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1955U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11955U CN204411955U CN201420831712.3U CN201420831712U CN204411955U CN 204411955 U CN204411955 U CN 204411955U CN 201420831712 U CN201420831712 U CN 201420831712U CN 204411955 U CN204411955 U CN 2044119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deduster
- servo
- ring
- synchronous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包括反吹机构、伺服控制机构、固定板、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驱动装置,反吹机构的喷嘴朝向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与除尘器的滤筒一一对应的通孔,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反吹机构移动。本实用新型,将反吹机构和伺服控制机构结合使用,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反吹机构在除尘器上方的三维空间内任意的移动到不同滤筒的位置来实现清灰过程,针对特定滤筒数量对滤筒自动进行单次或多次反吹清灰,减少脉冲阀的数量和气包的容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灵活、高效除尘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除尘设备,具体涉及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背景技术
滤筒式除尘器是现今市场上最常见的除尘器,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投资省和易维护等优点,滤筒式除尘器的结构是由进风管、排风管、箱体、集灰斗、清灰装置、导流装置、气流分流分布板、滤筒及电控装置组成。
脉冲式气流喷吹是目前滤筒除尘器自动清灰的传统方式之一,通过脉冲控制仪控制的喷吹装置实现对除尘器滤材的自动清洁,当除尘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细微的粉尘吸附在滤材表面,使得滤材的透气性降低。此后每隔一定时间由脉冲控制仪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阀,洁净的压缩空气由阀口喷出;滤材表面吸附的微尘在气流作用下被清除,落在集尘斗中。
脉冲式气流喷吹装置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所需脉冲阀数量多,成本高;每个脉冲阀能够喷吹的管道数量有限,只能对多个滤筒同时清灰,不能针对单个滤筒清灰,清灰效果不彻底;所需的气包容积较大,每次反吹后气包的充气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新型的除尘器反吹装置,不仅可以减少脉冲阀的数量和气包的容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针对特定滤筒数量对滤筒自动进行单次或多次反吹清灰,使用更灵活多变,除尘更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除尘器的反吹装置生产成本较高,不能自动、灵活、高效地对滤筒进行清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包括反吹机构和设置于除尘器内的伺服控制机构,还包括:
固定板,水平固定在除尘器内,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除尘器的滤筒一一对应的通孔;
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每条所述第一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支座,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垂直;根据所述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所述滑块由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支座由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竖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丝杠和与所述丝杠相匹配的螺母,所述丝杠垂直设置,所述反吹机构固定在所述螺母上,且所述反吹机构的喷嘴朝向所述固定板,所述支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上下移动电机,根据所述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所述上下移动电机驱动所述反吹机构沿所述丝杠上下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两条第一环形同步带、两根第一转动轴和一个前后移动电机,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轴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布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固定座内,位于同一根所述第一导轨两端的两个所述固定座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端伸出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前后移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前后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环形同步带和左右移动电机,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滑块上分别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且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导轨垂直,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其中一根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端伸出所述滑块并与所述左右移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右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吹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电磁阀和气包,所述气包连接于所述喷嘴。
在上述方案中,两条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设有第一凸棱,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棱形状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凸棱固定卡合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导轨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宽度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凹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设有第二凸棱,所述支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棱形状适配的支座槽,所述第二凸棱固定卡合于所述支座槽内,所述第二导轨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宽度适配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沿所述第一导轨的竖直两外侧面各平行设有第一加强筋。
在上述方案中,沿所述第二导轨的竖直两外侧面各平行设有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将反吹机构和伺服控制机构结合使用,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反吹机构在除尘器上方的三维空间内任意的移动到不同滤筒的位置来实现清灰过程,针对特定滤筒数量对滤筒自动进行单次或多次反吹清灰,减少脉冲阀的数量和气包的容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灵活、高效除尘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除尘器反吹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传统除尘器反吹装置需要在每个滤筒23上设置一个电磁阀13,电磁阀13数量多,生产成本高;其单个电磁阀13只能喷吹一个滤筒管道,在实际使用时,每个滤筒23的积灰是不一样的,该反吹装置只能对多个滤筒23同时清灰,不能针对单个滤筒23清灰,不仅不够灵活,还浪费能源;再者因反吹装置不能移动,造成其清灰效果不够彻底,其所需的气包12容积也较大,每次反吹后气包12的充气时间较长。
