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7087U -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 Google Patents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7087U
CN204287087U CN201420659304.4U CN201420659304U CN204287087U CN 204287087 U CN204287087 U CN 204287087U CN 201420659304 U CN201420659304 U CN 201420659304U CN 204287087 U CN204287087 U CN 204287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heat insulation
cover
heating plate
adhes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93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
彭春斌
鲁良文
章卫东
钱立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ING JINGGONG LIYA SPECIAL W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ING JINGGONG LIYA SPECIAL W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ING JINGGONG LIYA SPECIAL W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ING JINGGONG LIYA SPECIAL W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93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7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7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70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粘漆包线生产中的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本装置包括构成加热平台的加热板,加热板板面上布置若干接线柱;加热板上方布置隔热观察罩,隔热观察罩上具备透明观察窗;所述隔热观察罩与加热板间具备铰接段;隔热观察罩上布置用于安全预警的接触开关,以隔热观察罩上的与加热板间的铰接处所在端为其后端,接触开关布置于隔热观察罩的前端部位处;所述接触开关的工作端指向加热板板面布置。本装置通过与外部恒流恒压电源以及加热时长控制组件的配合,可满足目前自粘线圈加热检测时的简洁操作性要求,同时安全性和检测效率均可得到有效提升。

Description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粘漆包线生产中的检测装置,具体涉及漆包线自粘性能检测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背景技术
普通漆包线在绕成线圈绕阻后,通过浸漆、烘干成型,上述生产过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粘漆包线,在公告号为CN102709047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自粘线圈成型机及自粘线圈成型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均有所描述,是一种在漆包线生产时表面涂有自粘漆,在绕成线圈绕阻后,通过加热系统对半成品自粘线圈加热、烘烤,使其使漆包线外层的自粘层软化、粘结成型,从而不需要浸漆、烘干这一过程的加工方式。其成型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因此在目前被作为新型的制作工艺被较为广泛的使用在漆包线线圈成型流程内。自粘漆包线的粘合能力是自粘漆包线的其中一个重要性能。自粘漆包线加热检测装置就是检测自粘漆包线的粘合能力能否满足顾客要求的装置,同时也能为自粘漆包线的生产工艺调整提供依据。受实验室空间环境的影响,实验室内不可能采用生产线中庞大的加热设备。目前的测试都采用烘箱,以270℃温度进行培烘,并在达到指定加热时间后,再取出线圈进行观察,以获得其线圈粘合情况。上述检测方式,一方面效率较低,由于烘箱的加热热量,每次烘箱加热完毕后,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取出线圈并目视观测。另一方面,每次取料时,都需要专门工具进行防热处理,手续繁琐而安全性亦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此外,烘箱相对于实验室的空间而言仍旧较为庞大,同时耗电高。如何寻求一种结构简单而合理的自粘线圈加热检测用加热装置,以在保证其检测安全性的同时,简化其操作方式,提升其检测效率,为本领域实验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而体积小巧的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为自粘线圈加热时的自粘性检测构建了完善的硬件平台。通过与外部恒流恒压电源以及加热时长控制组件的配合,可满足目前自粘线圈加热检测时的简洁操作性要求,同时安全性和检测效率均可得到有效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本检测盒包括构成加热平台的加热板,加热板板面上根据自粘线圈所需接线头数布置若干接线柱;所述加热板上方布置可启闭的罩设范围覆盖自粘线圈及接线柱的隔热观察罩,所述隔热观察罩上至少具备一段便于观察其内自粘线圈粘合情况的透明观察窗;所述隔热观察罩与加热板间具备铰接段;隔热观察罩上布置用于安全预警的接触开关,以隔热观察罩上的与加热板间的铰接处所在端为其后端,接触开关布置于隔热观察罩的前端部位处;所述接触开关的工作端指向加热板板面布置。
