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5668U -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5668U
CN204435668U CN201520103360.4U CN201520103360U CN204435668U CN 204435668 U CN204435668 U CN 204435668U CN 201520103360 U CN201520103360 U CN 201520103360U CN 204435668 U CN204435668 U CN 204435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bearing steel
hole
strip
longitudin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33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1033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35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5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56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包括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均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拱形钢板,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通过沿其横向布设的多个横向加强钢板相连接,相邻两个横向加强钢板之间且位于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均沿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的纵向布设,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的上端与上承载钢板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的下端与下承载钢板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稳定、抗载荷性能,能够有效的适用于跨度大,需要强耐载能力的现代建筑。

Description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支撑梁多为钢材结构,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目前建筑用的钢结构支撑梁大都采用槽钢、工字钢、全钢板梁、板梁U型梁等,现今建筑由于是一体式的设计,而建筑房屋时,所以支撑梁长度由房屋决定,其长度越长,支撑梁长度越长,承受压力越大,具有承受力大的支撑梁对现代建筑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载建筑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结构稳定、抗载荷性能,能够有效的适用于跨度大,需要强耐载能力的现代建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钢板和位于所述上承载钢板下方的下承载钢板,所述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均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拱形钢板,所述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通过沿其横向布设的多个横向加强钢板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之间且位于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均沿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的纵向布设,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的上端与上承载钢板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的下端与下承载钢板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
上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钢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上条形通孔、多个第二上条形通孔、多个第三上条形通孔和多个第四上条形通孔;所述下承载钢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条形通孔、多个第二下条形通孔、多个第三下条形通孔和多个第四下条形通孔;所述第一上条形通孔和第一下条形通孔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二纵向加强钢板之间;所述第二上条形通孔和第二下条形通孔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之间;所述第三上条形通孔和第三下条形通孔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二纵向加强钢板的外侧;所述第四上条形通孔和第四下条形通孔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三纵向加强钢板的外侧。
上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均与横向加强钢板焊接连接,所述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均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焊接连接。
上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沿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中部的拱形形成一定预弯力,有效的提高了整个梁结构的抗弯性能,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整个梁结构的抗载荷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纵向加强钢板能够有效的限制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的中心挠度,并与第二纵向加强钢板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相配合,从而提高了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的耐压性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上设置条形通孔,起到伸缩缝的作用,在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在受压时,能够有效的释放应力,避免上承载钢板和下承载钢板产生弯曲或破坏。
5、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承载钢板;       2—第一上条形通孔;
3—第二上条形通孔;   4—第三上条形通孔;
5—第四上条形通孔;   6—第一纵向加强钢板;
7—第二纵向加强钢板; 8—第三纵向加强钢板;
9—下承载钢板;       10—第一下条形通孔;
11—第二下条形通孔;  12—第三下条形通孔;
13—第四下条形通孔;  14—横向加强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包括上承载钢板1和位于所述上承载钢板1下方的下承载钢板9,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拱形钢板,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通过沿其横向布设的多个横向加强钢板14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14之间且位于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之间设置有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均沿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的纵向布设,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的上端与上承载钢板1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的下端与下承载钢板9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通过设置呈拱形的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通过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中部的拱形形成一定预弯力,有效的提高了整个梁结构的抗弯性能,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整个梁结构的抗载荷性能。同时通过横向加强钢板14、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能够有效的将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连接,从而提高了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压性能。具体的,通过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能够有效的限制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的中心挠度,并与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相配合,从而提高了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的耐压性能。
如图2所示,所述上承载钢板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上条形通孔2、多个第二上条形通孔3、多个第三上条形通孔4和多个第四上条形通孔5;所述下承载钢板9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条形通孔10、多个第二下条形通孔11、多个第三下条形通孔12和多个第四下条形通孔13;所述第一上条形通孔2和第一下条形通孔10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和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之间;所述第二上条形通孔3和第二下条形通孔11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之间;所述第三上条形通孔4和第三下条形通孔12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的外侧;所述第四上条形通孔5和第四下条形通孔13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上设置条形通孔,起到伸缩缝的作用,在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在受压时,能够有效的释放应力,避免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产生弯曲或破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与横向加强钢板14焊接连接,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14沿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这样确保了该耐载荷建筑梁结构的耐压性能具有均匀的抗压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载钢板(1)和位于所述上承载钢板(1)下方的下承载钢板(9),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为中部向上拱起的拱形钢板,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通过沿其横向布设的多个横向加强钢板(14)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14)之间且位于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之间设置有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均沿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的纵向布设,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的上端与上承载钢板(1)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的下端与下承载钢板(9)的中心轴线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钢板(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上条形通孔(2)、多个第二上条形通孔(3)、多个第三上条形通孔(4)和多个第四上条形通孔(5);所述下承载钢板(9)上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条形通孔(10)、多个第二下条形通孔(11)、多个第三下条形通孔(12)和多个第四下条形通孔(13);所述第一上条形通孔(2)和第一下条形通孔(10)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和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之间;所述第二上条形通孔(3)和第二下条形通孔(11)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之间;所述第三上条形通孔(4)和第三下条形通孔(12)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的外侧;所述第四上条形通孔(5)和第四下条形通孔(13)位置相对应且均位于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与横向加强钢板(14)焊接连接,所述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均与第一纵向加强钢板(6)、第二纵向加强钢板(7)和第三纵向加强钢板(8)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加强钢板(14)沿上承载钢板(1)和下承载钢板(9)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CN201520103360.4U 2015-02-12 2015-02-12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5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3360.4U CN204435668U (zh) 2015-02-12 2015-02-12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3360.4U CN204435668U (zh) 2015-02-12 2015-02-12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5668U true CN204435668U (zh) 2015-07-01

Family

ID=5360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336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5668U (zh) 2015-02-12 2015-02-12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35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0736U (zh) 组合型钢箱形钢板剪力墙
CN103388408B (zh) 一种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筋加固转向块
CN103074959B (zh) 一种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连梁
CN103711226A (zh) 半刚性耗能装置加固木结构榫卯节点
CN206337880U (zh) 一种复合双板式钢管混凝土防屈曲支撑结构
CN201433509Y (zh) 一种预应力钢梁
CN204456661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
CN204435668U (zh) 一种耐载荷建筑梁结构
CN203795718U (zh) 一种大跨度桁架结构
CN104313992B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波浪形横隔板
CN203514640U (zh) H型钢柱结构
CN204959967U (zh) 一种环向增强钢管混凝土结构
CN201809860U (zh) 剪切连接件
CN202627190U (zh) 一种钢结构梁支撑
CN204112205U (zh)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横断面的增强结构
CN204151661U (zh) 波形钢腹板横隔板
CN103422610A (zh) 受压翼缘加强型h型钢或工字钢
CN103590377B (zh) 用波腹型钢做主梁的弧形钢闸门
CN206786690U (zh) 一种桁架加强结构
CN206957054U (zh) 一种新型异型高强度工字钢的结构
CN105060087A (zh) 一种矩形管无支撑桁架
CN102304957A (zh) 榫栓结点铝合金平面桁架结构
CN103741841B (zh) 一种消能减震双钢板伸臂墙及实施方法
CN103726611A (zh) 具有空心翼板的h型钢
CN103669635A (zh) 预应力角钢板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