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6035U -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6035U
CN204406035U CN201520113836.2U CN201520113836U CN204406035U CN 204406035 U CN204406035 U CN 204406035U CN 201520113836 U CN201520113836 U CN 201520113836U CN 204406035 U CN204406035 U CN 204406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force
guide rod
force transmitting
drum gear
acceptanc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38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宗仟
杨晓锋
范文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38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6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6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6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力传递组件及以该旋转力传递组件作为构成部件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导杆一个轴向端上的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接收部背对导杆的外端壁上形成有沿导杆的横向布置地贯穿旋转力接收部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的外端壁沿导杆的轴向背对导杆向外延伸各形成有一个旋转力接收臂。由于驱动力接收部上设有一贯通其的凹槽,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

Description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并传递给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及以该旋转力传递组件作为构成部件的感光鼓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通常由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上的处理盒构成;其中,处理盒具有盒体,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及提供显影剂至感光鼓上以显影该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感光鼓及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的两端壁之间。感光鼓具有鼓筒及安装于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鼓筒通常由铝管及包覆于铝管外的感光材料层构成。当处理盒安装至主机上时,旋转力传递组件应便于与设于主机上的驱动轴牢固联结,将驱动轴的旋转力传递给鼓筒及其他旋转部件,从而保证感光鼓及其他旋转部件的正常工作;当处理盒中的碳粉耗尽之后,需要将处理盒从主机上拆下,以便更换新处理盒,在拆下处理盒的过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应便于与驱动轴脱离联结。
公布号为CN102067042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处理盒,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为一个具有圆球式万向节的联接器。在该处理盒装入主机及从主机上拆下的过程中,由于圆球式万向节的作用,联接器的轴线可以与感光鼓的轴线相夹一夹角或共轴,便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驱动轴的联结与脱离联结;但是,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产生不期望的分离,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造成联接器的传递功能丧失。
作为对CN102067042A公开技术方案的改进,本申请人在公开日为2013年10月30日,公布号为CN10337669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扭矩传输装置,即旋转力传递组件。
如图1所示,该扭矩传输装置01由旋转力传递部件011、轴向限位部件012、鼓齿轮013及弹簧014构成,鼓齿轮013上形成有敞口位于鼓齿轮013一轴向端上的容纳腔0131,鼓齿轮013的另一轴向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0131连通的导向孔0133。当处理盒被安装至打印机主机上时,设于主机上的驱动轴02的旋转力施加部将与旋转力传递部件011的旋转力接收部联结。
如图2所示,旋转力施加部为形成于驱动轴02端部上的两个沿垂直于驱动轴02轴向延伸的柱状的旋转力施加臂021,两个旋转力施加臂021关于驱动轴02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旋转力传递部件011由导杆0112及位于导杆0112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0111构成,旋转力接收部0111沿导杆0112的横向尺寸大于导杆0112;导杆0112的横向外壁上设有一对沿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01121;在旋转力接收部0111沿导杆0112的轴向背对导杆0112的外端壁上,于外端壁沿导杆0112横向偏离外端壁中心的位置,设有一对沿导杆0112轴向朝外凸起形成的旋转力接收臂01111,旋转力接收部0111位于两个旋转力接收臂01111间的外端壁沿导杆0112的轴向内凹形成一球面状凹孔01112。鼓齿轮013大致为圆柱形,在容纳腔0131平行于鼓齿轮013轴向的内壁上设有一对朝其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0132,在鼓齿轮013的周向上,输出臂01121于输入臂0132的位置处与输入臂0132抵靠接触。导杆0112另一个轴向端依次穿过形成于轴向限位部件012上的通孔,弹簧014、容纳腔0131到达与之间隙配合的导向孔0133;轴向限位部件012与容纳腔0131的敞口端配合而构成旋转力接收部0111远离鼓齿轮013的限位。弹簧014的一端抵靠于输出臂01121远离旋转力接收部0111的一侧上,另一端抵靠于容纳腔0131的底端内侧上。
针对CN102067042A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用来传递旋转力的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鼓齿轮中脱离的问题,CN103376696A提供的扭矩接收组件采用轴向限位部件012将形成于导杆0112上的输出臂01121限位于容纳腔0131中,使旋转力传递部件011也被固定于鼓齿轮013上。这种构造方式避免了旋转力传递部件011与鼓齿轮013分离的风险,从而保证整个扭矩接收组件在传递旋转力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而,具有该扭矩接收组件的处理盒在实际使用过程存在不能够顺畅地将处理盒装入激光打印机主机及不能够顺畅地从主机上拆下处理盒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旨在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改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构建的感光鼓;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改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构建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施加的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该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接收部背对导杆的外端壁内凹形成有凹槽,该凹槽沿导杆的横向贯穿旋转力接收部,位于凹槽两侧的外端壁沿导杆的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与旋转力施加臂相配合的旋转力接收臂;鼓齿轮上设有在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容纳腔并与导向孔间隙配合;容纳腔平行于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鼓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弹性部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弹性部件也迫使输出臂远离输入臂,该两个动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完成;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的限位。