拉动两次内开手柄的方式打开已经上锁的车门,即第一次拉动解锁,第二次拉动开启,这样就不会存在不解锁就直接开车门而导致打不开的情形发生;如果配合电动锁止/解锁和应急锁止机构,则同时也可以省去了锁止提钮、锁止/解锁作用的拉线/拉杆等手动解锁的一系列零件,可以达到功能相同,省零件,降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安装于由下壳体15和上壳体16叩合而成的锁体内部,并与锁止/解锁机构A配合联动以实现对锁闭机构B的开锁;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包括:与内开手柄相连并受其拉动控制的双拉内开启臂20、安装于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一侧并受其驱动控制的外开启臂17,以及同时联动于所述外开启臂17和锁止/解锁机构A上的、用以驱动锁闭机构B进行开锁的开启滑块19;
所述锁止/解锁机构A包括枢转安装于锁体上的双拉锁止杠杆11、压设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上面、自由状态下与其同步转动、受外力时与其脱离的紧张锁摇臂13,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一端由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控制驱动,另一端通过其上部压设的紧张锁摇臂13与所述开启滑块19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锁闭机构B包括:安装于锁口支架1和安装底板2之间的、相互啮合配合以实现全锁、半锁、全开三种锁止状态的旋转卡板4和止动爪8,以及与所述止动爪8同轴联动、由开启机构驱动控制的止动爪拨臂10;
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一端由车内门把手控制拉动、另一端枢转的安装于锁体一安装轴上,当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具有一次拉动能够同时作用于双拉锁止杠杆11和外开启臂17的结构;当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具有二次拉动作用于外开启臂17的结构;
所述外开启臂17通过外开启臂扭簧18枢转安装于锁体一侧,一端伸出于锁体外部,另一端位于锁体内部且分别设有两个突起结构,其中一个与双拉内开启臂20配合互顶,另一个用于连接开启滑块19;
所述开启滑块19,一端挂接于所述外开启臂17的一突起上、另一端开设有滑动长槽并活动套接于所述紧张锁摇臂13上设有的滑块,同时还具有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互顶的滑块推臂,在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滑块推臂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对错,在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滑块推臂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对顶,并在受力情况下推压止动爪拨臂10进行开锁动作。
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通过锁止杠杆扭簧12枢转安装于锁体内且具有锁止、解锁两个位置状态,所述紧张锁摇臂13通过紧张锁摇臂扭簧14安装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上面,所述紧张锁摇臂13上具有一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联动的挂接端,以及用于与所述开启滑块19配合联动的滑块;当一次拉动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紧张锁摇臂13在外开启臂17、开启滑块19的推动下能够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脱离,当一次拉动结束,所述开启滑块19在所述内开启臂17的回位过程中被同时拉回至解锁位置,同时紧张锁摇臂13也在紧张锁摇臂扭簧14的拉动下重新复位至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主要原理是利用双拉内开启臂20的一弧形突起结构在第一次内开启时推动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一长臂结构解锁,同时利用紧张锁使开启滑块19不能马上回到可以开启位置,此时的外开启臂17的转动不能推动止动爪8转动开启;当双拉内开启臂20回位后,紧张锁摇臂会使开启滑块19回到可以开启位置;当第二次内开启时可以使止动爪8转动开启,即打开锁,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拉内开启功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外开启臂、双拉内开启臂、紧张锁摇臂、开启滑块、双拉锁止杠杆等零件之间的配合,实现双拉内开启功能,可以实现在特殊情况下因错误操作而不能及时打开车门的情况并可以达到省零件,降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具有双拉内开启功能的锁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锁止/解锁机构在解锁位置时与开启机构、锁闭机构的结合与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b:图2a的俯视图;
