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1086U - 一种泪小管栓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泪小管栓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1086U
CN204411086U CN201420867051.XU CN201420867051U CN204411086U CN 204411086 U CN204411086 U CN 204411086U CN 201420867051 U CN201420867051 U CN 201420867051U CN 204411086 U CN204411086 U CN 20441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unctual plugs
drain hole
snap ring
plugs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70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彬
谢建
李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Purun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 Purun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Purun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 Purun (shangh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70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泪小管栓子,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带有用于引导泪液的贯通的溢泪孔。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通过溢泪孔使得眼部的多余泪液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通过固定卡环固定于泪小管中,也可以将主体的外径设置为略大于泪小管的内径而卡制于泪小管中。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从而避免了后期的取出栓子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泪小管栓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泪小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泪小管栓子。
背景技术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干眼症的诱因包括: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油脂层分泌不足或紊乱;粘液素层分泌不足;泪液过度蒸发;环境因素;眼周局部疾病;眼表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很多干眼症患者是因为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财务,电脑软件设计和开车的司机等均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用眼,由此导致干眼症。现在干眼症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
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人工泪液滴注方法,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周期长,需要经常对眼睛补充人工泪液;另外一种是采用泪小管栓子阻塞泪小管,该方法比较简单有效。其主要原理是用栓子堵塞泪小管阻止泪液的排出,延长自身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滋润、营养眼表组织,恢复和维持眼表组织的正常结构。此外,泪道阻塞可增加滴眼液药物在眼表的停留时间,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的疗效。由于现有的泪小管栓子都是完全阻塞泪小管,使眼泪淤积在泪管中,这种阻塞泪小管带来的副面效果就是会引起泪溢和炎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泪小管栓子容易阻塞泪小管引起泪溢和炎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泪小管栓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带有用于引导泪液的贯通的溢泪孔。
所述主体的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
所述固定卡环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
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径比所述主体的外径大0.1mm-0.4mm。
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固定卡环延伸的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围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固定卡环上。
所述溢泪孔的直径为0.02mm-0.1mm。
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主体延伸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沿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锥形孔。
所述溢泪孔的锥顶直径为0.03mm-0.2mm。
所述溢泪孔包括小孔段和大孔段,所述小孔段具有点阵状排列的多个小孔。
所述小孔沿着所述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2mm。
所述主体的另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另一固定卡环,贯穿所述另一固定卡环延伸有多个排泪孔。
所述排泪孔的尺寸大于所述溢泪孔的尺寸。
所述主体中间具有用于容纳泪液的气泡状孔。
所述主体为海绵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
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降解聚胺酯,可降解聚酯,自聚(L-丙交酯-共-D-丙交酯)、聚(L-丙交酯-共-D,L-丙交酯)、聚(D-丙交酯-共-D,L-丙交酯)、聚(丙交酯-共-乙交酯)、聚(丙交酯-共-ε-己内酯)、聚(乙交酯-共-ε-己内酯)、聚(丙交酯-共-二噁烷酮)、聚(乙交酯-共-二噁烷酮)、聚(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丙交酯-共-碳酸亚乙酯)、聚(乙交酯-共-碳酸亚乙酯)、聚(丙交酯-共-碳酸丙烯酯)、聚(乙交酯-共-碳酸丙烯酯)、聚(丙交酯-共-2-甲基-2-羧基-碳酸丙烯酯)、聚(乙交酯-共-2-甲基-2-羧基-碳酸丙烯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4-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酯-共-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聚(ε-己内酯-共-富马酸酯)、聚(ε-己内酯-共-富马酸丙二醇酯)、聚(丙交酯-共-乙二醇)、聚(乙交酯-共-乙二醇)、聚(ε-己内酯-共-乙二醇)、聚(DETOSU-1,6-HD-共-DETOSU-t-CDM)、聚(丙交酯-共-乙交酯-共-ε-己内酯)、聚(丙交酯-共-乙交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丙交酯-共-ε-己内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共-ε-己内酯-共-三亚甲基碳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共-3-羟基戊酸酯-共-4-羟基丁酸酯),其中的丙交酯包括L-丙交酯、D-丙交酯和D,L-丙交酯。PVP,PVA,淀粉,生物分子(如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素,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聚氨酯,人造丝,人造丝三醋酸纤维素,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玻璃纸,硝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
特别地,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PLA和PGA(或PCL)共混的聚合物材料。一方面,该类聚合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血管支架、缝合线、骨科植入物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多年,具有比硅胶材料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避免了一些有材料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地,该共混的聚合物材料除上述的可降解聚合物外,还包括合成和天然的水解降解的聚合物。合成水解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可以包括水解降解聚酯包括聚(L-乳酸-乙醇酸)(PLGA)。典型的天然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包括壳聚糖。典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PEG),PEG嵌段聚合物,PEG/PLA与PEG聚合物,PEG随机或交替共聚物,如聚乙二醇/PLGA共聚物,蔗糖,淀粉,褐藻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醇)(PVA)。聚(N-乙酰葡糖胺)(甲壳素),聚(酯),聚(3-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丁酸酯),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聚(DL-丙交酯-共-己内酯),聚(乙交酯共ε-己内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酯酰胺,聚(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聚(醚-酯)(例如,PEO/聚乳酸),聚磷腈等。
