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0304U - 展布机 - Google Patents

展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00304U
CN204400304U CN201420867110.3U CN201420867110U CN204400304U CN 204400304 U CN204400304 U CN 204400304U CN 201420867110 U CN201420867110 U CN 201420867110U CN 204400304 U CN204400304 U CN 204400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wheel
wallboard
untwisting
jockey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671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熠
潘慧
潘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LONGLU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LONGLU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LONGLU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LONGLU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671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00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00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0030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展布机,属于纺织印染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导布机构;展布机构;退捻装置;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导出辊,特点:退捻装置包括退捻架座、退捻架、检测辊、退捻导布轮、回转筒轴承座、回转筒、回转盘、一对退捻过渡轮和退捻伺服电机,退捻架座由第一、第二扶梯和平台构成,退捻架左墙板的一侧设第一信号采集器,退捻架右墙板的一侧设第二信号采集器,检测辊的左端固定第一信号触发圈、右端固定第二信号触发圈;展布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张力辊、张布辊驱动装置、张力辊驱动装置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简化结构,使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的响应速度以及可靠性得到改善;对跑偏的织物自动纠正,减轻强度;布边不会出现卷边情形。

Description

展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印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展布机。
背景技术
前述的展布机也称开幅机、拓幅机或撑幅机,等等。如业界所知,由前道的织造工序获得的织物需付诸后续工序处理,后续工序如湿整理(如有机硅柔软整理)工序,湿整理后需对织物进行轧压脱水或离心脱水。由于在湿整理、脱水工序中织物形态变为具有一定捻度的形态,形象地讲织物形态犹如日常所见的食品中的油条的状态,如果不将其退捻,那么无法进入后道的诸如烘干、落布、收卷工序。
退捻装置和对中装置是构成成套展布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前者将织物捻展开,后者保障织物始终按工艺所要求的行进轨迹进入盛布车或由卷布机构的卷布辊卷取。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退捻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2647892Y(新型退捻装置)、CN2659921Y(退捻开幅机)和CN2273723Y(立式退捻开幅机),等等。典型的如CN203768657U推荐的“一种开幅压水机的退捻装置”,该专利方案的退捻原理可参见其说明书第0016段。该专利方案由于需要为检测辊(专利称检测轮)配备一检测辊支架并且将检测辊支架与连接板连接(说明书第0013段),因而一方面导致结构复杂,另一方面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检测辊触发接近开关的可靠性受到影响;由于将作为信号采集器的接近开关设置在一对墙板的外侧,因而离检测辊的距离大,影响接近开关的极时响应速度。
如前述,对中装置是将退捻后的织物即出自退捻装置的织物在控制跑偏的状态下引入盛布车或引入由卷布机构的卷布辊,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派驻专人以手动方式将行进过程中的织物进行拽拉,具体是:当织物向左游动时,那么将其向右拽引(纠偏),反之同例。这种处理方式虽然能对织物的行进轨迹纠正,但是造成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浪费。由于需要由工人以手动方式纠偏,因此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此外人为纠偏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为人为纠偏在一定程度上受工人的经验差异、责任心差异以及情绪变化之类的因素影响。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实验场所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退捻装置的结构并且提高检测辊触发信号采集器的动作稳定性而藉以增进退捻效果、有利于体现良好的自动对中纠偏效果而藉以节省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益于使出自退捻装置的织物在理想的张力状态下进入自动对中探偏纠偏装置而藉以保障纠偏效果的展布机。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展布机,包括由左、右墙板、左、右横梁、一对上支撑梁和一对下支撑梁构成的机架,左、右墙板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左横梁固定在左墙板的顶部,右横梁固定在右墙板的顶部并且与左横梁并行,一对上支撑梁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横梁之间,一对下支撑梁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一导布机构,该导布机构设置在左、右横梁之间;一展布机构,该展布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导布机构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左、右墙板之间;一退捻装置,该退捻装置对应于所述导布机构的上方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左横梁以及右横梁的上部固定;一自动探偏纠偏装置,该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之间;一导出辊,该导出辊在对应于所述探偏纠偏装置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右墙板之间,特征在于:所述的退捻装置包括退捻架座、退捻架、检测辊、退捻导布轮、回转筒轴承座、回转筒、回转盘、一对退捻过渡轮和退捻伺服电机,退捻架座由第一扶梯、第二扶梯和平台构成,第一、第二扶梯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关系,其中:第一扶梯的顶部与平台的左侧固定,底部与所述左横梁的顶部固定,第二扶梯的顶部与平台的右侧固定,底部与所述右横梁的顶部固定,并且第一、第二扶梯之间由扶梯连接支撑补强连接,在平台上开设有一平台导布腔,并且在平台的顶部固定有一过渡架,在该过渡架的顶部开设有一过渡腔,过渡腔与平台导布腔相对应,退捻架由退捻架左墙板和退捻架右墙板构成,退捻架左墙板在对应于过渡腔的左侧的位置与过渡架固定,退捻架右墙板与退捻架左墙板并行,并且该退捻架右墙板在对应于过渡腔的右侧的位置与过渡架固定,在退捻架左墙板朝向退捻架右墙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的左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而在退捻架右墙板朝向退捻架左墙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的右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二信号采集器,该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的位置彼此对应,退捻架左、右墙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退捻架腔,在该退捻架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布束导圈,检测辊具有一检测辊轴,该检测辊轴的左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墙板上,并且由左限位套限定,而检测辊轴的右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右墙板上,并且由右限位套限定,在检测辊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信号触发圈,而右端固定有一第二信号触发圈,当第一信号触发圈与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对应时,由该第一信号采集器采集信号,当第二信号触发圈与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对应时,由该第二信号采集器采集信号,退捻导布轮对应于检测辊的侧上方并且转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右墙板之间,退捻伺服电机通过退捻伺服电机座固定在电机座支承板上,该电机座支承板与所述平台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座支承板上开设有一轴承座让位腔,在退捻伺服电机的伺服电机轴上固定有一小传动轮,回转筒轴承座在对应于轴承座让位腔的位置与电机座支承板固定,在该回转筒轴承座内设置有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回转筒传动地设置在回转筒轴承座上并且与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相配合,该回转筒的上端探出回转筒轴承座并且固定有一大传动轮,该大传动轮通过大传动轮传动带与小传动轮传动连接;回转盘与大传动轮固定,一对退捻过渡轮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过渡轮支架之间,而一对过渡轮支架固定在回转盘上;所述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包括信号发射辊、信号接收辊、一对纠偏辊、第一、第二连杆、连杆连接横梁和作用缸,信号发射辊以及信号接收辊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之间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导出辊的长度方向的侧上方相对应,连杆连接横梁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第一连杆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的左端枢轴连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的右端枢轴连接,一对纠偏辊的左端通过第一辊轴座与第一连杆的下端连接,而一对纠偏辊的右端通过第二辊轴座与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接,作用缸设在左墙板或右墙板上,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与第一辊轴座或第二辊轴座连接;所述的展布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张力辊、张布辊驱动装置、张力辊驱动装置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第一、第二张布辊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纠偏辊