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3439U - 双向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3439U
CN204373439U CN201420668353.4U CN201420668353U CN204373439U CN 204373439 U CN204373439 U CN 204373439U CN 201420668353 U CN201420668353 U CN 201420668353U CN 204373439 U CN204373439 U CN 204373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water circulation
tank body
circulation room
describe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683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道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ngy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ngy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Partnershi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ngy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Partnership)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ngya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Partnership)
Priority to CN2014206683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3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3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34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冷凝器,用于连接在真空泵抽气口前端,包括罐体和进气管,罐体上部的侧面上还设有一供连接真空泵的抽气管,且于罐体内部还形成有一封闭的冷却水循环室,冷却水循环室侧壁所在的罐体壁上还开设有与冷却水循环室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进气管自罐体的顶部伸入罐体内并贯穿冷却水循环室,且与冷却水循环室下方的罐体内部空间相通,冷却水循环室内还设有多根供连通冷却水循环室下方和冷却水循环室上方的罐体内部空间的水蒸气流动管。本实用新型用于对进入真空泵中的气体进行除水,在不需要散热风机的情况下进行双向水蒸汽循环冷凝并将水分排出;且还具有结构体积小、重量轻、换热面积大、加工成本低等特点。

Description

双向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液脱水领域,更加具体地来讲,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真空泵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真空泵油乳化了。这是因为,真空泵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吸入的是腐蚀性气体,或者含有水汽的空气和冷气体;然后腐蚀性气体会腐蚀泵内的金属零件再与真空泵油发生化学变化,而含有水汽的空气和冷气体也会引起真空泵油乳化。真空泵油乳化不仅影响泵油运用寿命也使极限压力变坏,是常见真空泵故障之一,严重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真空泵油乳化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是利用真空泵来对泵油进行脱水,但是其需要采用散热风机来对泵油中的水分气化,在实际过程中散热风机噪声大,容易产生灰尘,且能耗也大。所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有必要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冷凝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散热风机来对泵油中的水分气化而产生噪声、灰尘及能耗也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冷凝器,所述双向冷凝器包括罐体和进气管,所述罐体上部的侧面上还设有一供连接真空泵的抽气管,且于所述罐体内部还形成有一封闭的冷却水循环室,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侧壁所在的所述罐体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进气管自所述罐体的顶部伸入所述罐体内并贯穿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且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下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还设有多根供连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下方和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上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的水蒸气流动管。
优选地,在上述双向冷凝器方案中,所述水蒸气流动管对称地布设与所述进气管两侧的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所述水蒸气流动管的数量为2-8根。
优选地,在上述双向冷凝器方案中,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下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的侧壁外部还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相连通的水位计。
优选地,在上述双向冷凝器方案中,所述罐体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于在进行罐体内部清洗 时连接水管头的排污法兰。
优选地,在上述双向冷凝器方案中,在所述排污法兰旁边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罐体内液体排出的并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排水阀。
优选地,在上述双向冷凝器方案中,在所述罐体底部还设有一液位传感器,其中,所述液位传感器采用的是静压式液位传感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连接在真空泵抽气口前端,连接双向冷凝器进出水,在不需要散热风机的情况下进行双向水蒸汽循环冷凝,冷凝后可在底部将水分排出;另外,所述双向冷凝器其结构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换热面积大、加工成本底,可节省大量有色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罐体
2  进气管
3  冷却水循环室 
4  水蒸气流动管 
5  冷却水进口 
6  冷却水出口 
7  水位计
8  液位传感器 
9  排水阀
10 抽气管
11 排污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冷凝器的正面原理图,据图示来看,所述双向冷凝器包括罐体1和进气管2,所述罐体1上部的侧面上还设有一供连接真空泵的抽气管10,且于所述罐体1内部还形成有一封闭的冷却水循环室3,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侧壁所在的所述罐体1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5和冷却水出口6,所述进气管2自所述罐体1的顶部伸入所述罐体1内并贯穿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且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下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还设有多根供连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下方和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上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的水蒸气流动管4。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2贯穿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且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设有水蒸气流动管4,这样被抽气体将会在经过进气管2进入所述罐体1内部是第一次经过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进行冷凝,之后再经过所述水蒸气流动管4被真空泵抽出时,再第二次第二次经过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从而对所述被抽气体进行两次冷却,从而将被抽气体中的水蒸气从所述被抽气体中分离出来以冷凝成液体,这样将相对固定的空间中增大了冷凝的面积和次数,可以高效低将被抽气体中的水蒸气分离。
具体地,所述水蒸气流动管4为6根,且这6根水蒸气流动管4对称地布设与所述进气管2两侧的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这样设置是为了水蒸气流动管4在冷却水循环室3内能够具有均匀的受冷面积。应当理解,这里设置6根水蒸气流动管4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然一般设置4-8根水蒸气流动管4都是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实施方式。
