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4345U -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4345U
CN204284345U CN201420761530.3U CN201420761530U CN204284345U CN 204284345 U CN204284345 U CN 204284345U CN 201420761530 U CN201420761530 U CN 201420761530U CN 204284345 U CN204284345 U CN 20428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ostylus axostyle
gear
differential mechanism
cave
attachme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615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堂评
杨民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A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TA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TA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TA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615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43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包括一动力输入齿轮轴、一差速器大齿轮、一第一太阳齿轮、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一第一轴杆、一第二太阳齿轮、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以及一第二轴杆,本实用新型利用该第一太阳齿轮与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该第二太阳齿轮与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且该第一行星齿轮与相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使得所受较小摩擦力的驱动轮上的轴杆反转,且该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及各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可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中,则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可大幅缩小以可装设于电动代步车上。

Description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器,尤指一种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装设于汽车上的差速器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当车辆其中一侧的驱动轮打滑时,尤其行进间一轮在马路而另一轮在沙地或草地时,因差速器的等扭矩作用,全部的动力会传递至打滑的轴杆上,使得打滑一侧的驱动轮快速旋转而空转,而另一侧车轮失去驱动力,使得两驱动轮之间产生很大的转速差,这样会使车辆失去可操控性;
因此,为了解决车辆因两驱动轮之间产生过大的转速差,而造成车辆无法操控的现象,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车辆上装设一限滑差速器而维持可操控性,然而,现有的限滑差速器的齿轮的齿轮比接近,导致限滑效果不佳,另外,现有的限滑差速器主要装设应用于汽车,且现有的限滑差速器使用伞形齿轮而具有一定的体积,并不能适用于电动代步车中,而电动代步车为辅助行动不便或老年人的行动工具,因此,现有电动代步车对于车轮的打滑现象也应全力避免,故设计符合电动代步车用的限滑差速器实有其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差速器有关于两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使得车辆难以操控的缺失,以及现有限滑差速器的体积较为庞大而不适用于电动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利用该第一太阳齿轮与各第一行星齿轮啮合,该第二太阳齿轮与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且该第一行星齿轮与相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使得所受较小摩擦力的驱动轮上的轴杆反转,以达到抵销空转而避免打滑的效果,且该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及各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可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中,则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可大幅缩小以可装设于电动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提出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包括:
一动力输入齿轮轴;
一差速器大齿轮,该差速器大齿轮与该动力输入齿轮轴相啮合,该差速器大齿轮为直立设置,该差速器大齿轮设有两外侧面,该差速器大齿轮的其中一外侧面为第一安装面,其另一外侧面为第二安装面,该差速器大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轴孔,该第一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一太阳齿轮穴,于该第一安装面上且环绕该第一太阳齿轮穴设有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由该第一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相通,该第二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二太阳齿轮穴,于该第二安装面上且环绕该第二太阳齿轮穴,并局部重叠地对应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的位置设有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该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由该第二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相通,各第二行星齿轮穴也与对应位置的各第一行星齿轮穴相通;
一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太阳齿轮嵌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中,该第一太阳齿轮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一太阳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轴孔直线相对;
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各第一行星齿轮嵌设于各第一行星齿轮穴中,各第一行星齿轮与该第一太阳齿轮相啮合;
一第一轴杆,该第一轴杆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轴杆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第一安装面一侧,该第一轴杆依序穿设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轴孔;
一第二太阳齿轮,该第二太阳齿轮嵌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中,该第二太阳齿轮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二太阳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轴孔直线相对;
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各第二行星齿轮嵌设于各第二行星齿轮穴中,各第二行星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该第二行星齿轮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以及
一第二轴杆,该第二轴杆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该第二轴杆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第二安装面一侧,该第二轴杆依序穿设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轴孔,该第二轴杆与该第一轴杆为间隔设置。