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墙板之间,张力辊位于第一、第二张布辊之间并且移动地支承在左、右墙板之间,张布辊驱动装置以及张力辊驱动装置设置在左墙板或右墙板上,并且张布辊驱动装置与第一张布辊传动连接,而第二张布辊与第一张布辊传动连接,张力辊驱动装置与张力辊传动连接,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墙板上,并且与张力辊的左端连接,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墙板上,并且与张力辊的右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布机构包括导布辊驱动电机、主动链轮、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一对摆臂辊、摆臂驱动轴、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涨紧链轮,第一、第二导布辊以前后对应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横梁之间,在第一导布辊的第一导布辊轴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而在第一导布辊的第一导布辊轴的右端固定有一双排链轮,在第二导布辊的第二导布辊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导布辊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右横梁朝向所述左横梁的一侧,主动链轮固定在导布辊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轴上,一对摆臂辊彼此上下并行,该对摆臂辊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左摆臂的下端,而左摆臂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的左端,一对摆臂辊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右摆臂的下端,而右摆臂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的右端,摆臂驱动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墙板上,在摆臂驱动轴的左端固定有一驱动轴链轮,该驱动轴链轮通过驱动轴传动链条与所述的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传动连接,并且在摆臂驱动轴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曲臂,而在右端固定有一右曲臂,在左曲臂上连接有一左连杆的一端,该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摆臂的中部连接,在右曲臂上连接有一右连杆的一端,该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右摆臂的中部连接,第一链条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的其中一个链轮上,第二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中的另一个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上,涨紧链轮在对应在于双排链轮和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右横梁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二链条连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右墙板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摆臂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打手,在左墙板或右墙板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打手运动的并且与打手传动连接的打手驱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辊为翅片辊,在所述检测辊轴的左端和右端各配设有一辊轴调整限位螺钉;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设置在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上,该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固定在所述退捻架左墙板朝向所述退捻架右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设置在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上,该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固定在退捻架右墙板朝向退捻架左墙板的一侧,其中:第一信号采集器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器均为位置接近开关、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所述的小传动轮以及大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所述的大传动轮传动带为传动皮带;所述退捻伺服电机座的形状呈Ω形,藉由该Ω形而构成有一小传动轮让位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信号发射辊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发射辊腔,在该发射辊腔内设置有一发射元件支承杆,该发射元件支承杆自发射辊腔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发射元件支承杆的长度方向以等距离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发射元件,信号发射元件通过第一控制线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在所述的信号接收辊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接收辊腔,在该接收辊腔内设置有一接收元件支承杆,该接收元件支承杆自接收辊腔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接收元件支承杆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接收元件,信号接收元件通过第二控制线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信号发射辊朝向信号接收辊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而在信号接收辊朝向信号发射辊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的位置开设有一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相对应,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与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为红外线发射元件,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为红外线接收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打手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上,该打手驱动装置包括打手驱动电机、打手主动轮、打手传动带和打手从动轮,打手驱动电机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座上,该打手驱动电机座固定在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打手主动轮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上,打手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打手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打手从动轮上,而该打手从动轮固定在所述打手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张布辊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上,该张布辊驱动装置包括张布辊驱动电机、张布辊主传动轮、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主传动带和过渡传动带,张布辊驱动电机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座上,张布辊驱动电机座固定在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张布辊主传动轮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的张布辊驱动电机轴上,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张布辊的左端,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张布辊的右端,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布辊的左端,主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张布辊主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上,过渡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上;所述的张力辊驱动装置设置在右墙板上,该张力辊驱动装置包括张力辊驱动电机、张力辊主传动轮、中间传动轮、中间传动轮传动带、过渡小传动轮、张力辊从动传动轮和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张力辊驱动电机伴随于所述的张布辊驱动电机并且固定在所述张布辊驱动电机座上,张力辊主动传动轮固定在张力辊驱动电机的张力辊驱动电机轴上,中间传动轮固定在中间传动轮半轴上,而该中间传动轮半轴转动地支承在半轴轴承座上,该半轴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中间传动轮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主动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传动轮上,过渡小传动轮与中间传动轮同轴并且固定在所述中间传动轮半轴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固定在所述张力辊的右端,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过渡小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从动传动轮上,在所述的左墙板上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左移动槽,而在所述的右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张力辊轴左移动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右移动槽,所述张力辊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轴头,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轴头,左轴头探入张力辊左移动槽并且与张力辊左移动槽滑动配合,右轴头探入张力辊轴右移动槽并且与张力辊轴右移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的张力辊从动传动轮固定在右轴头上,其中:以第一张布辊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一张布辊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右旋螺纹,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左旋螺纹;以第二张布辊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二张布辊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