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旋转力接收部上外凸形成有两个旋转力接收臂,通过该旋转力接收臂与驱动轴上的旋转力施加臂联结完成对来自驱动轴上的旋转力的接收并通过鼓齿轮传递给鼓筒及其他旋转部件;由于在两个旋转力接收臂之间形成有一贯通旋转力接收部的凹槽,在旋转力传递组件与驱动轴联结的过程中,驱动轴的端部可以从凹槽进入并定位于凹槽中,改善驱动轴与旋转力传递部件的联结过程的顺畅性,在脱离联结的过程中,便于驱动轴的轴线与旋转力传递部件的轴线形成一夹角,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打印机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此外,弹性件迫使输出臂远离输入臂,便于在旋转力传递组件与驱动轴联结的过程,旋转力传递部件能够绕导杆的轴向旋转一定角度,改善落机过程的顺畅性。
具体的方案为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旋转力接收臂及凹槽均关于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的方案为上述凹槽的侧面及底面均为平面。
更优选的方案为上述凹槽的底面与其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鼓筒及安装于该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施加的旋转力;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该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接收部背对导杆的外端壁形成有凹槽,该凹槽沿导杆的横向贯穿旋转力接收部,位于凹槽两侧的外端壁沿导杆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与旋转力施加臂相配合的旋转力接收臂;鼓齿轮上设有在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容纳腔并与导向孔间隙配合;容纳腔平行于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鼓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弹性部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弹性部件也迫使输出臂远离输入臂,该两个动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完成;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的限位。
具体的方案为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旋转力接收臂及凹槽均关于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的方案为上述凹槽的侧面及底面均为平面,该底面与凹槽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该两根曲线关于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盒体及可旋转地支承于该盒体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的处理盒,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该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施加的旋转力;其中,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该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旋转力接收部背对导杆的外端壁形成有凹槽,该凹槽沿导杆的横向贯穿旋转力接收部;位于凹槽两侧的外端壁沿导杆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与旋转力施加臂相配合的旋转力接收臂;鼓齿轮上设有在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容纳腔并与导向孔间隙配合;容纳腔平行于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鼓齿轮的周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弹性部件迫使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弹性部件也迫使输出臂远离输入臂,该两个动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弹性件完成;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旋转力接收部远离容纳腔的限位。
具体的方案为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旋转力接收臂及凹槽均关于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的方案为上述凹槽的侧面及底面均为平面,该底面与凹槽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该两根曲线关于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感光鼓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的第一种联结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的第二种联结过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与驱动轴一种脱离联结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三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并传递给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具有该旋转力传递组件的处理盒在落机及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的顺畅性,感光鼓及处理盒的其他部分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处理盒具有盒体1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1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2。
参见图4,感光鼓2具有鼓筒21及安装于鼓筒21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22,鼓筒21由铝管及包覆于铝管外的感光材料层构成。
参见图5,旋转力传递组件22由旋转力传递部件221、轴向限位部件222、扭转弹簧223及鼓齿轮224构成。鼓齿轮224设有在其一个轴向端上敞口的容纳腔2241,另一轴向端上形成有与容纳腔2241连通的导向孔2242。
参见图6,旋转力传递部件221由圆柱状的导杆2211及位于导杆2211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2212构成。导杆2211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22111。旋转力接收部2212上背对导杆2211的外端壁22123上形成有凹槽22121,凹槽22121沿导杆2211的径向贯穿旋转力接收部2212,凹槽22121两侧的外端壁22123沿导杆2211的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旋转力接收臂22122,旋转力接收臂22122的一侧上形成有用于接纳驱动轴的旋转力施加臂的凹面221221,两个旋转力接收臂22122及凹槽22121均关于导杆2211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沿导杆2211轴向指向旋转力接收部2212的方向,旋转力接收臂22122沿导杆2211径向背对导杆2211的一侧面221222逐渐收缩,即该侧面221222与导杆2211的轴线间距逐渐缩小而形成一平滑曲面。沿导杆2211轴向指向旋转力接收部2212的方向,外端壁22123沿靠近旋转力接收臂22122的方向逐渐收缩而形成一光滑曲面。
