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7804U -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7804U
CN204347804U CN201420805949.4U CN201420805949U CN204347804U CN 204347804 U CN204347804 U CN 204347804U CN 201420805949 U CN201420805949 U CN 201420805949U CN 204347804 U CN204347804 U CN 204347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ouch screen
protecgulum
control
conductivity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59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文
鲍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s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Ruiji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opwel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opwel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opwel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59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7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7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7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与电容式触摸屏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包括一与触摸屏结合时为紧密覆盖于触摸屏上的前盖,包括:覆盖于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和覆盖于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发控件,第二结合部上相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响应控件,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前盖紧密覆盖于触摸屏上时,第二结合部中各导电响应控件与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为电耦合联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前全触摸屏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前盖不具有触发操作功能,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在不翻开前盖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触摸屏具有能提供可变的、并为人们所熟悉的界面的优点,为了更好的利用触摸屏的优点,用户可以容易的移动、放大、缩小或旋转触摸屏上显示的图像对象,当前移动终端多数采用触摸屏。鉴于电容式触摸屏透光率更高,也能更好地支持多点触控,因此电容式触摸屏以其良好的易用性在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已经广泛采用。
由于触摸屏越来越大,当前的移动终端中出现了采用全触摸屏的现象,而全触摸屏的操作都在触摸屏上,为了保护触摸屏,在移动终端外设置了翻盖式保护套,可以通过翻开保护套的前盖进行触摸屏的操作,而用户有时需要在不翻开前盖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需求,但现有的保护套的前盖只是具有保护触摸屏的作用,不具有触发操作的功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技术方案,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解决了当前全触摸屏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前盖不具有触发操作功能,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在不翻开前盖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与电容式触摸屏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所述平板式覆盖装置包括一前盖,
所述前盖与电容式触摸屏结合时为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其中所述前盖包括: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和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
其中,所述前盖的第一结合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发控件,所述前盖的第二结合部上相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响应控件,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其中,所述前盖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时,所述前盖的第二结合部中各导电响应控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为电耦合联接。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且两者数量相同,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为2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相邻的2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前盖的导电触发控件与导电响应控件的导电介质,包括:低方阻氧化铟锡镀膜,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60方阻;低方阻纳米银线涂层,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合金金属丝镀层,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10方阻;或者高性能石墨烯薄膜,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前盖采用的绝缘层的基材包括:绝缘玻璃或绝缘膜,其中绝缘膜包括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材料,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所述覆合结构为通过基材叠层的方式进行构造。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前盖采用绝缘玻璃基材叠层进行构造,该绝缘玻璃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玻璃绝缘层、识别标识层、粘结层、导电层和绝缘层,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前盖采用绝缘膜基材叠层进行构造,该绝缘膜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识别标识层、绝缘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是将所述导电介质通过溅射、涂布、化学乘积或纳米压印方式叠加到所述基材上形成导电控件。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平板式覆盖装置还包括一后盖,后盖和前盖为可旋转开合式连接,将移动终端夹在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终端中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中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的前盖中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的导电触发控件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的导电响应控件采用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在非显示触控区域进行操作,满足了用户需要在不翻开前盖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需求,同时不需要再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不会在用户操作电容式触控屏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电容式触摸屏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当前通过传统的自容耦合方式,在触摸屏上通过结合贴膜等结构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缝隙互容耦合方式来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包括一与电容式触摸屏C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P,所述平板式覆盖装置P包括一前盖Z和一后盖T(后盖T与前盖Z为可旋转开合式连接。通过前盖Z和后盖T可以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的外壳不被磨损);
所述前盖Z与电容式触摸屏C结合时为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C上,其中所述前盖Z包括: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Z1和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Z2;
