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37143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7143U
CN204337143U CN201420703429.2U CN201420703429U CN204337143U CN 204337143 U CN204337143 U CN 204337143U CN 201420703429 U CN201420703429 U CN 201420703429U CN 204337143 U CN204337143 U CN 204337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trough
pressing
trough
region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34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糸井奈美江
根本研
嶋本达男
横松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7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7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在肌肤相对面包括正面片(2)和吸收体(4)向背面片(3)侧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6)。压制槽(6)包括:在前方区域(A)在Y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6a)、在排泄部相对区域(B)中的沿着X方向的两侧部在X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6bs、6bs)。前方压制槽(6a)和各纵压制槽(6bs),形成向Y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62r、62l)并被连接。前方压制槽(6a)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61)。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通常,公知的生理用卫生巾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这两片之间的吸收体,并且在肌肤相对面具备正面片和吸收体向背面片侧一体地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特开2002-291806号公报、特开2009-077927号公报)。
特开2002-291806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在吸收体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分别设置前方中高部和后方中高部,在该前方中高部和该后方中高部之间,在压制槽的一部分设置有使前方区域或者后方区域的变形不会相互影响的折曲起点。因此,即使前方区域或后方区域的一方产生变形,这样的变形的产生不会对前方区域或后方区域产生影响,贴身性高,能够得到舒适的穿戴感。
此外,特开2009-077927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在后方区域中具有沿着宽度方向形成的后方压制槽,该后方压制槽在后方区域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向前方凹进成V字状的凹部。因此,卫生巾穿戴过程中动作时,通过臀部的肌肉左右运动施加在卫生巾上的力、步行时由腿周围从左右施加的力难以使卫生巾的后方区域产生褶皱,能够防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这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纵长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划分为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前方的前方区域、和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后方的后方区域,在肌肤相对面包括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所述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前方区域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和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所述前方压制槽和各所述纵压制槽形成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并且被连接。在所述收紧部的位置,所述一对纵压制槽相互离开。所述前方压制槽具有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正面片侧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立体图。
图2为从正面片侧看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4为图2的IV-IV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特开2002-291806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具有的构成弯折起点的压制槽以外的环状的压制槽,前方区域的部分只是向前方呈凸状弯曲的形状,因此,在卫生巾的使用中,存在应力向前方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施加时,通过该应力前方区域产生纵褶的情况。发生这样的纵褶时,贴身性变差,体液会漏出。如此,特开2002-291806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还有改良的余地。
此外,特开2009-077927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为,着眼于穿戴者的臀部、涉及卫生巾的后方区域的后方压制槽的技术,在特开2009-077927号公报中,没有任何涉及卫生巾的前方区域的记载。具体来说,在前方区域的压制槽的部分,只是为向前方呈凸状弯曲的形状,因此,在使用中由于向前方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施加的应力,前方区域仍然会产生纵褶。如此,特开2009-077927号公报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对于由于使用中向前方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施加的应力产生的前方区域的纵褶欠考虑。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这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纵长的吸收性物品,划分为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前方的前方区域、和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后方的后方区域,在肌肤相对面包括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所述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前方区域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和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所述前方压制槽和各所述纵压制槽形成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并且被连接,所述前方压制槽具有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难以因使用中向前方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施加的应力而在前方区域产生纵褶,能够提高使用感。
以下,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称为“卫生巾1”),如图1~图4所示,为包括正面片2、背面片3和在这两片2、3之间配置的吸收体4的纵长的吸收性物品。