参见图7,鼓齿轮224的外观形状大致为圆柱形,位于鼓齿轮224轴向大约中部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斜齿轮2240,用于将鼓齿轮224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给其他旋转部件;容纳腔2241平行于鼓齿轮224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鼓齿轮224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出臂2244。导杆2211另一个轴向端依次穿过形成于轴向限位部件222上的通孔,扭转弹簧223、容纳腔2241到达与之间隙配合的导向孔2242,从而使旋转力传递部件221能够沿导杆2211的轴向相对鼓齿轮224往复移动;在鼓齿轮224的周向上,输出臂22111于输入臂2244的位置处与输入臂2244抵靠接触。
参见图5至图7,扭转弹簧223的一个扭臂固定于一个输出臂22111上,另一个扭臂固定在形成于容纳腔2241内的固定柱2243上,沿鼓齿轮224的周向,使输出臂22111位于两个输入臂2244之间,即扭转弹簧223沿周向的弹性恢复力迫使输出臂22111远离输入臂2244。轴向限位部件222盖于容纳腔2241的敞口端上,扭转弹簧223沿轴向的弹性恢复力迫使输出臂22111抵靠轴向限位部件222。当驱动轴02的旋转力施加臂021与旋转力接收臂22122联结时,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位于凹槽2212内,半球形端部022与凹槽22122的两侧间具有间隙。
参见图8,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主机上的过程,即落机过程,当旋转力施加臂021的轴线与凹槽22121的布置方向大致平行时,处理盒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图8箭头所示方向沿靠近驱动轴02的方向移动,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直接进入凹槽22121内,接着驱动轴02绕其轴线旋转而使旋转力施加臂021抵靠于凹面221221处并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绕导杆2211的轴线旋转,使输出臂22111抵靠输入臂2244,带动鼓齿轮224绕其轴线旋转,进而驱动感光鼓的鼓筒及其他旋转部件的旋转。
参见图9,将处理盒装入打印机主机上的过程,即落机过程,当旋转力施加臂021的轴线与凹槽22121的布置方向相夹一夹角时,处理盒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图9箭头所示方向沿靠近驱动轴02的方向移动,驱动轴02的半球形端部022先抵靠外端壁22123,随着旋转力接收部件221沿箭头所示方向继续移动,半球形端部022将挤压倾斜的外端壁22123,使旋转力传递部件221绕导杆2211的轴向旋转的同时沿轴向向下移动,从而使半球形端部022进入凹槽22121,随着驱动轴02绕其轴向旋转,带动旋转力传递部件221旋转,带动鼓齿轮旋转,进而驱动感光鼓的鼓筒及其他旋转部件的旋转。
参见图10,将处理盒从主机上拆下过程,由于凹槽22121的存在,半球形端部022只受凹槽两侧壁的约束,凹槽22121的两端口对其无约束,导杆2211的轴线与驱动轴02的轴线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一小角度的夹角,旋转力传递部件221容易沿图10箭头所示方向与驱动轴02脱离联结。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1,旋转力传递部件3的旋转力接收部31上的凹槽的底面311为一平面,底面311与凹槽两侧壁的交线为朝导杆32的轴线凸起的曲线3111与曲线3112,曲线3111与曲线3112关于导杆32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沿导杆32的轴向指向旋转力接收部31的方向,凹槽的两侧壁与导杆3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在落机的过程,沿导杆32的周向,驱动轴的半球形端部可以从更大的周向角度直接进入凹槽,改善处理盒的落机的顺畅性。由于凹槽两端口为喇叭型,减少驱动轴与旋转力传递部件3在脱离联结过程的阻碍。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2,旋转力传递部件4的旋转力接收部41上的凹槽的底面411沿导杆42径向的尺寸大于导杆42且小于旋转力接收部41。

Claims (10)

1.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所述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 
所述鼓齿轮上设有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
所述容纳腔平行于所述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所述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所述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所述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所述鼓齿轮的周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
所述弹性部件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所述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限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背对所述导杆的外端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导杆的横向贯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
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杆的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旋转力接收臂;
所述弹性部件也迫使所述输出臂远离所述输入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所述旋转力接收臂及所述凹槽均关于所述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所述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
5.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所述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所述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 
所述鼓齿轮上设有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
所述容纳腔平行于所述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所述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所述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所述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所述鼓齿轮的周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
所述弹性部件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所述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限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背对所述导杆的外端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导杆的横向贯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
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杆的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旋转力接收臂;
所述弹性部件也迫使所述输出臂远离所述输入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感光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所述旋转力接收臂及所述凹槽均关于所述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感光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底面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所述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
