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6943U - 板材 - Google Patents

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56943U
CN204356943U CN201420857346.9U CN201420857346U CN204356943U CN 204356943 U CN204356943 U CN 204356943U CN 201420857346 U CN201420857346 U CN 201420857346U CN 204356943 U CN204356943 U CN 204356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onvex tendon
cavity
shee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73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乔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8573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56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56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56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增设可改变装配厚度,用以扩大适用范围的板材,并且可方便拆卸安装,加以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技术方案都是建立在板材单元和构件单元相互挡接定位的基础上,来完成对板材单元的装配,只需将构件单元固定在所需位置,即可方便将凸筋通过挤入口挤入凹腔中,进而方便地将板材单元拆装于构件单元。构件单元可以设计成小体积,只需考虑其厚度的规格,通过不同厚度规格的构件单元与板材配合,甚至可以通过多个构件单元或构件单元和板材单元组装后再与板材单元装配来方便改变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装配应用场合,扩大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板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该板材尤其适用于广告展示或者将空间隔断或者装饰装修。
背景技术
市场已有的板材,通常都包括正基片和背基片,正基片和背基片之间具有板材空间,或是纯粹就一整片实心板材。无论哪种样式,其厚度规格在出厂时已经固定,遇上某些特殊的使用场合无法临时再改变装配厚度,存在无法变通的缺陷。同时传统的板材绝大部分仍是采用传统的机械式破坏拆装,通过在板材后加工出装配孔实现安装,只能一次性使用而无法回收再利用,且还存在拆装不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增设可改变装配厚度,用以扩大适用范围的板材,并且可方便拆卸安装,加以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板材单元和构件单元,板材单元包括板材基片和凸筋,凸筋突出板材基片,凸筋包括凸筋挡接,构件单元包括构件基片和凹腔,凹腔凹进构件基片,凹腔包括挤入口和凹腔挡接,凸筋和凹腔之间具有挤入作用和挡接作用,挤入作用为凸筋挤入挤入口,进入凹腔,挡接作用为凸筋容纳在凹腔,凸筋挡接和凹腔挡接之间纵向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包括板材单元和构件单元,板材单元包括板材基片和凹腔,凹腔凹进板材基片,凹腔包括挤入口和凹腔挡接,构件单元包括构件基片和凸筋,凸筋突出构件基片,凸筋包括凸筋挡接,凸筋和凹腔之间具有挤入作用和挡接作用,挤入作用为凸筋挤入挤入口,进入凹腔,挡接作用为凸筋容纳在凹腔,凸筋挡接和凹腔挡接之间纵向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技术方案都是建立在板材单元和构件单元相互挡接定位的基础上,来完成对板材单元的装配,只需将构件单元固定在所需位置,即可方便将凸筋通过挤入口挤入凹腔中,进而方便地将板材单元拆装于构件单元。构件单元可以设计成小体积,只需考虑其厚度的规格,通过不同厚度规格的构件单元与板材配合,甚至可以通过多个构件单元或构件单元和板材单元组装后再与板材单元装配来方便改变组装后的整体厚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装配应用场合,扩大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技术方案优选凸筋和挤入口过盈配合,凸筋和凹腔过渡配合。有利于快速拆装,且能提供最佳最可靠的装配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材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为板材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板材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板材实施例,包括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板材单元1包括板材基片100和凸筋300,凸筋300突出板材基片100,凸筋300包括凸筋挡接320,构件单元2包括构件基片200和凹腔400,凹腔400凹进构件基片200,凹腔400包括挤入口440和凹腔挡接420,凸筋300和凹腔400之间具有挤入作用和挡接作用,挤入作用为凸筋300挤入挤入口440,进入凹腔,挡接作用为凸筋300容纳在凹腔400,凸筋挡接320和凹腔挡接420之间纵向挡接。
凸筋300和挤入口440过盈配合,凸筋300和凹腔400过渡配合。所谓的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是机械技术词汇,过盈配合即是凸筋300和挤入口440是贴合并带有摩擦的紧配合,而过渡配合则是凸筋300容纳在凹腔400,可以是贴合的具有摩擦的紧配合或存在间隙的松配合。
需要特别说明,所谓凸筋挡接320是指的是凸筋300容纳在凹腔400之中时,能够跟凹腔挡接420之间起到相互挡接作用的部分,而不是局限于其具体形状。而凸筋300和凹腔400之间的挤入作用应理解为是一个作用过程,即凸筋300挤入挤入口440并经过它后进入到凹腔400的过程。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纵向,在附图2中都是用上下方向a加以表示,该纵向应当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竖直方向,那么纵向投影也应该是理解为符合竖直方向的正投影规则。
实施例一的板材单元1包括两片板材基片100,每片板材基片100具有板材表面102,两板材表面1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凸筋300突出板材表面102,构件单元2包括两片构件基片200,每片构件基片200具有构件表面202,两构件表面2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凹腔400凹进构件表面202。由于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分别是两片式结构,那么可以将板材单元1中的两片分别用来作为装配和展示,避免单片结构因装配而受力过大,因变形而影响使用。而构件单元2的两片也可以分别用来装配两个板材单元1,进一步扩展用途和方便增加装配后的厚度。但是板材表面102和构件表面202所谓的呈现一平面不应当将其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平面,因为受限于技术和生产工艺,绝对的平整平面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而只能说呈现几乎平整的状态。
实施例一的两片板材基片100之间具有板材空间130,两片板材基片100的纵向投影重合,板材空间130设有板材加强筋160,板材加强筋160设有圆形通孔169,两片构件基片200之间具有构件空间230,所述两片构件基片200的纵向投影重合,构件空间230设有构件加强筋240,构件加强筋240设有圆形通孔249。通过板材加强筋160和构件加强筋240,分别用来增加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的整体强度,防止因承压导致变形。前述两者加强筋中的圆形通孔,除了具有提升强度的作用,还能在某些场合充当固定孔,比如可用来装配螺钉或是别的种类的配合件。
实施例一的板材单元1整体和构件单元2整体均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说明是通过挤塑工艺一次性成型。具体举例可以是PVC、ABS、PP、PE、PC、PS、TPR、工程塑料、塑钢等非穷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整体强度。板材基片100和构件基片200都是具有厚度的薄层片状结构。
板材单元1整体纵向厚度为1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实施例一和二的整体纵向厚度限定在20毫米,而构件单元2的整体纵向厚度取决于实际使用情况。板材基片100的厚度和构件基片200的厚度分别为0.8毫米至3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实施例一和二上述两者的厚度分别为1毫米。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板材实施例,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凹腔400是设置在板材基片100的,而凸筋300设置在构件基片200的,以及板材空间130之中的加强筋160具体造型和实施例一有少许不同,其余部分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由于常理来说是板材单元1的体积会远大于构件单元2,因此实施例二相比较实施例一来说,装配稳定性和拆装便捷性会较实施例一稍弱一些,但是该差距并不会太大。