图3a:锁止/解锁机构在锁止位置时与开启机构、锁闭机构的结合与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b:图3a的俯视图;
图4:第一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锁止杠杆死点之前);
图5:第一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锁止杠杆死点时);
图6:第一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的解锁状态示意图:(锁止杠杆死点之后最大位置);
图7:双拉内开启臂20回位结构状态示意图;(完成解锁)
图8a:第二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结构状态示意图;(完成开启);图8b:图8a的俯视图。
图中:
锁闭机构:锁口支架1,安装底板2,旋转卡板铆钉3,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扭簧5,垫圈6,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8,止动爪扭簧9,止动爪拨臂10;
锁止/解锁机构:双拉锁止杠杆11,锁止杠杆扭簧12,紧张锁摇臂13,紧张锁摇臂扭簧14,下壳体15,上壳体16;
开启机构:外开启臂17,外开启臂扭簧18,开启滑块19,双拉内开启臂20;
应急锁止机构:应急锁止臂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零件名称及序号:
锁闭机构B:锁口支架1,安装底板2,旋转卡板铆钉3,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扭簧5,垫圈6,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8,止动爪扭簧9,止动爪拨臂10;
锁止/解锁机构A:双拉锁止杠杆11,锁止杠杆扭簧12,紧张锁摇臂13,紧张锁摇臂扭簧14,下壳体15,上壳体16,死点S;
开启机构C:外开启臂17,外开启臂扭簧18,开启滑块19,双拉内开启臂20;
应急锁止机构:应急锁止臂21。
以下为本实施例的详细安装结构说明:
锁闭机构部分: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分别插入锁扣支架的两个安装孔内,并各自漏出一台阶轴,止动爪拨臂10枢转的安装在与止动爪铆钉7同轴的锁口支架1的一凸起轴结构上,两个个垫圈6分别插入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的台阶轴内,并铆接,使锁口支架1与旋转卡板铆钉3、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拨臂10、垫圈6成为一体,其中止动爪拨臂10可以绕锁口支架1上与止动爪铆钉7同轴的一凸起轴结构上顺畅转动;旋转卡板扭簧5穿于锁口支架1上一凸起轴上并被旋转卡板铆钉3压在下方防止脱出,旋转卡板扭簧5一端与旋转卡板4相连,一端与锁口支架1相抵;旋转卡板4穿于旋转卡板铆钉3一台阶轴上,并在旋转卡板扭簧5的作用下绕旋转卡板铆钉3顺畅转动到开启位置;止动爪扭簧9穿于锁口支架1上一凸起轴上,止动爪扭簧9一端与止动爪8相抵,一端与锁口支架1相抵;止动爪8穿于止动爪铆钉7一台阶轴上,并在止动爪扭簧9的作用下绕止动爪铆钉7顺畅转动到锁闭位置,且止动爪8的另一孔的结构插入止动爪拨臂10一凸起结构上;止动爪拨臂10与止动爪8同轴,止动爪拨臂10的转动,可以带动止动爪8一起转动;安装底板2上两孔分别穿入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的两个台阶轴内并铆接,使锁口支架1、安装底板2、旋转卡板铆钉3、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扭簧5、垫圈6、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8、止动爪扭簧9、止动爪拨臂10成为一体;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8相啮合,可与相匹配锁扣锁紧,并具有全锁、半锁、全开三种位置状态;
