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8651U -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8651U
CN204408651U CN201520100990.6U CN201520100990U CN204408651U CN 204408651 U CN204408651 U CN 204408651U CN 201520100990 U CN201520100990 U CN 201520100990U CN 204408651 U CN204408651 U CN 204408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rete
insulating carrier
disk body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009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振
尹善章
张建亮
王新元
张贵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009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8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8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86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该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绝缘载体、两电极和红外发热膜层,两电极均沿绝缘载体的径向设置;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绝缘载体上,并沿绝缘载体的周向设置,红外发热膜层与两电极相接触,且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绝缘载体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使沿绝缘载体的径向,每单位长度上,红外发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与该单位长度处红外发热膜层的长度的比值保持不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红外加热装置各处的发热功率一致。

Description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和一种电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当前熟知的喷涂技术是在规整的四方形加热绝缘载体平面上,做平行电极,从而保证平行电极间的导电区域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发热功率一致。但是实际使用中,四方形的加热绝缘载体有时不能满足使用条件的要求,因此需要非规整四方平面(如:异形)的红外加热盘来满足使用条件。但是,以圆盘状加热盘为例,圆心和靠近外侧的电阻率不一致,会导致电流从靠近圆心的最短路径经过,使发热盘盘心的温度会远高于盘边温度,导致加热不均匀,以及其他问题的产生。
因此,如何保证非规整四方平面的红外加热盘中平行电极间的导电区域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发热功率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发热功率一致的红外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红外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绝缘载体,所述绝缘载体具有中心孔;两电极,均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径向设置;和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所述绝缘载体上,并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红外发热膜层与两所述电极相接触,且所述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使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径向,每单位长度上,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与该单位长度处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长度的比值(红外发热膜层的长度为沿绝缘载体周向方向的长度)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绝缘载体、两个电极和红外发热膜层,其中电极由绝缘载体中心延伸至绝缘载体边缘,沿绝缘载体的径向设置在绝缘载体上,红外加热膜层与两个电极连接,这样两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流在红外加热膜层中流通,红外加热膜层发热,并辐射红外线,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
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根据根据R=ρL/S的原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比靠近绝缘载体中心红的外加热膜层的长度长,加大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厚度,也就加大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S,使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与截面积S的比在靠近绝缘载体中心处与靠近绝缘载体边缘处相等,进而保证了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与截面积S的比在各处保持相等,使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R基本不变,本设计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发热功率一致。
其中,红外发热膜层由包含二氧化锡、锑和氟气的混合物经喷涂法、沉积法或蒸镀法成型在基体的表面,而后再经退火成膜工艺处理而制成,且二氧化锡、锑和氟气的混合物中,锑所占的质量比为1.2~1.8%,氟气所占的质量比为0.1~0.3%,这样可以提高红外发热膜层的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使其实用性更好。优选地,混合物内还可以包含Cr2O3、MnO2、Ni2O3,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红外发热膜层的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其热利用率可达到96%以上,更好地实现了产品节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斜面,红外发热膜层自绝缘载体的中心向绝缘载体的边缘处红外发热膜层的厚度依次增加,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使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与截面积的比在靠近绝缘载体中心处与靠近绝缘载体边缘处保持相等,进而保证了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与截面积的比在各处保持相等,使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基本不变,本设计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发热功率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阶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阶梯面,红外发热膜层自绝缘载体的中心向绝缘载体的边缘处红外发热膜层的厚度依次增加,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截面积,同样有利于保证发热功率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横截面呈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电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形的内圈和外圈相接触,两所述电极的连线过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绝缘载体为圆形,红外加热膜层横截面呈环形,与绝缘载体同心,两电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形的内圈和外圈相接触,两所述电极的连线过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使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从而保证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相等,进而保证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发热功率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横截面呈扇