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指构成卫生巾1的正面片2等的各部件的正面背面的两面中、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指构成卫生巾1的正面片2等的各部件的正面背面的两面中、在穿戴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侧相反侧(衣物侧)的面。
此外,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是指穿戴时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也是与卫生巾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此外,前后方向或长边方向在各图中以“X方向”表示。此外,各图所示的“Y方向”是指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与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卫生巾1,如图1所示,相对于在卫生巾1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如图1~图3所示,为适合于就寝时使用的夜用的卫生巾。夜用的卫生巾适宜为全长30cm以上的卫生巾。
如图1所示,卫生巾1包括:前后方向(X方向)长的纵长的吸收性主体10、一对翼部20、20、一对后方襟翼部30、30。
卫生巾1在其前后方向(X方向)上被划分为前方区域A、排泄部相对区域B和后方区域C,排泄部相对区域B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翼部20、20,在后方区域C中的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两侧具备一对后方襟翼部30、30。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排泄部相对区域B是在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区域中、与穿戴者的液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的区域,前方区域A为配置在比排泄部相对区域B更靠穿戴者的前侧(腹侧)的区域,后方区域B为比排泄部相对区域B更靠穿戴者的背侧的区域。排泄部相对区域B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这样具有翼部20的情况下,为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X方向)上具有翼部20的区域(翼部的前后方向一方侧的根部和另一方侧的根部夹着的区域)。没有翼部20的吸收性物品中的排泄部相对区域为,吸收性物品折成3折的单个包装状态下、折叠时产生的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横截的2个折曲线(未图示)中,从该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前端数第一折曲线和第二折曲线包围的区域。
如图1~图4所示,卫生巾1包括纵长的吸收性主体10,该吸收性主体10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透液性的正面片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难透液性的背面片3和这些片2、3之间配置的吸收体4。此外,吸收性主体10包括在正面片2的左右两侧接合的一对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5。即,卫生巾1在沿着长边方向(X方向)的两侧部具备穿戴时向着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护围50、50。
在卫生巾1中,如图1~图4所示,正面片2覆盖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在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在吸收性主体10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全长上配置。
在卫生巾1中,如图1~图4所示,背面片3覆盖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面。背面片3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前后端,从吸收体4的前后端分别向前后方向(X方向)外方延伸。背面片3的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的两侧,分别从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向宽度方向(Y方向)外方延伸。并且,背面片3在前方区域A、排泄部相对区域B和后方区域C中,具有与吸收性主体10的轮廓一致的轮廓。排泄部相对区域B和后方区域C中的背面片3的延伸部分分别为翼部20和后方襟翼部30的形成材料。
在卫生巾1中,吸收体4通过将纸浆纤维等的纤维材料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或由该纤维集合体保持高吸水性聚合物得到的吸收性芯的上下两面由棉纸、透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芯包覆片(未图示)覆盖而形成。芯包覆片用于防止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露出,提高吸收性芯的保型性。正面片2和形成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的芯包覆片之间,以及背面片3和形成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芯包覆片之间,优选通过涂覆点、螺旋形、条纹等的图案的粘合剂而相互接合。
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吸收体4具有在与卫生巾1的前后方向(X方向)同方向上长的形状,在其排泄部相对区域B具有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的中高区域。此外,吸收体4,在从卫生巾1的排泄部相对区域B至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前方中高区域41,并且在后方区域C中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后方中高区域42。此外,吸收体4具有包围前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2的环状的周边区域43。如此,卫生巾1中,排泄部相对区域B的前方中高区域41以外,中后方区域C中也具有后方中高区域42。
卫生巾1中,如图1、图3所示,在正面片2下存在吸收体4的前方中高区域41,由此,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至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前方隆起部11,此外,在正面片2下,存在吸收体4的后方中高区域42,由此,在后方区域C中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后方隆起部12。
如图3所示,前方中高区域41是厚度比在吸收体4的周边区域43的厚度厚的区域,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至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形成。前方中高区域41也可以只在排泄部相对区域B形成,但是,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至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延伸。
后方中高区域42是厚度比吸收体4的周边区域43的厚度厚的区域,如图1、图2所示,在后方区域C形成。此外,后方中高区域42,在吸收体4的前后方向(X方向)上形成在比前方中高区域41更靠后方。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2在长边方向(X方向)上相互离开,成为分别与穿戴者的规定部位易于匹配的结构。
