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2564U - 液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72564U
CN204272564U CN201420474227.5U CN201420474227U CN204272564U CN 204272564 U CN204272564 U CN 204272564U CN 201420474227 U CN201420474227 U CN 201420474227U CN 204272564 U CN204272564 U CN 204272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anel
liquid
spacer bar
bar
hea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742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
贾希萍
姜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Yonghong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Yonghong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Yonghong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Yonghong Avi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742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72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72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725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散热装置。这种液冷散热装置,具有用于散热的液体,其包括:基座;盖体,罩盖在基座上并且基座和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液体的容置空间,盖体形成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热交换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且包含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板,每个散热板的周缘呈封闭状并且由多个间隔条组成,相邻的两个间隔条之间围设出一个通孔,每个散热板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二封闭状开口;其中每个散热板与相邻的散热板为首尾端相互叠接,以使二封闭状开口分别形成有一个进水开口流道和一个出水开口流道,液体能够从进水开口流道流入多个微流道内并且从出水开口流道流出。

Description

液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电子元件的性能与功率日益增强,连带地其操作使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倘若不及时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散逸出去的化,这些热量将累积在电子元件内部而使电子元件的温度铸件升高,最终将音响其性能,甚至降低使用寿命或者致使电子元件失效。
因此,在诸如电脑主机、液晶屏幕以及电视等电子设备的运作过程中,经常加装散热装置来强迫散热;早起的散热装置是以风扇为主,但由于其散热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提高散热效果,近年来业界已研发出一种液冷散热装置。但是这种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的好坏视热交换器与冷却用液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如何,倘若能够增加热交换器与冷却用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的化,则可大幅度增加热交换器与冷却用液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包括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具有用于散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基座;盖体,罩盖在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液体的容置空间,所述盖体形成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包含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板,每个散热板的周缘呈封闭状并且由多个间隔条组成,相邻的两个间隔条之间围设出一个通孔,所述每一个散热板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二封闭状开口;其中每个散热板与相邻的散热板为首尾端相互叠接,以使所述二封闭状开口分别形成有一个进水开口流道和一个出水开口流道,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与相邻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相互错位叠接而 使所述等间隔条分别形成于临近的通孔上,并且在所述等间隔条和所述通孔之间共同形成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微流道,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进水开口流道流入所述多个微流道内并且从所述出水开口流道流出。
优选地,所述二封闭状开口设置在每个散热板的相向的二端部处,以使所述进水开口流道和所述出水开口流道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进水开口流道和所述出水开口流道不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包括多个第一间隔条和多个第二间隔条,所述第二间隔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条相交。
优选地,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通孔分别被相邻的散热板的第一间隔条和第二间隔条的相交部位分成所述微流道。
优选地,每个散热板的等间隔条包括多个第一间隔条和多个第二间隔条,所述第二间隔条分别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一间隔条。
优选地,每个散热板的通孔分别被相邻的散热板的所述第一间隔条和所述第二间隔条的垂直相交部位间隔呈所述微流道。
优选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相互平行,并且与所述二封闭状开口的连接线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均是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每个散热板与相邻散热板首尾端相互叠接,以使所述二封闭状开口分别形成有进水开口流道和出水开口流道,每个散热板的等间隔分隔条与相邻散热板的等间隔条相互错位叠接而使所述等间隔条形成在临近的所述通孔上,并且在所述等间隔条和所述通孔之间共同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微流道,所述液体能够从该进水开口流道流入所述锁个微流道内并且从所述除湿开口流道流出;所以冷却液从进水管流入进水开口流道后,会进入每一层散热板的第一封闭状开口而陆续通过该层散热板及其相邻的上、下层散热板之间因错位叠接所产生的空隙,而流入临近通孔内,并且所述通孔又被相邻一层安热板的间隔条分隔成多个微流道,致使冷却液体在流入每个通道后,都受到间隔条的引导而改朝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在每个散热板之间的通孔所产生的多个微流道内,由此增加冷却用液整体与这些散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因而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 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冷散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液冷散热装置的组装图;
图3是2所示液冷散热装置沿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板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散热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散热板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板的另一剖面图;
图8是图7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显示了冷却液体在散热板之间流动的情形;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俯视图,其中显示了冷却液体在散热板之间流动的情况;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散热器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1所示散热器的散热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11所示散热器的散热板组装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沿线14-1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给出了详细结构。显然,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细节。以下详细描述中包含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而除了这些较佳实施例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液冷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该液冷散热装置包括基座10、盖体20和热交换器30。