锁止/解锁机构部分:锁止杠杆扭簧12穿于下壳体15一凸起结构上,一端抵在下壳体15另一凸起限位结构,另一端靠在下壳体15盒体凸起结构边缘;双拉锁止杠杆11上的孔穿于下壳体15一凸起轴上,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一凸起结构卡在下壳体15盒体凸起结构凹槽中,同时与下壳体15和锁止杠杆扭簧12接触并被夹在中间,可以沿着锁止杠杆扭簧12折成的V型形状滑动,并获得锁止/解锁两种状态位置;紧张锁摇臂扭簧14穿在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一凸起轴上,同时紧张锁摇臂13也枢转地安装在双拉锁止杠杆11的这个轴上;紧张锁摇臂扭簧14一端抵在双拉锁止杠杆11上,另一端插入紧张锁摇臂13中,并将紧张锁摇臂13的一凸起结构紧紧地顶在双拉锁止杠杆11的边缘上;紧张锁摇臂13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随着双拉锁止杠杆11一起转动,并获得锁止/解锁两种位置状态;紧张锁摇臂13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与双拉锁止杠杆11错开一定角度的位置,并不随双拉锁止杠杆11转动,直到双拉锁止杠杆11上的限位结构抵住紧张锁摇臂13,并强迫紧张锁摇臂13随双拉锁止杠杆11一起转动,当外力消除后,紧张锁摇臂13在紧张锁摇臂扭簧14的作用下可回到原来的相对位置上;双拉锁止杠杆11在锁止位置可以使开启机构与锁闭机构脱离,此时开启机构打不开锁;双拉锁止杠杆11在解锁位置可以使开启机构与锁闭机构结合,此时开启机构可以打开锁;上壳体16扣在下壳体15上,并将双拉锁止杠杆11夹在中间;
开启机构部分:外开启臂扭簧18安装在下壳体15侧面一突起结构的轴上,同时外开启臂17也枢转的安装在这个轴上;外开启臂扭簧18一端抵在下壳体15上,另一端抵在外开启臂17上;外开启臂17可以在外开启臂扭簧18的作用下绕着下壳体15侧面突起结构的轴顺畅转动;开启滑块19有一“8”字型槽孔结构,可以套在外开启臂17上端部有一半圆形突起结构上,开启滑块19可以以外开启臂17这个结构为轴进行一定角度内的转动;开启滑块19还有一条形槽型结构,套在紧张锁摇臂13前端的一个方形突起结构上;当外开启臂17进行转动时,可以推动开启滑块19沿着开启滑块19槽型结构与紧张锁摇臂13方形突起结构确定的方向进行滑动;当双拉锁止杠杆11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紧张锁摇臂13转动,紧张锁摇臂13带动开启滑块19绕外开启臂17的半圆形突起结构进行转动;即开启滑块19也获得了锁止/解锁两种状态;双拉内开启臂20被枢转的安装在下壳体15一突起结构轴上,其前端一臂状结构抵在外开启臂17上端的一臂状结构上,当双拉内开启臂20转动时可以推动外开启臂17转动,从而推动开启滑块19进行滑动;上壳体16将双拉开启滑块19与内开启臂夹在与下壳体15形成的空间内;
应急锁止机构:应急锁止臂21有一突起的圆柱形卡扣结构,此结构穿入下壳体15上一孔结构内,孔内的槽可以与卡扣结合;应急锁止臂21可以绕此下壳体15的孔结构进行顺畅转动;应急锁止臂21有一突起结构插入下壳体15半圆槽结构内,起到两侧限位作用,即应急锁止臂21的转动被限制在一定角度内,应急锁止臂21伸出一长臂结构,并且有一长孔结构,此孔套入双拉锁止杠杆11伸出的一长臂结构上的圆柱形突起结构上;拨动应急锁止臂21另一个长臂结构,可以使应急锁止臂21转动,即可以拨动双拉锁止杠杆11转动,形成联动结构;应急锁止臂21可以实现双拉锁止杠杆11的锁止/解锁的手动操作;
此时将锁闭机构与锁止机构结合,即锁口支架1被上壳体16与下壳体15几处卡扣结构卡住,变结合为一整体;其中锁口支架1一突起结构抵在外开启臂17外侧面上,防止外开启臂17沿着轴向脱出;此时止动爪拨臂10一弯曲结构出现在开启滑块19的滑动路径上,即开启滑块19可以推动止动爪拨臂10这个弯曲结构并使止动爪8绕着止动爪铆钉7转动,使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8的啮合脱开,从而打开锁;故开启滑块19的锁止/解锁位置同时相对应的也是不可开启/可以开启位置。
工作过程原理详解:
1.第一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锁止杠杆死点之前)
双拉内开启臂20绕下壳体的安装支撑轴结构转动,其中双拉内开启臂20的一弧形突起边缘结构抵在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一伸出长臂结构上,即双拉内开启臂20在转动的同时推动双拉锁止杠杆11也转动并解锁;与此同时双拉内开启臂20前端的一臂状结构抵在外开启臂17上端的一臂状结构上,当双拉内开启臂20转动时可以推动外开启臂17转动,从而推动开启滑块19进行滑动;但此时开启滑块19在锁止位置上,即不可开启位置上,故此开启滑块19运动的方向刚好错开推动止动爪拨臂10转动方向;此时的运动都是在锁止杠杆死点之前的运动描述;
2.第一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锁止杠杆死点之后)
当双拉内开启臂20继续转动,即继续推动双拉锁止杠杆11转动,紧张锁摇臂13随双拉锁止杠杆11一起转动,紧张锁摇臂13推动开启滑块19转动;双拉锁止杠杆11越过死点后,到达锁止位置;但由于开启滑块19此时在打开状态位置,避让开止动爪拨臂10,开启滑块19的侧边抵到止动爪拨臂10的侧边,故此开启滑块的回位趋势被阻挡住,从而紧张锁摇臂13与双拉锁止杠杆11错开;但在紧张锁摇臂扭簧14的作用下,紧张锁摇臂13将开启滑块19紧紧地抵在止动爪拨臂10的侧边缘上;此部分机构运动的关键为开启滑块19运动到可以抵在止动爪拨臂10的侧边位置,发生在双拉锁止杠杆11越过死点到达解锁位置之前;
3.双拉内开启臂20回位:
到此步骤时,双拉内开启臂20与外开启臂17开启到最大位置,双拉锁止杠杆11已经回位到解锁位置,但开启滑块19没有运动到解锁位置;此时第一次拉动内开运动结束,双拉内开启臂20开始回位,外开启臂17也回位,同时带动开启滑块19反向滑动回位;当开启滑块19的边缘与止动爪拨臂10脱开时,开启滑块19被紧张锁摇臂13在紧张锁摇臂扭簧14作用力下回位,此时开启滑块19回到解锁位置,同时也是可以开启位置;到此步骤,第一次拉动彻底完成,门锁已经被解锁;
4.第二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