右旋螺纹,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左旋螺纹;以张力辊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张力辊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左旋螺纹,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右旋螺纹,所述的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左轴头相配合,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右轴头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与所述左轴头相配合的所述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是与右轴头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与右轴头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螺杆、手轮、螺母套、牵引滑杆和包角调整板,螺杆的前端通过螺杆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墙板的右墙板前壁体上,并且探出该右墙板前壁体,而螺杆的后端同样通过螺杆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右墙板的右墙板后壁体上,手轮固定在螺杆的前端,螺母套配设在螺杆上,包角调整板的中部开设有一张力辊让位孔,在对应于该张力辊让位孔的位置固定有一轴座,该轴座与所述的张力辊轴右移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的右轴头转动地支承在轴座上并且依次穿过轴座以及张力辊让位孔,包角调整板的上端开设有一枢转孔,该枢转孔空套在所述的中间传动轮半轴上,包角调整板的下端固定有一滑杆销,在该滑杆销上开设有一牵引滑杆孔,牵引滑杆插置在牵引滑杆孔内,并且该牵引滑杆与所述螺母套螺纹连接,所述的中间传动轮以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位于包角调整板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将退捻装置的检测辊的检测辊轴直接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右墙板之间并且将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在退捻架腔内分别直接对应于检测辊的两端,因而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为检测辊单独配备检测辊支架,不仅显著简化结构,而且能使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的响应速度以及可靠性得到显著改善;之二,由于设置了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因而可对跑偏的织物进行自动纠正,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人为拽拉纠偏,不仅可节省劳动力资源,显著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而且能使退捻后展开的织物以有序的布边平齐的折叠状态堆积于接布车内或者由卷布辊卷取并且在卷取时不会产生陀螺效应;之三,由于设置了结构合理的展布机构,因而能使出自退捻装置的织物在理想的张力状态下向自动探偏纠偏装置的方向行进,并且布边不会出现卷边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导布机构、展布机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和导出辊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退捻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退捻装置的退捻架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展布机构以及自动探偏纠偏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特殊限定。
请参见图1,在该图1中给出了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导布机构2、对应于导布机构2下方的展布机构3(也可称开幅机构,以下同)、对应于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也可称自动对中纠偏装置,以下同)和对应于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下方的导出辊6;在图1中还示出了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的用于将具有捻度的布束7解捻(即退捻)的退捻装置4。
由图1所示,布束7自送布车8a引出依次途经退捻装置4、导布机构2、展布机构3、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导出辊6和再次途经导布机构2形成开幅即形成展开后的平布71进入接布车8b内,或者由后续的卷布辊卷取。
请参见图2,上面提及的机架1由左、右墙板11、12、左、右横梁13、14、一对上支撑梁15和一对下支撑梁16构成,左、右墙板11、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纵向设置,左横梁13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左墙板11的顶部,右横梁14同样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在右墙板12的顶部并且与左横梁13并行,一对上支撑梁15以彼此并行的状态焊接固定在左、右横梁13、14之间,一对下支撑梁16同样以相互并行的状态焊接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由图所示,一对下支撑梁16位于左、右墙板11、12之间的下部,具体而言,一对下支撑梁16的左端与左墙板11朝向右墙板12的一侧的下部焊固,而右端与右墙板12朝向左墙板11的一侧的下部焊固。藉由一对上、下支撑梁15、16而使左、右墙板11、12形成一个坚固而稳定的整体。在使用状态下,左、右墙板11、12均通过紧固件如螺栓与使用场所的地坪或构建于地坪上的基础固定。优选的方案,还可为机架1配备补强支撑柱19(图1示)。
前述的导布机构2在机架1上的位置位于前述的左、右横梁13、14之间;前述的展布机构3在对应于导布机构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前述的退捻装置4在对应于导布机构2的上方的位置同时与左横梁13以及右横梁14的上部固定;前述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在对应于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同样设置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前述的导出辊6在对应于探偏纠偏装置5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
请重点见图5,在前述的信号发射辊5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发射辊腔511,在该发射辊腔511内设置有一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自发射辊腔5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的长度方向以等距离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发射元件5121,信号发射元件5121通过第一控制线51211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在前述的信号接收辊52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接收辊腔521,在该接收辊腔521内设置有一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自接收辊腔52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接收元件5221,信号接收元件5221通过第二控制线5221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优选地,在前述的信号发射辊51朝向信号接收辊5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而在信号接收辊52朝向信号发射辊5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的位置开设有一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前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相对应,前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与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相对应。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撤去或称摒弃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以及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并且给信号发射辊51以及信号接收辊5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那么应当视为形式而非实质的等效性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前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为红外线发射元件,前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为红外线接收元件。
请参见图3和图4,前述退捻装置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退捻架座41、退捻架42、检测辊43、退捻导布轮44、回转筒轴承座45、回转筒46、回转盘47、一对退捻过渡轮48和退捻伺服电机49,退捻架座41由第一扶梯411、第二扶梯412和平台413构成,第一、第二扶梯411、412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关系,其中:第一扶梯411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左侧固定,底部与前述左横梁13的顶部固定,第二扶梯412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右侧固定,底部与前述右横梁14的顶部固定,并且第一、第二扶梯411、412之间由扶梯连接支撑414补强连接,在平台413上开设有一平台导布腔4131,并且在平台413的顶部固定有一过渡架4132,在该过渡架4132的顶部开设有一过渡腔41321,过渡腔41321与平台导布腔4131相对应,退捻架42由退捻架左墙板421和退捻架右墙板422构成,退捻架左墙板421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左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的上表面固定,退捻架右墙板422与退捻架左墙板421纵向并行,并且该退捻架右墙板422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右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固定,在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退捻架右墙板42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左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而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右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该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的位置彼此对应,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退捻架腔423,该退捻架腔423与前述的过渡腔41321相通,在退捻架腔423内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下方的位置采用导圈螺钉4241固定有一布束导圈424,解捻即退捻后的布束7途经布束导圈424。