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5520U -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5520U
CN204285520U CN201420754480.6U CN201420754480U CN204285520U CN 204285520 U CN204285520 U CN 204285520U CN 201420754480 U CN201420754480 U CN 201420754480U CN 204285520 U CN204285520 U CN 204285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parking electrode
sparking
arc line
electrod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544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大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7544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5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5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552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电路板、电池、高压发生装置、电弧发生头和开关键,所述的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每组放电电极组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电连接于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多个放电电极组内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在纵向方向相互平行间隔或相互交叉分布,且多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空间在纵向方向相互连通构成纵向电弧点燃区,该纵向电弧点燃区的上方空间和/或两侧空间为供受点燃物进入到纵向电弧点燃区内的开放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点烟操作体验好,点烟效率高。

Description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弧式打火机,具体是指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们普遍使用的打火机有电子打火、压电陶瓷打火、打火石摩擦点火等,虽然上述打火机已经应用多年,技术成熟,但由于使用时,必须添加燃料如汽油、液化气等,因此,对使用者来说,仍存在使用不便、不安全和不清洁等问题。
为解决传统打火机所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电弧式打火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896052Y的一种电弧打火机(公开日2007年5月2日),其技术方案包括电池、高压发生装置、放电电极和开关,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入端通过开关与电池相连,输出端与放电电极相连,该高压发生装置用于提供高压、并向放电电极提供放电的电能,放电电极用于产生电弧。该电弧打火机省去了灌装燃料的过程,使用时更清洁卫生且消除了家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检索,现有技术中基于上述电弧打火机出现以下技术改进: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3656980 U公开了一种多火电弧打火机(公开日2014年06月18日),其结构包括电弧发生头,该电弧发生头包括绝缘瓷杯和设置在绝缘瓷杯上的至少两组电弧头,每组电弧头由正、负两根金属导线或两片金属片构成。该多火电弧打火机存在的问题是:多组电弧头产生电弧的各金属导线的放弧点位于同一高度的平面上,因此,其形成的电弧加热区在同一高度的平面上。点烟时,为了使得香烟能够尽快点燃,需要将香烟的插入到电弧加热区平面的角度尽可能满足香烟与电弧加热区平面垂直相交,才能实现二者有足够相交的加热面积,进而保障点烟速度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点烟过程中,消费者对点烟的角度往往非常随意,有喜欢将香烟头部从上插入到打火机的点烟加热区,也有喜欢将香烟头部从侧向横向插入到打火机的点烟加热区,也有喜欢将香烟头部斜向下插入到打火机的点烟加热区,因此,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多火电弧打火机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因点烟角度不理想,而无法保障足够的点烟面积,使得点烟效率非常差,经常需要多次点烟动作才能将香烟点燃。
对于打火机这种日用品而言,需要严格限制消费者的点烟动作才能实现较理想的点烟效果,是很难让消费者接受和喜爱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点烟效率高,且对消费者点烟角度限制少,从而改善点烟客户体验效果的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外壳、电路板、电池、高压发生装置、电弧发生头和开关键,电池的输出端与高压发生装置供电连接,所述的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每组放电电极组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电连接于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多个放电电极组内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在纵向方向相互平行间隔或相互交叉分布,且多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空间在纵向方向相互连通构成纵向电弧点燃区,该纵向电弧点燃区的上方空间和/或两侧空间为供受点燃物进入到纵向电弧点燃区内的开放区。
通过本设置,将多组放电电极组所形成电弧在纵向上进行布置,总而形成纵向电弧点燃区,如此设置,按照人的正常拿打火机的习惯,打火机形成的纵向电弧点燃区立于人体前方,在点烟时,无论烟头正下方、斜向下或者水平伸入纵向电弧点燃区内,均能保障纵向电弧点燃区对烟头有足够的加热相交面积,因此,消费者点烟动作非常顺畅,而且点烟效率高,客户体验非常好,市场竞争力好。
进一步设置是至少有两组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设置是至少有两组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相交设置。本设置,提高了两种常用的放电电极组的电弧布置形式。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绝缘支架包括有两只相互纵向分立设置的支撑臂,每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和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只支撑臂上,且两放电电极的放电端均凸起外露于支撑臂的内壁上。通过本设置,两个支撑臂之间空间的两侧以及上方空间构成了供受点燃物进入到纵向电弧点燃区内的开放区,方便了机构布置。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绝缘支架的两个支撑臂的外侧壁开设在有导线嵌位通槽,所述的绝缘支架上设置多个连通导线嵌位通槽和支撑臂的内壁外侧区域的电极插孔,所述的放电电极插接固定于电极插孔上,所述的导线嵌位通槽内嵌位设置有用于连接高压发生装置输出端和放电电极的电导线。通过本设置,使得绝缘支架上的放电电极布置以及供电合理紧凑。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放电电极和电导线为一体设置。