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8001U -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8001U
CN204308001U CN201420725930.9U CN201420725930U CN204308001U CN 204308001 U CN204308001 U CN 204308001U CN 201420725930 U CN201420725930 U CN 201420725930U CN 204308001 U CN204308001 U CN 204308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driving wheel
shaft
forming machine
roller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259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ERU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ERU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ERU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ERU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259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8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8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80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所述辊压单元包括:主动轮(1)、主动轴(3)、从动轮(2)和从动轴(4),所述主动轮(1)的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轴(4)旋转,所述主动轴(3)贯穿所述主动轮(1)且与所述主动轮(1)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轴(4)贯穿所述从动轮(2)且与所述从动轮(2)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1)的侧面与所述从动轮(2)的侧面相配合形成有加工槽。该辊压成型机能够将待加工件同时辊压出不同形状,又能使每个形状都良好成型。

Description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成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背景技术
如今,机械成型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板材成型机问世,这些板材成型机中有可以将板材良好成型的,后续也不需要再加工;或者将同一个板材中同时加工出不同形状的板材成型机也有少量问世,但因结构限制,既能同时在同一个板材中加工出不同的形状而且又能使每个形状都良好成型的板材成型机却没有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将待加工件加工出不同形状且又能将每个形状良好成型的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压单元,所述辊压单元包括:主动轮、主动轴、从动轮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轮的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轴旋转,所述主动轴贯穿所述主动轮且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轴贯穿所述从动轮且与所述从动轮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的侧面与所述从动轮的侧面相配合形成有加工槽。
优选地,所述从动轴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轮,另一端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主动轮,另一端固接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配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贯穿支撑板,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相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的竖直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所述辊压成型机包括根据上述的多个辊压单元,所述多个加工槽相配合将待加工件辊压成型。
优选地,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设置有过渡机构,所述出料端设置有切断机构。
优选地,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电连接于所述主动轴。
优选地,所述多个加工槽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待加工件放置在多个辊压单元的多个加工槽中进行多次辊压后成型,加工槽是由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侧面相配合形成的,主动轮转动带动从动轴转动,从而使得从动轮转动,进而将待加工件进行一次辊压,如此重复,待加工件多次被辊压,从而成型。该种辊压成型机可以通过将多个加工槽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从而将待加工件辊压出不同的形状;另外,每个不同的形状可以选择多个加工槽中的一部分加工槽进行辊压,这样待加工件的每个形状都能达到所需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辊压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轮             2、从动轮
3、主动轴             4、从动轴
5、主动齿轮           6、从动齿轮
7、箱体               8、过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辊压单元,所述辊压单元包括:主动轮1、主动轴3、从动轮2和从动轴4,所述主动轮1的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轴4旋转,所述主动轴3贯穿所述主动轮1且与所述主动轮1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轴4贯穿所述从动轮2且与所述从动轮2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1的侧面与所述从动轮2的侧面相配合形成有加工槽。该种辊压单元的主动轮1可以由驱动装置驱动使之转动,主动轮1转动带动从动轴4转动,从动轴4的转动使得连接在从动轴4上的从动轮2也转动,将待加工件放置在主动 轮1与从动轮2相配合而形成的加工槽中,即能被进行一次辊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加工槽可以这样设计:所述主动轮1的侧面可以设置一个凸起,从动轮2的侧面再设置成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或者是从动轮2的侧面设置一个凸起,主动轮1的侧面设置成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这里,不论是主动轮1上设置凸起或凹槽还是从动轮2上设置凸起或凹槽都没有影响,只需要满足凸起和凹槽相配合即可)。当待加工件被放置在凸起和凹槽之间即会被辊压,凸起和凹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想要的形状,例如将待加工件辊压有一个方形的形状,则可以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侧面设置相配合的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这样待加工件经过该加工槽时即能被进行一次方形形状的辊压;例如将待加工件辊压有一个圆形的形状,则可以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侧面设置相配合的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这样待加工件经过该加工槽时即能被进行一次圆形形状的辊压。