构成立体护围50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在卫生巾1中,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正面片2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配置。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在靠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心线CL的位置具有向外方翻折的翻折部51,在位于从该翻折部51向宽度方向(Y方向)外方的部分接合于正面片2上。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在形成立体护围的自由端的侧边部52的附近具有立体护围形成用的弹性部件53,在穿戴时,通过该弹性部件53的收缩力,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中的翻折部51到侧边部52之前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形成立体护围50。
对立体护围50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立体护围形成用的弹性部件53,在包括排泄部相对区域B的整个区域、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到前方区域A的一部分的区域以及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到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延伸。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在前方区域A和后方区域B各自的固定部54a、54c固定在正面片2。具体来说,从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的翻折部51到侧边部52的部分,在从卫生巾1的前端到后方的前方区域A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如图4所示,通过粘合剂或者热封固定在正面片2上。同样,在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的翻折部51到侧边部52的部分,在从卫生巾1的后端到前方的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中,通过粘合剂或者热封固定在正面片2上。因此,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53的收缩力,在包括排泄部相对区域B整个区域的区域中、从翻折部51到侧边部52之间的部分,形成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体的立体护围50。
一对翼部20、20和一对后方襟翼部30、30,由从吸收体4的两侧边延伸出来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和背面片3构成。一对翼部20各自的构成背面片3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内裤的裆部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翼部粘合部(未图示)。此外,一对后方襟翼部30各自的构成背面片3的面上也优选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内裤的非肌肤相对面用的襟翼部粘合部(未图示)。并且,在卫生巾1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Y方向)中央部的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固定在衣物上的纵长的固定用部件(未图示)。
肌肤侧片2和背面片3在吸收体4的周边部的外方通过粘合剂相互接合。肌肤侧片2、背面片3和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按照具有一对翼部20、20和一对后方襟翼部30、30的卫生巾1的全周边的轮廓,遍及全周边通过热封被接合。
在卫生巾1中,如图1、图2所示,在肌肤相对面具有正面片2和吸收体4向背面片3侧被一体压制形成的压制槽6。以下,对压制槽6进行具体说明。压制槽6例如通过热压花加工或者超声波密封加工压制形成。
如图2所示,压制槽6具有在前方区域A中在宽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6a和在排泄部相对区域B中沿长边方向(X方向)的两侧部上在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6bs、6bs。卫生巾1中,压制槽6不仅包括前方压制槽6a和一对纵压制槽6bs、6bs,还包括在后方区域C的两侧部沿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6cs、6cs、在后方区域C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横压制槽6c、位于纵压制槽6bs与纵压制槽6cs的边界附近在宽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横压制槽6d。卫生巾1中,连接前方压制槽6a、一对纵压制槽6bs、6bs、一对纵压制槽6cs、6cs和横压制槽6c形成环状的全周槽。此外,在卫生巾1中,压制槽6除了包括在前方压制槽6a和一对纵压制槽6bs、6bs以外可以还包括其它的槽,也可以没有其它的槽,其它的槽的形状不限于后述的形状。
如图2所示,前方压制槽6a在其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61。具体来说,前方压制槽6a具有在中心线CL的右侧向右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和在中心线CL的左侧向左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右凸部压制槽6ar和左凸部压制槽6al在中心线CL侧形成向后方侧呈V字状凹进的凹部61并且交叉连接。即,右凸部压制槽6ar和左凸部压制槽6al在中心线CL侧通过呈V字状凹进的凹部61交叉连接。此外,前方压制槽6a如果具有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61,不限于上述形状。
前方压制槽6a和各纵压制槽6bs形成向宽度方向(Y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62r、62l并且被连接。并且在收紧部62r、62l的位置,一对纵压制槽6bs、6bs相互离开。具体来说,在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一对纵压制槽6bs、6bs被配置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B到后方区域C的一部分的区域中。换言之,一对纵压制槽6bs、6bs沿着吸收体4的前方中高区域41的两侧配置,在宽度方向(Y方向)外方形成为呈凸状弯曲的圆弧状。如此,吸收体4的前方中高区域41配置在比前方压制槽6a和一对纵压制槽6bs、6bs更靠宽度方向(Y方向)内侧。并且,在长边方向(X方向)的收紧部62r、62l的位置,一对纵压制槽6bs、6bs在宽度方向(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相互离开。
构成前方压制槽6a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和一方纵压制槽6bs形成向中心线CL侧收紧的右侧收紧部62r并且相互连接。即,在中心线CL的右侧,前方压制槽6a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和一方纵压制槽6bs通过一方收紧部62r连接。此外,构成前方压制槽6a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和另一方纵压制槽6bs形成向中心线CL侧收紧的左侧收紧部62l并且相互连接。即,在中心线CL左侧,前方压制槽6a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和另一方纵压制槽6bs通过另一方收紧部62l连接。右侧收紧部62r和左侧收紧部62l相对于中心线CL左右对称。收紧部62r、62l分别形成向中心线CL侧收紧的V字状的底。
如图2所示,一对纵压制槽6cs、6cs以包围吸收体4的后方中高区域42的方式配置,向宽度方向(Y方向)外方呈凸状弯曲为圆弧状。在右侧,一方纵压制槽6cs和另一方纵压制槽6bs形成向中心线CL侧圆滑地收紧的右侧中间收紧部63r并交叉连接。此外,在左侧,另一方纵压制槽6cs和另一方纵压制槽6bs形成向中心线CL侧圆滑地收紧的左侧中间收紧部63l并交叉连接。右侧中间收紧部63r和左侧中间收紧部63l相对于中心线CL左右对称地形成。