所述隔热观察罩外形呈方形盒体状,其与加热板间的铰接处布置于隔热观察罩的后侧边处,隔热观察罩的顶端盒面构成前述透明观察窗。
所述接触开关为两个且分置于方形盒体状的隔热观察罩内的前侧边的两角端处。
所述隔热观察罩的前端面布置便于握持的手把。
所述接线柱为两个,加热板在接线柱旁侧还布置用于放置自粘线圈的置物台,所述置物台所用材料为耐热材质。
所述透明观察窗为耐热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摒弃了传统的烘箱加热方式所导致的诸多缺陷,通过采用更为先进的电加热工艺,从而使自粘线圈的加热方式从由外而内变为由内而外加热。一方面,通过以外部的恒压恒流电源提供了本接线盒以恒压和恒流供应,而外部的加热时长控制组件则保证了对于本接线盒 内的自粘线圈加热时段的精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其自粘线圈和接线柱整体纳入隔热观察罩内,从而保证了对于外部人员的安全性。透明观察窗则进一步提升了其安全效果,更为对于其内的自粘线圈的整个粘合过程提供了全过程目视保证。由于电加热方式由内而外,其热量散发更低,耗电量更小。而较之传统的全密闭的不利观察的烘箱结构,具备透明观察窗的体积小巧的隔热观察罩显然更为符合实验室的全程观测需求,其观测效果更能得到有效保证。控制组件定时关闭时,也即是观测结束时。其检测效率更好,操作也更为简便,安全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2)、隔热观察罩的铰接结构和其上接触开关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在需要使用时,只需打开隔热观察罩,放入自粘线圈后,直接合上隔热观察罩即可实验。而在此过程中,接触开关则必须在隔热观察罩完全扣合在加热板上时,其感应端方才感应到信号导通控制电路,之后才能进行正常操作。当隔热观察罩不扣合或扣合不严密而可能产生实验事故时,接触开关的感应端始终感应不到加热板板面,也就不会接通控制电路,后续的实验操作也就无法进行,从而促使实验人员检查加热组件,进而达到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效果。
3)、实际上,隔热观察罩的设计机构可为多种。本实用新型以方盒状作为其基本结构,以其盒顶整体形成透明观察窗,以手把来强化其操作便捷性,从而构成其整体的使用结构。大面积的透明观察窗,更利于实验人员进行目视观察,从而更利于适时收集其在线加热情况。通过其加热过程的对比,进而为后续的判断自粘线圈的自粘性提供良好保证。
4)、考虑到自粘线圈在电加热时所产生的部分逸散热量,此处设置耐热的置物台,以确保加热板的实际使用寿命,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打开状态图。
图示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0-加热板  20-接线柱  30-隔热观察罩  31-透明观察窗
40-接触开关  50-手把  60-置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系统,大体包括由集成控制箱所构成的加热时长控制组件、本检测盒以及提供本装置以电力供应的外部恒压恒流电源。使用时,连接上述三者,通过本装置对于自粘线圈进行电加热;以外部恒压恒流电源提供加本装置赖以工作的恒流恒压;以加热时长控制组件限定和控制恒流电源的电源通断时间;从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正常检测效果。加热时长控制组件,其所具备的诸多功能在目前现有集成控制领域内均可获知,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彼此呈单边铰接布置的长方块状的加热板10和布置于加热板10板面以上的与之扣合的隔热观察罩30。加热板上布置两根接线柱20,两根接线柱20旁侧布置用于放置自粘线圈的具备耐热功能的置物台60。隔热观察罩30的顶端面为透明玻璃覆盖,从而构成可直接目视罩内情况的透明观察窗31。隔热观察罩30在与加热板10铰接边的相对边的两内角角端处布置接触开关40,以作为安全开关使用。在隔热观察罩30没准确扣合在加热板10上,致使接触开关40感应不到加热板10时,也就始终不接通正常的加热电路,甚至可发出警报提醒现场实验人员立刻进行重新检查,以确保现场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1、根据不同线规的要求,将自粘漆包线绕成规定圈数的自粘线圈,放在本检测盒的置物台60上,自粘线圈的两端分别接在两接线柱20上。
2、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换算该自粘线圈检测时所需的加热电流和加热时间。通过调整加热电流并设定加热时间,以对自粘线圈两端通电。
3、由于自粘线圈自身的电阻,通电后自粘线圈产生热量。此热量的大小与电流、线圈自身的电阻、加热时间有关。设定加热时间到达时,系统自动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自粘线圈的变化亦可全程目视监控,并记录在案。
5、打开隔热观察罩30,拧松接线柱20,取下自粘线圈,查看自粘线圈粘合情况,判断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
上述系统通过恒流、定时对自粘漆包线绕成规定圈数的线圈进行加热,产生热量,使自粘漆包线温度升高,从而能够对自粘漆包线表面自粘漆自行粘合过程均可目视监控。在粘合完成后,再通过查看自粘漆包线表面粘合情况来最终判断自粘漆包线自粘能力,其检测更为客观全面。本检测盒体积小巧,电加热方式也来了更简便的操作,同时安全性和检测效率均可得到有效提升,显然更为符合目前实验操作结构的高效率性和便捷操作的使用需求。

Claims (6)

