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0960U - 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0960U CN204340960U CN201420807575.XU CN201420807575U CN204340960U CN 204340960 U CN204340960 U CN 204340960U CN 201420807575 U CN201420807575 U CN 201420807575U CN 204340960 U CN204340960 U CN 204340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hole
- gas generator
- coyote hole
- mixed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82470 Canis latran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7937 lozen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84 environmental toxicit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07 p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包含主壳、中心管、封片组、第一药室组、第二药室组、第一点火具组、第二点火具组以及排气罩。主壳包含底壳及上壳,中心管固定于底壳并穿过上壳,且中心管设有对流孔,封片组设置于中心管的上端以防止主壳内的气体逸出,药室组及点火具组相对应配置并利用双药室结构设计以填充不同剂量的产气药锭,进而提供不同程度的充气量,以应付不同的冲击程度。排气罩对应套设于主壳上,且具有多个排气孔以供气体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可具有可提升第二药室组的保护、微型设计、提升便利性、提升组装安全性以及提升使用安全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特别尤指根据不同的点火信息以触发燃烧不同剂量的产气药锭,使其安全气囊能获得不同充气量的气体,进而能应付不同的冲击程度。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已是车辆的标准配备,当车辆发生撞击时,气囊内的气体产生器需在极短的时间内瞬间充气完成,以形成具有缓冲及防护功能的阻隔层,进而保护驾驶者及乘客的安全。
目前气囊的充气方式可概分为以下几类,1.压缩气体式:将高压气体储存于气瓶中,在需要时迅速释放以填充气囊,其缺点为所需的气体储存量及压力较大,进而限制到气瓶的设计及相关制造成本。2.烟火式:利用药锭燃烧以产生气体而填充气囊,但因燃烧反应后的高温气体容易使气囊产生破损,使乘客发生烧烫伤或灼伤等伤害,且药锭燃烧后的固体残渣及有毒气体均对人体及环境有不良的影响。3.混合充气式:透过引燃药锭以产生气体并混合预填充的高压气体以降低气体温度,可有效解决单一型态的问题,但此种混合型充气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制造较为复杂,须具备特殊的技术才能施行。
再者,具有更佳保护效果的双级烟火式气体发生器已被开发完成,其结合各式感应器,使双级烟火式气体发生器能释放出适当的气量,让安全气囊有较佳的保护效果。但是混合型的气体发生器因为内部的产气药锭被高压气体包覆,作用时在高压的状态下会提高其燃烧性,若设计成双级式,第二级的产气药锭很容易在第一级作用时被误点燃,所以双级混合型气体发生器的技术难度门槛相对较高,且其制造成本高,不易开发。
综观前所述,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多年苦心潜心研究、思索并设计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其在有限空间内将相关元件的配置进行整合设计,以达到微型化设计的目标并借以提升组装便利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有鉴于上述公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其利用双药室结构设计以填充不同剂量的产气药锭,进而提供不同程度的充气量,以应付不同的冲击程度。
有鉴于上述公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其利用药室杯体、衬环、杯盖等药室组件以提供容置空间进而填充产气药锭,利用药室组件的隔离可避免产气药锭于组装焊接过程中焊渣喷入而产生误燃的危险,进而提升制作及组装时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其包含主壳、中心管、封片组、第一药室组、第二药室组、第一点火具组、第二点火具组以及排气罩。主壳包含底壳及上壳,上壳对应固定于底壳上方并与底壳配合形成完整的密封壳体,底壳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点火孔及第二点火孔,上壳的顶壁端设有穿口。
中心管可为中空管件,中心管的底端对应固定于底壳上,且其上端对应穿过穿口并与上壳固定,中心管的管壁设有多个对流孔。封片组对应设置于中心管的上端以防止主壳内的气体逸出,当从内侧承受一定程度的推力时才被破坏开启。
第一药室组包含衬环及第一杯盖,衬环对应设置于底壳的内环壁面,第一杯盖的中心设有穿套孔以对应套设于中心管,第一杯盖罩设于衬环的顶部,进而与底壳形成第一药室,并于第一药室填充配置有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第二药室组设置于底壳内,第二药室组包含第二药室杯体及第二杯盖,第二药室杯体具有通孔且对应固定于第二点火孔,第二药室杯体内填充配置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第二杯盖外型对应于第二药室杯体且罩设于第二药室杯体。