检测辊43具有一检测辊轴431,该检测辊轴431的左端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墙板421上开设的检测辊轴轴孔内,并且由左限位套4311限定,而检测辊轴431的右端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右墙板422上开设的检测辊轴轴孔内,并且由右限位套4312限定,在检测辊43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而右端固定有一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当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与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对应时,由该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采集信号,当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与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对应时,由该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采集信号。退捻导布轮44的两端各通过退捻导布轮轴承441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侧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退捻导布轮轴442上,退捻导布轮轴442固定在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优选地,在退捻导布轮轴442的两端各配设一退捻导布轮轴固定螺钉4421。退捻伺服电机49通过退捻伺服电机座491固定在电机座支承板492上,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与前述平台413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上开设有一轴承座让位腔4921,在退捻伺服电机49的伺服电机轴上固定有一小传动轮493。回转筒轴承座45在对应于轴承座让位腔4921的位置通过一组回转筒轴承座固定螺钉452在对应于预设在电机座支承板492上的螺孔4922的位置与电机座支承板492固定,在该回转筒轴承座45内设置有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位于下部的一个回转筒配合轴承451由轴承卡簧4511限定,轴承卡簧4511嵌在回转筒轴承座45的内壁上的卡簧槽内,并且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之间是彼此隔开的。回转筒46传动地设置在回转筒轴承座45上并且与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的回转筒配合轴承内圈(内圈可转动,而外圈不转动)相配合,在该回转筒46的上端探出回转筒轴承座45并且固定有一大传动轮461,该大传动轮461通过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与小传动轮493传动连接;回转盘47与大传动轮461固定。各具有布束槽483的一对退捻过渡轮48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各通过退捻过渡轮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一对过渡轮支架481之间的退捻过渡轮轴上,退捻过渡轮轴由退捻过渡轮轴螺钉482限定,一对过渡轮支架481的下部采用过渡轮支架固定螺钉4811固定在回转盘47上,并且由过渡轮支架固定螺钉4811同时与前述的大传动轮461固定。
由图3所示,在前述的左限位套4311上配设有一左限位套固定螺钉43111,而在前述的右限位套4312上配设有一右限位套固定螺钉43121,通过改变左、右限位套4311、4312在前述检测辊轴43上的位置可使检测辊43的左右移动幅度或称左右窜动距离改变,在左、右限位套4311、4312的位置调整后将左、右限位套固定螺钉4311、43121旋紧,以确保检测辊43左端的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以及右端的第二信号触发圈4312得以分别与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相对应。
前述的检测辊43为翅片辊,在所述检测辊轴431的左端和右端各配设有一辊轴调整限位螺钉4315;前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设置在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上,该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固定在前述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前述退捻架右墙板422的一侧,前述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设置在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上,该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固定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均为位置接近开关,但是如果采用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前述的小传动轮493以及大传动轮461均为皮带轮,前述的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为传动皮带;前述退捻伺服电机座491的形状呈Ω形,藉由该Ω形而构成有一小传动轮让位腔4911。
依据专业常识,作为成套展布机,通常配备有电气控制箱,以本实用新型的配置状况为例,将电气控制箱设置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图2未示出)。前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以及具有正反转功能的退捻伺服电机49均由线路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请见图2和图5,前述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包括信号发射辊51、信号接收辊52、一对纠偏辊53、第一、第二连杆54、55、连杆连接横梁56和作用缸57,信号发射辊51以及信号接收辊5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设置在前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导出辊6的长度方向的侧上方相对应,连杆连接横梁56在对应于前述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第一连杆54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左端枢轴连接(铰接),第二连杆55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右端枢轴连接(铰接),一对纠偏辊53的左端通过第一辊轴座531与第一连杆54的下端连接,而一对纠偏辊53的右端通过第二辊轴座532与第二连杆55的下端连接,作用缸57设在左墙板11上,但也可设在右墙板12上,该作用缸57的作用缸柱571通过其末端的缸柱连接头5711与第一辊轴座531铰接,如果将作用缸设在右墙板12上,那么缸柱连接头5711与第二辊轴座53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57为气缸,然而如果采用油缸,则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
在展布机过程中,由于退捻后的平布71途经信号发射辊51与信号接收辊52之间,又由于平布71按先前的设定要求必须是处于信号发射辊51以及信号接收辊5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的,因此假设平布71出现向右侧(图2和图5所示状态为例)跑偏的情形,那么由信号发射元件5121发出信号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将信号反馈给用于控制作用缸57工作的作用缸电磁控制阀,使作用缸57的作用缸柱571向缸体外伸展,从而推动一对纠偏辊53的左端(以图2和图5所示状态)下倾,而右端昂起,在该状态下,平布71会自动地从先前的偏向右侧而纠正至不偏不倚的状态。反之同例。
前述的纠偏的原理(即为对中原理)是:以信号发射辊51的发射元件支承杆512上的位于居中位置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为基准,同时以信号接收辊52的信号接收元件支承杆522上的位于居中位置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为基准(信号发射元件5121与信号接收元件522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且数量相等),当被平布71遮挡的对应于居中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两侧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数量相等时(信号接收元件5221同例),两侧的电量差(也可称电位差,以下同)为零,自动探偏纠偏机构5不动作,即作用缸57不工作,反之,即两侧电量不等时,也即被布料遮挡的相对于居中位置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两侧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数量不等时(信号接收元件5221同例),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由作用缸57的动作而实现自动探偏纠偏。
仍见图2和图5,前述的展布机构3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张力辊33、张布辊驱动装置34、张力辊驱动装置35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一对纠偏辊53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力辊33位于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之间并且可前后移动地支承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布辊驱动装置34以及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右墙板12上,并且张布辊驱动装置34与第一张布辊31相互传动连接,而第二张布辊32与第一张布辊31传动连接,张力辊驱动装置35与张力辊33传动连接,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左墙板11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左端连接,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墙板12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右端连接。