两根所述曲线关于所述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8.处理盒,包括盒体及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盒体两端壁之间的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及安装于所述鼓筒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打印机主机驱动轴的旋转力;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鼓齿轮、旋转力传递部件、弹性部件及轴向限位部件,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包括导杆及位于所述导杆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接收部; 
所述鼓齿轮上设有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一端敞口的容纳腔,在所述鼓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的另一个轴向端穿过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
所述容纳腔平行于所述鼓齿轮的轴向的内壁上设有朝所述鼓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输入臂,所述导杆的横向外壁上设有沿所述导杆的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在所述鼓齿轮的周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
所述弹性部件迫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所述轴向限位部件构成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限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背对所述导杆的外端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导杆的横向贯穿所述旋转力接收部;
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杆的轴向外凸各形成有一个旋转力接收臂;
所述弹性部件也迫使所述输出臂远离所述输入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两个所述旋转力接收臂及所述凹槽均关于所述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平面;
所述底面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的交线为两根朝所述导杆的轴线凸起的曲线;
两根所述曲线关于所述导杆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CN201520113836.2U 2015-02-16 2015-02-16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Active CN204406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3836.2U CN204406035U (zh) 2015-02-16 2015-02-16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3836.2U CN204406035U (zh) 2015-02-16 2015-02-16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6035U true CN204406035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3836.2U Active CN204406035U (zh) 2015-02-16 2015-02-16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60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733A (zh) * 2015-02-16 2015-05-0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WO2017202205A1 (zh) * 2016-05-27 2017-11-30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处理盒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733A (zh) * 2015-02-16 2015-05-0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4597733B (zh) * 2015-02-16 2018-05-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WO2017202205A1 (zh) * 2016-05-27 2017-11-30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接收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处理盒
US10289065B2 (en) 2016-05-27 2019-05-14 Zhuhai Un-Tern Imaging Products Co., Ltd Driving force receiving modul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module
AU2017271569B2 (en) * 2016-05-27 2020-05-14 Zhuhai Un-Tern Imaging Products Co., Ltd Driving force recepti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box using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7733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4614959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0458584C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WO2012173216A3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of process cartridge
CN207096695U (zh) 处理盒
CN105511246A (zh) 处理盒
CN20440603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5573092A (zh) 处理盒
CN106647208A (zh) 一种处理盒
CN107272387A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10747934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3885306A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4406034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5446108A (zh) 处理盒
CN20911807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5824225A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5607451A (zh) 处理盒
CN104035302B (zh) 一种显影盒
CN205281122U (zh) 处理盒
CN203799180U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构件及处理盒
CN205229674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831444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2736461B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CN204116817U (zh) 处理盒
CN207264103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