基座10可以是具有高导热性的铝、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其可以被制作成任何适当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0被制作成类似一个圆盘,其中心处呈凹陷状以供盖体20罩盖结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纳液体和热交换器30的一个容置空间S,基座10的底面用于热接触一个预冷却的热源(未显示),并将热源所产生的热量热传导至热交换器30上。
盖体20的顶部形成有与容纳空间S相连通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可以利用切削加工的方式成形于盖体20上,或者利用焊接方式粘着于盖体20上。图2为整个液冷散热装置的组装图。
为了防止液体从基座10与盖体20的连接处外漏,所以可以在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装设一个垫圈11,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垫圈11设置在基座10和盖体20的连接处,可达到密封效果而防止冷却液体外漏。当然,可想而知,防止液体从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的连接处外漏的方式外,并不局限于利用垫圈11而已;可利用焊接的方式,将基座10和盖体20的连接处气密焊接在一起,而达到防漏效果。
热交换器30设置在容纳空间S内并且包含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板31,每个散热板31均可由高导热性的铝、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用于充分吸收与基底10进行热接触的热源(未示出)的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散热板31均为圆形,其周缘呈封闭状并且没有封闭状开口,由此,整个散热板31的周缘形成一个挡墙,而使冷却用液体不易从散热板31的周缘漏出。
如图4所示,每个散热板31具有多个第一间隔条311和与各个第一间隔条311彼此相交的多个第二间隔条31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显示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彼此相互垂直,此仅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而已,当然可想而知,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只要彼此相交就能达到等同的效果;在每个散热板31的端部应对应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一个第二封闭状开口314,而在每个散热板31的其余部位,相邻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之间共同围设处一个通孔315;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散热板31的第一封 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大致位于径向二端,并且第一间隔条311的两端对应于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而第二间隔条312的两端对应于不是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的两侧。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相交的缘故,所以大部分的通孔315均呈四方形,而接近散热板31周缘的其它通孔315则呈不规则状。
当用堆叠的多个散热板31来构成本创作的热交换器30时,每个散热板31与相邻的散热板31’为首末相互叠接,以使每个散热板31的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分别对应相邻另一个散热板31’的第二封闭状开口314’及第一封闭状开口313’,由此分别形成有一个进水口流道316和一个出水口流道317,换句话说,每个散热板31与相邻的一个散热板31’以大致180度的角度交错排列,如图4中所示,进水口流道316及出水开口流道317大致上彼此对称配置。
从图5中可以看出,由于每个散热板31中的通孔315的位置并非左右对称,所以下一层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相交于上一层的散热板31的通孔315内,而且此相交部位将每个通孔315分隔呈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微流道。每层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与相邻的上、下层的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会产生一些交叉点,而这些交叉点正好堆叠而形成挡墙,参见图6,而这些交叉点所堆叠呈的挡墙及每个散热板31、31’的周缘所堆叠呈的挡墙均是从最下面一层的散热板31或31’堆叠延伸至最上面一层的散热板31,所以这些挡墙除了改变冷却液体的流动方向外,其另一项重要的功用在于将基座10底下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每一层散热板31或31’上,然后再利用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一间隔条311、311’以及第二间隔条312、312’将热量均匀地分散至整个散热板31、31’,然后与冷却液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作用。
图7与图5的差别在于剖面的位置不同,图5选择从上层散热板31和下层散热板31’的间隔条的交叉点垂直剖视,而图7则是从通孔中所隔开的流道垂直剖视;从图7配合图8可以看出,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散热板31中间处的通孔315被上、下相邻的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分隔成四个微流道,而较接近散热板31边缘处的通孔315则被分隔成多个微流道。
参见图8,从平行于连接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的直线方向所作的剖面图,请一并参考图1,冷却液体从进水管21流入进水通道316之后会陆续通过每层散热板31、31’的第一封闭状开口313与313’,所以液体会陆续通过相邻上下两层散热板31、31’之间的空隙,且被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二间隔条312或者312’阻隔而改朝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流动在每层散热板31、31’之间的通孔315、315’所构成的多个微流道内,最后从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二封闭状开口314、314’进入出水流道317,而离开出水管22(未示出)。
参考图9,从垂直于连接第一封闭状开口313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的直线方向(即平行于第二间隔条312的方向)所作的剖面图,请一并参考图1,冷却液体从进水管21流入金属通道316而陆续通过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一封闭状开口313、313’,由于相邻上、下各层散热板31、31’之间呈错位叠接,所以液体会陆续通过相邻上、下两层散热板31、31’之间的空隙,且被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一间隔条311或者311’阻隔而改朝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流动在每一层散热板31、31’之间的通孔315、315’所构成的多个微流通道内,最后从每一层散热板31、31’的第二封闭状开口314与314’进入出水开口流道317而离开出水管22(未示出),但由于图9的剖面方向垂直于进水开口流道316和出水开口流道317的连接线,所以在图9内无法示出缺口313和314,进水开口流道316以及出水开口流道317。
为了便于理解冷却液体在整个热交换器30中的立体导流效果,参考图10的俯视图,从整个热交换器30的结构看来,由于上一层散热板31的通孔315被下一层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相交部位分隔成多个微流道,所以液体流入通孔315内时将被下一层散热板31’的第一间隔条311’和第二间隔条312’阻隔而朝向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流动,以此类推,故此大幅增加冷却用液体与这些散热板31、31’之间的接触面和接触时间,因而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
参考图11至图1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类似于上一个实施例,基座10呈圆板状,盖体20呈中空盖体,盖体20罩盖在基座10上并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S,盖体20罩盖在基座10上并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S。当然,可想而知,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0与盖体20的结构也可以被制作呈等于上一实施例中的基座10与基座20的结 构,亦即,基座10为一凹陷圆盘而盖体20为一个原板。在该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散热板31a的周缘亦呈封闭状且在对应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个封闭状开口313a和一个封闭状开口314a。同样地,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垫圈11,以防止液体外漏。
参考图12,将堆叠的散热板31a来构成本申请的热交换器30时,每个散热板31a与相邻的散热板31a为首末端相互叠接,以使每个散热板31a的第一封闭状开口313a和第二封闭状开口314a分别对应相邻另一个散热板31a’的第二封闭状开口314a’以及第一封闭状开口313a’,话句话说,每个散热板31与相邻的散热板31’以大致180度的角度交错排列,由此形成一个进水开口流道316a和一个出水开口流道317a;由于每个散热板31a的间隔条311a和通孔315a均是以一定的倾斜角度交错排列,所以交错堆叠之后,如图13所示,下一层散热板31a’的间隔条311a’会将上一层相邻的散热板31a的间隔条311a和通孔315a均是以一定倾斜角度交错排列,所以交错堆叠之后,如图13所示,下一层散热板31a’的间隔条311a’会将上层相邻散热板31a的通孔315a分隔成供液体通过的多个微流道。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9)