第二次拉动双拉内开启臂20,其前端一臂状结构抵在外开启臂17上端的一臂状结构上,当双拉内开启臂20转动时可以推动外开启臂17转动,从而推动开启滑块19进行滑动;开启滑块19可以推动止动爪拨臂10的弯曲结构并使止动爪8绕着止动爪铆钉7转动,使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8的啮合脱开,从而打开锁;
到此步骤,双拉内开启动作全部完成,即第一次拉动解锁,第二次拉动开启。

Claims (7)

1.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安装于由下壳体(15)和上壳体(16)叩合而成的锁体内部,并与锁止/解锁机构配合联动以实现对锁闭机构的开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内开手柄相连并受其拉动控制的双拉内开启臂(20)、安装于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一侧并受其驱动控制的外开启臂(17),以及同时联动于所述外开启臂(17)和锁止/解锁机构上的、用以驱动锁闭机构进行开锁的开启滑块(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包括枢转安装于锁体上的双拉锁止杠杆(11)、压设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上面、自由状态下与其同步转动、受外力时与其脱离的紧张锁摇臂(13),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一端由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控制驱动,另一端通过其上部压设的紧张锁摇臂(13)与所述开启滑块(19)的一端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一端由车内门把手控制拉动、另一端枢转的安装于锁体一安装轴上,当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具有一次拉动能够同时作用于双拉锁止杠杆(11)和外开启臂(17)的结构;当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具有二次拉动作用于外开启臂(17)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启臂(17)通过外开启臂扭簧(18)枢转安装于锁体一侧,一端伸出于锁体外部,另一端位于锁体内部且分别设有两个突起结构,其中一个与双拉内开启臂(20)配合互顶,另一个用于连接开启滑块(1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包括:安装于锁口支架(1)和安装底板(2)之间的、相互啮合配合以实现全锁、半锁、全开三种锁止状态的旋转卡 板(4)和止动爪(8),以及与所述止动爪(8)同轴联动、由开启机构驱动控制的止动爪拨臂(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滑块(19)一端挂接于所述外开启臂(17)的一突起上、另一端开设有滑动长槽并活动套接于所述紧张锁摇臂(13)上设有的滑块,同时还具有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互顶的滑块推臂,在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滑块推臂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对错,在所述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滑块推臂与所述止动爪拨臂(10)对顶,并在受力情况下推压止动爪拨臂(10)进行开锁动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通过锁止杠杆扭簧(12)枢转安装于锁体内且具有锁止、解锁两个位置状态,所述紧张锁摇臂(13)通过紧张锁摇臂扭簧(14)安装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上面,所述紧张锁摇臂(13)上具有一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联动的挂接端,以及用于与所述开启滑块(19)配合联动的滑块;当一次拉动所述双拉内开启臂(20)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紧张锁摇臂(13)在外开启臂(17)、开启滑块(19)的推动下能够与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脱离,当一次拉动结束,所述开启滑块(19)在所述内开启臂(20)的回位过程中被同时拉回至解锁位置,同时紧张锁摇臂(13)也在紧张锁摇臂扭簧(14)的拉动下重新复位至所述双拉锁止杠杆(11)的上部。