前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与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相通,该第一轴杆设有两端,该第一轴杆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一轴杆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该第一轴杆的固定杆穿设于第一轴杆的固定孔,该第一轴杆的固定杆的两端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中。
前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与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相通,该第二轴杆设有两端,该第二轴杆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二轴杆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该第二轴杆的固定杆穿设于第二轴杆的固定孔,该第二轴杆的固定杆的两端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中。
前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该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包括两保护罩,该两保护罩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相固接,其中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一安装面,该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一穿置孔,该第一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一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另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第二安装面,另一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另一穿置孔,该第二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二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
前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各该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均为水平设置的斜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功效增进包括:
1、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各第一行星齿轮与该第一太阳齿轮之间的扭力与各第二行星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之间的扭力不同,使得所受较小摩擦力的驱动轮上的轴杆反转,以达到抵销空转避免打滑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大齿轮设有该第一太阳齿轮穴、第二太阳齿轮穴及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第二行星齿轮穴,使得该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及各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可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中,则本实用新型的体积相较于现有的伞形齿轮差速器大幅缩小而适用于电动代步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差速器大齿轮的放大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差速器大齿轮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差速器大齿轮另一方向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操作状态的另一角度立体外观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沿图10的A-A剖切线的剖面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沿图10的B-B剖切线的剖面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驱动马达                 11 动力输入齿轮轴
20 差速器大齿轮             21 第一安装面
22 第二安装面               23 轴孔
24 第一太阳齿轮穴           25 第一行星齿轮穴
26 第二太阳齿轮穴           27 第二行星齿轮穴
30 第一太阳齿轮             31 穿设孔
32 容置孔                   40 第一行星齿轮
50 第一轴杆                 51 固定孔
52 固定杆                   60 第二太阳齿轮
61 穿设孔                   62 容置孔
70 第二行星齿轮             80 第二轴杆
81 固定孔                   82 固定杆
90 保护罩                   91 穿置孔
92 穿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实用新型内容来实现,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一驱动马达10、一差速器大齿轮20、一第一太阳齿轮30、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40、一第一轴杆50、一第二太阳齿轮60、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70、一第二轴杆80以及两保护罩90,其中:
该驱动马达10于一侧设有一动力输入齿轮轴11,该动力输入齿轮轴11为一水平设置的斜齿轮,该差速器大齿轮20与该动力输入齿轮轴11相互啮合,该差速器大齿轮20为直立设置,该差速器大齿轮20设有两外侧面,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其中一外侧面为第一安装面21,其另一外侧面为第二安装面22,请参看图3至图5该差速器大齿轮20中心轴向贯穿设有一轴孔23,该第一安装面21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一太阳齿轮穴24,该第一太阳齿轮穴24为一圆形槽,于该第一安装面21上且环绕该第一太阳齿轮穴24设有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25,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25由该第一安装面21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24相通,该第二安装面22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二太阳齿轮穴26,该第二太阳齿轮穴26为一圆形槽,于该第二安装面22上且环绕该第二太阳齿轮穴26,并局部重叠地对应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25的位置与形状设有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27,该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27由该第二安装面22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26相通,且各第二行星齿轮穴27也与对应位置的各第一行星齿轮穴25相通;