进一步地,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下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的侧壁外部还设有与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相连通的水位计7。通过所述水位计7可以从罐体1外部清楚地知晓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下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的液体量情况,以便于当液体过高而进入所述水蒸气流动管4中。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1的底部还设有一排污法兰11,用于在进行罐体1内部清洗时连接是水管头,进行内部清洗。另外,在所述排污法兰11旁边还设有一与所述罐体1连通的排水阀9,用于将所述罐体1内的液体排出。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罐体1底部还设有一液位传感器8,用于在无人在职守的情况下,如冷却器内有水分,液位传感器8可给出信号提示操作人员需排水。其中,所述液位传感器8采用的是静压式液位传感器8。
具体地,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所述双向冷凝器的工作作流程作详细地说明:
首先,连通所述冷却水进口5和冷却水出口6,并将冷却水注入所述冷却水进口5,所述冷却水经所述冷却水进口5进入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再经由所述冷却水出口6排出,并 使用自来水或压缩机空气,启动真空泵进行抽气(此气体是需要冷凝含水蒸气的气体,而且所述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
接着,被抽气体经进气管2进入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下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内;
紧接着,之后被抽气体通过水蒸气流动管4进入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上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在被抽气体经过水蒸气流动管4时,由于水蒸气流动管4处于冷却水循环室3内并被冷却水包围,故被抽气体中的水蒸气将被冷凝成液体并沿着所述水蒸气流动管4流入所述所述冷却水循环室3内下方的所述罐体1内部空间内,而其他被抽气体则由真空泵自所述抽气管10抽出;
最后,被冷却水循环室3所进行冷却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流入罐体1底部储存,待水位计7或液位传感器8显示或报警时,再将其从排水阀9处排出罐体1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冷凝器用于连接真空泵抽气口前端,用于对进入真空泵中的气体进行除水,连接双向冷凝器进出水,在不需要散热风机的情况下进行双向水蒸汽循环冷凝,冷凝后可在底部将水分排出;另外,所述双向冷凝器其结构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换热面积大、加工成本底,可节省大量有色金属材料。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双向冷凝器,包括罐体和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部的侧面上还设有一供连接真空泵的抽气管,且于所述罐体内部还形成有一封闭的冷却水循环室,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侧壁所在的所述罐体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相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进气管自所述罐体的顶部伸入所述罐体内并贯穿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且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下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还设有多根供连通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下方和所述冷却水循环室上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的水蒸气流动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气流动管对称地布设与所述进气管两侧的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所述水蒸气流动管的数量为2-8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冷凝器还包括一与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相连通的水位计,且所述水位计设置于所述冷却水循环室内下方的所述罐体内部空间的侧壁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还设有一排污法兰,用于在进行罐体内部清洗时与水管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污法兰旁边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罐体内液体排出的并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排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体底部还设有一液位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为静压式液位传感器。
CN201420668353.4U 2014-11-07 2014-11-07 双向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3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8353.4U CN204373439U (zh) 2014-11-07 2014-11-07 双向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68353.4U CN204373439U (zh) 2014-11-07 2014-11-07 双向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3439U true CN204373439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6835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3439U (zh) 2014-11-07 2014-11-07 双向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34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953A (zh) * 2014-11-07 2015-02-04 重庆红岩电力设备研究所(普通合伙) 双向冷凝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953A (zh) * 2014-11-07 2015-02-04 重庆红岩电力设备研究所(普通合伙) 双向冷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4482U (zh)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CN102242992B (zh)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RU2016141824A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11383865U (zh) 一种真空净油机的循环冷凝装置
CN204373439U (zh) 双向冷凝器
SE7907683L (sv) Anordning for avtappning av kylmedier
CN203928784U (zh) 工业用高效冷凝器
CN202659524U (zh) 真空机组
RU2017131841A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ая дистилля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ее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CN104329953A (zh) 双向冷凝器
CN204768125U (zh) 一种压缩气体冷凝除水装置
CN207146962U (zh) 一种具有两路冷凝器的制冷系统
CN203719276U (zh)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CN206504453U (zh) 空调冷凝水回收组件
CN203501743U (zh) 紧凑型双机双级螺杆制冷压缩系统
CN104329959B (zh) 干湿联合式空气冷却塔
CN204142027U (zh) 干湿联合式空气冷却塔
KR101757335B1 (ko) 진공식 무송풍 냉각탑
CN104524791A (zh) 蒸发冷凝一体化蒸发器
CN104560584A (zh) 一种蒸粮食用列管节能换热器设备及酿造白酒节能系统
CN205533228U (zh) 一种进口喷射急冷式真空泵组
CN213747969U (zh) 一种熔硫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6874489U (zh) 一种用于水环真空泵水冷箱的风冷装置
CN204474651U (zh) 一种蒸粮食用列管节能换热器设备及酿造白酒节能系统
CN214620702U (zh) 一种压缩空气预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