CN201520045120.3U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6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5120.3U CN204436083U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5120.3U CN204436083U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6083U true CN204436083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512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6083U (zh) 2015-01-22 2015-01-22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60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283A (zh) * 2017-10-31 2018-01-19 无锡瑞林控制软件有限公司 侧门锁双拉开锁机构
CN11096586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双拉式自动复位闩锁系统
CN114525979A (zh) * 2020-11-23 2022-05-24 麦格纳博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行李箱的双拉式闩锁系统
WO2024094039A1 (zh) * 2022-07-26 2024-05-10 韩天慧 车门锁、车门及抱式开车门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5283A (zh) * 2017-10-31 2018-01-19 无锡瑞林控制软件有限公司 侧门锁双拉开锁机构
CN107605283B (zh) * 2017-10-31 2022-09-23 无锡瑞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侧门锁双拉开锁机构
CN110965867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双拉式自动复位闩锁系统
CN110965867B (zh) * 2018-09-28 2021-07-09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双拉式自动复位闩锁系统
US11274478B2 (en) 2018-09-28 2022-03-15 Inteva Products, Llc Two-pull, automatic reset, latch system
US11946296B2 (en) 2018-09-28 2024-04-02 Inteva Products, Llc Two-pull, automatic reset, latch system
CN114525979A (zh) * 2020-11-23 2022-05-24 麦格纳博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行李箱的双拉式闩锁系统
CN114525979B (zh) * 2020-11-23 2023-12-12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行李箱的双拉式闩锁系统
WO2024094039A1 (zh) * 2022-07-26 2024-05-10 韩天慧 车门锁、车门及抱式开车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6083U (zh)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双拉内开启结构
CN103556887B (zh) 一种带防误锁功能的中控门锁
CN103835575B (zh) 具有防敲击开启离合器的锁具
CN104204387A (zh) 用于例如引擎盖的封闭板的双拉闩锁
CN108756498A (zh) 全自动锁体
CN10359067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CN104047471B (zh) 手柄组件
CN106837022A (zh) 一种车门应急开关解锁装置
CN108756532B (zh) 一种自吸滑移门锁
CN104005618B (zh) 一种中门锁传动机构
CN106193842B (zh) 发动机罩盖锁
CN105201294B (zh) 一种锁体离合器换向装置
CN208363868U (zh) 一种用于内置塞拉门的锁闭装置
CN204728820U (zh) 一种锁钩防盗锁舌装置
CN107869284A (zh) 滑动门控制单元
US6152509A (en) Coupling element
CN206600085U (zh) 一种车门应急开关解锁装置
CN204511094U (zh) 汽车侧门锁的防误锁结构
CN101469579A (zh) 汽车用线控前门锁体
CN211641933U (zh) 儿童安全座椅的isofix连接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N203499379U (zh) 一种门锁及一种电子锁
CN203487898U (zh) 一种带防误锁功能的中控门锁
CN209429749U (zh) 全自动锁体
CN204238655U (zh) 能够对门扇实施多种锁闭状态的锁具及应用的多点锁系统
US3455592A (en) Vehicle body door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