第一点火具组穿设第一点火孔以设置于第一药室内,可接收第一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一点火气流,以触发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第二点火具组穿设第二点火孔及通孔以设置于第二药室杯体内,可接收第二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二点火气流,以触发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排气罩对应套设于主壳上,并与主壳间形成沉积空间以容置燃烧后产生的固体残渣,排气罩可具有多个排气孔以供气体排出。
优选地,第一药室组还包含调整挡片,调整挡片可为调整第一药室的容置空间,进而调整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的填充量。
优选地,封片组可包含封盖及封片,封盖具有通口且设置于中心管上端,封片则固定于通口上以阻隔主壳内气体逸出,封片从内侧承受一定程度的推力时才被破坏开启。
优选地,第一点火具组还包含第一转向罩,第一转向罩可为中空壳体并于其壁面单侧贯穿第一导引孔,第一转向罩固定套设于第一点火具组,并通过第一导引孔以导引第一点火气流的方向。
优选地,第二点火具组还包含第二转向罩,第二转向罩可为中空壳体并于其壁面单侧贯穿第二导引孔,第二转向罩固定套设于第二点火具组,并通过第二导引孔以导引第二点火气流的方向。
优选地,第一点火具组还包含档板,档板设置于第一转向罩外侧以局限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的摆放位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还包含通气管,通气管对应套设于中心管的外侧,且通气管上贯穿设有多个节流孔。
优选地,多个节流孔与多个对流孔互相不对齐。
优选地,第一药室杯体和/或第二药室的底部还包含缓冲垫以避免产气药锭因摇晃而破碎。
优选地,缓冲垫可包含陶瓷纤维垫体、钩织网垫体或耐热橡胶垫体。
优选地,排气罩还包含滤网以过滤固体残渣。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可具有下述多个优点:
1.提升第二药室组的保护:利用独立的第二药室组,使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获得完整的保护,可避免第一药室组作用时的热气流误点燃填充于第二药室杯体内的产气药锭。
2.微型设计:利用药室组与点火具组的相对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适当的组装配置,以达到微型设计的目的,可有效改善公知的气体发生器需大体积的缺点。
3.提升便利性:由于整体结构的微型化,在组装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且因微型化设计可增加更多的应用组装性的变化,可借此推广至其他的应用领域。
4.提升组装安全性:利用衬环、药室杯体及杯盖等结构以阻隔产气药锭直接与主壳相触,可避免底壳与上壳、中心管与封片组等组件在组装焊接时因焊渣溅射而产生误燃的情形产生,进而提升组装安全性。
5.提升使用安全性:利用双级触发的概念不但可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以触发适当的充气量,以有效解决公知的气体发生器因过度充气而导致挤压问题,更佳地,通过混合型的设计可利用预填充的高压气体以降低作用气体的温度,以避免充气气体的高温造成气囊损坏而导致灼伤等二次伤害。
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的增益性还为明显易懂,在下文中将以优选的实施范例辅佐对应相关的附图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的零件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另一视角的零件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的组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的组立图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的组立图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及所附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实用新型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且本实用新型将仅为所附加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义。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的单级式气体产生器的差异为利用两组的药室结构以填充不同剂量的产气药锭,并通过不同的点火信息以选择地进行爆炸填充,以提供适当程度的气囊充气程度,进而提供最佳防护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双级式混合型气体发生器100包含主壳10、中心管20、封片组30、第一药室组40、第二药室组50、第一点火具组60、第二点火具组70以及排气罩80。
主壳10包含底壳11及上壳12,实施上,底壳11可为截面呈圆形且内凹成容置空间的半壳体,并在底壳11的底壁设有第一点火孔111及第二点火孔112。上壳12则与底壳11相对配置,且上壳12的顶壁端设有内陷的穿口121,供中心管20穿设以连结固定。实施上,上壳12对应固定于底壳11上方并与底壳11配合形成完整的密封壳体,以呈现类似盘状的结构,通过此微型形状可适用埋设于车辆前座的狭小空间,以提升组装便利性及实用性。