如图2所示,横压制槽6c在其中央部具有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64。具体来说,横压制槽6c包括在中心线CL右侧向右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6cr、和在中心线CL左侧向左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6cl。右凸部压制槽6cr和左凸部压制槽6cl在中心线CL侧形成向前方侧凹进为V字状的凹部64并交叉连接。即,右凸部压制槽6cr和左凸部压制槽6cl在中心线CL侧通过凹进为V字状的凹部64交叉连接。此外,横压制槽6c具有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64即可,不限于上述形状。
构成横压制槽6c的右凸部压制槽6cr和一方的纵压制槽6cs向外方呈凸状弯曲并圆滑地被连接。此外,构成横压制槽6c的左凸部压制槽6cl和另一方纵压制槽6cs向外方呈凸状弯曲并圆滑地被连接。
横压制槽6d,如图2所示,在吸收体4的前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之间的区域形成向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横压制槽6d的两端部延伸到右侧中间收紧部63r和左侧中间收紧部63l附近的位置。
此外,如卫生巾1那样,在后方区域C存在多个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横压制槽(在卫生巾1中,横压制槽6c和横压制槽6d这2个)的情况下,后方区域C中在宽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横压制槽6c意味着位于最后方的横压制槽6c。
如图2所示,构成前方压制槽6a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和右凸部压制槽6ar的最前方位置6al0和6ar0,与构成压制槽6的一对收紧部62r、62l的位置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距离为L2的情况下,凹部61的凹进程度L1相对于距离L2的比(L1/L2),从能够使由前方压制槽6a包围的区域的面稳定化,可靠地防止纵褶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以上2/3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上1/2以下。
此外,构成前方压制槽6a的左凸部压制槽6al的最前方位置6al0和右凸部压制槽6ar的最前方位置6ar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间隔W1,与构成压制槽6的一对收紧部62r、62l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间隔W2,从使由前方压制槽6a包围的区域的面稳定、可靠防止纵褶的观点出发,优选为W1≤W2。即,优选位置6al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相对于收紧部62l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位于内侧,位置6ar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相对于收紧部62r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位置位于内侧。其中,左凸部压制槽6al和右凸部压制槽6ar相对于产品长边方向中心线CL为对称形状。
此外,构成后方压制槽6c的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64的深度为L3,在凹部64的左右一对纵压制槽6cs的宽度方向的间隔为W3的情况下,L3相对W3的比(L3/W3),从提高后部的贴身性和防漏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以上4/5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3/5以下。
接着,在卫生巾1中,对吸收体4的中高区域、立体护围50或者翼部20的位置、与压制槽6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详述。
在卫生巾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如图2所示,吸收体4的前方中高区域41的前端41a配置在构成压制槽6的一对收紧部62r、62l附近的位置。通过如此配置,在穿戴时,以一对收紧部62r、62l为起点,容易折弯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能够防止体液的泄漏。
此外,在卫生巾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如图2所示,构成立体护围50的前方区域A侧的固定部54a配置在比构成压制槽6的一对收紧部62r、62l的位置更靠前方。通过如此配置,在穿戴时,以一对收紧部62r、62l为起点,容易折弯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能够防止体液的泄漏。
此外,在卫生巾1的长边方向(X方向)上,如图2所示,构成压制槽6的一对收紧部62r、62l配置在比各翼部20的前方根部20a的位置更靠前方。通过如此配置,在穿戴时,以一对收紧部62r、62l为起点,容易折弯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能够防止体液的泄漏。
如上所述,压制槽6例如能够通过热压花加工或者超声波密封加工进行压制而形成,在卫生巾1中,压制槽6分别具有高压制部6s和低压制部6w。对压制槽6中的高压制部6s和低压制部6w的配置图案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构成压制槽6的全周槽的前方压制槽6a、一对纵压制槽6bs、6bs、一对纵压制槽6cs、6cs和横压制槽6c、以及压制槽6的横压制槽6d均在底部具有多个高压制部6s和围绕各高压制部6s的低压制部6w。高压制部6s在前方压制槽6a、横压制槽6c和横压制槽6d中,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间隔间断地配置,在一对纵压制槽6bs、6bs和一对纵压制槽6cs、6cs中,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隔开间隔间断地配置。高压制部6s中,正面片2和吸收体4以比在低压制部6w中更强的力被向背面片3侧压制,在吸收体4,高压制部6s的密度比低压制部6w的密度高。另外,在吸收体4,低压制部6w中的密度比压制槽6以外的部分的密度高。
压制槽6中高压制部6s和低压制部6w的配置,除了上述形态以外,还可以为高压制部6s遍及压制槽6的短边方向整体配置,在压制槽6的长边方向上高压制部6s和低压制部6w交替配置的形态。本实施方式中,当高压制部6s的全周被低压制部6w包围时,在卫生巾1那样的前方压制槽6s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向长边方向的斜前方突出的压制槽部分过于硬而有损穿戴时的质感。特别是,高压制部为圆形、长圆形、椭圆形的情况下,从质感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圆形的高压制部、长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压制部之间隔着低压制部6w交替配置的形状,从兼顾质感和槽的形状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对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正面片2、背面片3、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通常能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中现有技术使用的各种材料等。
例如,作为正面片2,能够使用单层或者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3,能够使用难透液性或者憎水性的树脂膜、树脂膜和无纺布的叠层体等。作为立体护围形成用片5,能够使用伸缩性膜、无纺布、织物或者这些的叠层片等。
作为立体护围形成用的弹性部件53,通常,只要是在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物质,就能够没有特别限定的使用,例如,能够使用天然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的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构成的丝状的伸缩性材料。