请参看图1、图2与图6该第一太阳齿轮30嵌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24中,该第一太阳齿轮30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一太阳齿轮30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31,该穿设孔31与该轴孔23直线相对,该第一太阳齿轮30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32,该第一太阳齿轮30的容置孔32与该穿设孔31相通,各第一行星齿轮40嵌设于各第一行星齿轮穴25中,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为水平设置的斜齿轮,且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相啮合,该第一轴杆50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30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第一安装面21一侧,该第一轴杆50依序穿设该第一太阳齿轮30的穿设孔31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轴孔23,该第一轴杆50设有两端,该第一轴杆50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51,且该第一轴杆50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52,该第一轴杆50的固定杆52穿设于该固定孔51,且该固定杆52的两端卡设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30的容置孔32中,使得该第一轴杆5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同步转动;
该第二太阳齿轮60嵌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26中,该第二太阳齿轮60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二太阳齿轮60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61,该穿设孔61与该轴孔23直线相对,该第二太阳齿轮60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62,该第二太阳齿轮60的容置孔62与该穿设孔61相通,各第二行星齿轮70嵌设于各第二行星齿轮穴27中,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为水平设置的斜齿轮,且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相啮合,且该第二行星齿轮70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行星齿轮40相啮合,该第二轴杆80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60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第二安装面22一侧,该第二轴杆80依序穿设该第二太阳齿轮60的穿设孔61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轴孔23,且该第二轴杆80与该第一轴杆50为间隔设置,该第二轴杆80设有两端,该第二轴杆80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81,且该第二轴杆80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82,该第二轴杆80的固定杆82穿设于该固定孔81,且该第二轴杆80的固定杆82的两端卡设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60的容置孔62中,使得该第二轴杆8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同步转动;以及
该两保护罩90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相固接,其中一保护罩90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第一安装面21,该保护罩90轴向贯穿形成一穿置孔91,使得该第一轴杆50穿设于贴靠该第一安装面21的保护罩90的穿置孔91中且穿出该保护罩90,另一保护罩90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20的第二安装面22,另一保护罩90轴向贯穿形成另一穿置孔92,使得该第二轴杆80穿设于贴靠该第二安装面22的保护罩90的穿置孔92中且穿出该保护罩90。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使用时,当该电动代步车为直线走动,且两分别装设于该第一轴杆50及该第二轴杆80上的驱动轮(图未示)均未打滑时,该驱动马达10的动力输入齿轮轴11带动该差速器大齿轮20顺时针转动,因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40及该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70分别嵌设于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25及该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27,让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各第二行星齿轮70随着该差速器大齿轮20转动而顺时针公转,此时,装设于该第一轴杆50及该第二轴杆80上的驱动轮所受的摩擦力相同或在可容忍范围内,故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之间的扭力等于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之间的扭力,使得该第一行星齿轮40与相对应的第二行星形齿轮70相互卡制而不产生自转,而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相啮合,且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相啮合,使得该差速器大齿轮20经由各第一行星齿轮40及各第二行星齿轮70分别带动该第一太阳齿轮30及该第二太阳齿轮60顺时针转动,进一步,使得该第一轴杆50与该第二轴杆80同步顺时针转动。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使用时,当装设于该第一轴杆50上的驱动轮行驶于一般路面,而装设于该第二轴杆80上的驱动轮行驶于沙地或草地等易打滑路面时,该驱动马达10的动力输入齿轮轴11带动该差速器大齿轮20如图11与图12所示顺时针转动,则该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各第二行星齿轮70随着该差速器大齿轮20转动而顺时针公转,然而,此时,因装设于该第一轴杆50上的驱动轮所受的摩擦力大于该第二轴杆80上的驱动轮所受的摩擦力,故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之间的扭力大于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之间的扭力,且该第一行星齿轮40带动对应的第二行星齿轮70自转,让各第一行星齿轮40产生逆时针方向自转,该第二行星齿轮70的自转方向受相对应的第一行星齿轮40带动而顺时针自转,则各第二行星齿轮70的自转带动该第二太阳齿轮60转动,让该第二太阳齿轮60产生逆时针转动,进而让该第二轴杆80逆时针转动,各第一行星齿轮40的逆时针自转带动该第一太阳齿轮30顺时针转动,进而让该第一轴杆50顺时针转动,第二轴杆80逆时针转动能够让装设于该第二轴杆80上的驱动轮反转而降低转速,以抵销空转避免打滑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各第一行星齿轮40与该第一太阳齿轮30之间的扭力与各第二行星齿轮70与该第二太阳齿轮60之间的扭力不同,使得所受较小摩擦力的驱动轮上的第一轴杆50、第二轴杆80反转,以达到抵销空转避免打滑的效果,且该差速器大齿轮20设有该第一太阳齿轮穴24、第二太阳齿轮穴26及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25、第二行星齿轮穴27,使得该第一太阳齿轮30、第二太阳齿轮60及各第一行星齿轮40、第二行星齿轮70可嵌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20中,则本实用新型的体积相较于现有使用伞齿轮的限速差速器大幅缩小,故适用于电动代步车之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包括:
一动力输入齿轮轴;
一差速器大齿轮,该差速器大齿轮与该动力输入齿轮轴相啮合,该差速器大齿轮为直立设置,该差速器大齿轮设有两外侧面,该差速器大齿轮的其中一外侧面为第一安装面,其另一外侧面为第二安装面,该差速器大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轴孔,该第一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一太阳齿轮穴,于该第一安装面上且环绕该第一太阳齿轮穴设有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由该第一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相通,该第二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一第二太阳齿轮穴,于该第二安装面上且环绕该第二太阳齿轮穴,并局部重叠地对应该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穴的位置设有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该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穴由该第二安装面轴向朝内凹设形成且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相通,各第二行星齿轮穴与对应位置的各第一行星齿轮穴相通;