如图2、图3所示,与传统除尘器反吹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包括反吹机构和设置于除尘器内的伺服控制机构,伺服控制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固定板1水平固定在除尘器内,固定板1上设有与除尘器的滤筒23一一对应的通孔15;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还包括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8,每条第一导轨8上分别设有一个滑块21,两个滑块21之间通过第二导轨9固定连接,第二导轨9上设有支座16,第一导轨8与第二导轨9垂直;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滑块21由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第一导轨8移动,支座16由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第二导轨9移动。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还包括竖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座16上的丝杠11和与丝杠11相匹配的螺母17,丝杠11垂直设置,反吹机构固定在螺母17上,且反吹机构的喷嘴14朝向固定板1,支座16上还设有用于驱动丝杠11转动的上下移动电机5,上下移动电机5的驱动轴与丝杠11优选地通过联轴器连接,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上下移动电机5驱动反吹机构沿丝杠11上下移动。
为了更好的固定第一导轨8,优选在固定板1顶面上的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并使固定座2分别固定在位置相应的第一导轨8的两端。
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两条第一环形同步带6、两根第一转动轴10和一个前后移动电机3,其中两根第一转动轴10分别垂直于第一导轨8布置,且第一转动轴10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固定座2内,位于同一根第一导轨8两端的两个固定座2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一凹槽,第一环形同步带6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凹槽并套设在相应的第一转动轴10上,根据实际需要,其中一根第一转动轴10的一外端伸出固定座2并与前后移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等连接件连接,这样前后移动电机3就可驱动第一环形同步带6沿第一导轨8的外周面前后移动,前后移动电机3固定在固定板1的顶面上,两个滑块21分别与两条第一环形同步带6固定,进而使滑块21由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沿第一导轨8移动。综上所述,前后移动电机3、左右两个第一环形同步带6、转动轴10整体联动
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环形同步带7和左右移动电机4,其中,两个滑块21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二凹槽,两个滑块21的内部分别转动设有一根第二转动轴,即第二传动轴整体设置于滑块21内,且第二转动轴与第二导轨9垂直,第二环形同步带7的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二凹槽内,并套设在相应的第二转动轴上,其中一根第二转动轴的外端伸出滑块21并与左右移动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这样左右移动电机4驱动第二环形同步带7沿第二导轨9的外周面左右转动,左右移动电机4固定在滑块21上,支座16与第二环形同步带7固定,使支座16由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沿第二导轨9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两条第一环形同步带6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还可设有第一凸棱,两个滑块21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一凸棱形状适配的滑槽22,第一凸棱固定卡合于对应的滑槽22内,从而将滑块21与第一环形同步带6固定并联动。第一导轨8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第一环形同步带6的宽度适配的第三凹槽,第一环形同步带6套设于对应的第三凹槽内,使第一环形同步带6稳定地沿第一导轨8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环形同步带7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设有第二凸棱,支座16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二凸棱形状适配的支座槽18,第二凸棱固定卡合于支座槽18内,从而将反吹装置与第二环形同步带7固定并联动。第二导轨9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第二环形同步带7的宽度适配的第四凹槽,第二环形同步带7套设于第四凹槽内,使第二环形同步带7稳定地沿第二导轨9移动。
沿第一导轨8的竖直两外侧面还可各平行设有第一加强筋19,沿第二导轨9的竖直两外侧面还可各平行设有第二加强筋20,用以加强各个导轨的强度。
另外,反吹机构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电磁阀13和气包12,气包12连接于喷嘴14。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使用时,伺服控制机构与前后移动电机3、左右移动电机4和上下移动电机5可通过导线连接或遥控等方式连接,伺服控制机构将第一导轨8所在的方向线预设为空间坐标系的X轴,将第二导轨9所在的方向线预设为空间坐标系的Y轴,将丝杠11所在的方向线预设为空间坐标系的Z轴。
前后移动电机3在第一导轨8的导向作用下带动第一环形同步带6转动进而驱动反吹机构沿X轴方向运动,左右移动电机4在第二导轨9的导向作用下带动第二环形同步带7转动进而驱动反吹机构沿Y轴方向运动,上下移动电机5在丝杠11的导向作用下带动螺母17移动进而驱动反吹机构沿Z轴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除尘器使用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气包12和电磁阀13在系统预设下处于空间原点位置。当滤筒23需要清灰时,关闭除尘器进风口,并由伺服控制机构发出脉冲信号,前后移动电机3和左右移动电机4转动,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运动到所需清灰的第一个滤筒上方。然后前后移动电机3和左右移动电机4运动停止,第三同步电机5转动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向下运动,达到需要的位置时。第三同步电机5停止运动,电磁阀13接受脉冲信号打开气包喷头14对第一个滤筒释放高压气流,进行反吹清灰。完成规定的时间后,上下移动电机5反转,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电磁阀13打开气包12进气口补充压缩空气。当上升过程完毕后,第三同步电机5停止同时启动前后移动电机3,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运动到X轴的第二个滤筒上方,然后上下移动电机5运动,过程往复进行。
当完成该列X轴向的最后一个滤筒的清灰时,左右移动电机4启动,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沿Y轴运动到第二列滤筒进行清灰,如此依次进行,在完成最后一个滤筒的清灰后,前后移动电机3、左右移动电机4、上下移动电机5同时运动使气包12和电磁阀13运动到原点位置,完成整个清灰过程。
本伺服控制机构在清灰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气包12和电磁阀13将自动停止清灰并运动到原点位置:
(1)清灰过程中断,重新启动电源时;
(2)气包因漏气或其他原因无法充满压缩空气时;
(3)各部件因损坏而使用异常时;
(4)进风口在清灰前未能关闭时。
本实用新型,将反吹机构和伺服控制机构结合使用,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通过水平移动装置和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反吹机构在除尘器上方的三维空间内任意的移动到不同滤筒的位置来实现清灰过程,针对特定滤筒数量对滤筒自动进行单次或多次反吹清灰,减少脉冲阀的数量和气包的容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灵活、高效除尘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包括反吹机构和设置于除尘器内的伺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板,水平固定在除尘器内,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除尘器的滤筒一一对应的通孔;