另外,不论是圆形形状还是方形形状,待加工件只被进行一次辊压有可能不能成型,还需要经过多个加工槽才能被辊压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辊压成型机,该种辊压成型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多个辊压单元,多个辊压单元中含有多个加工槽,由上所述,每个加工槽都是由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形成的,这里当待加工件只需要辊压出一个形状时,则可以将多个加工槽设置成与该形状相对应的凸起和凹槽,这样当待加工件经过多个加工槽的辊压后,会形成所需要的形状,而且因为被进行多次辊压,避免了待加工件辊压不彻底的情况,所以待加工件能够良好成型。当待加工件需要多个形状时,例如是一个方形的形状,一个圆形的形状,此时可以将多个加工槽中的一部分相邻的加工槽都设置成与方形形状相配合的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当待加工件经过此部分加工槽时即会被辊压出方形的形状;当需要加工第二种形状(圆形形状)时,可以将另一部分相邻的加工槽设置成与圆形形状相配合的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需要注意 的是,此时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需要避开前面所设置的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即可以将带有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的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所在的平面和带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的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所在的平面避开;或者将带有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的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所在的平面和带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的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所在的平面相重合,但是多个方形凸起所在的直线和多个圆形凸起所在的直线不能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多个方形凹槽所在的直线和多个圆形凹槽所在的直线不能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除此之外,例如是方形形状成型在前,圆形形状成型在后,则带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的多个从动轮2和多个主动轮1的侧面上只需要设置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不需要设置其他形状,但是带有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的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的侧面上除设置圆形凸起和圆形凹槽形状之外,还需要在与之前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所在的直线上在设置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槽,否则之前辊压出的方形形状则会被破坏(这里,不论是主动轮1上设置凸起或凹槽还是从动轮2上设置凸起或凹槽都没有影响,只需要满足凸起和凹槽相配合即可)。
以下将详细介绍下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的结构特征以及该种结构特征所带来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辊压单元中,所述从动轴4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轮2,另一端固接有从动齿轮6;所述主动轴3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主动轮1,另一端固接有与所述从动齿轮6相配合的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相啮合。该种辊压单元是主动轮1固接在主动轴3上,从动轮2固接在从动轴4上,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轮1转动,使主动轴3转动,主动轴3的转动使得与之固接的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的转动带动与之相啮合从动齿轮6的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4转动,从动轴4的转动带动与之固接的从动轮2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只需要带动一个主动轮1转动即可, 不需要带动每个主动轮1的转动,如图2所示,可以与每个主动齿轮5同轴设置两个链轮,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5上的两个链轮连接,例如这里有三个主动齿轮5,可以将第一个主动齿轮5上的一个链轮连接第二个主动齿轮5上的一个链轮,再将第二个主动齿轮5上的一个链轮连接第三个主动齿轮5上的链轮,若是有多个主动齿轮5,如此重复连接,即可以通过驱动一个主动轮1来实现多个主动轮1和多个从动轮2的转动。这样设计可以省去多个驱动装置的成本,另外还比较容易控制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贯穿支撑板,所述主动齿轮5和所述主动轮1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将主动轮1和主动齿轮5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主动轮1的转动稳定性,还可以防止待加工件偏离加工槽被缴入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的间隙中,造成危险,同样地,从动轮2和从动齿轮6也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这样从动轮2和主动轮1的转动会进一步得到稳定。
另外,优选地,所述主动轴3设置于所述从动轴4的竖直下方。支撑板还可以这样设计,在靠近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一边设置一个支撑板,在靠近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的一边设置一个支撑板,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转动的稳定性,因为从动轴4在主动轴3的上方,这样还可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将从动轴4中间设置一个万向节联轴器,这样从动轮2与主动轮1之间的间隙就可以被调节,即加工槽的厚度是可以被调节的,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待加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辊压单元中,为了保证加工槽能顺利辊压待加工件,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相平行设置。主动轴3和从动轴4平行设置,因为主动轮1和主动轴3同轴设置,从动轮2和从动轴4同轴设置,进而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轴向线相平行,则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侧面相平行,从而待加工件能够顺利被两个侧面上的凸起和凹槽辊压。如果两个侧面不平 行,则辊压的待加工件的形状会不规则,违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宗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成型机中,所述辊压成型机包括以上所述的多个辊压单元,待加工件经过多个辊压单元中的多个加工槽将被辊压成型。设计多个辊压单元是为了防止单次的辊压不能使待加工件成型,违背发实用新型可以使待加工件良好成型的宗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成型机中,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设置有过渡机构8,所述出料端设置有切断机构(图中无显示)。入料端设置在待加工件进入的地方,入料端处设置的过渡机构8的作用是把待加工件压平,压平后再进入辊压单元可以待加工件更好成型,且成型后的产品更美观。另外过渡机构8可以给待加工件和加工槽一样的高度,优选情况下,所述多个加工槽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过渡机构8和待加工件接触的平面和所述多个加工槽所在的平面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保证待加工件在进入辊压单元的时候辊压出的产品形状不规则。过渡机构8的形状设置没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只要保证待加工件和过渡机构8接触的面和多个加工槽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另外,过渡机构8需要有压平待加工件的作用,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过渡机构8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是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都可以,这里不做特别限制。