中心管20可为中空管件,中心管20的底端对应固定在底壳11上,且其上端对应穿过穿口121并与上壳12固定,中心管20的管壁设有多个对流孔21。
进一步说明,还可包含通气管(未图示),此通气管对应套设于中心管20的外侧,且通气管上贯穿设有多个节流孔,实施上,对流孔21与节流孔的位置互不相对齐,可使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经由通气管流至中心管20时能达到节流的效果,且可初步过滤燃烧后的药锭残渣。实施上,还可通过调整多个节流孔的位置及孔径,以控制燃烧时间、调整输出气压及降低火药燃烧时所造成的音爆分贝数…等目的。
封片组30对应设置于中心管20的上端以防止主壳10内的气体逸出,实施上,封片组30可包含封盖31及封片32,封盖31具有通口311且设置于中心管20上端,封片32则固定在通口311上以阻隔预填充于主壳10内的气体逸出。其中预填充气体也具有避免产气药锭因接触氧气而产生氧化作用,进而影响到燃烧速率的功用。
封片32在未动作时,因本身的强度可满足其气密性需求,然而当药室内的产气药锭燃烧时,所产生的升温高压气体则会通过中心管20的导引而冲击封片32内侧,当封片32内侧所承受的推力超过封片32材质的强度时,封片32则被破坏开启以导引作用气流经由排气罩80而填充至气囊内,以达到瞬间充气的目的。
第一药室组40则包含衬环41及第一杯盖42,衬环41对应设置于底壳11的内环壁面,第一杯盖42的中心设有穿套孔421以对应套设于中心管20,第一杯盖42的轮廓涵盖衬环41以罩设于衬环41的顶部,且第一杯盖42也可同时盖压第二杯盖52。实施上,衬环41、第一杯盖42及底壳11形成第一药室45,并可在第一药室45中填充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实施上,第一药室组40还可包含调整挡片48,调整挡片48为可调整第一药室45的容置空间,进而调整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的填充量。
第二药室组50设置于底壳11内,第二药室组50包含第二药室杯体51及第二杯盖52,其中第二药室杯体51的杯底具有通孔511,通孔511的位置则对应于第二点火孔112,实施上,通孔511与第二点火孔112的孔结构可叠设以形成可供第二点火具组70穿设的通道。第二杯盖52外型则对应于第二药室杯体51且罩设于第二药室杯体51,实施上,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并调配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以填充配置于第二药室杯体51内,以产生相对应程度的气量。
进一步说明,第一杯盖42还可增设环状支撑片以抵推于上壳12跟第一杯盖42之间,提供支撑力以防止第一杯盖42因主壳10摇晃而晃动。且第一杯盖42可抵压第二杯盖52,使第二药室杯体51与第二杯盖52的间隙最小化,可避免第一药室45内的产气药锭作用时的热气流进入到第二药室杯体51内,进而误点燃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
实施上,第一杯盖42与衬环41、第二药室杯体51与第二杯盖52均可为活动式罩设,当产气药锭燃烧时,作用气体则可冲出药室结构以流经中心管20,进而产生充气效果。
进一步说明,衬环41高度略高于底壳11的高度是可形成底壳11与上壳12接合面的隔离层,以避免底壳11与上壳12选择焊接组合时,所产生焊渣溅射而误燃药室内的产气药锭。
实施上,第一药室45和/或第二药室杯体51的底部还可包含缓冲垫8以避免产气药锭因摇晃而破碎,以确保产气药锭的燃烧速率不受影响,进而维持适当的充气速率,其中缓冲垫8包含陶瓷纤维垫体、钩织网垫体或耐热橡胶垫体。
第一点火具组60穿设第一点火孔111以设置于第一药室45内可接收第一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一点火气流,以触发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实施上,第一点火具组60还可包含第一转向罩62并固定套设于第一点火具组60上,第一转向罩62为中空壳体并在其壁面单侧贯穿第一导引孔621,并通过第一导引孔621以导引第一点火气流的方向,将填充在第一药室45内的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依据设定的燃烧速率以逐步燃烧。实施上,第一点火具组60还可包含档板65,档板65设置于第一转向罩62外侧以局限产气药锭的摆放位置,避免药锭位移造成异音甚至于作用时影响到产气效率。
第二点火具组70穿设第二点火孔112及通孔511以设置于第二药室杯体51内可接收第二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二点火气流,以触发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同理,第二点火具组70还可包含第二转向罩72以利用第二转向罩72壁面的第二导引孔721以导引第二点火气流方向。
排气罩80对应套设于主壳10上,并利用焊接接合加以固定,排气罩80与主壳10间形成沉积空间以容置燃烧后产生的固体残渣,且排气罩80可具有多个排气孔82以供作用气体排出,实施上,多个排气孔82可均匀分布配置于排气罩80周围,以均匀释放冲破封片组30的作用气体,进而均匀且迅速地填充于气囊内以提供防护性。
排气罩80还可包含滤网85,利用滤网85以过滤燃烧后的固体残渣,减少固体残渣进入气囊内的量,可避免固体残渣因高压而射破气囊以造成二次伤害,排气罩80还包含固定部以对应锁固于气囊的安装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利用结构上的设计及相关零组件间的配置规划,以达到微型且整合设计的目的进而减少装配空间的需求,即可有效拓展其适用领域。再者,利用双级式的概念以设计出双药室结构,并通过根据不同的冲击程度以传递不同的点火信号,进而触发燃烧不同剂量的产气药锭,以提供不同程度的防护性。且利用混合型的充气概念能降低爆炸气体的温度以避免灼伤或烫伤,增设滤网可过滤固体残渣以防止异物突刺,以确实能提升其使用安全性。再者,利用预填充气体可降低产气药锭的需求量,进而降低药锭燃烧的环境毒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但凡按照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包含:
主壳,其包含底壳及上壳,所述上壳对应固定于所述底壳上方并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完整的密封壳体,所述底壳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点火孔及第二点火孔,所述上壳的顶壁端设有穿口;
中心管,其为中空管件,所述中心管的底端对应固定于所述底壳上,且其上端对应穿过所述穿口并与所述上壳固定,所述中心管的管壁设有多个对流孔;
封片组,其对应设置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以防止所述主壳内的气体逸出,当从内侧承受一定程度的推力时才被破坏开启;
第一药室组,其包含衬环及第一杯盖,所述衬环对应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内环壁面,所述第一杯盖的中心设有穿套孔以对应套设于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杯盖罩设于所述衬环的顶部,进而与所述底壳形成第一药室,并在所述第一药室填充配置有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
第二药室组,其设置于所述底壳内,所述第二药室组包含第二药室杯体及第二杯盖,所述第二药室杯体具有通孔且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点火孔,所述第二药室杯体内填充配置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所述第二杯盖外型对应于所述第二药室杯体且罩设于所述第二药室杯体;
第一点火具组,其穿设所述第一点火孔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药室内,接收第一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一点火气流,以触发所述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
第二点火具组,其穿设所述第二点火孔及所述通孔以设置于所述第二药室杯体内,接收第二点火信号以产生第二点火气流,以触发所述第二剂量的产气药锭燃烧;以及
排气罩,其对应套设于所述主壳上,并与所述主壳间形成沉积空间以容置燃烧后产生的固体残渣,所述排气罩具有多个排气孔以供气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室组还包含调整挡片,所述调整挡片调整所述第一药室的容置空间,进而调整所述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的填充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片组包含封盖及封片,所述封盖具有通口且设置于所述中心管上端,所述封片则固定于所述通口上以阻隔所述主壳内气体逸出,所述封片从内侧承受一定程度的推力时才被破坏开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火具组还包含第一转向罩,所述第一转向罩为中空壳体并在其壁面单侧贯穿第一导引孔,所述第一转向罩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点火具组,并通过所述第一导引孔来导引所述第一点火气流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点火具组还包含第二转向罩,所述第二转向罩为中空壳体并在其壁面单侧贯穿第二导引孔,所述第二转向罩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点火具组,并通过所述第二导引孔来导引所述第二点火气流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火具组还包含档板,所述档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罩外侧以局限第一剂量的产气药锭的摆放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还包含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对应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且所述通气管上贯穿设有多个节流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节流孔与所述多个对流孔互相不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室和/或所述第二药室杯体的底部还包含缓冲垫以避免产气药锭因摇晃而破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包含陶瓷纤维垫体、钩织网垫体或耐热橡胶垫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还包含滤网以过滤固体残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222130U TWM500710U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雙級式混合型氣體產生器 |