请重点见图2,前述的导布机构2包括导布辊驱动电机21、主动链轮22、第一导布辊23、第二导布辊24、一对摆臂辊25、摆臂驱动轴26、第一链条27、第二链条28和涨紧链轮29,第一、第二导布辊23、24以前后对应的状态即以前后并行的状态各通过导布辊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左、右横梁13、14之间,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而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右端固定有一双排链轮2312,在第二导布辊24的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导布辊驱动电机21固定在前述右横梁14朝向左横梁13的一侧,并且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主动链轮22固定在导布辊驱动电机21的驱动电机轴211上,一对摆臂辊25彼此上下并行,该对摆臂辊25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左摆臂251的下端,而左摆臂251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左端,一对摆臂辊25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右摆臂252的下端,而右摆臂252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通过摆臂驱动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墙板11上,摆臂驱动轴26的右端同样通过摆臂驱动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驱动轴链轮261,该驱动轴链轮261通过驱动轴传动链条2611与所述的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传动连接,并且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曲臂262,而在右端固定有一右曲臂263,在左曲臂262上连接有一左右连杆2621的一端,该左连杆2621的另一端通过左连杆连接头26211(可调节)与前述左摆臂251的中部连接,在右曲臂263上连接有一右连杆2631的一端,该右连杆2631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杆连接头26311与前述的右摆臂252的中部连接。第一链条27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22上,另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的其中一个链轮上,第二链条28的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中的另一个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上,涨紧链轮29在对应在于双排链轮2312和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右横梁14上并且与前述的第二链条28连接。
申请人描述导布机构2的工作原理,当导布辊驱动电机21工作时,由驱动电机轴211带动主动链轮22,由主动链轮22通过第一链条27带动双排链轮2312,由双排链轮带动第一导布辊23运动,同时由双排链轮2312通过第二链条28带动导布辊右链轮2411,由导布辊右链轮2411带动第二导布辊24运动。由于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左端固定有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因而在第一导布辊23运动时,由其第一导布辊轴231带动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该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通过驱动轴传动链条2611带动驱动轴链轮261,从而由驱动轴链轮261带动摆臂驱动轴26,由摆臂驱动轴26带动位于其左端的左曲臂262以及位于其右端的右曲臂263,由左曲臂262经左连杆2621带动左摆臂251,同时由右曲臂262经右连杆2631带动右摆臂252,使设置在左、右摆臂251、252之间的并且位于下部的一对摆臂轴25(也可称一对摆辊)的前后交替的方式摆动,使途经一对摆臂轴25之间的平布71以S形的状态进入前述的并且由图1所示的接布车8b内。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前述的第二导布辊24的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设置即固定一个大皮带轮2412,在一对摆臂轴25的右端各设置一小皮带盘253,在大皮带轮2412上套置传动皮带24121的一端,而传动皮带24121的另一端与小皮带盘253联结,由于联结方式属于公知常识并且已由图2揭示,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在第二导布辊24运动时由其带动大皮带轮2412,经传动皮带2412带动小皮带盘253,从而使一对摆臂轴25同时转动。
上面提及的导出辊6既可以由单独的电机带动,也可以通过导布辊传动带与展布机构3的传动部件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并且由图2所示,在前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摆臂驱动轴26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通过打手轴承座171转动地设置有一用于对平布71拍打的打手17,在右墙板12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打手17运动的并且与打手17传动连接的打手驱动装置18。
前述的打手驱动装置18设置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该打手驱动装置18包括打手驱动电机181、打手主动轮182、打手传动带183和打手从动轮184,打手驱动电机18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并且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上,该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打手主动轮182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输出轴上,打手传动带183的一端套置在打手主动轮182上,另一端套置在打手从动轮184上,而该打手从动轮184固定在所述打手17的右端。
当打手驱动电机181工作时,由打手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输出轴带动打手主动轮182,由打手主动轮182通过打手传动带183带动打手从动轮184,由于打手从动轮184固定在打手17的打手轴的右端,因而由打手从动轮184带动打手17旋转,在该过程中由打手17对平布71拍打使其扩散。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张布辊驱动装置34设置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该张布辊驱动装置34包括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张布辊主传动辊342、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主传动带346和过渡传动带347,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前述左墙板11的一侧,并且张布辊驱动电机341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张布辊主传动轮342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341的张布辊驱动电机轴上,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固定在前述第一张布辊31的第一张布辊轴311的左端,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固定在第一张布辊31的第一张布辊轴的右端,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固定在前述第二张布辊32的第二张布辊轴的左端,主传动带346的一端套置在张布辊主传动轮34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上,过渡传动带34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上。
当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工作时,由该张布辊驱动电机341的张布辊驱动电机轴带动张布辊主传动轮342,由张布辊主传动轮342通过主传动带346带动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从而使第一张布辊31旋转,在该过程中由第一张布辊轴的左端的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通过过渡传动带347带动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从而使第二张布辊32运动。
仍见图2并且结合图5,前述的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右墙板12上,该张力辊驱动装置35包括张力辊驱动电机351、张力辊主传动轮352、中间传动轮353、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过渡小传动轮355、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和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张力辊驱动电机351伴随于前述的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并且固定在所述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该张力辊驱动电机351与前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固定在张力辊驱动电机351的张力辊驱动电机轴上,中间传动轮353固定在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而该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通过半轴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半轴轴承座35311上,该半轴轴承座35311固定在前述右墙板12背对左墙板11的一侧,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图5示)的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传动轮353上,过渡小传动轮355与中间传动轮353同轴并且固定在前述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前述张力辊33的右端,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的一端套置在过渡小传动轮355上,另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上,在前述的左墙板11上开设有一形状为圆弧形的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而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形状同样呈圆弧形的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所述张力辊33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轴头331,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轴头332,左轴头331探入张力辊左移动槽111并且与张力辊左移动槽111滑动配合,右轴头332探入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并且与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前述的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右轴头332上。
以第一张布辊3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一张布辊31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右旋螺纹31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左旋螺纹313;以第二张布辊3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二张布辊32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右旋螺纹32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左旋螺纹323;以张力辊3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张力辊33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左旋螺纹333,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右旋螺纹334。前述的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左轴头331相配合,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右轴头332相配合。