此外,成型后的产品出来的地方设置有切断机构(图中无显示),切断机构(图中无显示)的作用是当待加工件经过多个加工槽的辊压成型后,切断机构(图中无显示)切断成型后的待加工件,这样有利于产品的摆放,从辊压成型机出来之后即成为一个成型的产品,不需要后续在进行切断处理。所述切断机构(图中无显示)的结构没有限制,只是起着切断成型后的待加工件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成型机中,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箱体7,在所述箱体7的内部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电连接于所述主动轴3。从动轮2 和主动轮1转动速度决定待加工件在加工槽中被辊压的时间,对于厚度比较大的待加工件要比厚度比较小的待加工件辊压的时间长,所以在箱体7的内部设置有变速箱,变速箱电连接于其中一个主动轴3用于调节转速。关于变速箱怎样控制主动轴3转速的问题,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这里不再叙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辊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单元包括:主动轮(1)、主动轴(3)、从动轮(2)和从动轴(4),所述主动轮(1)的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轴(4)旋转,所述主动轴(3)贯穿所述主动轮(1)且与所述主动轮(1)同轴设置,所述从动轴(4)贯穿所述从动轮(2)且与所述从动轮(2)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1)的侧面与所述从动轮(2)的侧面相配合形成有加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4)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轮(2),另一端固接有从动齿轮(6);所述主动轴(3)的一端固接于所述主动轮(1),另一端固接有与所述从动齿轮(6)相配合的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贯穿支撑板,所述主动齿轮(5)和所述主动轮(1)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和所述从动轴(4)相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3)设置于所述从动轴(4)的竖直下方。
6.一种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成型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个辊压单元,所述多个加工槽相配合将待加工件辊压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设置有过渡机构(8),所述出料端设置有切断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成型机还包括箱体(7),在所述箱体(7)的内部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电连接于所述主动轴(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工槽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
CN201420725930.9U 2014-11-26 2014-11-26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8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5930.9U CN204308001U (zh) 2014-11-26 2014-11-26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25930.9U CN204308001U (zh) 2014-11-26 2014-11-26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8001U true CN204308001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2593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8001U (zh) 2014-11-26 2014-11-26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80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2892A (zh) * 2014-11-26 2015-04-08 安徽科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CN111113939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武汉大学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曲面铺放的压辊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2892A (zh) * 2014-11-26 2015-04-08 安徽科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CN111113939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武汉大学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曲面铺放的压辊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8001U (zh)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CN206594957U (zh) 一种室内设计用多功能展架
CN108422519A (zh) 一种木质百叶窗切片装置
CN107006644A (zh) 一种带有碎叶过滤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
CN206435299U (zh) 一种聚合松香破碎装置
CN107334324A (zh) 一种磷酸铁电池用展示架
CN205324108U (zh) 一种中空玻璃自动化打胶装置
CN104492892A (zh) 辊压单元和辊压成型机
CN102529158A (zh) 一种可根据要求调整前后开槽距离的纸板开槽装置
CN202093301U (zh) 组合式带灯箱360度数控旋转摄影台
CN207059611U (zh) 一种墙纸压紧装置
CN201940268U (zh) 一种石碾辊
CN207691717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散热装置
CN110962347A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牙齿3d打印机用可调式操作平台
CN105457216A (zh) 一种风扇跑步机
CN202412795U (zh) 一种可根据要求调整前后开槽距离的纸板开槽装置
CN107687692A (zh) 一种方便更换过滤网的通风窗
CN203865668U (zh) 薄膜收卷装置
CN203917478U (zh) 一种渔船船板整形机
CN109296971B (zh) 一种食品包装用的照明灯
CN203084982U (zh) 激光笔
CN106847120A (zh) 一种旋转式教育宣传栏
CN207890474U (zh) 异形同步齿形带排布多层扁管换热器芯体机构
CN203362000U (zh) 百叶窗升降翻转器的卷轮系统的翻转机构
CN202321723U (zh) 吹膜机组的收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