TW103222130 | 2014-12-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0960U true CN204340960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07575.XU Active CN204340960U (zh) | 2014-12-12 | 2014-12-18 | 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0960U (zh) |
TW (1) | TWM5007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77353A (zh) * | 2018-12-26 | 2019-04-26 | 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
CN111055803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元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流环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装置 |
-
2014
- 2014-12-12 TW TW103222130U patent/TWM500710U/zh unknown
- 2014-12-18 CN CN201420807575.XU patent/CN2043409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5803A (zh) * | 2018-10-16 | 2020-04-24 | 元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流环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装置 |
CN111055803B (zh) * | 2018-10-16 | 2021-06-04 | 元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流环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装置 |
CN109677353A (zh) * | 2018-12-26 | 2019-04-26 | 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
CN109677353B (zh) * | 2018-12-26 | 2024-06-25 | 宁波保税区艾尔希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0710U (zh) | 2015-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44502B2 (en) | Dual stage pyrotechnic driver inflator | |
CN102791537B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5339215B (zh) | 人员约束装置用气体发生器 | |
CN109641567B (zh) | 气体发生器 | |
ES2655663T3 (es) | Inflador híbrido de doble etapa y método para activar el mismo | |
CN204340960U (zh) | 双级式混合型气体产生器 | |
CN109863065A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2292244A (zh) | 安全气囊装置用气体发生器 | |
CN108349457A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8290543A (zh) | 尤其是用于车辆乘客保护系统的气体发生器、用于设置在气体发生器中的弹簧、安全气囊模块以及车辆乘客保护系统 | |
CN105835827A (zh) | 一种小型化气体发生器 | |
CN202541476U (zh) | 安全气囊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 | |
CN201161579Y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5984419A (zh) | 一种气体发生器 | |
CN111278545B (zh) | 气体发生器 | |
CN109927664A (zh) | 一种双级式气体发生器 | |
CN105196960B (zh) | 小型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 | |
CN111634252B (zh) | 多出气孔乘员侧气囊气体发生器 | |
CN106016264A (zh) | 能防止气流回冲的引射式燃烧装置 | |
CN207466594U (zh) | 一种缓冲过滤式气体发生器 | |
CN209813912U (zh) | 一种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 |
CN210101580U (zh) | 一种新型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 |
JP5014751B2 (ja) | ガス発生器 | |
US20200122680A1 (en) | Pyrotechnical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bag | |
CN1720157A (zh) |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