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9993U -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9993U
CN204309993U CN201420702345.7U CN201420702345U CN204309993U CN 204309993 U CN204309993 U CN 204309993U CN 201420702345 U CN201420702345 U CN 201420702345U CN 204309993 U CN204309993 U CN 204309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ift cable
cycle frame
guide plate
chain st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023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伟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Xidesh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Xidesh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Xidesh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Xidesh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023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9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9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导线盖,五通管的底部管壁与中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供变速线穿过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与下管、后下叉均连通,变速线穿过下管经该容置空间进入后下叉,五通管的底部管壁开设有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开口,导线盖可拆卸地盖合该开口。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车架通过将变速线隐藏在下管、五通管底部管壁与中轴孔孔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和后下叉中,可使得变速线与外部环境隔开,可避免变速线因碰撞摩擦而损伤的现象,从而有效的保护变速线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避免变速线因外部环境的污染而导致的变速不顺畅或者变速线老化加速等现象。

Description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自行车车架及具有该自行车车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为了使骑乘者可在不同的路况都获得较好的骑乘体验,通常在自行车的座管下端设有前变速器,在自行车的后下叉末端设有后变速器,同时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设置相应的变速装置,通常的,变速线的一端连接变速装置,变速线的另一端沿着下管外侧延伸,并且以束带绑缚,再绕过五通管的底部外侧后与相应的变速器连接,如此,变速线外露于自行车车架上,一方面外露的变速线会影响具有该自行车车架的自行车的外观,另一方面外露的变速线容易因碰撞而损伤,从而导致骑乘者无法继续使用自行车的变速功能,同时外露的变速线容易受到灰尘等的污染,减短变速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和一种具有该自行车车架的自行车,旨在解决将自行车车架上的变速线与外部环境隔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后下叉、五通管、变速线和具有中轴孔的五通管,所述下管的下端和所述后下叉均与五通管连接,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导线盖,所述五通管的底部管壁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供所述变速线穿过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下管、所述后下叉均连通,所述变速线穿过所述下管经所述容置空间进入所述后下叉,所述五通管的底部管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导线盖可拆卸地盖合所述开口,以将所述变速线在所述五通管的底部与外部环境隔开。
优选地,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导线板,所述导线板固定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并正对所述开口,所述开口能供所述 导线板穿过,所述变速线在所述容置空间的部分固定在所述导线板上。
优选地,所述变速线包括前变速线和后变速线,所述后下叉的靠近所述五通管的位置开设有一供所述前变速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前变速线穿过所述下管经所述导线板进入所述后下叉后从所述第一通孔引出而与所述前变速器连接,所述后变速线依次穿过所述下管、所述导线板和所述后下叉后与后变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变速线的第一导线槽及用于固定所述后变速线的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导线槽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线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连接第一板中间位置和第二板中间位置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线槽凹设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导线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线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轴孔的孔壁正对所述第二通孔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为孔口设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的螺纹孔,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旋入所述盲孔而将所述导线板固定在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线盖正对所述第二通孔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旋入所述盲孔而将所述导线盖和所述导线板固定在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线盖的所述第三通孔的边缘位置的厚度大于其余位置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一用于供所述前变速线穿过的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靠近所述后下叉的一端,所述导线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引导所述前变速线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靠近所述后下叉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所述的自行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车架通过将变速线隐藏在下管、五通管底部管壁与中轴孔孔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和后下叉中,可使得变速线与外部环境隔 开,一方面可避免变速线因碰撞摩擦而损伤的现象,有效的保护变速线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避免变速线因外部环境的污染而导致的变速不顺畅或者变速线老化加速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自行车车架的部分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导线板和导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