1.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本检测盒包括构成加热平台的加热板(10),加热板(10)板面上根据自粘线圈所需接线头数布置若干接线柱(20);所述加热板(10)上方布置可启闭的罩设范围覆盖自粘线圈及接线柱的隔热观察罩(30),所述隔热观察罩(30)上至少具备一段便于观察其内自粘线圈粘合情况的透明观察窗(31);所述隔热观察罩(30)与加热板(10)间具备铰接段;隔热观察罩(30)上布置用于安全预警的接触开关(40),以隔热观察罩(30)上的与加热板(10)间的铰接处所在端为其后端,接触开关(40)布置于隔热观察罩(30)的前端部位处;所述接触开关(40)的工作端指向加热板(10)板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观察罩(30)外形呈方形盒体状,其与加热板(10)间的铰接处布置于隔热观察罩(30)的后侧边处,隔热观察罩(30)的顶端盒面构成前述透明观察窗(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开关(40)为两个且分置于方形盒体状的隔热观察罩(30)内的前侧边的两角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观察罩(30)的前端面布置便于握持的手把(5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20)为两个,加热板(10)在接线柱(20)旁侧还布置用于放置自粘线圈的置物台(60),所述置物台(60)所用材料为耐热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观察窗(31)为耐热玻璃。
CN201420659304.4U 2014-11-05 2014-11-05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7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304.4U CN204287087U (zh) 2014-11-05 2014-11-05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9304.4U CN204287087U (zh) 2014-11-05 2014-11-05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7087U true CN204287087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7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930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7087U (zh) 2014-11-05 2014-11-05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7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834A (zh) * 2019-11-14 2020-01-3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2834A (zh) * 2019-11-14 2020-01-31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CN110732834B (zh) * 2019-11-14 2021-05-28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轴承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4121U (zh) 一种电烤箱
CN202362418U (zh) 方便操作的电工薄膜耐压测试仪
CN102520009A (zh) 降温涂料降温性能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6378205U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红外测温仪
CN204287087U (zh) 自粘线圈加热测试用检测盒
CN204287086U (zh) 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检测装置
CN206096262U (zh) 一种恒温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CN105509429A (zh) 一种智能分层茶叶烘干柜
CN104374794A (zh) 一种自粘线圈加热检测装置
CN202479118U (zh) 一种烘箱
CN202066310U (zh) 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箱
CN103654160A (zh) 一种可调温水杯
CN204694660U (zh) 一种传热系数测试用温度数据采集装置
CN204499708U (zh) 一种快速烘干的雨伞
CN206596251U (zh) 一种工作状态智能控制的安全电热毯
CN204439649U (zh) 一种双通道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
CN204694369U (zh) 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用温度检测系统
CN204045686U (zh) 一种新型高温化成箱
CN204085173U (zh) 一种pid的on/off控制单相晶闸管加热的铝保温炉
CN203337737U (zh) 成品电缆电阻测量装置
CN102960931B (zh) 干湿自动检测直发器
CN205103191U (zh) 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检测装置
CN205300771U (zh) 新型手持式红外测温仪
CN2877682Y (zh) 带温度测量装置的炒药机
CN204914563U (zh) 传感器元件粘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