其中,所述前盖Z的第一结合部Z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发控件D,所述前盖Z的第二结合部Z2上相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响应控件E,导电触发控件D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E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导电触发控件D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E之间存在一缝隙;
其中,所述前盖Z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C上时,所述前盖Z的第二结合部Z2中各导电响应控件E与电容式触摸屏C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为电耦合联接。
由于触摸屏越来越大,当前的移动终端中出现了采用全触摸屏的现象,而全触摸屏的操作都在触摸屏上,用户有时需要在非显示触控区域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需求,但是现有触控屏技术无法在不修改芯片驱动及触控屏传感层的情况下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当前出现了通过在触摸屏上通过结合贴膜等结构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其采用传统的自容耦合方式,需要在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即非显示触控区域的普通导电层会与显示触控区域的触摸屏导电层具有重叠的区域),这样会在用户操作触控屏时(如与非显示触控区域的普通导电层重叠的触摸屏导电层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导致屏蔽区触控无效。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缝隙互容耦合方式来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非显示触控区域导电层与显示触控区域的触摸屏导电层没有重叠的区域,两者之间有一缝隙)。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盖与电容式触摸屏结合时为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前盖中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的导电触发控件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的导电响应控件采用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在非显示触控区域进行操作,满足了用户需要在不翻开前盖对移动终端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需求,同时不需要再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不会在用户操作电容式触控屏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在以手机、PDA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全触摸屏的智能移动终端上,提供多个在触摸屏的屏幕外固定操作位置、可触发特定功能的常驻按键,可以允许用户通过手按触发或压力触发的方式进行触发。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所能触发的功能;其中通过控制与移动终端的电容触摸屏外的触发控件发送触发信号,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的电容触摸屏内的预设控件(预设控件根据触发信号进行相应响应(打开APP、启动悬浮框、传递数据、打开第三方平台、振动、光源或启动后台服务等)),并通过软件的开发对控件的响应进行设定,实现了由软件控制硬件,由外部硬件调用软件的交互方式。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此为在实际使用测试中得到的缝隙的距离,在此距离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的非接触方式电耦合感应联接是有效的。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且两者数量相同,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为2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相邻的2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这是另一实例,将相邻的2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这样需要触发2个导电触发控件才会产生响应,减小了用户误操作的几率,当然实际中也可以设置为相邻的3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但由于移动终端屏幕尺寸是一定的,所以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的设置相邻的多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2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为最优实施方式。
一个智能移动终端上可以有多个导电触发控件、多个导电响应控件。每个导电触发控件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导电响应控件;每个导电响应控件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发控件采取非接触方式进行电耦合感应联接。这是一具体实例,实际中可存在多种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的组合,只要两者之间具有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可,即会通过触发控件的触发使最终的触摸屏进行相应的响应显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所述前盖的导电触发控件与导电响应控件的导电介质,包括:低方阻氧化铟锡镀膜,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60方阻;低方阻纳米银线涂层,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合金金属丝镀层,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10方阻;或者高性能石墨烯薄膜,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在实际的测试中,导电触发控件与导电响应控件的导电介质可以采取上述材质,材质的具体方阻值是在测试中得到,适于实际生产需要,可以节省材料,减小了实际制造中实现的复杂度。本实用新型需要使用高性能材料作为导电介质,可以包括:低方阻氧化铟锡镀膜(<60方阻),低方阻纳米银线涂层(50方阻),合金金属丝镀层(<10方阻),或者高性能石墨烯薄膜(50方阻);并将导电介质通过溅射、涂布、化学乘积、纳米压印方式叠加到透明绝缘材料上,透明绝缘材料可以涵盖:玻璃、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聚酯;再通过光学胶将叠加导电材料的透明绝缘材料(也可以是非透明)贴合到触摸屏或者带触摸功能的显示屏上;最终实现在非触控区域实现触控功能效果。
所述前盖采用的绝缘层的基材包括:绝缘玻璃或绝缘膜,其中绝缘膜包括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材料,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所述覆合结构为通过基材叠层的方式进行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前盖采用的绝缘层的基材可以为上述材料,其为透明或半透明,便于前盖与电容式触摸屏结合时和不影响屏幕的显示和操作。
一所述前盖采用绝缘玻璃基材叠层进行构造的实例,该绝缘玻璃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玻璃绝缘层、识别标识层、粘结层、导电层和绝缘层,通过粘结层将绝缘玻璃基材叠层紧密覆盖于玻璃盖板(即电容式触摸屏的表层)上,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另一所述前盖采用绝缘膜基材叠层进行构造的实例,该绝缘膜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该绝缘膜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识别标识层、绝缘层和导电层,通过粘结层将绝缘膜基材叠层紧密覆盖于玻璃盖板(即电容式触摸屏的表层)上,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是将所述导电介质通过溅射、涂布、化学乘积或纳米压印方式叠加到所述基材上形成导电控件。透明绝缘材料可以包括:玻璃、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覆盖装置的一实施例是:导电触发控件和导电响应控件都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两者组合成透明导电图形。透明导电图形印刷在透明基板上,制作成类似手机保护贴膜外观的一片薄膜(即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平板式覆盖装置的前盖,例如:塑料膜(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等材质)或玻璃膜等),但在各导电触发控件位置处有相应标识。薄膜可以与智能移动终端触控屏的表面紧密贴合,薄膜本身具有保护智能移动终端的作用。其中,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薄膜的系统,使移动终端用户通过薄膜在电容式触摸屏上进行操作控制,例如系统为控制软件以APP应用的形式安装在移动终端系统中,并可以通过版本更新的方式不断更改或增加新的功能。即将薄膜设置成与移动终端的触控屏表面为可分离式结构(例如:手机盖板等),即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紧密贴附在触控屏表面,也可以与触控屏分离,即设置成翻盖的形式,则使用中通过导电触发控件对移动终端的触控屏进行控制,以上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非限定,只要是满足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贴附在触控屏表面的任意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式覆盖装置的优点如下所示:
1)在屏幕外的按键,可触发执行软件功能,在非显示触控区域进行操作,不需要再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不会在用户操作电容式触控屏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