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10、后下叉20、五通管30、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下管10的下端及后下叉20均与五通管30连接,五通管30具有一中轴孔31,五通管30的底部管壁与中轴孔31的孔壁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32,该容置空间32与下管10、后下叉20均连通,后下叉20在靠近五通管30的位置开设有一供前变速线41穿过的第一通孔21;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穿过下管10进入该容置空间32,其中前变速线41经该容置空间32进入后下叉20后从第一通孔21出来以与前变速器(图未示)连接,后变速线42则依次穿过该容置空间32和后下叉20后与后变速器(图未示)连接;本实施例中,该自行车车架还包括一导线盖60和一容置于容置空间32中的导线板50,该导线板50用于固定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五通管30的底部管壁开设有一与容置空间32相连通的开口33,该开口33能供导线板50穿过,导线板50固定在中轴孔31的孔壁的外侧,并正对该开口33,而导线盖60可拆卸地盖合该开口33,以保证前变速线41 和后变速线42在五通管30的底部与外部环境隔开;本实施例中,导线盖60的形状与开口33的形状相适配。
由于自行车在野外行驶时,自行车的车身容易与外部环境的物体产生碰撞,特别的自行车在地形复杂的地方行驶时,其五通管30的底部管壁外侧容易与地板产生摩擦,如此,若变速线40(包括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裸露在车身上,特别的裸露在五通管30的底部管壁外侧,则变速线40容易因碰撞摩擦而造成损伤,甚至断裂,从而导致自行车使用者无法继续使用自行车的变速功能,本实施例通过将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隐藏在下管10、五通管30底部管壁与中轴孔31孔壁之间的容置空间32和后下叉20中,特别的,可使得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在五通管30的底部与外部环境隔开,从而避免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因碰撞摩擦而损伤的现象,有效的保护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若变速线40(包括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裸露在车身上,则变速线40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如灰尘粘附等),从而造成变速不顺畅或者变速线40老化加速等现象,本实施例通过将前变速线41和后变速线42隐藏在下管10、五通管30底部管壁与中轴孔31孔壁之间的容置空间32和后下叉20中可以避免变速线40因外部环境的污染而导致的变速不顺畅或者变速线40老化加速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板50设有用于固定前变速线41的第一导线槽511及用于固定后变速线42的第二导线槽521,第一导线槽511与第二导线槽521并排设置;该导线板50固定在中轴孔31的孔壁的外侧后,第一导线槽511和第二导线槽521均与中轴孔31的延伸方向垂直。具体的,该导线板5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板51和第二板52、以及连接第一板51中间位置和第二板52中间位置的连接板53,该导线板50呈近似“工”字形,其中,第一导线槽511凹设在第一板51上,第二导线槽521凹设在第二板52上。此处指出导线板50呈近似“工”字形并非要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导线板50的形状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导线板50还可以做其他任意的板状,只要导线板50上凹设有上述第一导线槽511和第二导线槽521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图未示)(如螺钉、螺栓等)依次穿过导线盖60和导线板50旋入中轴孔31的孔壁中以实现导线盖60和导线板50与五通管30之间的固定;具体的,该导线板50的连接板53上开设有一第二通孔54, 而导线盖60正对该第二通孔54开设有第三通孔61,中轴孔31的孔壁正对该第二通孔54开设有一盲孔311,该盲孔311为孔口设于中轴孔31的孔壁外侧的螺纹孔,该固定件依次穿过第三通孔61和第二通孔54旋入盲孔311而将导线盖60和导线板50固定在中轴孔31的孔壁外侧。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线盖60和导线板50与五通管30之间的固定还可以但不限于以以下的方式进行固定:导线板50通过固定件与中轴孔31的孔壁螺接固定,导线盖60通过卡扣组合与导线板50卡合固定;或者导线板50通过卡扣组合与中轴孔31的孔壁卡合固定,导线盖60通过枢接组件与五通管50的底部管壁枢接固定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盖60的第三通孔61的边缘位置的厚度大于其余位置的厚度,由于该导线盖60可能会存在被反复安装和拆卸的情况,增厚第三通孔61的边缘位置可以降低该导线盖60在反复打螺钉固定的过程中发生爆裂的可能性,从而增强该导线盖60的耐用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自行车车架还包括一导线管70,该导线管70用于供前变速线41穿过,该导线管70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线槽511的靠近后下叉20的一端,该导线管7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1,以使装配人员在装配前变速线41时,能方便而快速的将前变速线41从第一导线槽511的靠近后下叉20的一端穿至第一通孔21,并从第一通孔21中穿出来;另外,由于变速切换的来回拉扯过程会导致前变速线41容易被第一通孔21的边缘磨损,故该导线管70还具有缓和第一通孔21的边缘对前变速线41直接磨擦的作用,从而延长前变速线4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