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通过溢泪孔的设计使得眼部的多余泪液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通过固定卡环固定于泪小管中,也可以将主体的外径设置为略大于泪小管的内径,从而卡制于泪小管中。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可以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形成,从而避免了后期的取出栓子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100的主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100的后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200的主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200的后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主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后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300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400的主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500的侧视图;以及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泪小管栓子50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a和图1b所示,泪小管栓子1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101,主体101的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101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102,贯穿固定卡环102延伸有多个溢泪孔103。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100植入泪小管中后,固定卡环102处于泪小管近端,即靠近眼球位置,起到在泪小管中固定的作用,以防泪小管栓子100被泪液冲走。固定卡环102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固定卡环102的外径比主体101的外径大0.1mm-0.4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的作用。溢泪孔103为贯通孔,围绕着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固定卡环102上。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100植入泪小管中后,眼部的多余泪液通过溢泪孔103,然后沿着主体101的外圆柱面流向鼻泪管,最后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溢泪孔103的直径为0.02mm-0.1mm,优选为0.03mm-0.05mm。应该理解,可以根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调节溢泪孔103的直径和数量,如果干眼症严重,则溢泪孔103的直径可以小一点,数量少一点,有益于眼球的湿润;反之则可以增大溢泪孔103的直径,增加其数量,减少泪液的集聚滞留。
实施例2
如图2a和图2b所示,泪小管栓子2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201,主体201的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201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202。贯穿主体201延伸有溢泪孔203。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200植入泪小管中后,固定卡环202处于泪小管近端,即靠近眼球位置,起到在泪小管中固定的作用,以防泪小管栓子200被泪液冲走。固定卡环202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固定卡环202的外径比主体201的外径大0.1mm-0.4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的作用。溢泪孔203为贯通孔,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锥形孔。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200植入泪小管中后,眼部的多余泪液通过溢泪孔203,然后沿着主体101的内圆锥面流向鼻泪管,最后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该锥形孔的锥底远离固定卡环202,当多余的泪液排出时,该锥形孔能使得泪液迅速流向鼻泪管,不会产生滞留。溢泪孔203的锥顶直径为0.03mm-0.2mm,优选为0.05mm-0.1mm,锥底直径优选的为0.1-0.5mm。应该理解,可以根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调节溢泪孔203的锥角或锥度。
实施例3
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泪小管栓子3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301,主体301的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301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302。贯穿主体301延伸有溢泪孔303。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300植入泪小管中后,固定卡环302处于泪小管近端,即靠近眼球位置,起到在泪小管中固定的作用,以防泪小管栓子300被泪液冲走。固定卡环302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固定卡环302的外径比主体301的外径大0.1mm-0.4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的作用。溢泪孔303为贯通孔,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锥形孔。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300植入泪小管中后,眼部的多余泪液通过溢泪孔303,然后沿着主体101的内圆锥面流向鼻泪管,最后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该溢泪孔303包括小孔段和大孔段,所述小孔段具有点阵状排列的多个小孔,其分布于主体一端的截面中央,类似于网状膜结构,该网膜结构很薄,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2mm。应该理解,可以根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调节溢泪孔303的锥角或锥度。溢泪孔303的小孔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泪液冲刷,相邻小孔之间的膜开始降解,各小孔彼此联通,形成一个大孔。这样就可以在干眼症的初期使得泪液集聚,多余的泪液又能通过溢泪孔303排走。当干眼症缓解后,溢泪孔303彼此联通形成的大孔更有利于集聚泪液的排除。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泪小管栓子4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401,主体401的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101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402,贯穿固定卡环402延伸有多个溢泪孔403,主体401的另一个末端具有从主体401径向向外延伸的另一固定卡环404,贯穿另一固定卡环404延伸有多个排泪孔405。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400植入泪小管中后,固定卡环402处于泪小管近端,即靠近眼球位置,而另一固定卡环404处于泪小管远端,即远离眼球位置,两者均起到在泪小管中固定的作用,以防泪小管栓子400被泪液冲走。固定卡环402,404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固定卡环402,404的外径比主体401的外径大0.1mm-0.4mm,以更好地起到固定的作用。溢泪孔403和排泪孔405均为贯通孔,围绕着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固定卡环402,404上。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400植入泪小管中后,眼部的多余泪液通过溢泪孔403,然后沿着主体401的外圆柱面流向鼻泪管,经由排泪孔405后从鼻泪管中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同时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溢泪孔403和排泪孔405的直径为0.02mm-0.1mm,优选为0.03mm-0.05mm。排泪孔405可以为椭圆形等任意形状,其尺寸(流通面积)可大于溢泪孔403的尺寸。排泪孔405可以为3-5个。优选地,应该理解,可以根据干眼症的严重程度调节溢泪孔403和排泪孔405的尺寸和数量,如果干眼症严重,则溢泪孔403和排泪孔405的尺寸可以小一点,数量少一点,有益于眼球的湿润;反之则可以增大溢泪孔403和排泪孔405的尺寸,增加其数量,减少泪液的集聚滞留。