2)常驻式触发,与智能移动终端当前运行界面无关。
3)几乎对智能移动终端整体外观不产生任何影响。
4)本身对智能移动终端起到额外的保护作用。
5)有多个触发点。
6)触发的响应规则丰富多样
7)可通过控制系统自行设置触发执行的功能,并可方便地更改。
8)可执行的功能丰富多样
9)系统可以通过版本更新的方式不断更改或增加新的功能。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一般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主要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与电容式触摸屏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所述平板式覆盖装置包括一前盖,
所述前盖与电容式触摸屏结合时为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其中所述前盖包括: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外的第一结合部和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区域内的第二结合部;
其中,所述前盖的第一结合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触发控件,所述前盖的第二结合部上相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响应控件,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导电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其中,所述前盖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时,所述前盖的第二结合部中各导电响应控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为电耦合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且两者数量相同,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数量为n个,所述导电触发控件的数量为2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相邻的2个导电触发控件与1个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为相对应关系,所述导电响应控件的数量和与其相电耦合联接的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各自接触的区域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的导电触发控件与导电响应控件的导电介质,包括:低方阻氧化铟锡镀膜,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60方阻;低方阻纳米银线涂层,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合金金属丝镀层,其导电体方阻小于等于10方阻;或者高性能石墨烯薄膜,其导电体方阻大于等于50方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采用的绝缘层的基材包括:绝缘玻璃或绝缘膜,其中绝缘膜包括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材料,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所述前盖为通过基材叠层的方式进行构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采用绝缘玻璃基材叠层进行构造,该绝缘玻璃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玻璃绝缘层、识别标识层、粘结层、导电层和绝缘层,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采用绝缘膜基材叠层进行构造,该绝缘膜基材叠层从上至下分别包括:识别标识层、绝缘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设置于导电层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触发控件与所述导电响应控件是将所述导电介质通过溅射、涂布、化学乘积或纳米压印方式叠加到所述基材上形成导电控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式覆盖装置还包括一后盖,后盖和前盖为可旋转开合式连接,将移动终端夹在中间。
CN201420805949.4U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Active CN204347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5949.4U CN204347804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5949.4U CN204347804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7804U true CN204347804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3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5949.4U Active CN204347804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78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7618A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联合东创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用户终端保护套
WO2017000382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唤醒方法、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382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唤醒方法、存储介质
CN105977618A (zh) * 2016-04-29 2016-09-28 深圳市联合东创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用户终端保护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26847B1 (ko) 보호막 또는 보호유리와 휴대전화의 통신 연결 방법
CN102063214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3170811U (ja) タッチペン
CN202711219U (zh) 改良的单层ito互电容触摸屏
TW201113779A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5121522U (zh) 一种触控按键及终端设备
CN204790953U (zh) 触摸感应装置
WO2014121735A1 (zh) 贴膜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触摸屏的设备、触摸点转移方法
CN204347804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CN103389818A (zh) 触控面板
CN105892892A (zh)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中键位设置的控制方法
CN203276243U (zh) 一种弧线形电容式触摸屏
JP2013214208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対応のタッチペン
CN204347803U (zh) 一种具有防误触的电容式触摸屏覆合结构的移动终端
CN204347801U (zh) 一种防蓝光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覆合结构装置
CN204203940U (zh) 一种电阻触摸屏结构、电阻触摸屏和显示器
CN204347805U (zh) 一种具有电容式触摸屏覆合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05892768B (zh) 一种基于防误触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覆合结构装置
CN204667363U (zh) 触控装置
CN204347802U (zh) 一种可导光触控的移动终端玻璃盖板
CN105892770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覆合结构装置
CN204178352U (zh) 一种全出pin单层多点电容式触摸屏
CN106293174A (zh) 触控装置
CN20400980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5892733B (zh) 一种与电容式触摸屏可旋转开合的平板式覆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30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32,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WEIS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30. A8522, room A8, Hua Hua business center, 808 Hongqiao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ongji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27

Address after: 518000, A District, two floor, D building, Wanfeng Industrial Zone, Wanfeng District,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ty Ruijie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30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32,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WEIS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