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91705U -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91705U
CN204291705U CN201420753866.5U CN201420753866U CN204291705U CN 204291705 U CN204291705 U CN 204291705U CN 201420753866 U CN201420753866 U CN 201420753866U CN 204291705 U CN204291705 U CN 204291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iece
cable fixing
face
ho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3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祥
韩六二
杨静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53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91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91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91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固定件,该线缆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端面与内端面、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外端面、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外端面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端面的过线通孔;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贯通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且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线缆固定件开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过线通孔之间的第一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线通孔、第一凹槽以及第一孔,简化了线缆与电子设备壳体的固定操作,使得线缆固定进一步方便了。

Description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将线路板封装在壳体中,而线路板一般通过线缆与电子设备外界连接,因此,线缆需要穿过电子设备的壳体与外界相连。为防止因线缆拉扯而导致线缆的接头与线路板脱离或损坏线路板,在固定线缆时一般都会设置一固定结构将线缆卡合在壳体的上下壳体之间作为保护。现有线缆的固定结构在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固定时,需要在产品的壳体组装前就先行把线缆的固定结构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固定在一起,否则线缆的固定结构在产品壳体组装后就无法再组装了,如此,给线缆的固定带来了不便。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固定件,旨在解决线缆与电子设备壳体固定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固定件,该线缆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端面与内端面、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外端面、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外端面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端面的过线通孔;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贯通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且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线缆固定件开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过线通孔之间的第一孔。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线通孔的轴向方向呈一夹角;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顶面开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过线通孔之间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为贯穿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通孔;贯穿所述外端面与所述内端面的通孔;连通所述外端面的缺口或者连通内端面的缺口中任意一种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端面、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两两垂直设置;所述过线通孔垂直于所述外端面;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变形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内端面、底面以及第二侧面两两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顶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
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内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内端面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倒角。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件在靠近所述外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一远离所述过线通孔轴向方向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外端面的侧壁与所述外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顶面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靠近所述内侧面的一端设有第三倒角;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远离所述内端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内端面的一侧相平齐;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底面设有对称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中心对称面的第二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线缆固定件的材料为软质橡胶或硅胶。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线缆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缆固定件中设置过线通孔,线缆可以直接从过线通孔中穿过,因此,线缆固定的位置可以灵活选择。由于线缆固定件使用软胶材料制成,所以可以将线缆固定件直接塞入电子设备壳体的通孔中。装配时,首先将线缆穿过线缆固定件的过线通孔,然后将装配有线缆的线缆固定件塞入电子设备壳体的通孔中,再加上第一凹槽与电子设备壳体的卡接、第一凹槽与第一孔之间材料的形变对电子设备壳体施加的预压力。线缆固定件的设计既方便了线缆固定件与电子设备壳体的装配,也进一步增强了线缆固定件与电子设备壳体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固定件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固定件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线缆固定件沿III-III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线缆固定件与线缆、电子设备壳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线缆固定件组件沿V-V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固定件,参照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线缆固定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端面1与内端面2、相对设置的顶面3与底面(未标示)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与第二侧面6。外端面1、顶面3以及第一侧面5两两相邻设置。线缆固定件100于外端面1开设有贯穿至内端面2的过线通孔11。线缆固定件100于第一侧面5开设有贯通顶面3与底面(未标示)且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300卡接以固定线缆固定件100的第一凹槽51。线缆固定件100开设有一位于第一凹槽51与过线通孔11之间的第一孔31。
在本实施例中,在线缆固定件100中设置过线通孔11,线缆200可以直接从过线通孔11中穿过,因此,线缆200固定的位置可以灵活选择。由于线缆固定件100使用软胶材料制成,所以可以将线缆固定件200直接塞入电子设备壳体300的通孔中,而无需考虑电子设备的壳体是否已经组装完成。装配时,首先将线缆200穿过线缆固定件100的过线通孔11,然后将装配有线缆200的线缆固定件100塞入电子设备壳体300的通孔(未标示)中。第一凹槽51与电子设备壳体300的卡接、第一凹槽51与第一孔31之间材料的形变对电子设备壳体300施加的预压力使得线缆固定件100的设计既方便了线缆固定件100与电子设备壳体300的装配,也进一步增强了线缆固定件100与电子设备壳体300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线缆固定件100于第二侧面6开设有贯通顶面3与底面(未标示)且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300卡接以固定线缆固定件100的第二凹槽61。第二凹槽61线缆固定件100于顶面3开设有一位于第二凹槽61与过线通孔11之间的第二孔32。第二凹槽61与第一凹槽51的结构相同。第二孔32与第一孔31结构相同。
在第二侧面6设置第二凹槽61与第二孔32,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线缆固定件100与被卡接的电子设备的壳体300之间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孔31为贯穿顶面3和底面(未标示)的通孔;也可以是贯穿外端面1与内端面2的通孔;或者是连通外端面1的缺口;或连通内端面2的缺口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将第一孔31与第二孔32设置为缺口形式,可以进一步增大相对应第一凹槽51与第二凹槽61附近材料的可变形量,方便线缆固定件100的固定。