Claims (10)

1.板材,包括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板材单元(1)包括板材基片(100)和凸筋(300),凸筋(300)突出板材基片(100),凸筋(300)包括凸筋挡接(320),构件单元(2)包括构件基片(200)和凹腔(400),凹腔(400)凹进构件基片(200),凹腔(400)包括挤入口(440)和凹腔挡接(420),凸筋(300)和凹腔(400)之间具有挤入作用和挡接作用,挤入作用为凸筋(300)挤入挤入口(440),进入凹腔,挡接作用为凸筋(300)容纳在凹腔(400),凸筋挡接(320)和凹腔挡接(420)之间纵向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凸筋(300)和挤入口(440)过盈配合,凸筋(300)和凹腔(400)过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包括两片板材基片(100),每片板材基片(100)具有板材表面(102),两板材表面(1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凸筋(300)突出板材表面(102),构件单元(2)包括两片构件基片(200),每片构件基片(200)具有构件表面(202),两构件表面(2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凹腔(400)凹进构件表面(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两片板材基片(100)之间具有板材空间(130),两片板材基片(100)的纵向投影重合,板材空间(130)设有板材加强筋(160),板材加强筋(160)设有圆形通孔(169),两片构件基片(200)之间具有构件空间(230),所述两片构件基片(200)的纵向投影重合,构件空间(230)设有构件加强筋(240),构件加强筋(240)设有圆形通孔(24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均是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6.板材,包括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板材单元(1)包括板材基片(100)和凹腔(400),凹腔(400)凹进板材基片(100),凹腔(400)包括挤入口(440)和凹腔挡接(420),构件单元(2)包括构件基片(200)和凸筋(300),凸筋(300)突出构件基片(200),凸筋(300)包括凸筋挡接(320),凸筋(300)和凹腔(400)之间具有挤入作用和挡接作用,挤入作用为凸筋(300)挤入挤入口(440),进入凹腔,挡接作用为凸筋(300)容纳在凹腔(400),凸筋挡接(320)和凹腔挡接(420)之间纵向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凸筋(300)和挤入口(440)过盈配合,凸筋(300)和凹腔(400)过渡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包括两片板材基片(100),每片板材基片(100)具有板材表面(102),两板材表面(1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凹腔(400)凹进板材表面(102),构件单元(2)包括两片构件基片(200),每片构件基片(200)具有构件表面(202),两构件表面(202)成相互平行的两平面,凸筋(300)突出构件表面(2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两片板材基片(100)之间具有板材空间(130),两片板材基片(100)的纵向投影重合,板材空间(130)设有板材加强筋(160),板材加强筋(160)设有圆形通孔(169),两片构件基片(200)之间具有构件空间(230),所述两片构件基片(200)的纵向投影重合,构件空间(230)设有构件加强筋(240),构件加强筋(240)设有圆形通孔(249)。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均是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CN201420857346.9U 2014-12-30 2014-12-30 板材 Active CN204356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7346.9U CN204356943U (zh) 2014-12-30 2014-12-30 板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7346.9U CN204356943U (zh) 2014-12-30 2014-12-30 板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56943U true CN204356943U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5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7346.9U Active CN204356943U (zh) 2014-12-30 2014-12-30 板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569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158A (zh) * 2021-06-24 2021-09-17 北京拓尔隔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屏蔽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158A (zh) * 2021-06-24 2021-09-17 北京拓尔隔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屏蔽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9882U (zh) 框架组件
JP2016532026A5 (zh)
CN201747012U (zh) 拼接板材
CN203496181U (zh) 一种防止产品粘前模的前模弹针结构
CN204356943U (zh) 板材
CN204358414U (zh) 板材
CN204357052U (zh) 一种背景墙连接组件结构
CN102608786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878782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02706832U (zh) 一种成型门页结构
CN201048017Y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104612322A (zh) 板材
CN204372520U (zh) 板材
CN203783340U (zh) 一种铝塑型材的复合结构
CN202900945U (zh) 注塑螺母
CN205063217U (zh) 一种门梆连接结构
CN209905566U (zh) 装饰型的保温复合板
CN205044167U (zh) 一种3d打印薄壁构件拼接装置
CN104652699A (zh) 板材
CN204370682U (zh) 一种抗变形的木塑墙板
CN109501090A (zh) 一种具有可调式成型槽的木塑室外墙板用塑胶模具
CN204390214U (zh) 一种贴合式的触摸面板
CN104595683A (zh) 板材
CN204081374U (zh) 一种设有简易连接件的地板
CN202252800U (zh) 一种灯箱的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