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每条所述第一导轨上分别设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支座,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垂直;根据所述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所述滑块由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支座由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驱动其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竖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丝杠和与所述丝杠相匹配的螺母,所述丝杠垂直设置,所述反吹机构固定在所述螺母上,且所述反吹机构的喷嘴朝向所述固定板,所述支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上下移动电机,根据所述伺服控制机构的指令,所述上下移动电机驱动所述反吹机构沿所述丝杠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两条第一环形同步带、两根第一转动轴和一个前后移动电机,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轴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布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固定座内,位于同一根所述第一导轨两端的两个所述固定座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其中一根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端伸出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前后移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前后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环形同步带和左右移动电机,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面上分别开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滑块上分别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且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导轨垂直,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其中一根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端伸出所述滑块并与所述左右移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右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机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电磁阀和气包,所述气包连接于所述喷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设有第一凸棱,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棱形状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凸棱固定卡合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导轨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的宽度适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同步带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外周面中心线上设有第二凸棱,所述支座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棱形状适配的支座槽,所述第二凸棱固定卡合于所述支座槽内,所述第二导轨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的宽度适配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导轨的竖直两外侧面各平行设有第一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导轨的竖直两外侧面各平行设有第二加强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1712.3U CN20441195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1712.3U CN20441195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11955U true CN204411955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6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3171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11955U (zh) | 2014-12-24 | 2014-12-24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1195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92191A (zh) * | 2014-12-24 | 2015-04-08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CN107486444A (zh) * | 2017-09-19 | 2017-12-19 | 郑世珍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用集成电路板除尘设备 |
-
2014
- 2014-12-24 CN CN201420831712.3U patent/CN20441195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92191A (zh) * | 2014-12-24 | 2015-04-08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CN104492191B (zh) * | 2014-12-24 | 2016-04-20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CN107486444A (zh) * | 2017-09-19 | 2017-12-19 | 郑世珍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用集成电路板除尘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92191B (zh)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
CN104815491B (zh) | 除尘器反吹装置 | |
CN201283254Y (zh) | 移动式喷吹三状态脉冲清灰袋式除尘器 | |
CN204411955U (zh) | 除尘器伺服反吹装置 | |
CN202824051U (zh) | 中央除尘装置 | |
CN206027317U (zh) | 一种采矿用高效除尘装置 | |
CN203060985U (zh) | 分仓循环作业式脉冲除尘装置 | |
CN201454911U (zh) | 高压清洗流水线 | |
CN204052276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械加工零件的自动清洁设备 | |
CN203663588U (zh) | 复合肥专用脉冲布袋除尘器 | |
CN205340361U (zh) | 除尘器伺服离线清灰装置 | |
CN204656200U (zh) | 新型除尘器反吹装置 | |
CN202700887U (zh) | 一种用于精密部件内孔清洁的自动吹气装置 | |
CN110142141A (zh) | 一种电厂用静电除尘器灰斗全面振打装置 | |
CN204211095U (zh) | 一种圆柱形物品供给装置 | |
CN201384895Y (zh) |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在线清灰装置 | |
CN205511333U (zh) | 一种室内盆栽浇水装置 | |
CN202709142U (zh) | 一种蒸汽吹灰器的智能控制装置 | |
CN103961941A (zh) | 一种自清洁空气过滤装置及其清洁方法 | |
CN204709989U (zh) | 高效节能低压脉冲除尘器 | |
CN206263408U (zh) | 全自动除尘喷火机 | |
CN205360876U (zh) |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装置 | |
CN209287863U (zh) | 缺陷检测仪的光源的清洁装置 | |
CN114083694A (zh) | 一种绿色环保沥青混凝土搅拌站 | |
CN202495399U (zh) | 继电器自动清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