对构成卫生巾1的各部件之间进行固定的粘合剂,通常只要是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物质,就能够没有特别限定的使用,例如,能够使用热熔粘合剂。作为热熔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等的嵌段聚合物类的热熔粘合剂。
对使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压制槽6包括连接前方压制槽6a和各纵压制槽6bs的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一对收紧部62r、62l,并且包括前方压制槽6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61。并且,一对纵压制槽6bs、6bs相互离开。因此,在卫生巾1穿戴过程中的动作时,即使施加向前方区域A的宽度方向内侧方向的应力,以一对收紧部62r、62l或者凹部61为起点的折曲变得容易,前方区域A的由前方压制槽6a包围的区域中难以发生纵褶,提高了使用感。
此外,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前方压制槽6a包括向右斜前方呈凸状地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和向左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右凸部压制槽6ar和左凸部压制槽6al,通过在中心线CL侧呈V字状凹进的凹部61交叉连接。因此,在卫生巾1穿戴过程中的动作时,即使向前方区域A的宽度方向内侧例如从右外侧施加应力,通过向右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减轻应力,特别是在由前方压制槽6a的右凸部压制槽6ar包围的区域难以产生纵褶。并且,在卫生巾1穿戴过程中的动作时,即使向前方区域A的宽度方向内侧例如从左侧施加应力,通过向左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减轻应力,特别是,在由前方压制槽6a的左凸部压制槽6al包围的区域难以产生纵褶。如此,在卫生巾1穿戴过程中的动作时,即使向前方区域A的宽度方向内侧施加了应力,在由前方压制槽6a包围的区域中,更难以产生纵褶,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感。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如图1所示,上述卫生巾1在穿戴时,具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体护围50,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没有立体护围50的形态。此外,立体护围50的形状也不限于卫生巾1具有的立体护围50的形状。
此外,如图1所示,上述卫生巾1具有翼部20和后方襟翼部30,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没有翼部20和后方襟翼部30的至少一方的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除了生理用卫生巾以外,例如能够适宜在失禁者用垫、护垫等中使用。
涉及上述实施方式,公开了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这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纵长的吸收性物品,划分为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前方的前方区域、和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后方的后方区域,在肌肤相对面包括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所述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前方区域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和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所述前方压制槽和各所述纵压制槽形成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并且交叉连接,在所述收紧部的位置,所述一对纵压制槽相互离开,所述前方压制槽具有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
<2>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前方压制槽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
<3>所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前方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右侧,向右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和在该中心线的左侧,向左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所述右凸部压制槽和所述左凸部压制槽在凹进为V字状的所述凹部交叉连接。
<4>如所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凹部的凹进程度(L1)相对于所述前方压制槽的最前方的位置与所述收紧部的位置的长边方向的距离(L2)的比(L1/L2)为1/5以上2/3以下。
<5>如所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中,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具有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的中高区域,所述中高区域配置在比所述前方压制槽和所述一对纵压制槽更靠内侧,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所述中高区域的前端配置在所述一对收紧部附近的位置。
<6>如所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具备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护围,构成各所述立体护围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各自的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正面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所述前方区域侧的固定部配置在比所述收紧部的位置靠前方。
<7>如所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两侧具备一对翼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各所述收紧部配置在比各所述翼部的前方根部的位置靠前方。
<8>如所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在所述后方区域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方压制槽,所述后方压制槽在其中央部具有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
<9>所述<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构成所述后方压制槽的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的深度(L3)的相对于凹部中左右一对的纵压制槽的宽度方向的间隔(W3)的比(L3/W3)为1/5以上4/5以下。
<10>如所述<3>~<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右凸部压制槽的最前侧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左右所述一对收紧部的右收紧部靠内侧,并且,所述左凸部压制槽的最前侧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左右所述一对收紧部的左收紧部靠内侧。
<11>所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中,在后方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后方中高区域。
<12>如所述<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包括包围所述中高区域和所述后方中高区域的环状的周边区域。