当张力辊驱动电机351工作时,由张力辊驱动电机351的张力辊驱动电机轴带动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由该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经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带动中间传动轮353,由于过渡小传动轮355与中间传动轮353同轴设置于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因而过渡小传动轮355也随中间传动轮353运动,同时由过渡小传动轮355通过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带动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由于该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张力辊33的右轴头332上,因而使张力辊33运动。
在上述过程中,由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使平布71向两侧充分展开,并且同时对布边剥展平坦。当要对平布71的张力实施调整时,那么可通过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的操作实现。
请重点见图5,由该图5所示,由于与前述左轴头331相配合的所述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是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的,因此申请人在下面对与右轴头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详细说明,该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包括螺杆361、手轮362、螺母套363、牵引滑杆364和包角调整板365,螺杆361的前端通过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右墙板12的右墙板前壁体上,并且探出该右墙板前壁体,而螺杆361的后端同样通过相应地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右墙板12的右墙板后壁体上,手轮362固定在螺杆361探出右墙板12的右墙板前壁体的前端,螺母套363配设在螺杆361上,当螺杆361旋转时,该螺母套363产生前后移动,包角调整板365的中部开设有一张力辊让位孔3651,在对应于该张力辊让位孔3651的位置固定有一轴座3652,该轴座3652与前述的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前述的右轴头332转动地支承在轴座3652上并且依次穿过轴座3652以及张力辊让位孔3651,包角调整板365的上端开设有一枢转孔3653,该枢转孔3653空套在前述的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包角调整板365的下端固定有一滑杆销3654,在该滑杆销3654上开设有一牵引滑杆孔36541,牵引滑杆364插置在牵引滑杆孔36541内,并且该牵引滑杆364与构成于螺母套363上的螺纹孔3631螺纹连接。由图5的示意可知,前述的中间传动轮353以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位于包角调整板365的右侧,并且包角调整板365的形状呈〈字形。
当要改变平布71的张力时,也是就是说当要对平布71的张力进行调整时,那么由在线作业人员对手轮362进行操作,对手轮362的操作包括顺时针操作或逆时针操作,由手轮362带动螺杆361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由螺杆361带动螺母套363在螺杆361上向前或向后移动,由于牵引滑杆364插置在滑杆销3654上的牵引滑杆孔36541内,又由于牵引滑杆364与螺母套363上的螺纹孔3631螺纹连接,还由于滑杆销3654与包角调整板365固定,进而由于包角调整板365的上端通过其上的枢转孔3653套置在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因而当牵引滑杆364被螺母套363带动时,由牵引滑杆364带动包角调整板365以中间传动轮半轴3631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回转一定的角度。由于张力辊33的左轴头331以及右轴头332分别支承在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的包角调整板365上的轴座3652上,因而由包角调整板365带动张力辊33在前述张力辊左、右移动槽111、121上的位置改变。具体而言,张力辊33凸出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的程度越大,平布71的包角便越大,即张力越大,反之同例。从而通过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的顺逆操作而实现对平布71的张力大小的依需调整。
在下面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5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送布车8a引出具有捻度的即在湿加工如有机硅整理等过程中形成捻度的布束7从退捻装置4的回转筒46引入,依次经一对退捻过渡轮48、退捻导布轮44、检测辊43、布速导圈424、过渡腔41321、平台导布腔4131、打手17、第一张布辊31、张力辊33、第二张布辊32、一对纠偏辊53之间、信号发射辊51与信号接收辊52之间、导出辊6、第一、第二导布辊23、24和一对摆臂辊25之间,直至进入接布车8b内。
在上述过程中,当具有捻度的布束7途经检测辊43时,如果布束7的捻向为左旋(左捻向),那么由布束7带动检测辊43向左窜动即向左移动,检测辊43左端的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如磁圈)与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对应,由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给指令予退捻伺服电机49,使退捻伺服电机49向顺时针旋转,即与布束7的捻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行出检测辊43的布束7退捻而变为平布71。反之,如果布束7的捻向为右旋(右捻向),那么由布束7带动检测辊43向右窜动即向右移动,检测辊43右端的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与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对应,由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退捻伺服电机49向逆时针旋转,使行出检测辊43的布束退捻而变为平布7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实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展布机,包括由左、右墙板(11、12)、左、右横梁(13、14)、一对上支撑梁(15)和一对下支撑梁(16)构成的机架(1),左、右墙板(11、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左横梁(13)固定在左墙板(11)的顶部,右横梁(14)固定在右墙板(12)的顶部并且与左横梁(13)并行,一对上支撑梁(15)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横梁(13、14)之间,一对下支撑梁(16)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导布机构(2),该导布机构(2)设置在左、右横梁(13、14)之间;一展布机构(3),该展布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导布机构(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退捻装置(4),该退捻装置(4)对应于所述导布机构(2)的上方的位置同时与所述左横梁(13)以及右横梁(14)的上部固定;一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该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导出辊(6),该导出辊(6)在对应于所述探偏纠偏装置(5)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退捻装置(4)包括退捻架座(41)、退捻架(42)、检测辊(43)、退捻导布轮(44)、回转筒轴承座(45)、回转筒(46)、回转盘(47)、一对退捻过渡轮(48)和退捻伺服电机(49),退捻架座(41)由第一扶梯(411)、第二扶梯(412)和平台(413)构成,第一、第二扶梯(411、412)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关系,其中:第一扶梯(411)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左侧固定,底部与所述左横梁(13)的顶部固定,第二扶梯(412)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右侧固定,底部与所述右横梁(14)的顶部固定,并且第一、第二扶梯(411、412)之间由扶梯连接支撑(414)补强连接,在平台(413)上开设有一平台导布腔(4131),并且在平台(413)的顶部固定有一过渡架(4132),在该过渡架(4132)的顶部开设有一过渡腔(41321),过渡腔(41321)与平台导布腔(4131)相对应,退捻架(42)由退捻架左墙板(421)和退捻架右墙板(422)构成,退捻架左墙板(421)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左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固定,退捻架右墙板(422)与退捻架左墙板(421)并行,并且该退捻架右墙板(422)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右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固定,在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退捻架右墙板(42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左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而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右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该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的位置彼此对应,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退捻架腔(423),在该退捻架腔(423)内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布束导圈(424),检测辊(43)具有一检测辊轴(431),该检测辊轴(431)的左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墙板(421)上,并且由左限位套(4311)限定,而检测辊轴(431)的右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右墙板(422)上,并且由右限位套(4312)限定,在检测辊(43)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而右端固定有一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当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与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对应时,由该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采集信号,当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与所述的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对应时,由该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采集信号,退捻导布轮(44)对应于检测辊(43)的侧上方并且转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