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扇环两侧的边缘相接触,且所述电极的长度等于所述扇环的大扇形与小扇形的半径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膜层横截面呈扇环形,电极的长度等于所述扇环的大扇形与小扇形的半径差,两电极中的一个与红外加热膜层的一侧相接触,两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红外加热膜层的另一侧相接处,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流在红外加热膜层中流通,红外加热膜层发热,且红外加热膜层各部分发热功率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为加热盘,所述绝缘载体为盘体,且所述盘体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下盘体位于所述上盘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上盘体相组装,且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所述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所述上盘体的下盘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装置为加热盘,分为上盘体和下盘体两部分,红外加热膜层设置在上盘体的下盘面上,上盘体与下盘体组合安装好后,红外加热膜层位于盘体内部,使得红外加热装置在日常使用中,红外加热膜层不易发生磨损,这样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电极均包括:电极膜,设置在所述下盘体和所述上盘体之间,并沿所述盘体的径向设置;和电极棒,所述下盘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极棒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电极膜相接触,所述电极棒的下端伸出所述下盘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电极膜设置在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与红外加热膜层相接触,下盘体与电极膜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电极棒穿过安装孔与电极膜相接触,红外加热装置接通电源,电流由电极棒流入电极膜,再由电极膜流入红外加热膜层,红外加热膜层开始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包括以上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a是图1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b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绝缘载体,10中心孔,2电极,3红外加热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绝缘载体1、两电极2和红外发热膜层3。
其中,所述绝缘载体1具有中心孔10;
两电极2均沿所述绝缘载体1的径向设置;
红外发热膜层3附设在所述绝缘载体1上,并沿所述绝缘载体1的周向设置,所述红外发热膜层与两所述电极2相接触,且所述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所述绝缘载体1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使沿所述绝缘载体1的径向,每单位长度上,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与该单位长度处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长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绝缘载体、两个电极和红外发热膜层,其中电极由绝缘载体中心延伸至绝缘载体边缘,沿绝缘载体的径向设置在绝缘载体上,红外加热膜层与两个电极连接,这样两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流在红外加热膜层中流通,红外加热膜层发热,并辐射红外线,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
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根据根据R=ρL/S的原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比靠近绝缘载体中心红的外加热膜层的长度长,加大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厚度,也就加大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S,使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与截面积S的比在靠近绝缘载体中心处与靠近绝缘载体边缘处相等,进而保证了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L与截面积S的比在各处保持相等,使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R基本不变,本设计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发热功率一致。
其中,红外发热膜层由包含二氧化锡、锑和氟气的混合物经喷涂法、沉积法或蒸镀法成型在基体的表面,而后再经退火成膜工艺处理而制成,且二氧化锡、锑和氟气的混合物中,锑所占的质量比为1.2~1.8%,氟气所占的质量比为0.1~0.3%,这样可以提高红外发热膜层的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使其实用性更好。优选地,混合物内还可以包含Cr2O3、MnO2、Ni2O3,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红外发热膜层的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其热利用率可达到96%以上,更好地实现了产品节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绝缘载体同时具有耐高温的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具体的,加大靠近绝缘载体1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3的截面面积的实施方式包括多种:
实施例一:
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的表面为斜面。
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斜面,红外发热膜层自绝缘载体的中心向绝缘载体的边缘处红外发热膜层的厚度依次增加,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使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与截面积的比在靠近绝缘载体中心处与靠近绝缘载体边缘处保持相等,进而保证了红外加热膜层的长度与截面积的比在各处保持相等,使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基本不变,本设计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一致,进而保证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发热功率一致。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的表面为阶梯面。
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阶梯面,红外发热膜层自绝缘载体的中心向绝缘载体的边缘处红外发热膜层的厚度依次增加,通过这种方法加大了靠近绝缘载体边缘的红外加热膜层的截面积,同样有利于保证发热功率红外发热装置各处的一致。且与将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加工成倾斜的平面相比,利用阶梯面来代替倾斜的平面,可降低工艺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载体1呈圆形,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绝缘载体1与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同心。
进一步,如图1所示,每一所述电极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形的内圈和外圈相接触,两所述电极2的连线过所述绝缘载体1的中心。
绝缘载体为圆形,红外加热膜层横截面呈环形,与绝缘载体同心,两电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形的内圈和外圈相接触,两所述电极的连线过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使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从而保证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电阻率相等,进而保证电极两侧的红外加热膜层的发热功率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载体1呈圆形,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的横截面呈扇环形,且所述绝缘载体1与所述红外发热膜层3同心。