进一步地,外端面1、顶面3以及第一侧面5两两垂直设置。过线通孔11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外端面1。第一凹槽5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面3。第一孔31的轴向垂直于顶面3。内端面2、底面(未标示)以及第二侧面6两两垂直设置。第二凹槽6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面3。第二孔32的轴向垂直于顶面3。
此外,将线缆固定件100本体设置为规则的形状,一方面便于线缆固定件100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方便线缆固定件100与被卡接的电子设备的壳体300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61与第一凹槽51相对于第一侧面5与第二侧面6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第二孔32与第一孔31相对于第一侧面5与第二侧面6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如此,线缆固定件100整体的变形将变得更加匀称,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如果线缆固定件100需要重复使用,则对称的结构设计还能延长线缆固定件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线缆固定件100于内端面2与第一侧面5和第二侧面6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倒角7,也就是说内端面2与第一侧面5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7,内端面2与第二侧面6也设有第一倒角7。线缆固定件100于内端面2与顶面3和底面(未标示)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倒角8,也就是说内端面2与顶面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8,内端面2与地面的连接处也设有第二倒角8。请参照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线缆200穿过线缆固定件100的过线通孔11,然后线缆固定件100整体塞入电子设备壳体300的通孔(未标示)中。第一倒角7与第二倒角8在装配时能起到导引的作用,减少装配阻力也方便对准。将线缆固定件100的材料设置为软胶类材料,如此,可以将线缆200固定100件直接塞入被卡接的壳体300的通孔中,既方便又快捷。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固定件100在靠近外端面1的位置设置有一远离过线通孔11轴向方向的凸缘12,凸缘12位于第一凹槽51靠近外端面1的侧壁与外端面1之间,或者也可以认为凸缘12位于线缆固定件100的外端。设置凸缘12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线缆固定件100过度塞入被卡接的电子设备壳体300。
进一步地,线缆固定件100于顶面3位于第一孔31与第二孔32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33。第一限位凸起33用于与51配合共同抵挡被卡接电子设备壳体300以防止线缆固定件100脱落。第一限位凸起33靠近内端面2的一端设有第三倒角9。第三倒角9的斜面所起的作用与第一倒角7和第二倒角8的斜面所起的作用相同。第一限位凸起33远离内端面2的一侧与第一凹槽51及第二凹槽61靠近内端面2的一侧相平齐。线缆固定件100于底面(未标示)设有对称于顶面3与底面的中心对称面的第二限位凸起(未标示)。在顶面3与底面都设置第二限位凸起(未标示)可以进一步增强防止线缆固定件100往外脱落的强度。
进一步地,线缆固定件100的材料为软质橡胶或硅胶。从而线缆固定件100具有较佳的弹性变形性能,线缆固定件100更容易和壳体300的通孔装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线缆固定件100及用于固定线缆固定件100的壳体30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端面与内端面、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外端面、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外端面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端面的过线通孔;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贯通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且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线缆固定件开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过线通孔之间的第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第二凹槽,所述线缆固定件开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过线通孔之间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为贯穿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通孔或者贯穿所述外端面与所述内端面的通孔;或者连通所述外端面的缺口或者连通内端面的缺口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面、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两两垂直设置;所述过线通孔垂直于所述外端面;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一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内端面、底面以及第二侧面两两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顶面;所述第二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中心对称面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内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内端面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倒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在靠近所述外端面的位置设置有一远离所述过线通孔轴向方向的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外端面的侧壁与所述外端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顶面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靠近所述内端面的一端设有第三倒角;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远离所述内端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内端面的一侧相平齐;所述线缆固定件于所述底面设有对称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中心对称面的第二限位凸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件的材料为软质橡胶或硅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固定件及用于固定所述线缆固定件的壳体。
CN201420753866.5U 2014-12-03 2014-12-03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291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3866.5U CN204291705U (zh) 2014-12-03 2014-12-03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3866.5U CN204291705U (zh) 2014-12-03 2014-12-03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91705U true CN204291705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7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3866.5U Active CN204291705U (zh) 2014-12-03 2014-12-03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91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3412A (zh) * 2017-05-24 2018-1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线夹及家用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3412A (zh) * 2017-05-24 2018-1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线夹及家用电器
CN108933412B (zh) * 2017-05-24 2024-04-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出线夹及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1705U (zh) 线缆固定件及具有该线缆固定件的电子设备
CN103015678A (zh) 一种直接拼接的地板
CN201800913U (zh) 系留承力连接器
CN105375129A (zh) 一种玻封接线柱
CN204304105U (zh) 电器附件上的电源线及其电器附件
CN20786845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851584U (zh) 带把手的空压机导风罩
CN106816754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287563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组合治具
CN201826596U (zh) 栅栏
CN206212469U (zh) 一种驱动电源外壳
CN204256225U (zh) 一种微型封装光收发模块
CN205716529U (zh) 一种带电源隔离结构的led球泡灯
CN204216097U (zh) 电池胶框及具有这种电池胶框的电池
CN203099457U (zh) 一种led光源
CN213402682U (zh) 拼接式电机接线板
CN204315552U (zh) 晶片封装结构
CN202917465U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
CN203848214U (zh) Led模块线条灯
CN210837770U (zh) 一种整流二极管
CN202500337U (zh) 一种三节式螺杆
CN206697700U (zh) 手机内部元器件连接线
CN207442648U (zh) 电机之定子铁芯与电路板组装结构
CN210838497U (zh) 一种拆卸式配电柜
CN216488046U (zh) 一种封装芯片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