在一实施例中,该自行车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自行车车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车架,所述自行车车架包括下管、后下叉、五通管、变速线和具有中轴孔的五通管,所述下管的下端和所述后下叉均与五通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导线盖,所述五通管的底部管壁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供所述变速线穿过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下管、所述后下叉均连通,所述变速线穿过所述下管经所述容置空间进入所述后下叉,所述五通管的底部管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导线盖可拆卸地盖合所述开口,以将所述变速线在所述五通管的底部与外部环境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导线板,所述导线板固定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并正对所述开口,所述开口能供所述导线板穿过,所述变速线在所述容置空间的部分固定在所述导线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线包括前变速线和后变速线,所述后下叉的靠近所述五通管的位置开设有一供所述前变速线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前变速线穿过所述下管经所述导线板进入所述后下叉后从所述第一通孔引出而与前变速器连接,所述后变速线依次穿过所述下管、所述导线板和所述后下叉后与后变速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变速线的第一导线槽及用于固定所述后变速线的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导线槽并排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连接第一板中间位置和第二板中间位置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导线槽凹设于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导线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板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轴孔的孔壁正对所述第二通孔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为孔口设于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的螺纹孔,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旋入所述盲孔而将所述导线板固定在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盖正对所述第二通孔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旋入所述盲孔而将所述导线盖和所述导线板固定在所述中轴孔的孔壁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盖的所述第三通孔的边缘位置的厚度大于其余位置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车架还包括一用于供所述前变速线穿过的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靠近所述后下叉的一端,所述导线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引导所述前变速线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靠近所述后下叉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车架。
CN201420702345.7U 2014-11-20 2014-11-20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Active CN20430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2345.7U CN204309993U (zh) 2014-11-20 2014-11-20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02345.7U CN204309993U (zh) 2014-11-20 2014-11-20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9993U true CN204309993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02345.7U Active CN204309993U (zh) 2014-11-20 2014-11-20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99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9895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太仓市悦博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五通及电动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9895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太仓市悦博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五通及电动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732205A (en) Bicycle shifter
US9499232B2 (en) Front derailleur
WO2008002984A3 (en) Cranks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CN204309993U (zh) 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EP2075179A3 (en) Motorcycle
CN105035242B (zh) 自行车部件操作设备
CN203902735U (zh) 可结合其他配件的车铃
USD722532S1 (en) Passenger car
CN202783591U (zh) 自行车车架
CN206031489U (zh) 后纵梁总成结构
EP3225525A3 (en) Swing arm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204846241U (zh) 一种带减震系统的公共自行车车架
EP2505468A3 (en) Windshield devic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s
CN202242798U (zh) 吊管式汽车后桥通气塞
FR2936196B1 (fr) Vehicule automobile utilitaire avec dispositif de chargement a tiroir, accessible depuis le siege du conducteur
CN207078240U (zh) 一种鞍座
CN202378826U (zh) 一种安全带锁扣装置
ATE541748T1 (de) Motor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lärmschutzelement und motor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karosserie
CN205185936U (zh) 带存烟盒抽屉和烟灰盒的汽车换挡杆
CN203958518U (zh) 一种双人骑自行车
CN202448904U (zh) 汽车后保险杠面罩结构
CN20458719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一体式车把
CN203753251U (zh) 一种轻型卡车双排驾驶室本体
WO2014020508A3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brakes and/or clutches, in particular for motorcycles
CN201948407U (zh) 一种家庭多媒体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