一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太阳齿轮嵌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穴中,该第一太阳齿轮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一太阳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轴孔直线相对;
至少两第一行星齿轮,各第一行星齿轮嵌设于各第一行星齿轮穴中,各第一行星齿轮与该第一太阳齿轮相啮合;
一第一轴杆,该第一轴杆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轴杆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第一安装面一侧,该第一轴杆依序穿设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轴孔;
一第二太阳齿轮,该第二太阳齿轮嵌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穴中,该第二太阳齿轮为直立设置且设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第二太阳齿轮轴向贯穿设有一穿设孔,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轴孔直线相对;
至少两第二行星齿轮,各第二行星齿轮嵌设于各第二行星齿轮穴中,各第二行星齿轮与该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该第二行星齿轮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以及
一第二轴杆,该第二轴杆为一水平设置的杆体且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该第二轴杆设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第二安装面一侧,该第二轴杆依序穿设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的轴孔,该第二轴杆与该第一轴杆为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与第一太阳齿轮的穿设孔相通,该第一轴杆设有两端,该第一轴杆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一轴杆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该第一轴杆的固定杆穿设于第一轴杆的固定孔,该第一轴杆的固定杆的两端固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内侧面径向设有一容置孔,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与第二太阳齿轮的穿设孔相通,该第二轴杆设有两端,该第二轴杆接近该差速器大齿轮的一端径向贯穿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二轴杆包括一直立设置的固定杆,该第二轴杆的固定杆穿设于第二轴杆的固定孔,该第二轴杆的固定杆的两端固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的容置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包括两保护罩,该两保护罩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相固接,其中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一安装面,该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一穿置孔,该第一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一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另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第二安装面,另一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另一穿置孔,该第二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二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均为水平设置的斜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包括两保护罩,该两保护罩与该差速器大齿轮相固接,其中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一太阳齿轮的第一安装面,该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一穿置孔,该第一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一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另一保护罩贴靠于该差速器大齿轮安装该第二太阳齿轮的第二安装面,另一保护罩轴向贯穿形成另一穿置孔,该第二轴杆穿设于贴靠该第二安装面的保护罩的穿置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均为水平设置的斜齿轮。
CN201420761530.3U 2014-12-05 2014-12-05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1530.3U CN204284345U (zh) 2014-12-05 2014-12-05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1530.3U CN204284345U (zh) 2014-12-05 2014-12-05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4345U true CN204284345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6153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4345U (zh) 2014-12-05 2014-12-05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4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6464A (zh) * 2017-01-24 2017-10-13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高精度代步车后桥减速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6464A (zh) * 2017-01-24 2017-10-13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高精度代步车后桥减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026U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201944224U (zh) 汽车防滑差速器
CN104670010B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5257802A (zh) 内齿轮驱动式任意齿差纯滚动汽车差速器
CN103807405A (zh) 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螺旋齿限滑差速器
CN105569108A (zh) 一种平地机传动系统和平地机
CN204284345U (zh) 用于电动代步车的限滑差速器
CN205423738U (zh) 内齿轮驱动的摆齿式汽车差速器
CN104088979B (zh)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108583683A (zh) 一种能零半径转弯的机器人转向机构
CN106240358A (zh) 双差速器结构的转向驱动桥
CN204713200U (zh) 一种铰接式行星轮四驱车辆四轮差速转向模型
CN105059389A (zh) 一种履带车辆用行星齿轮差速转向装置
CN107461474A (zh) 三齿差平面钢球传动保持架驱动式汽车差速器
CN103072479A (zh) 四驱车差速机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CN107654607A (zh) 二齿差平面钢球传动保持架式汽车差速器
CN206111990U (zh) 一种新型防滑差速器
CN202091468U (zh) 止滑差速器
CN105465322A (zh) 任意齿差内齿轮驱动双滚子块式汽车差速器
CN201348027Y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
CN203796891U (zh) 一种行星蜗轮蜗杆防滑差速器
JPS5837214Y2 (ja) 移動農機における差動形操縦装置
CN207510150U (zh) 轮边减速桥及汽车模型
CN105299177A (zh) 内齿轮驱动滚移块式任意齿差汽车差速器
CN101424329B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