<13>如所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后方区域中,在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后方纵压制槽。
<14>如所述<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前方压制槽、所述纵压制槽、所述后方纵压制槽和横压制槽被连接,构成环状的压制槽。
<15>如所述<5>~<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利用所述中高区域,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到后方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中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前方隆起部。
<16>如所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利用所述后方中高区域,在后方区域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后方隆起部。
<17>如所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中高区域和所述后方中高区域相互离开。
<18>所述<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后方压制槽包括:在中心线的右侧向右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和在中心线的左侧向左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
<19>如所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分别具有高压制部和低压制部。
<20>如所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后方区域中左右两侧具备一对后方襟翼部。
<21>如所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的高压制部和低压制部在槽的延伸方向上交替配置。
<22>如所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的所述高压制部的整周被低压制部包围。
<23>如所述<21>或<2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高压制部的形状为圆形、长圆形、椭圆形。
<24>如所述<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是将圆形的高压制部和长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高压制部隔着所述低压制部交替配置而成的。
<25>所述<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压制槽中,高压制部遍及压制槽的短边方向整体地延伸配置。
<26>所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27>如所述<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生理用卫生巾的全长为30cm以上。

Claims (27)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为包括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在这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纵长的吸收性物品,
划分为与穿戴者的液体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区域、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前方的前方区域、和比该排泄部相对区域靠后方的后方区域,
在肌肤相对面包括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被压制形成的压制槽,
所述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前方区域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方压制槽;和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压制槽,
所述前方压制槽和各所述纵压制槽形成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收紧部并且交叉连接,
在所述收紧部的位置,所述一对纵压制槽相互离开,
所述前方压制槽具有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后方侧凹进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压制槽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压制槽包括: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右侧,向右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和在该中心线的左侧,向左斜前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
所述右凸部压制槽和所述左凸部压制槽在凹进为V字状的所述凹部交叉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凹部的凹进程度(L1)相对于所述前方压制槽的最前方的位置与所述收紧部的位置的长边方向的距离(L2)的比为1/5以上2/3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中,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中具有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的中高区域,所述中高区域配置在比所述前方压制槽和所述一对纵压制槽更靠内侧,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所述中高区域的前端配置在所述一对收紧部附近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沿着其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具备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护围,构成各所述立体护围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各自的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正面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所述前方区域侧的固定部配置在比所述收紧部的位置靠前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排泄部相对区域的两侧具备一对翼部,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上,各所述收紧部配置在比各所述翼部的前方根部的位置靠前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在所述后方区域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方压制槽,所述后方压制槽在其中央部具有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后方压制槽的向前方侧凹进的凹部的深度的相对于凹部中左右一对的纵压制槽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的比为1/5以上4/5以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凸部压制槽的最前侧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左右所述一对收紧部的右收紧部靠内侧,并且,所述左凸部压制槽的最前侧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左右所述一对收紧部的左收紧部靠内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中,在后方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后方中高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包围所述中高区域和所述后方中高区域的环状的周边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方区域中,在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后方纵压制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压制槽、所述纵压制槽、所述后方纵压制槽和横压制槽被连接,构成环状的压制槽。