退捻伺服电机(49)通过退捻伺服电机座(491)固定在电机座支承板(492)上,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与所述平台(413)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上开设有一轴承座让位腔(4921),在退捻伺服电机(49)的伺服电机轴上固定有一小传动轮(493),回转筒轴承座(45)在对应于轴承座让位腔(4921)的位置与电机座支承板(492)固定,在该回转筒轴承座(45)内设置有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回转筒(46)传动地设置在回转筒轴承座(45)上并且与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相配合,该回转筒(46)的上端探出回转筒轴承座(45)并且固定有一大传动轮(461),该大传动轮(461)通过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与小传动轮(493)传动连接;回转盘(47)与大传动轮(461)固定,一对退捻过渡轮(48)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过渡轮支架(481)之间,而一对过渡轮支架(481)固定在回转盘(47)上;所述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包括信号发射辊(51)、信号接收辊(52)、一对纠偏辊(53)、第一、第二连杆(54、55)、连杆连接横梁(56)和作用缸(57),信号发射辊(51)以及信号接收辊(5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导出辊(6)的长度方向的侧上方相对应,连杆连接横梁(56)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第一连杆(54)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左端枢轴连接,第二连杆(55)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右端枢轴连接,一对纠偏辊(53)的左端通过第一辊轴座(531)与第一连杆(54)的下端连接,而一对纠偏辊(53)的右端通过第二辊轴座(532)与第二连杆(55)的下端连接,作用缸(57)设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该作用缸(57)的作用缸柱(571)与第一辊轴座(531)或第二辊轴座(532)连接;所述的展布机构(3)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张力辊(33)、张布辊驱动装置(34)、张力辊驱动装置(35)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纠偏辊(53)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力辊(33)位于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之间并且移动地支承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布辊驱动装置(34)以及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并且张布辊驱动装置(34)与第一张布辊(31)传动连接,而第二张布辊(32)与第一张布辊(31)传动连接,张力辊驱动装置(35)与张力辊(33)传动连接,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墙板(11)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左端连接,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墙板(12)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右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布机构(2)包括导布辊驱动电机(21)、主动链轮(22)、第一导布辊(23)、第二导布辊(24)、一对摆臂辊(25)、摆臂驱动轴(26)、第一链条(27)、第二链条(28)和涨紧链轮(29),第一、第二导布辊(23、24)以前后对应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横梁(13、14)之间,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而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右端固定有一双排链轮(2312),在第二导布辊(24)的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导布辊驱动电机(21)固定在所述右横梁(14)朝向所述左横梁(13)的一侧,主动链轮(22)固定在导布辊驱动电机(21)的驱动电机轴(211)上,一对摆臂辊(25)彼此上下并行,该对摆臂辊(25)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左摆臂(251)的下端,而左摆臂(251)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左端,一对摆臂辊(25)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右摆臂(252)的下端,而右摆臂(252)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11)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驱动轴链轮(261),该驱动轴链轮(261)通过驱动轴传动链条(2611)与所述的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传动连接,并且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曲臂(262),而在右端固定有一右曲臂(263),在左曲臂(262)上连接有一左连杆(2621)的一端,该左连杆(2621)的另一端与所述左摆臂(251)的中部连接,在右曲臂(263)上连接有一右连杆(2631)的一端,该右连杆(263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右摆臂(252)的中部连接,第一链条(27)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22)上,另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的其中一个链轮上,第二链条(28)的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中的另一个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上,涨紧链轮(29)在对应在于双排链轮(2312)和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右横梁(14)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二链条(28)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摆臂驱动轴(26)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打手(17),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打手(17)运动的并且与打手(17)传动连接的打手驱动装置(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辊(43)为翅片辊,在所述检测辊轴(431)的左端和右端各配设有一辊轴调整限位螺钉(4315);所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设置在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上,该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固定在所述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所述退捻架右墙板(422)的一侧,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设置在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上,该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固定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其中: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均为位置接近开关、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所述的小传动轮(493)以及大传动轮(461)均为皮带轮,所述的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为传动皮带;所述退捻伺服电机座(491)的形状呈Ω形,藉由该Ω形而构成有一小传动轮让位腔(49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发射辊(5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发射辊腔(511),在该发射辊腔(511)内设置有一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自发射辊腔(5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的长度方向以等距离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发射元件(5121),信号发射元件(5121)通过第一控制线(5121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在所述的信号接收辊(52)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接收辊腔(521),在该接收辊腔(521)内设置有一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自接收辊腔(52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接收元件(5221),信号接收元件(5221)通过第二控制线(5221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信号发射辊(51)朝向信号接收辊(5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而在信号接收辊(52)朝向信号发射辊(5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的位置开设有一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相对应,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与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为红外线发射元件,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为红外线接收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手驱动装置(18)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该打手驱动装置(18)包括打手驱动电机(181)、打手主动轮(182)、打手传动带(183)和打手从动轮(184),打手驱动电机(181)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上,该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打手主动轮(182)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输出轴上,打手传动带(183)的一端套置在打手主动轮(182)上,另一端套置在打手从动轮(184)上,而该打手从动轮(184)固定在所述打手(17)的右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布辊驱动装置(34)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该张布辊驱动装置(34)包括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张布辊主传动轮(342)、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主传动