本设置,简化了机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电极插孔内嵌装固定设置有隔热套筒,隔热套筒中心设置有隔热套筒中心孔,所述的放电电极穿过隔热套筒中心孔并且其放电端外露于隔热套筒之外。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绝缘支架上相对于两个支撑臂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挡渣板。通过本设置,使得纵向电弧点燃区在对受点燃物进行点燃时所产生的灰烬被该横挡渣板所阻隔,防止该灰烬掉落到地上或者进入到打火机壳体内部。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壳包括有下壳体、头盖以及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上端面上的中架,该中架包括中架板以及凸起设置于中架板上的一对供绝缘支架的两个支撑臂插接固定的支撑臂外框架,该支撑臂外框架的顶壁与支撑臂的顶部限位配合,所述的中架板上设置与所述的绝缘支架上的横挡渣板互补密封配合的中架板通孔。通过设置,使得纵向电弧点燃区在对受点燃物进行点燃时所产生的灰烬进入到中架下方的下壳体内部。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头盖上设置有铰接板,该铰接板铰接设置于中架上,所述的铰接板的下边角设置有凸轮部,该凸轮部上铰接设置有联动杆,所述的中架相对于联动杆的下侧转动设置有弹簧筒,该弹簧筒的上端设置有筒腔,筒腔内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的联动杆的下端活动插设于筒腔内并与伸缩弹簧作用抵接,所述的弹簧筒的下端凸起设置有压板,所述的下壳体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放电电极组是否供电的保护开关,所述头盖在其打开状态下压板与保护开关压接并使保护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头盖在关闭状态下压板与保护开关相分离并使保护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通过本设置,使得只有头盖打开状态下,才能使得放电电极组得到供电,从而保障打火机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点烟操作体验好,点烟效率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视图
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放电电极组产生双束平行电弧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放电电极组产生双束交叉电弧的示意图;
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弧发生头结构示意图;
图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架结构示意图;
图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保护开关的作用原理图。
图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弧发生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1、电路板2、电池3、高压发生装置4、电弧发生头5和开关键K2,本实施例所述的开关键K2为按压式开关或者感应开关,其中感应开关包括有触摸感应式开关和激光感应时开关,通过该开关键驱动电路板2上的驱动电路控制电弧发生头5得电或断电,进行实现点火和关闭操作。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池3优选为可充电锂电池。另外,所述的高压发生装置4优选为市售的微型高频变压器。本实施例电池3的输出端与高压发生装置4供电连接,所述的电弧发生头5包括有绝缘支架51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51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52,每组放电电极组52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521,该放电电极521电连接于高压发生装置4的高压输出端,放电电极521在得到高压电的状态下相互之间进行电弧放电,所述多个放电电极组52内的两放电电极521之间的电弧连线在纵向方向相互平行间隔或相互交叉分布,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产生两束平行电弧的示意,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产生两束交叉电弧的示意,该电弧的布置只需要将每组放电电极组52中的放电电极521在绝缘支架51的纵向分布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实现。
另外,本实施例多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空间在纵向方向相互连通构成纵向电弧点燃区7,该纵向电弧点燃区的上方空间71和两侧空间72为供受点燃物进入到纵向电弧点燃区7内的开放区,该受点燃物一般为消费者需要进行点火的物品,如香烟或者纸张等等。
本实施例设置有两组放电电极组52,且两组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或者两组放电电极组52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相交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支架51包括有两只相互纵向分立设置的支撑臂511,每个放电电极组52的两放电电极521和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只支撑臂511上,且两放电电极521的放电端5211均凸起外露于支撑臂511的内壁上,所述的绝缘支架51的两个支撑臂511的外侧壁开设在有导线嵌位通槽5111,所述的绝缘支架51上设置多个连通导线嵌位通槽5111和支撑臂的内壁外侧区域的电极插孔5112,所述的放电电极521插接固定于电极插孔5112上,所述的导线嵌位通槽5111内嵌位设置有用于连接高压发生装置4输出端和放电电极的电导线522,本实施例所述的放电电极521和电导线522为一体设置,即均为电缆线。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支架51上相对于两个支撑臂511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挡渣板512,所述外壳包括有下壳体11、头盖12以及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1的上端面上的中架13,该中架13包括中架板131以及凸起设置于中架板131上的一对供绝缘支架的两个支撑臂插接固定的支撑臂外框架132,该支撑臂外框架132的顶壁1321与支撑臂511的顶部5113限位配合,所述的中架板131上设置与所述的绝缘支架51上的横挡渣板512互补密封配合的中架板通孔1311。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头盖12上设置有铰接板121,该铰接板121铰接设置于中架13上,所述的铰接板121的下边角设置有凸轮部122,该凸轮部122上铰接设置有联动杆123,所述的中架13相对于联动杆的下侧转动设置有弹簧筒133,该弹簧筒133的上端设置有筒腔1331,筒腔1331内设置有伸缩弹簧1332,所述的联动杆123的下端活动插设于筒腔1331内并与伸缩弹簧1332作用抵接,所述的弹簧筒133的下端凸起设置有压板1333,所述的下壳体11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放电电极组52是否供电的保护开关K1,所述头盖12在其打开状态下压板1333与保护开关K1压接并使保护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头盖12在关闭状态下压板1333与保护开关K1相分离并使保护开关K1处于断开状态。本实施例在头盖12打开过程中,凸轮部122同时转动,并驱动联动杆123做压缩伸缩弹簧运动,从而使得弹簧筒133向保护开关K1方向转动,进而使得压板1333压在保护开关K1上使其导通,反之,在头盖12处于关闭下,压板1333回位,并与保护开关K1相分离。如图6所示,该保护开关连接于电路板上的驱动电路中,图6中K1可以采用微动开关等电器开关来实现,图6中K2为开关键。