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中高区域,在从排泄部相对区域到后方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中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前方隆起部。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后方中高区域,在后方区域的肌肤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后方隆起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高区域和所述后方中高区域相互离开。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方压制槽包括:在中心线的右侧向右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右凸部压制槽;和在中心线的左侧向左斜后方呈凸状突出的圆弧状的左凸部压制槽。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分别具有高压制部和低压制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方区域中左右两侧具备一对后方襟翼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的高压制部和低压制部在槽的延伸方向上交替配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的所述高压制部的整周被低压制部包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制部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是将圆形的高压制部和椭圆形的高压制部隔着所述低压制部交替配置而成的。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制槽中,高压制部遍及压制槽的短边方向整体地延伸配置。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理用卫生巾的全长为30cm以上。
CN201420703429.2U 2013-11-20 2014-11-20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043371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9962 2013-11-20
JP2013239962A JP6042312B2 (ja) 2013-11-20 2013-11-20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7143U true CN204337143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3429.2U Active CN204337143U (zh) 2013-11-20 2014-11-20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2312B2 (zh)
CN (1) CN20433714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4051B1 (ko) * 2010-11-12 201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커버 로킹 장치
JP7039274B2 (ja) * 2017-12-14 2022-03-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81071B2 (ja) * 2018-09-07 2022-06-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10236796A (zh) * 2019-06-14 2019-09-17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侧漏防护型卫生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0535B2 (en) * 2002-12-18 2011-10-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anitary napkin for clean body benefit
WO2007008124A1 (en) * 2005-07-13 2007-01-18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improved fit
JP5319263B2 (ja) * 2008-12-12 2013-10-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97719A (ja) 2015-05-28
JP6042312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3574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329011C (zh) 具有压缩凹槽和柔性部分的吸收制品
CN102264327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764458A (zh) 吸收性物品
JP5889577B2 (ja)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CN204337143U (zh) 吸收性物品
TW200410663A (en) Absorbent article equipped with flexible axes
CN103476376A (zh) 一次性尿布
CN103550034A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03347477A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TWI708595B (zh) 吸收性物品
TWI230056B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elastically restoring par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331448C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348369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6535843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4072499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61392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957858B (zh) 吸收构造体和采用该吸收构造体的吸收性穿着物品
CN210158795U (zh) 一种设有分段式超声波压合点的拉拉裤
CN105167919B (zh) 一种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203609585U (zh) 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CN103957854B (zh) 一次性穿用物品
CN103458845A (zh) 制造弹性吸收性衣物以减少吸收件集拢的方法及由此制造的衣物
CN102858296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209661986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