1.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具有用于散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基座;
盖体,罩盖在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液体的容置空间,所述盖体形成有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包含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板,每个散热板的周缘呈封闭状并且由多个间隔条组成,相邻的两个间隔条之间围设出一个通孔,所述每一个散热板的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二封闭状开口;
其中每个散热板与相邻的散热板为首尾端相互叠接,以使所述二封闭状开口分别形成有一个进水开口流道和一个出水开口流道,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与相邻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相互错位叠接而使所述等间隔条分别形成于相邻散热板的通孔上,并且在所述等间隔条和所述通孔之间共同形成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微流道,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进水开口流道流入所述多个微流道内并且从所述出水开口流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封闭状开口设置在每个散热板的相向的二端部处,以使所述进水开口流道和所述出水开口流道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开口流道和所述出水开口流道不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包括多个第一间隔条和多个第二间隔条,所述第二间隔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条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散热板的所述通孔分别被相邻的散热板的第一间隔条和第二间隔条的相交部位分成所述微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板的等间隔条包括多个第一间隔条和多个第二间隔条,所述第二间隔条分别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一间隔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板的通孔分别被相邻的散热板的所述第一间隔条和所述第二间隔条的垂直相交 部位间隔呈所述微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板的所述等间隔条相互平行,并且与所述二封闭状开口的连接线形成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均是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CN201420474227.5U 2014-08-21 2014-08-21 液冷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2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227.5U CN204272564U (zh) 2014-08-21 2014-08-21 液冷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74227.5U CN204272564U (zh) 2014-08-21 2014-08-21 液冷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72564U true CN204272564U (zh) 2015-04-15

Family

ID=5280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742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2564U (zh) 2014-08-21 2014-08-21 液冷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725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6990A (zh) * 2017-06-07 2017-10-17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
CN108347861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8735690A (zh) * 2018-06-08 2018-11-02 爱美达(上海)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液冷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7861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8347861B (zh) * 2017-01-25 2019-10-25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7256990A (zh) * 2017-06-07 2017-10-17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
CN108735690A (zh) * 2018-06-08 2018-11-02 爱美达(上海)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液冷板
CN108735690B (zh) * 2018-06-08 2024-03-22 宝德(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液冷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0689B1 (ko) 플레이트 열교환기
JP5882179B2 (ja)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CN204272564U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105793662A (zh) 具有改进的流动的热交换器
CN104515422B (zh) 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US20120080166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sink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WO2014048228A1 (zh) 换热器的翅片及换热器
JP2013528773A (ja) 一体型熱伝導層を用いたコンパクトな板−フィン熱交換器
CN101793471A (zh) 叠置式板翅式换热器
CN201830605U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其热交换器
JP2016044896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KR20180060262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CN102781202A (zh) 具有旁路通道的冷却器件
CN116864467A (zh) 一种芯片散热装置
TW201437599A (zh) 扁管板片及對流熱交換器
JP3670725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17112215A (ja) 半導体装置
CN201839579U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其热交换器
JP2003262487A (ja) 熱交換素子
WO2020259645A1 (zh) 板式换热器
KR20180132237A (ko) 디스크 타입 판형 열교환기의 열교환 번들용 누설방지구
CN208227558U (zh) 散热器及其散热单元
KR20130142460A (ko) 냉매 가스를 사용하는 판형 열교환기
CN103837032B (zh) 换热器的翅片及换热器
CA3014091A1 (en) Cross-flow plate heat and/or moisture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1