进一步,两所述电极2分别与所述扇环两侧的边缘相接触,且所述电极2的长度等于所述扇环的大扇形与小扇形的半径差。
红外加热膜层横截面呈扇环形,电极的长度等于所述扇环的大扇形与小扇形的半径差,两电极中的一个与红外加热膜层的一侧相接触,两电极中的另一个与红外加热膜层的另一侧相接处,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流在红外加热膜层中流通,红外加热膜层发热,且红外加热膜层各部分发热功率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为加热盘,所述绝缘载体1为盘体,且所述盘体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下盘体位于所述上盘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上盘体相组装,且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使所述绝缘载体1具有中心孔10,所述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所述上盘体的下盘面上。
红外加热装置为加热盘,分为上盘体和下盘体两部分,红外加热膜层设置在上盘体的下盘面上,上盘体与下盘体组合安装好后,红外加热膜层位于盘体内部,使得红外加热装置在日常使用中,红外加热膜层不易发生磨损,这样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每一所述电极2均包括:电极膜和电极棒,电极膜设置在所述下盘体和所述上盘体之间,并沿所述盘体的径向设置;所述下盘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极棒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电极膜相接触,所述电极棒的下端伸出所述下盘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装置,电极膜设置在上盘体与下盘体之间,与红外加热膜层相接触,下盘体与电极膜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电极棒穿过安装孔与电极膜相接触,红外加热装置接通电源,电流由电极棒流入电极膜,再由电极膜流入红外加热膜层,红外加热膜层开始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包括以上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加热装置,通过对红外发热膜层的厚度进行限定,保证了两电极间的红外发热膜层的电阻率相同,进而保证了红外发热膜层在各处的加热功率一致。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载体;
两电极,均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径向设置;和
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所述绝缘载体上,并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红外发热膜层与两所述电极相接触,且所述红外发热膜层在靠近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处的厚度小于靠近边缘处的厚度,使沿所述绝缘载体的径向,每单位长度上,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纵切面的截面积与该单位长度处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长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表面为阶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横截面呈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电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环形的内圈和外圈相接触,两所述电极的连线过所述绝缘载体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发热膜层的横截面呈扇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扇环两侧的边缘相接触,且所述电极的长度等于所述扇环的大扇形与小扇形的半径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加热装置为加热盘,所述绝缘载体为盘体,且所述盘体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下盘体位于所述上盘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上盘体相组装,且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所述红外发热膜层附设在所述上盘体的下盘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均包括:
电极膜,设置在所述下盘体和所述上盘体之间,并沿所述盘体的径向设置;和
电极棒,所述下盘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极棒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电极膜相接触,所述电极棒的下端伸出所述下盘体。
10.一种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加热装置。
CN201520100990.6U 2015-02-11 2015-02-11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990.6U CN204408651U (zh) 2015-02-11 2015-02-11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00990.6U CN204408651U (zh) 2015-02-11 2015-02-11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8651U true CN204408651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3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009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08651U (zh) 2015-02-11 2015-02-11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8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406A (zh) * 2015-02-11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406A (zh) * 2015-02-11 2016-10-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9150B2 (en) Electric heater
JP6564047B2 (ja) 電熱膜層の製造方法、電熱膜層、電気加熱プレート及び調理器具
CN205039104U (zh) 旋转开关和电磁炉
CN204408651U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4362328U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105992401A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7766576U (zh) 一种圆形均热膜装置及电磁炉
CN105992408B (zh) 电热膜层的制造方法、电热膜层、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2312847U (zh) 一种立体加热的电水壶
CN105992404B (zh) 远红外发射膜层及其制造方法、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4445471U (zh)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4362322U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4377168U (zh) 安全环保节能电加热系统
CN209966109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3356050A (zh) 高频电加热厨具
CN105992409B (zh) 电热膜层的制造方法、电热膜层、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105992406A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2589246U (zh) 高频电加热厨具
CN105571114A (zh) 一种新型浸没式加热电极
CN105992402B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5005280U (zh) 柔性可切割加热毯
CN105992407A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6080084U (zh) 一种应用于红外线盘的电炖锅
CN104754788B (zh) 节能电热玻璃板
CN204670944U (zh) 电加热盘及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