带(346)和过渡传动带(347),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张布辊主传动轮(342)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341)的张布辊驱动电机轴上,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固定在所述第一张布辊(31)的左端,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固定在第一张布辊(31)的右端,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布辊(32)的左端,主传动带(346)的一端套置在张布辊主传动轮(342)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上,过渡传动带(34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上;所述的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右墙板(12)上,该张力辊驱动装置(35)包括张力辊驱动电机(351)、张力辊主传动轮(352)、中间传动轮(353)、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过渡小传动轮(355)、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和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张力辊驱动电机(351)伴随于所述的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并且固定在所述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固定在张力辊驱动电机(351)的张力辊驱动电机轴上,中间传动轮(353)固定在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而该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转动地支承在半轴轴承座(35311)上,该半轴轴承座(35311)固定在所述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的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传动轮(353)上,过渡小传动轮(355)与中间传动轮(353)同轴并且固定在所述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所述张力辊(33)的右端,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的一端套置在过渡小传动轮(355)上,另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上,在所述的左墙板(11)上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而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所述张力辊(33)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轴头(331),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轴头(332),左轴头(331)探入张力辊左移动槽(111)并且与张力辊左移动槽(111)滑动配合,右轴头(332)探入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并且与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所述的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右轴头(332)上,其中:以第一张布辊(3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一张布辊(31)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右旋螺纹(31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左旋螺纹(313);以第二张布辊(3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二张布辊(32)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右旋螺纹(32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左旋螺纹(323);以张力辊(3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张力辊(33)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左旋螺纹(333),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右旋螺纹(334),所述的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左轴头(331)相配合,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右轴头(332)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展布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左轴头(331)相配合的所述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是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螺杆(361)、手轮(362)、螺母套(363)、牵引滑杆(364)和包角调整板(365),螺杆(361)的前端通过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墙板(12)的右墙板前壁体上,并且探出该右墙板前壁体,而螺杆(361)的后端同样通过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右墙板(12)的右墙板后壁体上,手轮(362)固定在螺杆(361)的前端,螺母套(363)配设在螺杆(361)上,包角调整板(365)的中部开设有一张力辊让位孔(3651),在对应于该张力辊让位孔(3651)的位置固定有一轴座(3652),该轴座(3652)与所述的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所述的右轴头(332)转动地支承在轴座(3652)上并且依次穿过轴座(3652)以及张力辊让位孔(3651),包角调整板(365)的上端开设有一枢转孔(3653),该枢转孔(3653)空套在所述的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包角调整板(365)的下端固定有一滑杆销(3654),在该滑杆销(3654)上开设有一牵引滑杆孔(36541),牵引滑杆(364)插置在牵引滑杆孔(36541)内,并且该牵引滑杆(364)与所述螺母套(363)螺纹连接,所述的中间传动轮(353)以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位于包角调整板(365)的右侧。
CN201420867110.3U 2014-12-29 2014-12-29 展布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00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7110.3U CN204400304U (zh) 2014-12-29 2014-12-29 展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67110.3U CN204400304U (zh) 2014-12-29 2014-12-29 展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00304U true CN204400304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4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6711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00304U (zh) 2014-12-29 2014-12-29 展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003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845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展布机
CN105253670A (zh) * 2015-10-15 2016-01-20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堆码机用新型拉布装置
CN105417256A (zh) * 2015-12-01 2016-03-23 佛山市三水南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Pu皮揉纹收卷设备
CN107804739A (zh) * 2017-11-13 2018-03-16 广东三技克朗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摆布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8454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展布机
CN104528454B (zh) * 2014-12-29 2016-09-07 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展布机
CN105253670A (zh) * 2015-10-15 2016-01-20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堆码机用新型拉布装置
CN105253670B (zh) * 2015-10-15 2017-05-10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堆码机用新型拉布装置
CN105417256A (zh) * 2015-12-01 2016-03-23 佛山市三水南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Pu皮揉纹收卷设备
CN107804739A (zh) * 2017-11-13 2018-03-16 广东三技克朗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摆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454A (zh) 展布机
CN204400304U (zh) 展布机
CN104528450B (zh) 开幅对中机
CN204400301U (zh) 开幅对中机
US658471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reading a rectangular sheet of fabric
CN209295574U (zh) 一种纺织纱线烘干装置
CN205874787U (zh) 电动晾衣机
CN205855560U (zh) 一种电缆放线结构
CN104975437B (zh) 一种用于布料拼接的接布机
CN203420034U (zh) 一种加工蚕丝线的捻丝机
US2410146A (en) Machine for splitting tubular fabric, opening it, and extracting moisture therefrom
CN206696282U (zh) 一种阳光面料涨力测量控制系统
US3034459A (en) Bag top chain stitching machine
CN207608151U (zh) 一种退卷机
CN203998256U (zh) 一种验卷机张力平衡装置及其张力调节装置
CN207797941U (zh) 地毯测量系统
CN209307634U (zh) 一种解扭装置
CN107879155A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的卷布设备
CN203977173U (zh) 一种可翻面多功能晾晒架
CN209507223U (zh) 一种纺织用防止卷偏的布料收卷装置
CN205874730U (zh) 变性处理设备
CN205368757U (zh) 一种布料拉幅装置
CN205873405U (zh) 用于水处理膜面料的收卷装置
CN109440434A (zh) 一种织物缝头感应识别装置
CN105671724B (zh) 一种经纱的解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