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56282U -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56282U CN204356282U CN201520003848.XU CN201520003848U CN204356282U CN 204356282 U CN204356282 U CN 204356282U CN 201520003848 U CN201520003848 U CN 201520003848U CN 204356282 U CN204356282 U CN 2043562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tilization
- room
- vesidual heat
- combustion chamber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之间设有烟气通道,余热利用室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余热利用室内设有冷水加热装置,冷水加热装置包括扁平的管道折弯叠加而成的加热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余热利用室,并且在余热利用室内设置了冷水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冷水,加热后的热水用于日常生活,充分利用炭化窑炉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燃料,达到环保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化窑炉,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背景技术
炭是在少氧的高温条件下经过干燥,排潮,炭化等过程热分解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我国是生产炭的大国,土窑是我是国目前传统的产要生产方式,土窑能装炭棒6吨,出成品炭1.9吨,每窑的燃烧时间要15-20天,闭窑15-18天才能开窑出炭,整个过程土窑的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不符合现在节约能源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炭化窑炉热利用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之间设有烟气通道,余热利用室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余热利用室内设有冷水加热装置,冷水加热装置包括扁平的管道折弯叠加而成的加热体、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上端均设有可开启的封盖。
进一步,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盘将燃烧室分割为加热腔和燃料腔,燃料腔底部设有炉排。
进一步,所述燃料腔和所述余热利用室之间设有烟气重燃通道,烟气重燃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烟气重燃通道在所述燃料腔一端还设有点燃装置。
进一步,所述烟气通道设置在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上半部,所述排气通道设置在余热利用室下半部。
进一步,所述排气通道上还连接有尾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还包括天燃气管道,天燃气管道接入到燃料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余热利用室,并且在余热利用室内设置了冷水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冷水,加热后的热水用于日常生活,充分利用炭化窑炉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燃料,达到环保的要求;烟气重燃通道的设置可以使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气体重新利用燃烧,充分利用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1和余热利用室2,燃烧室1和余热利用室2之间设有烟气通道3,余热利用室2上设有排气通道4,排气通道4上设有第一阀门(未图示),余热利用室2内设有冷水加热装置5,冷水加热装置5包括扁平的管道折弯叠加而成的加热体51、进水管52和出水管53。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余热利用室2,并且在余热利用室2内设置了冷水加热装置5,用于加热冷水,加热后的热水用于日常生活,充分利用炭化窑炉的热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燃料,达到环保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1和余热利用室2上端均设有可开启的封盖11。燃烧室1设置封盖11用于放入要炭化的材料和取出燃制成的炭,余热利用室2设置封盖11用于洗理冷水加热装置5上的烟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1下方设有炉盘6将燃烧室分割为加热腔12和燃料腔13,燃料腔13底部设有炉排7。燃料腔13用于放燃料,炉排7用于存放燃料产生的灰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料腔13和所述余热利用室2之间设有烟气重燃通道8,烟气重燃通道8上设有第二阀门(未图示),烟气重燃通道8在所述燃料腔一端还设有点燃装置(未图示)。烟气重燃通道8的设置可以使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气体重新利用燃烧,充分利用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通道3设置在燃烧室1和余热利用室2上半部,所述排气通道4设置在余热利用室2下半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通道4上还连接有尾气净化装置9。尾气净化装置9用于净化尾气,使排出的尾气符合环保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天燃气管道14,天燃气管道14接入到燃料腔13。天燃气管道14可以用于使用天燃气供热,代替固体燃料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火砖堆砌而成的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之间设有烟气通道,余热利用室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上设有第一阀门,余热利用室内设有冷水加热装置,冷水加热装置包括扁平的管道折弯叠加而成的加热体、进水管和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上端均设有可开启的封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盘将燃烧室分割为加热腔和燃料腔,燃料腔底部设有炉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腔和所述余热利用室之间设有烟气重燃通道,烟气重燃通道上设有第二阀门,烟气重燃通道在所述燃料腔一端还设有点燃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通道设置在燃烧室和余热利用室上半部,所述排气通道设置在余热利用室下半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上还连接有尾气净化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燃气管道,天燃气管道接入到燃料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3848.XU CN204356282U (zh) | 2015-01-05 | 2015-01-05 |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03848.XU CN204356282U (zh) | 2015-01-05 | 2015-01-05 |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56282U true CN204356282U (zh) | 2015-05-27 |
Family
ID=53257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03848.XU Active CN204356282U (zh) | 2015-01-05 | 2015-01-05 |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562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5812A (zh) * | 2020-07-08 | 2020-11-13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系统 |
-
2015
- 2015-01-05 CN CN201520003848.XU patent/CN2043562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5812A (zh) * | 2020-07-08 | 2020-11-13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73179U (zh) | 一种火力可调式节能回风炉 | |
CN204356282U (zh) | 一种余热利用型炭化窑炉 | |
WO2008014667A1 (fr) | Chaudière à injection de gaz pour champ de pétrole | |
CN104764047B (zh) | 反烧式生物秸秆压块采暖炊事两用炉 | |
CN202955975U (zh) | 一种固化炉 | |
CN204693800U (zh) | 一种高效能吸热锅炉 | |
CN202203979U (zh) | 蒸汽助燃节能炉 | |
CN201072231Y (zh) | 生物质燃料专用锅炉 | |
CN204534672U (zh) | 反烧式生物秸秆压块采暖炊事两用炉 | |
CN204897827U (zh) | 封闭逆燃炭化窑 | |
CN205227787U (zh) | 一种环保节能型沼气锅炉 | |
CN202303475U (zh) | 反烧式环保节能多用炉 | |
CN206113007U (zh) | 高效低排采暖炉 | |
CN207162930U (zh) | 一种新型锅炉 | |
CN205279063U (zh) | 新型环保储煤气化自动燃烧炉 | |
CN204593334U (zh) | 一种食用菌灭菌锅炉 | |
CN202968504U (zh) |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进风装置 | |
CN214065714U (zh) | 旧砂再生系统 | |
CN202328750U (zh) | 一种新型节能锅炉 | |
CN203395946U (zh) | 节能炉灶 | |
CN201606902U (zh) | 节能柴煤炉 | |
CN203187621U (zh) | 简易自供热干馏装置 | |
CN201272774Y (zh) | 以氧气和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制取中热值的小型生物质气化炉 | |
CN201652442U (zh) | 节能炉 | |
CN205473607U (zh) | 一种水煤气发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