本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支架51采用耐热耐燃隔热材料制成,本实施例该绝缘支架51优选为陶瓷材质制成。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电极插孔5112内嵌装固定设置有隔热套筒5114,隔热套筒5114中心设置有隔热套筒中心孔5115,所述的放电电极521穿过隔热套筒中心孔5115并且其放电端5211外露于隔热套筒5114之外。本实施例该隔热套筒5114可采用陶瓷、石墨、石棉等隔热耐燃材质制成。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电路板、电池、高压发生装置、电弧发生头和开关键,电池的输出端与高压发生装置供电连接,所述的电弧发生头包括有绝缘支架以及设置于绝缘支架上的多组放电电极组,每组放电电极组均包括有相互放电配合的两只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电连接于高压发生装置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放电电极组内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在纵向方向相互平行间隔或相互交叉分布,且多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空间在纵向方向相互连通构成纵向电弧点燃区,该纵向电弧点燃区的上方空间和/或两侧空间为供受点燃物进入到纵向电弧点燃区内的开放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组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组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弧连线相互相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支架包括有两只相互纵向分立设置的支撑臂,每个放电电极组的两放电电极和分别固定设置于两只支撑臂上,且两放电电极的放电端均凸起外露于支撑臂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支架的两个支撑臂的外侧壁开设在有导线嵌位通槽,所述的绝缘支架上设置多个连通导线嵌位通槽和支撑臂的内壁外侧区域的电极插孔,所述的放电电极插接固定于电极插孔上,所述的导线嵌位通槽内嵌位设置有用于连接高压发生装置输出端和放电电极的电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电极和电导线为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插孔内嵌装固定设置有隔热套筒,隔热套筒中心设置有隔热套筒中心孔,所述的放电电极穿过隔热套筒中心孔并且其放电端外露于隔热套筒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支架上相对于两个支撑臂底部之间设置有横挡渣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下壳体、头盖以及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上端面上的中架,该中架包括中架板以及凸起设置于中架板上的一对供绝缘支架的两个支撑臂插接固定的支撑臂外框架,该支撑臂外框架的顶壁与支撑臂的顶部限位配合,所述的中架板上设置与所述的绝缘支架上的横挡渣板互补密封配合的中架板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盖上设置有铰接板,该铰接板铰接设置于中架上,所述的铰接板的下边角设置有凸轮部,该凸轮部上铰接设置有联动杆,所述的中架相对于联动杆的下侧转动设置有弹簧筒,该弹簧筒的上端设置有筒腔,筒腔内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的联动杆的下端活动插设于筒腔内并与伸缩弹簧作用抵接,所述的弹簧筒的下端凸起设置有压板,所述的下壳体设置有用于控制向放电电极组是否供电的保护开关,所述头盖在其打开状态下压板与保护开关压接并使保护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的头盖在关闭状态下压板与保护开关相分离并使保护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CN201420754480.6U 2014-12-04 2014-12-04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85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4480.6U CN204285520U (zh) 2014-12-04 2014-12-04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54480.6U CN204285520U (zh) 2014-12-04 2014-12-04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5520U true CN204285520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54480.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85520U (zh) 2014-12-04 2014-12-04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5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560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周大虎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560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周大虎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2560B (zh)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CN203442879U (zh) 一种电弧点烟器
CN204285520U (zh) 具有纵向多电弧束分布的电弧式打火机
CN204943559U (zh) 一种接近感应点火的电弧点烟器
JP3237190U (ja) 電気加熱喫煙具に用いる加熱装置及び電気加熱喫煙具
CN204629562U (zh) 一种电弧式打火机
WO2024077762A1 (zh) 电生火电路及电火灶
KR200464859Y1 (ko) 회전식 숯점화장치
CN205909343U (zh) 一种气电双火打火机
CN203928000U (zh) 一种翻盖式电弧打火机
CN208523785U (zh) 一种带电弧点烟器的烤烟电子烟
CN207751014U (zh) 一种电能点烟器
CN208901434U (zh) 具有打火轮点火功能的电弧打火机
CN210832083U (zh) 一种电气两用打火机
CN205606634U (zh) 电弧打火机
CN205592999U (zh) 一种多电热单元的点烟器
CN206094161U (zh) 一种采用双打火装置的电打火机
CN205065796U (zh) 带有酒精测试功能的接近感应点火控制电弧式点烟器
CN214840965U (zh) 一种煤油点火装置
CN219160413U (zh) 一种可手动移动点烟头的吸烟区点烟器
US20100043774A1 (en) Knob igniter of a gas stove
CN210069917U (zh) 一种电弧打火机
CN204100293U (zh) 一种电火花打火机
CN204665348U (zh) 一种具有摇晃点火功能的电弧打火机
CN215951495U (zh) 一种油电两用打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0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