实施例5
如图5a和图5b所示,泪小管栓子500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501,主体501中间具有用于容纳泪液的气泡状孔,该气泡状孔形成为用于引导泪液的溢泪孔503。主体501为海绵状结构,溢泪孔503可以容纳集聚泪液。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泪小管栓子500植入泪小管中后,主体501容纳集聚泪液,保持泪液,增加眼球的湿润,从而防止眼眶溢泪现象的出现。当海绵状主体501饱和后,在泪液压力下,气泡状孔中泪液可以排出,从而防止过多泪液滞留在泪小管中而引起的泪管炎。该海绵状结构又被称为蜂窝结构,蜂窝孔密度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调节,蜂窝越密,泪小管栓子500的泪液容纳能力越强,保湿能力也越强。而且,该泪小管栓子500可以配合人工泪液使用,更好的调节眼睛的干涩症状。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4)

1.一种泪小管栓子,包括沿着一中心轴延伸的圆柱形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带有用于引导泪液的贯通的溢泪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卡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环沿着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环的外径比所述主体的外径大0.1mm-0.4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固定卡环延伸的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围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固定卡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泪孔的直径为0.02mm-0.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泪孔为贯穿所述主体延伸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沿着所述中心轴延伸的锥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泪孔的锥顶直径为0.03mm-0.2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泪孔包括小孔段和大孔段,所述小孔段具有点阵状排列的多个小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沿着所述中心轴的延伸长度为0.1mm-0.2mm。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个末端具有从所述主体径向向外延伸的另一固定卡环,贯穿所述另一固定卡环延伸有多个排泪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泪孔的尺寸大于所述溢泪孔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间具有用于容纳泪液的气泡状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泪小管栓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海绵状结构。
CN201420867051.XU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泪小管栓子 Active CN20441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7051.XU CN204411086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泪小管栓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7051.XU CN204411086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泪小管栓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1086U true CN204411086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1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7051.XU Active CN204411086U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泪小管栓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10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4411A (zh) * 2015-07-17 2015-10-21 厦门浩益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泪小管栓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2825A (zh) * 2018-03-08 2018-10-16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泪小管栓
CN110711075A (zh) * 2018-07-11 2020-01-21 吴坚 一种泪小管栓塞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4411A (zh) * 2015-07-17 2015-10-21 厦门浩益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泪小管栓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2825A (zh) * 2018-03-08 2018-10-16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泪小管栓
WO2019169835A1 (zh) * 2018-03-08 2019-09-12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泪小管栓
CN110711075A (zh) * 2018-07-11 2020-01-21 吴坚 一种泪小管栓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1086U (zh) 一种泪小管栓子
AU2010234876B2 (en) Punctal plugs
CN105769430A (zh) 一种载药的泪小管栓子
US9161929B2 (en) Solvent cast film sustained release latanoprost implant
US20070298075A1 (en) Punctal plugs for the delivery of active agents
Maumenee The pathogenesis of congenital glaucoma: a new theory
US20100256578A1 (en) Punctal Plugs
CN101505696B (zh) 用于递送活性试剂的泪点塞
CN203915219U (zh) 泪小管阻芯
Singh et al. A Recent Overview: In Situ Gel Smart Carriers for Ocular Drug Delivery
CN108295318B (zh) 一种温敏可注射型泪道栓及其制备方法
Herd Intraoperative floppy-iris syndrome with doxazosin
CN102688080A (zh) 一种自动调节泪量的鼻泪管栓塞体及与其配套的安放工具
CN106344257B (zh) 一种栓体规模可调的泪道栓
Felt et al. Polymeric systems for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
Chhetri et al. In-Situ Forming Polymeric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Ophthalmic Use: An Overview
Faulkner Association between clear corneal cataract incisions and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CN219122862U (zh) 眼球模型及其前囊膜稳定模拟结构
CN209172673U (zh) 预装永久性泪小管塞
CN219375156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双重排水的引流器
CN202740213U (zh) 一种泪道栓子
CN202740212U (zh) 一种永久型钛镍合金泪道栓子
US20230201112A1 (en) Dissolvable medical device and kit for corneal surface protection
Loewenstein Aberrant optic nerve fibres found between retina and hexagonal cells
CN115862447A (zh) 前囊膜稳定模拟结构形成方法和白内障手术模拟训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